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話,你聽還是不聽?
看病的時候,醫生的話,你聽還是不聽?聽,又聽進去幾成呢?
如果一個醫生對患者的病情診斷明確,擬定了治療方案,開了醫囑。那麼,患者對醫生醫囑的合作性一般用「依從性」來描述。
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等)和完全不依從3類,在實際治療中這三類依從性各佔1/3。
那麼,我們對醫生開的葯,到底是該「從」還是「不從」呢?中六君請來我院大內科主任、風濕免疫科主任黃建林教授用他在臨床工作中碰到的兩個真實案例來給大伙兒說一說~
案例一一位老農民的絕對依從
20多年前,這位河源的老農民,當時還是30歲出頭的小夥子,沒有明顯的誘因出現了手和腳關節的腫痛,在某類風濕門診就診,服用該門診自製的中藥膠囊,癥狀明顯時按醫生囑付加些不知藥名的西藥片,就這樣一治就20多年。
服藥時,痛雖可止,但關節逐漸變形,生活已不能自理。最近由子女帶到我處就診。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病史及體征,以及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滿月臉」。我要求他扔棄剩下的膠囊葯。這位老人說竟然說:還剩那麼多,等服完了,再服我開的葯。讓人啼笑皆非,又不禁感嘆:他的依從性太過好了!
案例二一位花季少女,私自停葯
19歲的花季少女,半年前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並狼瘡性腎炎、腸系膜血管炎,經過近3周的治療,女孩情況好轉出院。出院時我們囑付她一個月內要回醫院複查調整治療。
而直到4個月後,這位女孩再次不得不複診時,病情已再次複發。女孩說,因為要上班,一直每天服4片強的松,出院時其他治療狼瘡的葯全停了。經過近一個月的搶救,她的危險期才度過。
應該說,即使是最好的治療計劃,患者不依從也會失敗。本文的第二個案例中,如患者按正常醫囑複診、調整用藥,黃建林教授預計4個月複診時,病情也差不多應緩解了。她的情況可謂「可惜」和「好危險」來總結!
黃建林教授強調,但是依從性好並不完全是刻板的遵守醫囑,不是像第一個案列中的「盲從」。而需要患者與醫生良好的溝通交流!尤其是風濕病往往很難達到治癒的目標,一般目標應設定為控制病情,達到病情緩解為宜。國內外風濕病的治療指南或推薦均建議治療的方案要與患者一起來商定。患者應主動參與到疾病的診療過程中來,不做被動的參與者。
1患者應該敢於提出問題,尤其是對病情有關的問題
患者要利用複診的機會,(如發現醫生較忙)要利於新媒體(如醫生的移動工作站、微信等),提出問題,這有助於醫生理解疾病,能理智地權衡治療方案的優點和缺點,發現療效不佳,要及時複診,這樣患者可避免犯錯誤。如第二個案例,患者有減停葯的想法時,如能大膽與醫生聯繫一下,就不至於再到鬼門關走一次。
2患者要主動向醫生報告不良服藥體驗或未預期的藥物反應
一些緊急情況,如服藥後出現藥物過敏、上腹痛和黑便(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則可自行停葯並尋求急診醫生的幫助。醫生一般會與患者坦率地討論問題後作出適當的調整用藥方案。
3患者可以向醫生提議
患者不要盲目認為醫生的方案一定是對的,可提出批判意見,特別是療效不好、副作用大、經濟負擔過大時,也要找醫生商談。因醫生也是凡人,知識和見識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黃建林教授還專門建議基層醫院醫治不好,要及時到大醫院的專科求醫,以求正確診斷、正確病情評估和精準用藥。不要像第一個案例一樣,到了疾病的晚期才到正規醫院風濕專科就診。
此外,患者遇到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不明白時,還可諮詢藥劑師和護士。藥劑師有時可發現醫生開的不合理或不正確的處方,藥劑師或護士的解釋可以幫助患者消除對藥物的誤解和畏懼。
【本文來源於《中國家庭醫生》雜誌】
本期專家檔案
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有什麼區別?
女性朋友應注意的6個「黃金時間」
盤點對頭髮好的幾種食物,廣州人快mark!
※鼻炎也會傳染,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因為怕疼不想順產的媽媽,你先聽聽醫生怎麼說
※喵醫生,我覺得我哪兒都不舒服,您幫我看看,只是……
※喵醫生,我覺得我哪兒都不舒服,您幫我看看,只是
※不聽醫生建議孕媽再也見不到他,醫生的話竟讓她徹底崩潰
※在產床上,聽她的話比聽醫生的更有用!
※二胎終於要生了,聽見醫生說這話,卻鬧著說是不想生了!
※產檢她不聽醫生勸說選擇剖腹產,讓老公聽了也很無語
※疫苗也有風險,你還會帶孩子接種嗎?聽聽醫生媽媽怎麼說
※醫生凶你,是他不對,可你也不能這麼干啊
※糖尿病真的離你很遠嗎?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我和老公都不醜,生下來的寶寶卻丑得沒眼看,是不是醫生抱錯了!
※聽信算命先生的話,孩他爸不顧醫生的勸說,讓孕媽去流產
※你還是去看看醫生吧,這事拖不得
※醫生啊,我能不能先看?
※不想被醫生忽悠,這些肝功能的事你就得知道!
※做四維時,醫生常說的幾句暗語,你都聽懂了嗎?
※查出這8種病,聽著很可怕,大部分卻不用治!醫生都不會告訴你!
※為什麼有些孕媽易難產?聽聽醫生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