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夏天身體就發虛?是時候「養陽」了!
天氣越來越熱,精神頭卻越來越差,心情煩躁,力不從心?你可能有點「虛」。別急,中醫認為,夏季必須要養陽,只有養足「陽氣」,生命之火才能熊熊燃燒。
01
最近幾天找我看病的患者中主訴乏力、體倦的人明顯增多,佔30%以上,很多人還兼有脾胃不和,納呆胸悶等。其實這種現象與時令節氣有關。在春夏交替之際,天氣驟然轉熱,人體陽氣外越,體內頓覺空虛,才會出現四肢睏倦,精神疲乏,心煩氣促,口渴,自汗,小便黃,舌尖紅,脈虛等證。《素問·刺志論》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當然,現在只是初夏之際,談暑似乎尚早,真正的中暑一般還會兼濕,自然是有不同的特點,現在只能稱為熱。一般說來,天氣熱了,應注意防暑、消暑,大家看到大太陽唯恐避之不及,都喜歡躲到陰涼處或有空調的地方。
夏天裡貪涼喜陰是人之常情,但中醫認為,夏季必須要養陽。
舉個例子:
藿香正氣是夏暑季節必備之品,大家在夏季中暑,或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時,一定都用過藿香正氣水(片、膠囊),可大家知道藿香正氣的藥物組成:藿香、半夏、陳皮、茯苓、蘇梗、厚朴、白芷、生薑、大棗、大腹皮、白朮,這些都是辛溫葯嗎?按常規思維,解暑不是該用寒涼葯才對嗎?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這正是中醫理論的高明之處,請聽我為大家細細道來。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提出「春夏養陽」呢?
02
為何養陽?
陽氣是生命的動力。《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陽氣對於人體就像太陽對於萬物一樣重要。人的先天之氣,又稱為元氣,它是生命的火種,藏於腎,又稱為命火。命火極為寶貴,火種熄滅則生命終結。所以保護陽氣、減少陽氣損耗,也是抗衰老的重要奧秘。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講:「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飲食無味,寢處不安……」就是描述了陽氣漸漸虛衰的過程。
春夏之時,人們紛紛走出戶外,活動量相對增大,特別是夏季,暑熱逼人,汗液增多,陽氣隨汗液宣洩太過,導致體內陽氣虛衰;又或者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而使體內寒濕過甚,陽氣被遏。所以古代醫學家在天人相應的基礎上提出「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如張志聰《素問集注》「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以從其要,而培養之」。陽化氣,陰成形。陽為陰之動力,陰氣的化生必須依賴陽氣。所以春夏養陽,才能促進秋冬的陰的收藏,才能保證人體一整年都健健康康。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強調陽氣的重要性,陰和陽之間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相互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
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概括而言,春季是陽氣生髮之際,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在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候要順時而為,宜於養陽,也易於養陽;再者,春夏季節,人們活動增加,出汗增多,人體陽氣趨於體表而虛於體內,而人們在夏季又有食冷貪涼的習性,陽氣消耗,易生陽虛,所以春夏養陽是必須的。
03
何為陽虛?
我們常常聽說陰虛、陽虛,那麼到底什麼是陽虛?陽虛,是指人體陽氣功能減退或衰弱,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功能失調。
陽虛的後果
陽氣具有溫煦的作用,陽虛則外寒;
陽氣具有推動血液正常運行的作用,如果陽氣不足,則血行遲緩而出現血瘀;
陽氣對人體的血液、津液具有固攝作用,陽氣虛則血失固攝,會現崩漏、便血等,對津液失於固攝則會出現大汗淋漓,或時時出汗,或小便次數增多(不同於尿路感染)甚至失禁,或口水鼻涕增多;
陽氣的固攝作用還體現在維持臟器的正常位置,如陽氣不足,會出現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
陽氣還有氣化的作用,這一點就更重要了,所有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都是建立在氣化正常的基礎之上(這裡講的氣化是指氣的運動變化,大家可以理解為臟腑的功能活動)。氣化發生障礙,臟腑功能活動就不正常。如代謝綜合征,表現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這是由於脾、腎的氣化功能障礙,對糖、脂肪等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轉化所致,治療當從調理脾腎入手。人體陽氣不足,主要為心、脾、腎陽虛,其中腎陽虛衰又稱命火不足,因為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
陽虛的表現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完谷不化,消化力差
精神不振,睏乏無力
動則汗出,容易感冒
舌淡而胖,或有齒痕
脈象沉細,皮膚濕冷
陽虛的原因
產生陽虛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包括飲食不當、勞倦或疾病損傷陽氣所致,或過用苦寒藥物。
04
怎樣養陽?
一、飲食
大家夏季都喜歡吃涼拌菜,其中一定要放點生薑,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其中就蘊含有養陽的思想。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運的食品,如牛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綠豆、小麥、豌豆等。
適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抗菌消炎、增進食慾之品。但不可過多否則會損傷脾胃。
多食酸味食物,如楊梅、草莓、西紅柿等。酸味收斂,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且有助於增強食慾。
飲品可選用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以溫飲為佳,不宜過熱,更不宜冰鎮冷飲,以免損傷陽氣。
夏季可食稀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二、起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人們在夏季應該晚睡早起,因為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是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的會使睡眠時間減少,所以在中午暑熱最盛之時可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除疲勞,養體力。
三、艾灸
艾灸是夏季養陽的重要方法。艾是自然界陽氣最足的植物,用溫和灸,灸關元、中脘、脾俞、腎俞、命門、大椎、至陽、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有利於補充陽氣。春夏養陽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養生原則。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春夏養陽乃是順時而養,有因勢利導之義,從而能使身體陽氣充盛,精力充沛。
「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經過了千百年的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的養生原則,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指導人們防病治病方面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於現代人們而言,認識「春夏養陽」養生原則的重要性,合理掌握「春夏養陽」的要訣,科學運用「春夏養陽」的具體方法,將幫助人們更加有效地增強自身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文章源自:搜狐健康
男性如何補腎 首推吃羊肉
顛覆你所有認知!發芽土豆不但能吃,還有抗癌力
真噁心:百度外賣訂餐竟吃到似蟑螂昆蟲!
男人夏天養生吃什麼好 10種養生食物
女性腎虛飲食禁忌有哪些
※男人四十身體發虛,不要擔心,每天喝點它們,強身補腎
※身體發虛:三種常見粗糧補虛祛濕,吃起來!
※歐美女星巴黎海邊度假中,網友:第一張沒看完感覺身體發虛出冷汗
※敢和孫儷爭熱搜?潘粵明演技吊打小鮮肉!自己卻說心裡發虛!
※鬣狗平時掏肛太多心裡發虛,就連生產時都會下意識做出護肛動作
※女星Lisa海邊度假,網友直呼:才看了一張腳發虛掉了三層雞皮疙瘩
※身體發虛:三種常見粗糧補虛祛濕
※朋友圈轉發虛假廣告,當心犯法!
※有人竟敢冒充澳門《力報》發虛假新聞:又有大學生自殺!
※諾基亞停止研發虛擬現實攝像機OZO
※印媒:日本遊戲和成人娛樂公司正大力開發虛擬現實市場
※黑客開發虛假WordPress安全插件植入後門感染用戶
※英特爾攜手華納兄弟和Practical Magic,為克里斯托弗·諾蘭新片《敦刻爾克》開發虛擬現實體驗
※380t數字貨幣交易系統開發虛擬貨幣網站平台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