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神秘的西藏射箭文化

神秘的西藏射箭文化

神秘的西藏射箭文化



射箭是藏族人民傳統的文化項目,時至今日,藏族地區仍保留著這一傳統活動,尤其在青海藏區,它不僅是競技和娛樂項目,而且裡面也包容著許多古老的民族習俗和早期文化的遺存。據考古發掘,昌都卡若文化遺址中就有石鏈等的出土,證明高原居民在當時已經學會和使用弓箭來為自己服務,弓箭已成為解決人們生計的有力工具。藏文史籍 《 賢者喜宴 》 載:青藏高原遠古時期「最初有十餘個較大的部落,在他們之中先後出現了弓箭 … … 等武器」。至吐蕃時期,藏民「弓箭不離身」。敦煌發現的 《 狩獵傷人賠償律 》 更進一步證明了狩獵業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而狩獵的主要工具是弓箭;吐蕃又是軍事強國,每年都有征伐之事,因而挽弓成了男子必須擅長的一門技藝。

在 17 世紀中葉,五世達賴規定男子必備的「九術」中,其中體育就佔有六術,即射箭、舉石頭、跳遠、賽跑、游泳、摔跤。 《 西藏志 · 兵制 》 記載,每年於正、二、三月要進行「射箭、跑馬」等表演。西藏有很多民間傳統體育競技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工布地區射響箭。響箭藏語稱「畢秀」,意為「尖嘯」。工布響箭大約有巧 oo 多年的歷史,它是工布地區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發明創造的,收、迎接新年等重要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競技娛樂活動。也是工布地區在慶祝豐工布地區的民間傳統體育響箭比賽,科學地把休閑娛樂、文化藝術、體育健身高度地結合在一起,所以至今盛行不衰,並且國家把它列為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之一。


在今日青海省的尖扎縣、化隆縣、共和縣等地的藏族群眾中,射箭活動十分盛行。射箭一般在上半年中進行,因各地的氣侯不同,有的在農曆春節期間進行,有的在農曆二三月份舉行,有些較寒冷地區,在農曆四五月份進行。共同的特徵就是在春耕期間或春耕過後,按季節講,大都處在春季,五月份過後很少有進行比賽的。射箭以村為單位,必須選出組織者或總指揮。一般由威信較高、很有辦事能力的成年人擔任,藏語稱為「達本」,意譯為「箭官」或「箭頭」;有的由正副兩人組成。有的正達本下有若干副達本。達本的具體職責是:代表本村跟別村決定射箭活動的時間;動員大家積極投身此項活動,負責安排射箭前的準備活動。如祭祀神靈等;在射箭比賽中雙方發生糾紛時,要出面做調解等。總之達本既是領隊,又是教練。


射箭用的弓是傳統的牛角弓,由專門的工匠用牛角、木片等原料製作而成,上面彩繪各種花紋或圖案。弓弦用牛筋製作。箭由羽毛、箭桿、箭鏈組成,所用羽毛皆是禿鶩、貓頭鷹等猛禽的。經加工長約五寸,寬約一寸,用膠水粘在箭首。使用猛禽的羽毛,而不用其他性情較溫和鳥類的羽毛,象徵著射出去的箭同樣快猛無比,這在 《 格薩爾王傳 》 中多有提及。有些地方以貓頭鷹的羽毛為佳品,可能與其羽毛形色美麗有關。箭桿用松木等為原料製成,必須要直。箭鏈是用鐵打制而成,一般有三棱鏈、尖狀鏈等。另在箭桿上下方纏以各種色彩的絲線,有的還繪有彩色花紋,漂亮而醒目。


各地的箭靶有所不同,或用白土培制而成,或用草皮筏子。箭靶的形狀,上方為半剛形,下方為方形,或上方為三角形。靶的中心插一根小木棍,名為「甲瑪」,有的也插在靶的上方,或住靶的上方貼瓷片、小鏡子等。靶場中共置兩個箭靶,射完一個箭靶後,再射另一個。計分方法,因地而異,有的以射中的箭離甲瑪的距離計算,如甲方只射中一箭,而乙方射中好幾箭,然而甲方的一箭離甲上馬最近,則乙方的箭皆不計分,而甲方得一分。計分還有不少專有名詞,如甲方在兩個箭靶上共計五箭,則名為「母」,意為乙方等於背上了一頭「母黃牛」,如是十箭,則名為「一隊」。如是九箭,則名為「母子」。射程一般在幾十步左右,有時達一百步。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要戴以皮革縫製的指套,左手的大拇指戴象牙質戒指,防止射箭時被弦手指手皮磨傷。

射箭用的弓是傳統的牛角弓,由專門的工匠用牛角、木片等原料製作而成,上面彩繪各種花紋或圖案。弓弦用牛筋製作。箭由羽毛、箭桿、箭鏈組成,所用羽毛皆是禿鶩、貓頭鷹等猛禽的。經加工長約五寸,寬約一寸,用膠水粘在箭首。使用猛禽的羽毛,而不用其他性情較溫和鳥類的羽毛,象徵著射出去的箭同樣快猛無比,這在 《 格薩爾王傳 》 中多有提及。有些地方以貓頭鷹的羽毛為佳品,可能與其羽毛形色美麗有關。箭桿用松木等為原料製成,必須要直。箭鏈是用鐵打制而成,一般有三棱鏈、尖狀鏈等。另在箭桿上下方纏以各種色彩的絲線,有的還繪有彩色花紋,漂亮而醒目。各地的箭靶有所不同,或用白土培制而成,或用草皮筏子。


箭靶的形狀,上方為半剛形,下方為方形,或上方為三角形。靶的中心插一根小木棍,名為「甲瑪」,有的也插在靶的上方,或住靶的上方貼瓷片、小鏡子等。靶場中共置兩個箭靶,射完一個箭靶後,再射另一個。計分方法,因地而異,有的以射中的箭離甲瑪的距離計算,如甲方只射中一箭,而乙方射中好幾箭,然而甲方的一箭離甲上馬最近,則乙方的箭皆不計分,而甲方得一分。計分還有不少專有名詞,如甲方在兩個箭靶上共計五箭,則名為「母」,意為乙方等於背上了一頭「母黃牛」,如是十箭,則名為「一隊」。如是九箭,則名為「母子」。射程一般在幾十步左右,有時達一百步。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要戴以皮革縫製的指套,左手的大拇指戴象牙質戒指,防止射箭時被弦手指手皮磨傷。


跳躍,是射箭比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射手命中箭靶時,全村的人都要歡呼跳躍一次。有的互相手挽著手很有節奏感地跳動,頗似舞蹈動作,有的則無章法,幾乎可謂亂蹦亂跳,小孩更是如此。射箭比賽的場面氣氛極為熱鬧、活躍,人們情緒高漲,無論老小,皆處於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雙方的角逐亦十分激烈。射箭前,雙方的達本要約定好時間、計分方法、射程等,如在乙方舉行。則甲方全村十幾歲以上、六七十以下的男子,在清晨便要整裝出發,穿著節日盛裝,佩帶腰刀和弓箭集體出發。


當甲方走近乙方村邊時,在箭長的帶領和指揮下,人們排成整齊的隊伍,若有馬隊則壓陣於後。走在前排的人中專門有一人手舉用哈達包起來的箭支,其他幾人則高舉已上好弦的彎弓,眾人踏著堅強有力的步子,聲勢浩大地走進乙方靶場。時乙方的人亦早已集合好,在村子的嘛呢房或其他處等侯。當知對方已人靶場,遂列隊前往,雙方在場中相會,箭頭等老一輩互道問侯,而眾人則高聲呼喊,雙方分別在指定的箭靶周圍要跳躍一次,人群歡騰,夾雜著呼喊聲。接著雙方匯到一處,分左右站開,開始射箭。首先出場的第一、二位選手,名曰「領箭」,一般選箭法高超的青壯年,有的是通過打卦問卜選出來的。


射箭時用對賽法,即甲方出一人,乙方出一人,二人為對手,藏語名「勾亞」。一人共射四枝箭,即第一輪時向第一個箭靶射兩箭。第二輪時向第二個箭靶射兩箭,次序是甲方射一箭,然後乙方射一箭,繼甲方再射,乙方亦接著射,兩輪比賽中,對手不變。雙方各有一部分青少年站立在靶的兩邊,每當自己的一方射箭前,則要繞著箭靶跳一圈,然後高聲呼喊「小老虎射中心」 , 「射甲瑪」等語,如對方射中一箭,則要喊「快快報仇啊」等語;而另一方站在靶邊的人,則高聲詛咒,說對方的箭在半途就要掉落地上等語。射箭處亦同樣十分激烈,如甲方射箭,則甲方之人大做讚詞,乙方之人卻大聲詛咒、斥責,說「弓箭都要折斷」、「將箭壓在我的足下」等,手中還做著各種動作;如甲方未射中,皆於大聲嘲笑,而甲方之人則甚感惋惜,口中不斷發出「可惜!可惜」、或「啊呀只差一點」之類的話語。每當箭中靶子時,箭場上的氣氛頓時高漲,人群雷動,歡呼聲此起彼伏,如果射中的箭與甲瑪較近,則人們情不自禁地要跳兩三個來回,好多人甚至激動地把自己的帽子拋上天空,以示心頭之樂。最後一名選手,名日「後箭」,由老成持重的人擔任。

射箭比賽結束後,主方要招待客方,即每個人將自己的對手領到家中就餐;酒飯也有互相比賽的意味,吃完飯後,將對方友好地送走。過去據說路程較遠處的,還要留下來過夜。晚上聚在樹林子、嘛呢房等處,雙方進行對歌比賽,現今因交通發達,基本上是當天趕回。整個射箭過程中,大部分人既是箭手,又是觀眾,因此比賽跟每個人的榮譽緊密相關,所以皆處在高度的興奮之中,跳躍呼喊不覺勞累。本村的人相互間充滿友愛、團結,大家都只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即戰勝對方。如果大獲全勝,則人人眉開眼笑;如果失敗,則個個愁眉苦臉,甚至頓足捶胸,十分看重勝敗。射箭比賽中產生的神箭手除得到受到獎勵外,還將得到人們的稱頌。


藏族民間的射箭運動不僅是一種娛樂競技活動,還帶有祈福的功能。參加射箭活動的藏族人都認為,射箭比賽中的大獲全勝,則意味著五穀豐登、大吉大利的一年。通過射箭活動取樂於神靈,得到神靈的保佑,因而射箭活動中含有大量的獻祭活動,成為射箭比賽的組成部分。弓箭一直與人們的日常勞動生產、戰爭有著緊密的聯繫,而弓箭本身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神化,在一些宗教祭祀等儀軌中,也有弓箭,如插箭、福祿箭等,以及有「贊箭」等傳統民謠。因歷史的、文化的原因,現在的射箭活動可以說是對古代狩獵和戰爭生活的一種反映,表現出了力量和技巧的角逐,同時也包容著不少古代的遺俗。


獻祭的對象雖有許多,有祭祀各地的地方神,藏語統稱為「玉斗」;有對山神的祭祀有種種,最普遍的方式是偎桑,即煙祭。 《 格薩爾王 · 世界公桑之部 》 則講述的是格薩爾率領嶺國的軍馬為國家公事而偎桑的故事,格薩爾曾唱道:「對著西藏雪地眾山神,要偎穩定國事的白神桑。收服白方的眾神靈,用來征服黑方妖魔王。」因而偎桑主要是祈求保佑,戰勝外敵。射箭活動前要偎桑,射箭的當日也要烙桑,在嘛呢房等處,按所供奉山神的數量,燃起同樣數量火堆,有專人負責不斷地在上面添加糟把和酥油,使香煙終日不斷;箭頭等負責人不時前來磕頭祈求,甚至大聲呼喊山神的名字,希射手選箭望給予幫助,有時還做口頭應承,如能取勝,則保證供多少斤酥油等。平時在家中舉行,而在特別的節日或射箭時,人們要到山上爆桑。


此外還有血祭,就是以山羊為犧牲,來祭祀山神。 《 霍嶺大戰 》 中言霍爾國的白天魔乘騎白山羊,又載用白山羊供奉魔神,用公山羊的血、母山羊的油來祭天魔。因而在射箭前舉行的血祭也是高原古代宗教的遺俗。插經旗,經旗一般是白布做成,也有紅布的,最普通的經旗寬一尺,長三尺左右,有的長達幾丈。經旗上印佛教密宗的咒語、經文等,內容大都是征服妖魔外敵,保佑人平安生活,並帶來好運等。經旗的旗杆用樹枝做成,而長經旗則需要很高的樹木製作旗杆,經旗插在門頂上方的牆上、山上、山口等處,長經旗插在山上或院中。射箭時期,幾乎所有的青壯年到山頂偎桑、插經旗,都在早晨天蒙蒙亮時進行。放飛馬,是將所謂的飛馬印在白紙上,白紙長寬二寸左右,上印一匹奔騰的駿馬。


馬背上馱著如意寶,四角分別寫著鵬、龍、獅、虎四個字,有的飛馬還長有兩隻翅膀。人們印成許多張後早晨至山頂放飛馬,讓風吹走,吹得越高認為越吉佯,放飛馬的用意是希望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如馬飛騰。射箭前許多人至山頂放飛馬,也是希望能射中箭靶而給自己和本村帶來榮耀。禁忌,射箭活動中有不少忌諱,忌諱在射箭前的晚上行房事;在早晨集會時,要到嘛呢房中洗手、點香,以驅逐身上的不凈,以一種非常神聖的態度參加射箭比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趣被網羅 的精彩文章:

罕見雙頭女嬰赴重慶就診 分離手術難上加難
首個「機器人嬰兒」誕生 機器人還能交配生子
上百條蛇被放生都江堰
他們在軍事基地附近拍到有史以來最清楚的UFO影像
印度蛇人部落 不會捕蛇不能結婚
您可能感興趣

神秘恐怖的西藏「樹葬」
神聖的西藏——油畫!
佛教文化:西藏唐卡
攝影師鏡頭下的神秘土地:西藏
西藏旅遊攻略大全 讓你欣賞別樣的藏式風景與文化
梅東升西藏油畫!盡展西藏女性魅力!
揭秘西藏歷史上的古象雄文明流傳的四大未解之謎
雪域之光,西藏唐卡精品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藝術家臧躍軍向雲南美術館捐贈畫作 意在加強西藏雲南兩地藝術文化交流
美妙悅耳的西藏傳統樂器——扎念丨藏文科普
世界文化遺產——西藏布達拉宮
比湘西趕屍更驚悚!揭秘西藏神秘起屍習俗
A股重磅消息:西藏旅遊 西藏發展 合縱科技 山東路橋
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納木錯湖,西藏的三大神湖之一
海淀三山五園文化巡展走進西藏
蒙古人治下的西藏(上)——吐蕃帝國崩潰之後的西藏|文史宴
納粹黨衛隊的神秘西藏探險(謝絕轉載)
揭秘西藏神秘起屍習俗,比湘西趕屍更驚悚!
鏡頭裡的西藏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