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生-冷家驊:外科醫生是智慧與膽略的雙重結合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協作組 ——冷家驊
大醫生兵器譜主筆 | 趙閃閃
(病變部位隱秘而深入,尋找的過程極其專註)
「請幫我推一下眼鏡。」 護士幫北大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冷家驊醫生再次調整了眼鏡的角度,達到最佳狀態後手術繼續。沒有多餘的言語,一切都是那麼默契、快捷。
正在進行中的是一台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情況有些複雜。CT片上顯示,癌腫幾乎和腎臟同樣大小,加上周圍腫大的淋巴結,顯得猙獰可憎。七雙眼睛同時專註於尋找病變的過程,屏氣凝神。時鐘嘀嗒嘀嗒自顧自地走著,當儀器的記錄時間定格在2小時01分時,巨大的右半結腸包裹著的病變部分被整個成功切除。「移除標本,沒有意外出血,準備重建,預計還需要一個小時。」 簡單有力的幾句話讓整個手術間的氣氛輕鬆了一下,醫護人員皆舒了口氣,眉目之間似乎有了笑容,因為他們知道患者在與腫瘤的戰鬥中贏了第一回合。
腫瘤手術必須禁得起同行的推敲,規範化和標準化十分重要,而要做到問心無愧就是更高級別的追求了。」 走出手術室的冷家驊這樣說道。
此時已是當天晚上七時,冷家驊的工作還遠未結束。第二天下午還要給研究生講課,他必須趁今晚的時間再次備課,「剛才的手術是極好的病例素材,整合一下,可以讓學生們有所借鑒」。
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把時間分配精確到了以分計算。
每周一,是北腫固定的全科MDT大會。午餐後,距離開會尚有半個小時。身兼北腫醫保處處長的冷家驊心裡盤算著:20分鐘處理政務,回復郵件;留5分鐘給病房,去看看患者的片子;剩餘的5分鐘,則是他從行政樓穿過門診到病房再回到門診三樓會議室的時間。安排定,他步履匆匆。
門診中,幾乎找不到可供閑談的縫隙。若遇到有待商榷的片子,他會當即拍下可疑部分傳給放射科和病理科的同事進行問詢。他對病人細緻地叮囑,往往都是從「接著,你要做這幾件事」開始,將病人要去的科室及樓層用筆圈起來一一告知。如果病人需要住院,他開完住院單就開始囑咐:「帶著切片、病理診斷書和帶圖的檢查單,去外科樓三層找我們的病案管理師張悅,把資料給她,她會接待您的。」 有時,對於茫然無措的患者,他甚至會親自幫他們從一疊疊的文件中挑出關鍵的資料進行準備。如果病人暫時不宜手術,他也會為患者預約相關科室的專家門診,簡化患者在不同科室和醫生之間流轉的程序。
他冷靜溫和的脾性,細緻耐心的交待,門診室里,甚是和諧。
有位患者,懷疑是低位直腸癌。指診後,冷家驊幾乎將所有的治療選擇都告知了病人:「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您的直腸腫瘤靠近肛門,單純靠外科技術手段進行保肛手術的機會很小,而如果結合術前精確的分期和新輔助放化療,最多會有三成的機會將腫瘤完全消除,另有一部分腫瘤也會首先得到很好的控制,之後再進行手術,效果會更好。」
患者及家屬對驟然接觸到這麼多新鮮的專業術語顯得似懂非懂,猶豫不決: 「大夫,顧慮保肛的話會不會很麻煩?我們不知道接下來都要做什麼?」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冷醫生用一個流程圖使得整個過程一目了然,即便如此他依然囑咐道: 「首先,我需要幾項關鍵的檢查來確定您的病期,這是一切治療的前提,急不得。之後我會為你提前預約號,你要做的只是建立信任,嚴格依從,辦好眼前的事。最後的治療方案我需要了解您的顧慮和要求,我們再一起規劃,看怎麼做更好。我這麼說能聽明白嗎?」 病人會意地點了點頭。
(遇到嚴重病情,眉頭微皺)
推門進來的一位老先生,因為家族史的問題和腹痛懷疑自己得了胃癌,但外院的CT片子上並未明確顯示任何病症。在被問及能排除或確診胃癌時,冷家驊說:「我不做猜測,胃鏡和必要的活檢是您下一步該做的事!」
另一位從內科轉來的老先生被確診為胃癌後經歷了數月的放化療,前來諮詢下一步的手術方案,他用通俗語言講給對方聽:「現在的情況是,化療的效果不錯,腫瘤得到了控制,但是如果不進行根治性的手術切除,腫瘤最終還是會進展的,但目前您的一切感覺良好,是否接受手術,你們需要做個權衡。」 病人及家屬都傾向於做手術,但也不無擔憂:「如果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冷家驊坦言,的確會存在這樣的可能,我和整個醫療團隊會盡最大努力減小手術風險,但醫療是有限的醫療,這種不確定性同樣困擾著醫生,我可以建議,卻不能替你做出選擇。忌憚於手術風險而放棄根治性手術機會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他說,術前一句話,勝似術後十句。
醫療的出發點永遠是幫助患者,但醫療風向就像魅影一樣時刻糾纏,因此要提前把利弊和選擇說透徹、講明白,做到醫患共囑,否則一旦出事,就很難收場。他強調,與病人溝通時,火候拿捏尤其重要,「不能大吹大擂,醫療是有限的醫療,很多時候難以達到預期」。但正向的鼓勵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往往可以挽救那些正陷於懷疑、拒絕、憤怒、絕望等不良情緒困擾的腫瘤患者。「我們應當幫助患者找到希望,通過與醫生建立充分的信任積極應對腫瘤。」
堅持手術的根治性地位,用極致來要求手術。
(最右邊持刀者為冷家驊)
隨著放化療、靶向、介入等治療手段的不斷進展,手術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因此一個成功的外科醫生,應該時刻問自己一個問題:「在什麼時間送什麼樣的患者去手術室?」 當談到手術經驗和技術時,冷醫生非常贊同一位外科前輩的話:「在開闌尾炎手術,如果主刀醫生可以熟練的進行右半結腸切除的時候,心中就有底了。」 也就是說充分預計手術風險和變數,以超越同級手術的經驗去應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一位優秀的外科大夫會盡量不讓自己陷於危險境地。「因為你是排雷的,必須講求策略。」他補充道
通常,他在術前的準備工作上,都要先進行安全核查,病理報告、影像資料都要過一遍,除此之外,他會特別注意看正常組織,「要像航天員一樣俯瞰,把握全局」。
術中,則要嚴格遵循腫瘤學原則,少去觸動腫瘤,整塊切除,「就像蘋果上壞的一個點,不可能只切除壞的部分,因為附近的果肉也已經壞掉了」。保護正常組織,封閉腫瘤擴散的途徑,繼而進行適度的擴大切除仍然是目前醫學遵循的公理。冷家驊直言,外科醫生是發現問題的高手,進而解決問題。從臨床到科研,醫學轉化是難得的學習印證階段。
在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瘤的問題上,他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臨床經驗。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 —— 今年,要將這種罕少見腫瘤的科普和健康宣教工作做好,讓大眾認識並了解這種生物學行為,最主要是希望病人找對地方治好病。好的玉匠總希望得到天下好玉以供其雕琢,其實醫生也一樣,每一個患者都是醫生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病痛促進了醫療的發展。而這種醫患雙方的付出最終將使更多患者受益。
今年,他40歲,一位外科大夫最好的年華正在開始。
回想從醫之初,他說,「我父母都是醫生,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許就是天註定」。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志在於此,決定了我會一直走下去」。
2000年,冷家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工作至今,輾轉經過了多個科室的歷練;2000~2005年,他被分配到胃腸與乳腺轉科,這期間他完成了碩博連讀,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學位;後跟隨蘇向前院長學習腔鏡微創外科;2007~2009年,跟隨郝純毅主任進行肝膽胰腺外科的訓練和工作;2009~2011年,在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醫院進行博士後申造;回國後,繼續肝膽胰腺外科工作,直至2015年底加入醫院最新組建的胃腸腫瘤中心。
也許正是這種從醫的經歷,讓冷家驊更加篤定,面對複雜的消化系統腫瘤性疾病,我們必須學會跳出本專業的視角,用全局觀和合作交融的視角去應對挑戰。近年來,遇到複雜難以診斷的病症,他也總會建議患者進行多學科會診,再予以商討決定。他本人也將更多的業餘時間用於參加學術會議和往返於各大醫院間進行的MDT會診上。所有這些只為獲得最新的進展,為患者提供最專業的診治意見。「在我看來醫生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也學不完的辛苦職業啊!」
(結束門診後的輕鬆時刻)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他都極少讓自己閑下來, 「我喜歡這種充實的感覺」。只是,看電影和打籃球的時間基本被壓縮到無。
「腫瘤宣傳周」期間,他於北京電台錄製大腸癌的防治節目。地鐵上,他笑道:「在擁堵的北京,地鐵可能是最快的了。」 他計算著時間,錄製結束後趕回醫院還有兩台手術等著他。
即便周末,他還去參加了一個神經內分泌瘤高峰論壇,與國內外的專家共同進行討論。會議結束後,他在微信上寫下:「醫學+哲學帶來更多思考。」
攝影 | 曉藝
新媒體編輯 | 雪醬
(本文來源於大醫生兵器譜官方網站:www.bingqipu.com。想第一時間了解大醫生兵器譜相關專家和科普信息及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關注大醫生兵器譜官方微信公眾號:yilinbingqipu,眾多超實力專家齊聚在這裡。)
TAG: |
※偉人的膽略 智慧
※美方鼓噪軍艦停靠台灣?不要低估了中國的膽略和力量!
※敢違抗林彪的命令,越級指揮林彪的開國少將,膽略十足
※徐茂功佩服孫子膽略,死前留下遺言,斷定因他敗家
※淫亂後宮,殺死親子,胡太后的淫威膽略,舉世無雙
※毛主席膽略過人:用二十支槍嚇走兩個師兵力
※毛遂自薦,膽略勇氣具佳,可惜死的冤枉
※歷史上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的公主,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李世民
※朝鮮戰爭的背後故事,此人明確表示反對,膽略過人!
※毛主席決定出征朝鮮時,他明確表示反對,膽略驚人!
※英武果斷膽略過人《真三國無雙8》孫權設定圖公布
※毛主席決定出征朝鮮時,此人公然表示反對,膽略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