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中國畫」不是中國畫
當代中國畫很多都是好看的畫,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鑒賞中國畫先要弄清什麼是中國畫。
中國畫的欣賞是個很大的題目,一百年來圍繞這個題目有很多的爭議,很難形成共識。如果從中國畫論的角度看,我們可以得出沒有爭議的結論,確立起一個鑒賞標準。但是到了20世紀,由於文化的多元發展,中國畫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如何看待中國畫?畫家、評論家莫衷一是,一般欣賞者更是茫然。學界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但是,隨著國力的提高,中華民族的日益強大,尤其是傳統文化又被客觀地重新認識之後,人們對中國畫又有了新的認識,這種認識與之前有所不同。爭議總是正常的,可在爭論中形成了更多的共識。
中國畫是筆墨線條與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結合!中國畫的特徵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懷;因此,「言志、抒懷」是中國畫表現的中心;中國畫非常強調意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我贊成:「1、中國哲學更偏重直覺與理性的互補,對立因素的同構和諧,這種哲學理念落實到藝術中,就產生了中國畫。
2、中國畫是「衣食足」以後的精神追求,(應該)摒棄功利之心才有好的作品;中國畫是「形而上」,屬於精神範疇。
3、藝術具有與宗教同樣的功能,讓人心歸於澄明和至善。一個浮躁的人,一個功利心很強的人,一個急於求成的人,一個怨天尤人的人怎麼能深入到藝術的深處呢?
4、西方繪畫是人性的文化,中國畫是人格的文化。」藝術家應該從這個「形而上」的地方去下手,找出立足點,去思考、去創作,並且發掘、走出屬於「最自我」的東西——個性!思想品格是藝術的生命,不管是東西方藝術,不管畫什麼畫。總之,搞藝術的人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較量的是修養。藝術不是職業,是一種人格的參與。榮格(瑞士心理學家)說過:藝術就是一種神秘的參與。這種參與就是藝術的脈。各位藝術家要從這個角度去找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
「繪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繪畫如果以畫得「形似」而判定好與壞,他的見識與兒童一樣)」也正是蘇軾對先賢們藝術實踐的理論總結。它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被文人們捧為繪畫的至理,原因是離不開在中國哲學虛空的宇宙觀(老子「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影響下藝術家對詩化的精神內質與詩意的形式外觀的永恆追求。的確,中國繪畫的這種觀念也正是把握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實質,把握了中國藝術詩性的品質特點,才經受住了時間風雨的考驗,並一直影響至今。宋代哲學家程伊川說過:「沖漠無朕(天地未判時的宇宙原始狀態),而萬象昭然(世界上能夠看清的萬事萬物)已具。」昭然萬象以沖漠無朕為基礎,使實中有虛、虛中生實,空外餘波,裊裊不絕,「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語),這便是中國畫在對意境美的追求中最不可言傳的精神所在。
中國畫論認為,人的境界有多高,畫便有多高,而境界並不是天才就能解決的,中國畫不是強調天才,西洋畫強調天才。中國畫在尊重天才的同時強調修為。中國畫並非「看圖識字」,且並不要求寫實性,程十髮指出:作畫追求和真的一樣,那不是藝術家而是科學家!西方寫實油畫過時150年,國人一直認為越寫實、細膩越好的陳舊觀念應該更改啦!應該看看哪個畫種的本質是什麼?突出什麼?這樣就能夠欣賞什麼,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因此,建議欣賞者增加美學知識、與傳統文化修養。
余以為:中國畫以筆墨情趣及文化傳承為主,以詩情畫意為貴(「詩情畫意」乃是中國畫的「合金鋼「、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靈魂、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走向輝煌的標誌)。「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這既是齊白石的造型觀,也是齊白石在整個藝術格調上,欲求溝通世俗和文人的審美意趣。既不流於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現在的「中國畫」迷失在市場里,追求繁瑣、追求細膩、追求裝飾、追求西方繪畫的光影效果等等技術層面的虛榮;並且,為了「白菜價」,以數量為取勝一些藝術家已經淪為「複印機」……;這些藝術家缺乏中國文人的傲骨,其作品只是類似於印刷品、漂亮的廢紙,缺乏真正的中國畫的本質: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和托物言志,借物抒懷的精神追求。
藝術到了最高境界是寂寞的,曲高和寡是規律。絕好的東西初始能欣賞的人不是很多,需要慢慢來。真正雅俗共賞是很難的,齊白石做到了,黃賓虹卻沒做到;任伯年做到了,吳昌碩也沒做到。直到今天,徐渭和八大山人的畫也很難雅俗共賞,但徐渭的《四聲猿》卻被認知和肯定。他畫的墨葡萄,能看懂的不是很多,他的書法《青天歌》能接納的人也很少,但恰恰這些東西往往是中國書畫史上的閃光點。
程大利先生說:中國畫首重精神,不強調形式。形式固然重要,但是中國畫,首先強調的是內蘊。所以,它不強調張力和視覺衝擊力,不強調強烈的構成意識以奪人眼目。這是西洋畫尤其是後現代西方繪畫的主要特徵。我以為西方是人性的文化,中國是人格的文化,自覺地納入一種約束力,在內省的同時探究自由,而不是充分地張揚人性,這就非常辯證了。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又要與「修齊治平」的擔當意識相結合,這便是「格」,我稱的人格文化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畫家則是克制中的自省狀態,以人格完善作為目標,在自我修為的狀態下實現藝術理想,由此形成中國國畫家、書法家的生命狀態。古來大家多有「彬彬有禮而後君子」的素質,即便癲狂狀態也是因清高而致。所以說,人品多高,畫便多高。畫畫只看天分不行,一定要以讀書修為作為補充。畫顯得「匠氣」,明顯是修養問題,技巧越熟練,匠氣越厲害。畫也好,書法也好,都以書卷氣息為上。書卷氣就是洋溢在書畫作品裡的文化氣息、文人氣質和精神高度。按照陸儼少的說法,六分讀書,三分寫字,一分畫畫。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講書畫的高古之趣,何謂「高古」,一曰「真」,二曰「朴」,三曰「簡」,就做到了高古之「美」。
趙孟頫曾提出「畫貴有古意」,這個古意大約就是高古之美,這也是黃賓虹一生所尋覓的「內美」境界。
然,獨創是藝術的生命!如:朱耷(八大)的書畫藝術,具有強烈的個性化風格和高度: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即:他的書法亦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風格獨特,常有出人意料的結構造型。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朱耷亦善篆刻,他的印文往往別出心裁,變化有奇。他也很注重印章的藝術本體,如:兩方「驢屋人驢」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儼然一個鐵帳罩在屋上,造成的縱向線條與右側的橫向線條形成對比,右部又多圓形轉角,整個印面不板不滯,巧妙自然。
後一方設計尤為巧妙,只用驢、屋、人三字,通過上下左右排列,表達出完整的含意。眾所周知,吳道子、巨然、馬遠、夏圭、朱耷等古代畫家,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壽、陸儼少、張大千等近代畫家都有獨特的繪畫風格;人們提到吳道子,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吳帶當風」;提到馬遠、夏圭我們就知道什麼是「馬一角與夏半邊」;提到朱耷我們就知道什麼是「至簡境界」(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提到徐青藤我們就知道什麼是」眼空一切,獨立千古「;提到傅抱石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抱石皴」;提到李可染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濃重渾厚,深邃茂密」;提到潘天壽我們就知道什麼是「造險、破險」;提到陸儼少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作畫」……。這些藝術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創造歷史,我們後人學習繼承,一定要有自己的「面目」,否則,只是魂不附體的「印刷品」。
學書法的人,書法學習、模仿王羲之的,寫得非常好,甚至與王羲之一模一樣,他不能稱為「書法家」;為何?因為,藝術也是「專利品」,很講究原創;這原創性是唯一的,不是工藝品,工藝品可以複製;只要是看得美觀、細膩、真實,可以無限量地複製;而藝術品就不同了,王羲之的書法是藝術品,那麼「劉羲之」、「張羲之」的書法作品,就算是寫得與王羲之一模一樣的好,也只能算是工藝品,所以,書奴、畫奴的作品永遠沒有價值(缺乏原創的,複製品充其量算「工藝品」,而非藝術品!)這些道理是告誡我們千萬不要抄襲或者複製前人的作品,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作者 顧紹驊
————————END————————
將畫廊置頂後,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畫廊的信息和文章,
九大美院現任院長之風采
比九寨溝更美,卻低調得讓人心疼!
陸儼少:畫不必天天動筆,字不可一日間斷
上海畫派的首領人物
※美國有哪些蔬菜在中國沒見過
※美國到處都是 中國製造 唯獨這些不是
※還是不是最強的國家?中國「大鍋」讓美國玩不下去了
※中英兩國麥當勞對比,發現中國的最好吃,大美中國
※寫意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
※一篇關於美國生活的文章,到底是中國好還是美國好,看完很有感觸
※在韓國 這些是中國遊客去不到的地方
※在美國開2次個展的韓國姑娘,「偷」的竟然是中國水墨畫
※中國曾經有多少藩屬國?藩屬國是什麼?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中國「當代藝術」沒有中國性
※美國嘲笑中國核潛艇在老遠就能聽見,中國亮出這項技術讓美國打臉
※中國居然有這樣的技術 美國被嚇壞
※中國第一個賣國賊,竟然是他
※中國回應「支持中國立場的都是小國」 這不是打群架
※中國不是俄國,兩軍衝突時美國無資格指責中國不專業
※這個國家曾經是中國最小的鄰國,現在為啥消失了
※美國一白人對中國留學生叫喊:你們是混蛋,滾回中國
※該國一口氣買了中國2艘潛艇!最擔心的國家竟然不是美國
※日企董事長:現在不是中國+1了 是和中國沒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