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無論是金錢鼠尾,還是到剃半光頭,清朝時期的辮子都藏著一把刀,不可輕易觸碰。康有為就曾言:「對滿洲人說來,割掉象徵旗人征服漢人的辮子,即等於否認旗人在中國的統治。」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清朝髮式的演變)


清朝八旗入關後頒布了「剃髮令」,三百年來一直是不可觸碰的政治紅線。從多爾袞率領大軍打進北京城並於1645年6月,以皇帝之名頒布了《剃髮令》,到乾隆時期,剃髮問題已經成了常規的「政治罪」,辮子成為了政治的晴雨表。


剃刀一直流淌著鮮血。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外國人眼中的剃頭風景)


1851年,太平軍在廣西起義,發布的《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將髮辮問題上升為革命口號:「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人變為禽獸也。」太平軍嚴令軍隊、幹部「不許剃頭,留須蓄髮,復中原古制」。對於起義軍佔領區,太平軍通過文宣輿論,鼓動民眾「應知乃祖若宗並非胡種,自當蓄鬚留髮,脫去妖形」。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太平天國的服飾和髮式)


發束衣冠成了清軍同太平軍在戰爭中爭奪的焦點。太平軍打到哪裡「蓄髮令」就發到哪裡,並且是太平天國政府的第一道軍事命令。清軍對拒絕剃頭的民眾殺無赦,太平軍同樣嚴懲拒絕蓄髮者,宣布「有再剃者殺無赦」,「凡剪髮剃鬍刮面,斬首不留」。一旦太平軍敗走,清朝地方官就掛出「限三日內剃髮」的公告,同樣擔心遭遇清軍殺無赦的民眾以為「長毛既遁,官兵且至」,便「爭先剃髮」。


民眾裹挾進無情的戰爭之中,他們無權決定自己的發束衣冠,在清朝的三百年間發束衣冠永遠都是各種政治勢力爭權奪利的籌碼。


1879年,在夏威夷讀書的孫中山就同國際友人抱怨,辮子是滿洲人強加給中國人的愚蠢風俗。1894年,孫中山投書李鴻章失敗,決心革命,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痛陳清廷庸奴誤國,荼毒蒼生,使「堂堂華夏,不齒於列邦,文物衣冠,被輕於異族」。辮子成了孫中山革命的口號。


1895年,孫中山組織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和搭檔陳少白逃亡日本,當地謠傳日本將允許清廷引渡革命分子,當地華僑多視孫中山的暴力革命大逆不道,孫中山和陳少白在日本剪除髮辮,喬裝遠遊美洲。孫中山剪辮易服與清廷決絕,不少流亡海外的革命黨紛紛剪掉辮子。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與陳少白(左)、鄭士良合影)


《馬關條約》簽訂後,以康有為為首的一幫書生鼓動光緒皇帝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勵精圖治變法維新,辮子問題成了戊戌變法的死結。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在逃亡香港的輪船上對英國駐廣州領事班得瑞(F.S.A.Bourne)說:「高官中的旗人,他們的不滿伴隨著變法詔令連續公布而逐漸加深,到光緒意欲改變中國辮子風俗的詔令一出,旗人的不滿竟達到頂點。」班得瑞對康有為說的辮子問題成了旗人反對變法之說很不理解,康有為解釋說:「對滿洲人說來,割掉象徵旗人征服漢人的辮子,即等於否認旗人在中國的統治。」


辮子問題在清執政集團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康有為一行逃亡海外後,光緒皇帝購買的西裝還沒有來得及穿上,慈禧太后就召開御前會議,當著王公大臣的面訓斥光緒皇帝:「小子為左右熒惑,使祖宗之法自汝壞之,如祖宗何?」


滑稽的是,清執政集團曾經不顧漢族士庶九泉之下難與祖宗相認的痛苦,現在的慈禧太后倒開始擔心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剪辮易服後死了不能與列祖列宗相認,憤怒之餘,下令將光緒皇帝圈禁瀛台。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攜光緒皇帝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警醒,國家「庸俗之吏多,豪傑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為藏身之固,而胥吏恃為牟利之符」,「誤國家者在一私字,禍天下者在一利字」,慈禧太后才意識到從古至今「無一成不變之法治」,國家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利益集團「肥利身家之積習」必須改變。清執政集團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新政,海外的革命黨開始不斷地向國內遣返留學生,讓這些留學生進入政界、軍界,「藉權傾虜廷」。


一直圖謀通過剪掉辮子成就變法偉業的康有為在日本聽聞朝廷新政,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因長辮子在日本常年遭遇嘲笑的康有為決定剪掉辮子。剪辮子的那一天,康有為設香案,向北京方向誦奏文,行三跪九叩君臣大禮。請來的日本理髮師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著康有為神叨叨的儀式,他已經問了好幾次是不是要理髮。等康有為禮畢,理髮師剛拿起剪子,忽然十幾串鞭炮齊鳴,理髮師大吃一驚,把手上的剪子都嚇掉了。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康有為)


康有為剪辮子立即在留日學生中引起轟動,留學生們紛紛剪辮子穿西服。回國的留學生進入軍界、政界後也不斷地鼓動剪辮易服。1904年,訓練全國新軍的練兵處籌劃仿效外國軍服未改變中國軍隊的服裝式樣,理由是「兵士之戰,現在多系伏腰於地,打槍相攻,兵士背上有種種背負物,已將及頂。際各國兵士當伏地鳴槍時,頭仰剛貼於背負物,我國兵士有辮結,則因為辮結所礙,頭不能仰,則萬不能戰」。


1905年,憲政改革呼聲日隆,慈禧太后派大臣出國考察憲政,跟隨考察大臣端方、戴鴻慈的四十多名隨員中「剪辮者已居其半」,其中「有翰林,有道府,有教員,有武員,一切皆有職銜者」。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戴鴻慈、端方於1906年在美國芝加哥考察憲政時的照片)


考察團的剪辮行動迅速被輿論放大,警察、學生也開始紛紛剪辮易服。面對「軍界中人紛紛截落髮辮者不可勝數」的剪辮風潮,清執政集團驚慌失措,練兵處不得不下令禁止軍隊剪辮,「准擅自截割,違背定製」。同時,清廷向學部下達了同樣的禁令。


軍方的禁令並沒有讓剪辮風潮歸於沉寂。1906年,出國考察憲政的鎮國公載澤回國,按例到紫禁城向慈禧太后進行彙報憲政考察工作,彙報的時候提出剪辮之事。


載澤是康熙皇帝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之五世孫,娶慈禧太后二弟承恩公桂祥之長女靜榮為妻,靜榮的妹妹靜芬是光緒帝皇后。慈禧太后聽完載澤彙報後,對剪辮建議「深滋不悅」。不久,考察大臣戴鴻慈向慈禧太后面呈削髮之利便,皇太后「笑而不言,未蒙允許」。


慈禧太后的「笑而不語」令督撫們驚慌失措,兩廣總督岑春煊將那些剪辮子的商人拽回總督大堂扒光褲子當眾鞭責。繼任的兩廣總督周馥下令剪掉辮子的軍人、學生「三個月留回,如違重咎」。


革命黨人嘲笑這些積極推進憲政改革地方自治試點的督撫們,「以此種人而談地方自治,豈有效果耶?何不先教以自治其身,勿使為外國人所竊笑耶?」革命黨以辮子問題進一步攻擊憲政,「專制國所謂立憲,所謂地方自治,如是,如是」。


本篇選摘自《最初的國會》李德林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1910-1911年間,滿清資政院召開會議預備修憲,推動君憲政體,但結果卻令國人失望,立憲派在絕望中改弦易轍,走向共和。雖然滿清政權最終走向了崩潰,而資政院的精英們在政治、教育、財政、經濟等諸多方面的頂層設計和治國理想,給後來的中國留下了一筆可資借鑒的豐厚遺產。

辮子里的刀:清朝統治的晴雨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學文化 的精彩文章:

歷代各朝開國「五虎將」 個個是戰神!
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小考,第一名為何居然是他
他讓吳用嫉妒 上了梁山也被壓制 最後吳用死了 他卻有個好結局
劉備比曹操更會收買人心 但是談到用人 曹操可以甩他幾條街
他如亂世中璀璨的流星 自比張良 更是有媲美孔明隆中對之布局
您可能感興趣

溥儀統治下的清朝老照片:生病的婦女,威猛的大漢
實拍:晚清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清朝軍隊,一組真實的老照片影像!
呂雉:漢朝傑出的女性統治者
鏡頭下:末代皇帝溥儀「統治」下的清朝
揭秘:大清朝與明朝的對比及清朝統治中國的影響
慈禧統治下的清朝軍隊真實面貌:武器精良
清統治的衰落
自己晚年慈禧的皮膚如青春少女般緊緻,清朝的統治者氣質非凡!
溥儀統治下的晚清:老道士神色悠然
清王朝結束對中國的統治後,組織了幾個袖珍版小朝廷,命運如何?
清朝最偉大的女人,為了清朝統治不惜兩次出賣身體
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
為何武力更強的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沒清朝長?
說明朝沒有統治西藏的可以閉嘴了,明朝皇帝一直都進行有效的統治
清朝的統治真的導致了中國發展的倒退嗎?
此人結束了漢朝最後的統治:卻一輩子活在父親的陰影下
康雍乾統治遠比明朝最黑暗的魏忠賢時期恐怖
神奇的六張唐朝皇帝畫像, 揭示著唐朝不是純漢人血統統治
為什麼清朝的統治者喜歡佩戴長長的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