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6月25日晚8點,長征七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成功升空的壯觀場面,不但讓每一個中國人內心震撼,而且還標誌著中國航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從現在開始,中國航天已經從過去的低推力、有毒火箭發動機,變成了今天大推力、綠色無污染的火箭發動機。中國更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的國家。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長征七號發射


今天的中國國力強悍,但任何一項科技成就的誕生,需要的是長期的技術積累。今天騰空而起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其研發歷史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正是一位中國火箭發動機專家的一句話,讓中國火箭用上了自己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讓中國避免了像美國一樣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著名火箭發動機專家張貴田院士


1985年,中國宇航學會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國務院第一招待所會議室里,中國的航天專家匯聚一堂,暢所欲言。講成績、論成就,成為了大會的主流,但也有一位濃眉大眼的火箭專家當場唱起了反調: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們的優勢,但就火箭動力系統看,發動機推力小、循環方式落後、性能低,採用有毒有污染的推進劑,這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中國航天要想在未來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現役火箭發動機明顯已經力不從心,要儘快研製新一代火箭發動機,而且要高起點、高標準,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


這位就是來自067基地(即今天航天六院前身)的中國火箭發動機專家張貴田。在單位,張貴田是個性情隨和的人,就連基地里的小孩都可以喊他「老貴」,但是在關乎國家航天事業的問題上。這個老貴公開挑刺了!


當時就有人看不懂張貴田的舉動,他們認為,中國能夠研製出火箭來,就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了,既然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火箭發動機,何必還要研製新產品,而且中國的工業也未必有能力生產。而且張貴田的挑刺,等於說自己和自己較勁。因為張貴田自己就是中國最有名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他參加並成功主持研製了中國中程、中遠程戰略導彈發動機、第二代液體洲際導彈發動機、長征四號A火箭液體火箭發動機、「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發動機等。張貴田在當時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火箭專家張貴田(右)與愛人郁畹蘭結婚照,百分百高顏值帥哥


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留學蘇聯,專門學習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張貴田,卻知道蘇聯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巨大成就和在航天上的大量應用。這位從河北省一個小縣城郵遞員出身的火箭專家,時時刻刻想得不是自己的地位和成就,而是關心是否有利於國家利益,是否有利於中國航天的長遠發展。


作為著名的火箭與導彈發動機專家,張貴田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隨著中國戰略導彈武器逐漸使用固體發動機,傳統的有毒液體火箭發動機將逐漸從導彈領域退出,而轉向民用發射領域,但在當時的航天發射中,以氫氧以及液氧/煤油動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由於大比沖、大推力而佔據主流地位。例如美國和前蘇聯面向載人登月和太空站等深空探索項目,都研發了多種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和液氧/煤油動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如果中國不轉變,就有可能面臨再度開除出航天大國的危險境地。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在蘇聯學習期間的張貴田(右一)


因此張貴田除了在中國宇航學會代表大會上公開「唱反調」之外,還對當時的航空航天部副部長劉紀原建議:應該儘快加緊研發無毒、無污染、經濟性好、使用維護方便的大推力液氧/烴類火箭發動機。幸好,張貴田的提議趕上了863計劃的春風。在各界的努力下,國家將航天動力系統新型推進劑列為863預研項目之一。隨後,067基地與與「863」專家組簽訂了研究液氧/烴推進劑發動機作為未來大型運載火箭和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動力裝置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論證的合同。從此拉開了我國航天火箭發動機技術向世界前沿水平挺進的序幕。


從 1986 年 9 月至1988 年 10 月,067基地共進行了 10 次液氧/烴燃料的點火燃燒試驗,最終確定了液氧/煤油這一推進劑組合的發展方案。1990 年 8 月,067 基地上報原航空航天部,請示開展引進和研製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工作。原航空航天部認為 067 基地具備承擔發動機研製的優越條件,於 1991 年 2 月 2 日下發通知,同意他們開展液氧煤油發動機相關研製工作。

液氧煤油發動機也分不同種類和發展階段,例如美國登月的土星五號火箭,也是用了F-1型液氧煤油發動機,但是當時F-1型液氧煤油發動機使用的是開式循環系統,也就是效率不高的燃氣發生器循環技術,這一定程度上造成F-1型液氧煤油發動機體積巨大,降低了火箭的推重比。


而中國準備要研製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則是一種性能更為先進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所謂的高壓補燃循環方式,具體原理是:先把燃料的一部分液體在預燃室中進行富氧燃燒,生成大流量的燃氣。然後用這些燃氣推動發動機的渦輪和泵,並將這些燃氣引入主燃燒室進行二次完全燃燒。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的顯著優點在於,更加有效的利用了熱能,進而提高燃燒效率,增加了推力,但缺點是設計難度大,對材料強度的要求高。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1994年4月張貴田(右)與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代表簽署合作協議。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就是著名RD-180發動機的生產商。


中國在研製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的過程中,有沒有引進國外技術呢?有。例如在一篇介紹張貴田的文章中,就提到了1994年4月張貴田與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簽訂合作協議的事。而且張貴田也承認,在研製新發動機的過程中,他們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國外同行進行技術交流,派專家到俄羅斯學習,而且請俄方專家到中國講課、諮詢和答疑。


但這並不能抹殺中國火箭專家的成就。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並不是簡單的技術,並不是說外國專家給你說說,甚至把實物圖紙都給你,你就能研製出成品。而且國外的火箭發動機適用於自己的火箭系統,而中國則要根據自己火箭家族的實際情況來研製相應的發動機。


在張貴田的帶領下,科研人員通過對我國基礎工業技術水平和我國已有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基礎分析,採取逐個「殲滅」的辦法來公關。在1999 年接連發生兩次試驗失敗的情況下,067基地在 2000 年 6 月和 9 月的接連取得兩次半系統試車成功。2000 年 6 月 2 日,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終於「修得正果」,獲得國家立項。在2005 年後,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的研發工作進入了快車道。2012 年 5 月,120 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通過國家驗收。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液氧煤油發動機長程試車成功


25日,長征7號火箭已經飛向太空。這不但要感謝張貴田這位火箭專家的高瞻遠矚,而且也要銘記一批中國火箭人的努力和奉獻。現在價值多元化,即便是對於中國航天的發展,很多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前些天鳳凰網就刊登過一篇文章,稱中國研發新火箭以及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成就,還不如美國蘇聯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對此筆者還是要說,國家基礎不一樣。美國前蘇聯是建立在強大國力基礎和掠奪大量德國專家基礎上來研製火箭的,中國能比嗎?中國專家聽聽蘇聯專家講講課引進一些技術就是山寨,那麼美國直接俘虜馮布勞恩研發火箭,這又叫什麼呢?


中國立足自身實力,建立全體系、全系統的航天產業,是一項極為難得的壯舉。即便是中國現有的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推力只有美國前蘇聯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但這也是中國專家自己的成果,不用受制於人,而且也奠定了研製更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堅實基礎。俄羅斯的RD-180發動機是能夠笑傲全球,但是10年後,20年後呢?在傳統的化學火箭領域,美國相對中國的優勢,又能持續多少年?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利用太空上的競賽,才剛剛開始,中國有信心有實力能跑的更遠更長。衷心希望某些網友,不要因為網上瀏覽了一些資料,就任意貶低別人的工作和成就,因為在中國干點實事,很不容易!當然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和渠道,但是請記住,你在嘲笑別人的時候,永遠無法感受創業者的豪邁與情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長征七號搭載遨龍一號:中國捕捉敵國衛星的軍事技術
為啥軍迷和房奴看到這個畫面都高興得哭了
殲20沒裝備,美軍23人飛F-22超1000小時
中國特種兵用價值26萬國產狙擊槍參加國外狙擊比賽
中國超級計算機再次一舉奪冠,為何美國專家不屑一顧

TAG:諍聞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小伙用巴雷特打汽車發動機,結果打完一彈夾子彈後,發動機竟發生神奇一幕
同樣是航空發動機,客機發動機不會噴火,為什麼戰鬥機發動機會噴火?
俄羅斯卡我們?沒關係! 「長征七號」火箭發動機爆出一個大秘密
為什麼戰鬥機的發動機要噴火,而客機的發動機不噴火?
艦載機發動機起火 降落航母需要克服這兩大問題
為什麼火箭發動機都是小蠻腰?
二戰轟炸機殘骸有啥用?機頭裝上發動機秒變汽車
一次激發動機的談話
火箭發動機是反艦導彈最初的形態的發動機
超低溫運行「二次啟動」: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取得重要突破
既能用在超音速飛機上,又能用在導彈上的衝壓發動機簡介
汽車零件的壽命,原來發動機也需要更換
長征五號測試發動機劇烈爆炸畫面首曝:瞬間變廢鐵
用中醫診斷飛機發動機故障,這靠譜嗎?
我軍武裝直升機裝了這樣一個神奇裝備 一查原來是發動機惹的禍
無人機撞上飛機後果多嚴重?石頭一樣直接洞穿發動機
沒有發動機的飛機也能飛翔,腦洞真大
中國航空發動機已井噴式發展為何讓人發愁?一大問題尚需馬上克服
美軍要把客機發動機移植上戰鬥機,三流技術來了,風扇可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