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1

羊肉泡饃——大宋皇帝趙匡胤定位絲綢路上的快餐


傳說當年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他窮困到懷裡只剩下一個干饃,飢腸轆轆的他,在路過一家買牛羊肉的小店時,掌柜的見其可憐,遂將他的干饃掰碎後用一勺羊肉湯在火上煮透與之充饑。餓壞了的他狼吞虎咽,稱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日出巡長安,同文武大臣專程來到這家小店,讓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饃。出了宮的他仍感到其味鮮美無比,於是龍心大悅,當即賞銀百兩。此事很快傳遍長安,羊肉泡從此譽滿古都。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


葫蘆頭——藥王孫思邈調味東北軍買單


大醫學家孫思邈曾住在長安城光德坊。他經常拄著一根龍頭拐杖,上面懸掛著一個葯葫蘆,懸壺濟世。長安城的許多百姓都認得他和他的葯葫蘆。


孫思邈的住宅旁有一家小飯館。主要經營玉腸湯(以豬腸和豬肚為主料),可生意清淡,孫思邈卻是這裡的常客,有時出診回來便在這裡吃,而掌柜的從不收他的錢。有一天,孫思邈在這裡吃過飯後,掏出了長長的一串銅錢,放在桌子上說,這一次無論如何也得收下。掌柜的把錢塞回給孫思邈說:您老人家給窮人治病時從來不收診金,您的錢我不能要,一是表達我的一點敬意,二是權當替窮人感謝您。第二天,孫思邈又來到飯館,問掌柜的:為什麼你的玉腸湯賣的不好呢?掌柜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顧客都嫌腥味大,油膩啊!孫思邈走進後廚,詢看之後解下藥葫蘆,向鍋里添置了一些中藥,並向掌柜的叮囑一番,臨走時還把葯葫蘆懸掛在店前。經孫思邈這一調配,玉腸湯不僅祛了腥,除了膩,而且香飄四溢。再加上藥王的葯葫蘆做招牌,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掌柜的為了感激孫思邈,索性把玉腸湯改名為「葫蘆頭」。

日軍進犯東北,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迫使張學良將軍退到了西安。東北軍中許多將士因水土不服,拉肚子,感冒,氣喘。一天下午,幾個病號信步走到西安南院門「春發生」葫蘆頭泡饃館,每個人點了一大碗葫蘆頭。說也奇怪,吃完葫蘆頭頓感精神倍增。回到營地病恙全無。張學良將軍聽說此事後異常高興,他命令軍營里的廚師仿照「葫蘆頭」做膳,並把「葫蘆頭」列為「病號飯」。可是軍營里做出的「葫蘆頭」,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後來司令部決定,每天發20個「病號飯」牌子,通知葫蘆頭泡饃館簽單結賬。


部隊買單,老闆樂不可支。從此,「葫蘆頭」可是出了大名。


3


水晶餅——百姓送給清官的壽禮


傳說宋相寇準為官清廉,辦事公正,深得民心。有一年,寇準從京都汴梁回到老家陝西渭南鄉下探親,正逢五十大壽,鄉黨們送來壽桃、壽麵、壽匾表示祝賀,寇準擺壽宴相待。

酒過三巡,忽然手下人捧來個精緻的桐木盒子,寇準打開一看,裡面裝著50個晶瑩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點心。在點心上面,還放著一張紅紙,整整齊齊地寫著一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落款是渭北老叟。


後來,寇準的家廚也仿照做出了這種點心,寇準據其特點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晶餅」 。從此,水晶餅便成了一道名點和饋贈佳品。


4


臘汁肉——滴水之恩 湧泉相報

臘汁肉,早在戰國時期就很有名氣。《周禮》、《齊民要術》都有記載。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用百年老湯來煨煮。其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人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的贊語。而臘汁肉的由來,伴隨著一段源遠流長的感恩故事。


相傳,唐朝時期,長安城東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為人正直。那年陝南遭受水災,不少人逃至長安。樊家開倉放糧,救濟難民。一天,樊老爺拜朝回府,行至東門外,看見一個衣衫檻樓的小伙跪在一個屍體旁放聲痛哭。經打問,才知隨母逃難至此,不幸母親身亡,無法安葬。樊老爺十分同情,命家人幫助安葬了老母,並贈銀百兩,讓其謀生。


後來,樊老爺冒犯了朝廷,被削職為民,滿腹怨恨,一病離開了人世。沒過幾年,家產也變賣一空,樊家生活日趨艱難。這時,家人稟告老夫人,柴房內有一棺木,可變賣度日。不料幾個人去抬棺木卻抬不動。樊夫人有些詫異,命人打開察看。原來是滿滿一棺木臘汁肉。香氣四溢,色澤鮮嫩。她讓家人拿一些上街去賣,很快便賣完了,吃到的人都交口稱讚。後來登門買肉的人越來越多。樊家就在門口開了門面,生意興隆。但眼看棺木中的臘汁肉即將賣完,樊夫人出了個主意:買些鮮肉,用棺木中的肉汁(湯)煮成新的臘汁肉,仍然保持著原味。原來,當年被樊老爺順手救助的小夥子為報樊府之恩,借樊老爺80壽辰之機,用百株花椒樹木料製成棺木。再從10頭生豬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製成上等臘汁肉放進棺內,密封后送進樊府。樊老爺壽辰吉日,客人甚多,對棺木沒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後院柴房,一放就是幾年。


自此樊家便長期開起了臘汁肉鋪,名氣也越來越大。時光流逝,歷經滄桑。1925年,樊家後代樊鳳祥父子在西安竹笆市街南端掛起「樊記臘汁肉」的牌子,繼承祖業相傳至今。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5


柿子餅—— 飽含百姓擁軍情意


李自成率軍攻打西安時,路過臨潼,糧食不夠了,老百姓想援軍卻也沒有更多糧食,正好當地特產的柿子熟了,就想用它來援軍。可熟柿子很軟,不好大量攜帶,且不耐久存。有聰明女子用少量麵粉與柿子醬和在一起,加白糖與雞蛋過油煎成油餅,解決了問題。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帶大軍攻打北京。當時正值災荒之年,臨潼百姓就用當地特產的火晶柿子拌麵粉烙成柿麵餅,讓士兵們在路上食用。義軍官兵食之,個個精神飽滿,沒用多長時間就拿下了北京城。

天天吃,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6


岐山臊子面——關懷,期望,騰達,分享的美食


臊子面又稱嫂子面,古時有一個窮書生,父母早亡,只得跟著哥嫂度日。嫂子精於烹飪,常做一種酸湯麵給他吃。後來弟弟學有所成,當了大官,衣錦還鄉。有日,邀請同僚到家裡作客,嫂子以酸湯麵相待,眾人嘗後均讚不絕口。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嫂子面」便有了名氣。由於「嫂」、「臊」諧音,天長日久,「嫂子面」變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續至今。


原來西安美食還有這麼一層故事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生活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老照片之我和天安門有個故事,你們和天安門的故事是什麼呢?
這是要上天啊:那些「飛天」的小故事!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有事实依据吗?天鹅小时候长什么样?
民間故事:六百年後,你們全部做官,吃香喝辣,橫行霸道吧!
西安小吃背後的故事
天天牽著爸爸去工作的5歲小女孩,知道背後故事誰都會心塞
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有事實依據嗎?天鵝小時候長什麼樣?
民間故事:孫悟空當天帝!一事難稱萬人心,做了一天就逃跑了!
今天我們不喝雞湯,只講故事!
喜歡拿著星巴克杯子裝逼的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乾隆年制還是乾隆孝粉?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骨頭的故事,你知道嗎?
這些小故事你知道嗎?
晴天娃娃很可愛?背後的故事卻毛骨悚然!
别只认得吃!云南这11道名菜的故事你知道吗?
我們都知道光緒帝很窩囊,看完他吃雞蛋的故事,我們更驚呆了!
今天呢,想講兩個關於鯨魚的故事,不知道你懂不懂他的溫柔
你知道什麼很甜的故事?
【故事】你今天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