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帝國與世界首富曼薩·穆薩
文:沈持盈
每當提起諸如「富豪」、「有錢人」等名詞時,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甚至羅斯柴爾德家族等。但在歷史學家眼中,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僅不為人所熟知,而且距離我們有著七百餘年的距離。他就是14世紀位於非洲的馬里帝國曾經的國王——曼薩·穆薩。
>
【手持金塊的曼薩·穆薩】
這位國王到底富裕到何種地步呢?美國權威的名人資產統計網站Celebrity Net Worth用一系列方法計算出了1000年以來全世界最為富有的26人,這其中曼薩·穆薩以4000億美元的財富穩居榜首,甚至比排名第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要多500億美元。相比之下,當今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的750億美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當歐洲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時,阿拉伯地區卻迎來了伊斯蘭黃金時代。史學家及研究學者過多地將目光聚焦於這一時期的西亞北非地區,卻忽視了此時西非地區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馬里帝國。
【14世紀的馬里帝國疆域】
馬里帝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並強盛,一方面是其地理位置優越,佔據了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徵稅要道;另一方面是其產業結構多元,擁有內陸的黃金採掘業和沿海的食鹽加工業,從古至今,這兩個產業是都能夠國家和個人帶來大量財富。
曼薩是「國王」的意思,曼薩·穆薩是馬里開國統治者松迪亞塔的孫子。經過祖輩的開疆闢土,在「皇三代」曼薩·穆薩統治時期,馬里地區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興盛,有學者推測,14世紀的馬里帝國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黃金需求國,其富庶程度可見一斑。
曼薩·穆薩在位時間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據考證是在公元1312年至1337年之間。這位國王在位期間以一次知名的「炫富」而聞名於歐洲和阿拉伯地區——這便是他在1324年去聖城麥加的朝覲活動。
作為一名虔誠的教徒,曼薩·穆薩自1312年即位後,便一直想要去麥加一覽聖城風采,為此,他準備了多年,包括聘請學者規划出行路線、了解沿途的氣候及風土人情等等,並於1324年動身。
在這次長達4000公里的朝覲之旅中,坐擁4000億美元身家的曼薩·穆薩自然是陣仗不小。光是僕人,他就帶了好幾千名(也有一說為60000名),還有80多匹駱駝,300多磅黃金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東西。大約有1200名隨從跟在他出行駝陣的兩側,每個人都手持一根鑲金的長棍。
【曼薩·穆薩出行圖】
當行至埃及的開羅和亞歷山大時,曼薩·穆薩被這裡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所吸引,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兩座城市,並在這裡停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停駐埃及期間,曼薩·穆薩更是大發善心,會隨手給予路邊的窮人以黃金作為饋贈,他認為這是完成自己天課(穆斯林每年一次的慈善捐款)的過程。除此之外,每周五,他還會命令隨行的僕人幫忙修葺路過的清真寺,當然,修葺費也是他包了。
曼薩·穆薩的「撒錢」之舉隨後迅速在阿拉伯地區乃至歐洲被傳開來,這些地方流傳著關於這位「富得流油」的撒哈拉地區統治者的傳說,甚至有來自義大利和埃及的商人聲稱,曼薩·穆薩的衣服中塞滿了黃金。
如果你以為這位西非國王以簡單粗暴的炫富撒錢而享譽中世紀,那就大錯特錯了。曼薩·穆薩的另一項偉大貢獻,在於他十分重視知識和教育,並在馬里帝國建立起了不少學術機構。真正是「比你有錢的人還比你有遠見卓識」。
在去往麥加朝覲的路上,曼薩·穆薩留心結交阿拉伯的學者、建築師以及各類官員,如果有人願意追隨他,他便將其收入麾下,待返回馬里後,安排建築師在加奧以及廷巴克圖設計並建造了一系列學校和清真寺,並安排學者在這些學校中工作。
位於廷巴克圖的桑克雷大學、津加里貝爾清真寺等,在當時是享譽整個歐亞非的教育機構,但凡來到廷巴克圖的青年學生,都可以在這些機構中免費學習,因此廷巴克圖也成為了非洲的文化中心之一。
【津加里貝爾清真寺】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作為帝國頭號代言人,曼薩·穆薩親自參與的這場朝覲,也使得更多的阿拉伯人知曉了馬里帝國的存在,從而帶來了商品以及人員的流動,而這對於拓展馬里的國際貿易大有裨益;且收到的效果立顯:彼時,馬里商人已經大規模利用本國產的可樂果、象牙、食鹽與黃金與三大洲各國交換各種物資。
1337年曼薩·穆薩的逝世,彷彿也預示著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氣數將盡。馬里帝國於1360年遭遇內亂,
之後隨著海上商路的興起,馬里失卻了地緣優勢,整個國家也逐漸分裂為若干個小國,往昔的強盛不復存在。近些年來,這一地區更是淪為恐怖分子的老巢,且環境極度惡化。曾經輝煌無比的廷巴克圖,留給我們的只有被風沙侵蝕以及人為破壞的老舊建築了。
如今衰敗的廷巴克圖
】
「萬」字紋,無法解釋的神秘符號
中國歷史上那群孤獨而自由的女性
韓國人為什麼要把軍官叫做「花郎」?
迫害基督徒?古羅馬人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