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湘西真正的匠人
攝影|孫建華
2015 年的春夏之交,地道風物的編輯們前往大湘西腹地,在當地攝影師的配合下,遊走於十余座古市鎮之間。年底,我們出版了《地道風物·湘西》,正如主編范亞昆在卷首語中所言:
「在走訪中國鄉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於『傳統』的需求已經深入到現代生活的許多領域。一個手工製造的日常工具、一份自然雨露饋贈的食材、一餐地道的家鄉飯、一種久違的方言、親密親切的鄉鄰關係、沿襲已久的古老歌曲……這些曾經被遺忘的渴求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這個世界是誕生於民間的,它擁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只有不吝惜淘汰陳舊無用之物,才能在新的生活中延續其健康之美;只有超越奢侈華麗的個人藝術,才能在穩定與簡樸中抵達生活的本質。這是追尋『傳統』的真正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無數次與傳統重逢,也是與自己內心的方向重逢。」
攝影|尹忠
這一次,由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中華網、RCRA聯合主辦的「守藝中華·風物之旅」第二站,將於6月6日啟程湘西,再次回到武陵山、雪峰山以西的廣闊地區,探尋最地道的手藝和最真實的當地人生活。
我們組織了有不同內容產出能力的記者、電台主播、攝影師、插畫師、節目主持人等15人共同出行,歷時8天,尋訪當地10餘位手藝人。屆時將在#守藝中華##風物之旅#微博話題實時更新行程進展,在此誠摯邀請您的參與和互動。
守藝中華·風物之旅之湘西日程
D1(6 月6 日)長沙集結
拜訪土家織錦傳承人——劉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劉代玉。劉代玉如今生活在長沙,卻一直未放下手中的織錦。家中客廳擺放著織機,院子里也種著用於染色的植物。
拜訪湘筆傳承人——楊氏筆庄黃希林。2002 年,畫家黃永玉曾為無處覓得好筆而傷神,委託好友輾轉尋至「世界筆庄(楊氏筆庄前身)」,從而與楊德富老人相識。毛筆試用月余,黃永玉大喜過望,再見時將一幅親筆題字的《洞庭煙水圖》贈予楊德富,並為小店寫了招牌——「楊氏毛筆庄」,楊氏毛筆從此遠近馳名。
楊德富去世後,黃希林秉承岳父遺願,繼續經營筆庄。如今他已年過耳順,但制筆仍遵循古法,不省一工。從選材到製作,處處精緻,從而才有毛筆的「尖、齊、圓、健」。一隻只湘筆,承載著兩輩人的情分。
圖片來源|@微湖散人
D2(6 月7 日)灘頭紙文化
綠林竹海之中,關於紙的技藝與文化孕育而生。灘頭人伐竹抄紙,憑紙作畫,將物的人文生命延展至極。我們將在此拜訪年逾90 的制簾藝人陳銀生、手抄紙傳承人李志軍,以及高氏年畫傳承人鍾建桐。
攝影|歐陽星凱
D3(6 月8 日)初抵鳳凰
跟隨李志軍探訪桃林村手工造紙工藝。中午出發前往鳳凰,與吉首大學文學院田茂軍教授座談,並與部分鳳凰手藝人會面交流。
攝影|李鋒
D4(6 月9 日)手藝隱於市
一座沱江小城,今已成為旅遊勝地。夜幕之中酒吧林立,霓虹燈下人頭攢動,卻鮮有人發覺在這商業大潮的某些僻靜角落,仍舊生活著一心專註於手藝的匠人。此行我們將參與當地的端午節日活動,並於活動後分頭在鳳凰縣山江鎮,尋訪苗銀傳承人麻茂庭、苗秀傳承人向秀平、蠟染傳承人姚六菊和王曜。
專業的繪畫功底和對自然事物的細膩感知,給予了王曜以廣闊的創作空間。他不拘泥於傳統的圖案,也不滿足「依葫蘆畫瓢」,他甚至「嫌」以前的蠟染幾何圖案多而花樣略少,從而自己創新各種新式花樣。王曜的蠟染作品畫工細緻精巧,既有原汁原味的淳樸,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將一門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設計熔鑄為匠心獨運的一體。
圖片來源|新華社
D5(6 月10 日)秦簡博物館
繼續拜訪鳳凰手藝人,隨後途徑吉首,奔赴里耶,參觀秦簡博物館。「里耶」在土家語中意為「開天闢地」,早在距今6000 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清康熙、雍正年間,里耶始建街道和碼頭,並設里耶塘,漸成集市,一度頗為繁榮。十四年前,里耶出土了中國最大一批秦簡,堪稱中國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圖片來源|鳳凰書畫網
D6(6 月11 日)惹巴拉的土家人
清早,一行人將深入里耶土家集市體會物產風情,隨後行舟酉水前往苗市,繼而從陸路進入惹巴拉村。在惹巴拉村等候我們的,是土家織錦傳承人劉代娥家三姐妹和霉豆腐傳承人劉金霞大姐。
織錦曾承擔著土家族最日常和最鄭重的角色——被套和嫁妝,如今則更多地成為了一種工藝品。即便如此,劉代娥的織錦卻始終與土家族傳統保留著血脈聯繫。過去的二十年間,劉代娥始終在收集土家織錦老貨,也曾為買回帶有傳統紋樣的一塊織錦走上過幾十里山路。這些傳統織錦圖案里包含著土家先人對自然和民族奧義的理解。
攝影|李鋒
D7(6 月12 日)萬坪鐵藝
經永順老司城,前往萬坪鎮。永順城外二十公里,於深山中藏有一座古堡。這就是作為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永順老司城。而在永順縣城以北的一條狹長谷地中,有一個叫「萬坪」的地方,依舊保留著家庭式打鐵作坊。萬坪鐵器也被評價為「萬坪五寶」之一。行程第六天,我們將拜訪萬坪鎮李家寨的鐵藝匠人,見證這一古老技藝。
攝影|劉海
D8(6 月13 日)以「竹籃打水」為終章
萬坪有傳統鐵藝,更有精美竹器。其竹編遠近聞名,一套竹編嫁妝需耗時一年方可製成。集市上常見的竹篾背簍,編製而成需用48 根經篾,而竹器匠人徐克雙的背簍卻要用144 根;另一位竹器匠人胡廷賢的竹器,更是有「竹籃打水,滴水不漏」的美譽。
圖片源自網路
線上專家
田茂軍,土家族,吉首大學教授,非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兼任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剪紙研究會會長。
張建永,吉首大學原正校級督導,吉首大學文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兼職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張家界魅力湘西總策劃。
阮桂君,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曾擔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對外漢語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漢語方言學等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彭成剛,湖南保靖人,現任里耶秦簡博物館館長。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和特色民居設計工作,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物考古與文物鑒定」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國秦漢史與民族區域發展。已出版著作《里耶秦簡書法字典》。
特邀嘉賓
馬可,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歌手,被湖南人親切地譽為「策神」。關注湖南地區的方言發展,推出多首用湖南方言改編的歌曲。曾擔任《越策越開心》、《多彩中國話》、《兩天一夜》等多檔電視節目的主持人。2007年應中法文化交流之邀在法國召開個人Jazz交流音樂會,2016在長沙召開個人方言實驗音樂會。
部分出行人員
張謹,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中國地市報百佳攝影記者,新華社、CFP簽約攝影師。湘西團結報編輯、記者。
大垚,荔枝FM 全職主播,目前運營【宅男寢室】和【耳機福利社】兩檔優質播客,總播放量超過590萬。一個富有激情的東北人,一個靈活的胖子。
白芳,DRAW TOGETHER 簽約藝術家,花瓣認證插畫師。主要合作方有《讀者》、三星等,2015年出版《二孩故事》插圖集。
龍文泱,《湖南日報》記者,湖南日報社「新湖南」客戶端湘游頻道主編。已出版學生時代作品集《樂在文中》,與人合著旅遊散文集《湖南印象》(第二卷)。
鄒麗娜,湖南省十佳記者,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大型活動部主任,華聲全媒體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對地方風物興趣濃厚,擅長美食、文化、地方風俗等領域。
阿米爾,中華網記者。畢業於伊朗Arak大學,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精通各種伊朗傳統樂器。同時也是傳統手工藝品愛好者,喜歡欣賞和製作手工藝品。
在某種意義上,
我們有多麼理解『手藝』所表達的風土與新生、固守與變遷、時間與耐心,
就是有多麼理解我們自身的豐富、變化、沉潛。
守護傳統遺產的,
不只是沿襲它們的人,
還有試圖記錄它們的人。
請大家與我們一起踏上湘西這片土地,
成為護衛傳統的「守藝」人。
-END -
更多地道美物,歡迎關注地道風物(ID : didaofengwu)
她喜歡撫弄奇蹟的感覺,很安靜
好吃有內涵的中式糕點,不來一塊嗎?
※湘西深處尋情記 探尋古丈紅石林的美與魅
※【靈異】湘西趕屍人
※湘西趕屍人真的存在嗎?
※揭秘令人恐怖的湘西趕屍人真相!
※探索湖南趕屍人之謎:真實揭秘湘西趕屍術背後真相
※訪湘西傳統村落 尋農耕文明之「根」
※歷史上最神秘的湘西趕屍真相曝光
※黔陽古城,失落的湘西第一古鎮,卻可探訪「滇黔門戶」原始風貌
※科學解密古老的湘西習俗:趕屍 謎底不再讓人心寒
※揭秘湘西山村趕屍真相
※神秘的湘西神奇「醫術」
※揭秘:湘西趕屍是真的嗎?
※神秘詭異的湘西「趕屍匠」:搖銅鈴開路
※湘西趕屍之謎:趕屍人終鬆口說出真相
※【湖南印象】神秘湘西
※湘西趕屍是真的嗎?揭秘趕屍真相
※追尋失落的「邊城」夢——打造湘西古鎮旅遊集群之初探
※一個湘西哥們的講述:關於湘西趕屍和下蠱毒的看法!
※直擊湘西農村土葬全過程,抬棺上山的路很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