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還和這些人有關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還和這些人有關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可實際上,最初端午節紀念的不僅僅是屈原,它的產生還與其他的人物有關


一、與春秋時期的晉國人介子推有關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還和這些人有關


公元前672年,晉國的獻公率兵討伐驪戎,驪戎獻驪姬和少姬求和。獻公寵愛二女,但沒有想到後來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王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被迫流亡國外十九年,受盡艱辛,甚至有一次差點餓死,幸虧他的門客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了給重耳吃,才救了重耳的命。


根據東漢文學家蔡邕在《琴操》中記載:「介子推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復國,子推獨無所得。子推怨恨,乃做龍蛇之歌以感之,終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推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也就是說,重耳回國當上國王后,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門客,卻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是怨恨,唱「龍蛇之歌」發出感慨後,背著老母親逃到綿山隱居起來,再不願見晉文公重耳。後來重耳回憶起此事,追悔莫及,親自到綿山尋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就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介子推出山。


可誰知介子推和母親寧可燒死,也不願出山。最後母子倆竟然抱著一棵樹活活被燒死。那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並把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每年這天晉國全國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而粽子逐漸成為寒食節的主要食物,慢慢流傳開來。

二、與紀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有關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還和這些人有關



伍子胥,楚國人,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兄及全家一百多人被楚平王所冤殺,逃奔吳國,意圖報仇。後來他幫助公子光(後來的吳王闔閭)奪得王位後,北威齊晉,南服越人,西破強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將楚平王「掘墳鞭屍」,給家人報了仇,也使得吳國國勢達到鼎盛。在吳王闔閭死後,他又輔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伍子胥向夫差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採納。


加之吳國大宰伯嚭,因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和大王的不信任,最終導致了他自殺,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此外還傳說,伍子胥知道吳國必敗,事先將糯米糕製成城磚藏在都城姑蘇(蘇州)的城牆之上,並秘密告訴家人,為了避免被餓死,在越國軍隊圍城斷糧的危急時刻,可取出這些「城磚」與人民同食。後來越國軍隊果然圍城近一年,老百姓就是靠這些糯米糕「城磚」逃過了一劫。伍子胥含冤死後,其屍體被裝進皮革袋子里,投入江中,吳國人民十分同情他,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而伍子胥則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了端午節。

三、與紀念東漢時的孝女曹娥有關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還和這些人有關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人們將端午節視為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著名的《曹娥碑》就是佐證。

現在,屈原早已成為端午節的「形象代言人」,佔據主流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廣。在文化領域,中國老百姓把端午節吃粽子和划龍舟等民俗活動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想來這都源於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崇高的個人理想,從而使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的緣故吧!


@朋友們,看完點個贊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大全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紀念屈原,但屈原這個人真的存在嗎?
端午節紀念屈原,但屈原這個人真的存在嗎? | 短史記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嗎?
端午節吃粽子,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沒紀念屈原啥事
古人其實很害怕過端午,並非為紀念屈原,而是另有原因
粗大事了,端午節原來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之死?說說端午你不知道的這點事
端午的「端」和「午」是啥意思?端午最初並不是為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不僅僅只為紀念屈原,竟然還有他們!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中秋卻是為了紀念他
端午粽子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錯!他只是一個助攻
端午節其實不止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投江而死嗎?
只知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為何要吃粽子,划龍舟嗎?
僅有的這些紀念鈔你還記得嗎?
馮學榮: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端午,紀念屈原的同時,我想起了長眠雲南的他們…
紀念碑谷2的這些細節,98%的人都會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