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常用思維模式大全

常用思維模式大全

常用思維模式大全



編者按:思維模式是人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結構」,對個人乃至於組織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一勞永逸地解答員工平時不斷問到的問題,也出於對自己思考方式的總結,DuckDuckGo創始人兼CEO、《Traction》一書的聯合作者Gabriel Weinberg總結了他平時反覆使用到的思維模式,按照解釋(Explaining)、建模、頭腦風暴、實驗、解釋(Interpreting)、決策、推理、協商、緩和、管理、開發、商業、影響力、營銷、競爭、策略制定、軍事、市場失效、政治失敗、投資、學習、生產力、自然、哲學、互聯網等主題進行整理,我們編譯出來供大家參考。鑒於篇幅較長,全文將分上中下三部分刊出,此為第一部分。

2003年,我無意間發現了查理·芒格在1995年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裡面談到了行為經濟學如何應用於商業和投資。不過它更深遠的意義是開啟了我的心智,讓我不斷尋求各種思維模式並把它們應用到範圍很廣的各種學科上面。


思維模式不過是一種可以用來幫助解釋事情的概念(比如漢隆的剃刀—如果粗心足以解釋的話就不要歸咎為惡意)。思維模式成千上萬,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通過課程、輔導或者第一手經驗學到。


但是能夠在日常的決策、問題解決以及探索真理中反覆利用的思維模式卻是很少的。就像芒格說的那樣:「80到90個模式在讓你成為精於世故的人的因素當中所佔分量達到了90%。


本文試圖列舉對本人有用(常用)的思維模式。所以當然會帶有個人偏見,也是不完整的。我希望隨著學到更多以後能夠繼續進行修訂。

清單使用說明


思維模式在設法弄清楚事物奧義以及幫助產生想法中是很有用的。但是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處在在合適的背景下的適當時機應用。而要想運用自如,你得熟悉它們並且不斷實踐。


因此,對於這個清單的使用我有2點建議:


本清單中的大部分思維模式在所屬特定學科以外也是有用的。比方說,「石油峰值論」這種思維模式並不僅限於能源領域。大多數「XX峰值論」的說法都是來自於這種思維模式的創新。類似地,通脹這個概念也可以應用到經濟以外,比如說分數通脹和預期通脹。


我大概按照學科對思維模式進行了分組,不過就像前面說過那樣,這種分組並不是說組內的思維模式只能用於這個學科。最好的想法往往是在學科交叉時誕生的。

每種思維模式後面跟著的數字反映的是使用頻率:


如果要研究新的思維模式,我會從數字較小的思維模式先開始。跟著每個概念後面的引用是概念的基本定義,旨在告訴你它是什麼意思而不是教學工具。想了解更多的話點擊後面的鏈接。


這裡介紹思維模式並不是替它們當中的任何一個背書,我只是說它們反覆幫助了我觀察和解釋世界。


我真希望自己能早點了解到其中的許多。實際上,發表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這樣我可以更有效地回答同事經常問我的問題:「接下來我該學什麼?」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腦力,我的最好建議就是從這個清單列舉的東西開始。


解釋(Explaining)

(1)系統化思維—「既考慮整體也考慮局部的系統思維旨在避免導致潛在意外後果的進一步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對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論事。是把想要達到的結果、實現該結果的過程、過程優化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研究。」(相關:因果循環)


(1)場景分析—「情境分析 是一種通過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結果,分析未來的可能發生事件的過程。通過考慮分析各種結果及其影響,情景分析可以幫助決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1)冪律法則,冪律—「兩個變數之間的函數關係,某變數的相對變化會引起另一個變數一定比例的相應變化,且這種變化不受這些變數初始大小的影響。」 (冪次定律的表現是, 少數幾個事件的發生頻率佔了整個發生頻率的大部分,參見帕累托分布,帕累托法則,二八定律: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


(1)正態分布—「一種非常常見的連續性概率分布......預期為許多獨立過程之和的物理量(如測量誤差)往往具備接近正態分布的特性。」(參見:中心極限定理)

(1)敏感性分析—「對系統或數學模型的輸入中不同的不確定性來源對輸出的不確定性的影響的研究。」


(2)成本效益分析(CBA)—「評估不同滿足企業的交易、活動或功能需求的替代方案優劣的系統方法。」(參見:凈現值—「一個項目預期實現的現金流入的現值與實施該項計劃的現金支出的現值的差額」,貼現率)


(3)重尾分布—「尾部比指數分布還要厚的概率分布。」(參見肥尾分布;長尾—「正態曲線中間的突起部分叫「頭」;兩邊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長尾即出現在尾部情況累加起來非常大量,甚至超過了頭部。」;黑天鵝理論—「指出乎意外的有著重大影響的事件,一旦發生,人會因為天性使然而作出某種事後解釋,讓這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


(3)模擬—「對現實世界流程或系統的操作的模仿。」


(3)帕累托效應—「是指不可能在沒有一個人狀況變壞的情況下讓另一個人變好的資源配置狀態。帕累托效應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又稱為「帕雷托效應 」。其主張為:以一個小的誘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的結果、產出或酬勞。這種情況是有違一般人的期望的。 帕累托效應還有其他不同的命名,如80/20法則、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帕累托法則等。」


腦力風暴


(1)科學方法—「科學方法是一種有系統地尋求知識的程序,涉及了以下三個步驟:問題的認知與表述、實驗數據的收集、假說的構成與測試。」


(1)代理—「代理是本身並不直接相關但卻被用來代替不可觀測或者無法計量的變數的變數。一個變數要想成為好的代理必須與打算替代的變數緊密相關,但未必需要是線性的關係。」


(1)選擇性偏差—「用於分析的個人、團體或數據選擇方式,但是這種選擇方式無法保證適當隨機性,從而導致所得的樣本並不能代表待分析的群體。」(參見:抽樣偏差)


(1)反應偏差—「許多各種不同的會影響參與者做出準確或真實響應的認知偏差」


(2)觀察者效應—「是指「觀測」這種行為對被觀測對象造成一定影響的效應。」(參見:薛定諤的貓)


(2)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又叫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3)海森伯測不準原理—「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稱測不準原理)由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這個理論是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斯常數除於2π(ΔxΔp≥h/2π),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


解釋(Interpreting)


(1)數量級—「是指數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級別,每個級別之間保持固定的比例。」(參見:逼近的階;封底計算— 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s (BotEC),這個術語由物理學家恩里科 ·費米創造,指用簡單到可以在手邊隨便的什麼小紙片——比如信封的背面上——進行的計算,對複雜的方程作同一數量級內的近似求解;量綱分析)


(1)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主要因素解釋了結果的主要部分,而次要因素只能解釋一小部分。(相關:一階效應與次階效應—一階效應是指原因直接導致的後果,而次階效應是指產生一階效應之後的後果)


(1)假陽性與假陰性—「假陽性錯誤或者假陽性常被稱為『誤報』,是指表明給定條件已被滿足但實際上並未滿足的結果……假陰性錯誤或者假陰性常被稱為『漏報』,是指表明給定條件未被滿足但實際上滿足的測試結果。」


(1)置信區間—「置信區間是指由樣本統計量所構造的總體參數的估計區間。在統計學中,一個概率樣本的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是對這個樣本的某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置信區間展現的是這個參數的真實值有一定概率落在測量結果的周圍的程度。置信區間給出的是被測量參數的測量值的可信程度,即前面所要求的「一定概率」。這個概率被稱為置信水平。舉例來說,如果在一次大選中某人的支持率為55%,而置信水平0.95以上的置信區間是(50%,60%),那麼他的真實支持率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率落在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六十之間,因此他的真實支持率不足一半的可能性小於百分之5。」(參見:誤差棒)


(2)貝葉斯定理—「描述的是根據相關條件確定的某事件發生的概率。比方說,假設某人對一個人是否患癌症感興趣,並且知道此人的年齡。如果癌症與年齡相關,則根據貝葉斯定理,有關此人年齡的信息可被用於更精確地估算其患癌症的概率。」


(2)趨均數回歸—「指變數第一次測量中如果出現極端結果的話在第二次測量時往往會接近平均值的現象。」


(2)拐點—「又稱反曲點,在數學上指改變曲線向上或向下方向的點,直觀地說拐點是使切線穿越曲線的點(即曲線的凹凸分界點)。」


(3)辛普森悖論—「亦有人譯為辛普森詭論,為英國統計學家E.H.辛普森(E.H.Simpson)於1951年提出的悖論,即在某個條件下的兩組數據,分別討論時都會滿足某種性質,可是一旦合并考慮,卻可能導致相反的結論。」


決策


(1)商業案例—「捕捉髮起項目或任務的理由。往往以組織得當的書寫文檔形式體現,但是有時候也可以採取簡短的口頭表達或者演示形式。」


(1)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參見:資本成本)


(1)直覺—「又稱為直觀,通常被描述為,一種不用經過太多思考過程,很快就能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當我們有某種信仰,但是不確知它的原因時,通常會將它歸於是一種直覺。認知科學認為這是因為生存的演化壓力而產生的人類心智能力,讓人類可以快速做出判斷,採取行動,它通常與右腦連結在一起。心理學與超自然學對這個能力深感興趣。」(參見:思考,快與慢—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系統1』的運行時無意識且快速、情緒化的,『系統2』的運行需要費腦力,要慢一點更加理性化。)


(1)局部最優與全局最優—「優化問題的局部最優解是指在臨近解集合當中的最優(最大或者最小)解。相對應的是全局最優,指在所有可能解而不僅僅是鄰近值當中的最優解。」


(1)決策樹—「由一個決策圖和可能的結果(包括資源成本和風險)組成, 用來創建到達目標的規劃。決策樹建立並用來輔助決策,是一種特殊的樹結構。」


(1)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1)可獲得性偏差—「也被稱為易得性偏差或易得性偏見,是啟發式偏差的一種。指人們往往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如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過於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視對其他信息的關注的進行深度發掘,從而造成判斷的偏差。」


(1)確認偏誤—「指人們會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更加關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觀點的方向解釋。」


(3)損失規避—「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未完待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酷 的精彩文章:

即將出現的機器人,它是大殺四方的終結者,還是賣萌可愛的瓦力?
我們花了一天做了場實驗:給一根香蕉寫三句話文案
基因測序,與已經到來的未來
「節食眼鏡」讓膳食監測真正成為可能
讓 10.7% 的美國人都成為 Prime 會員,亞馬遜是如何做到的?

TAG:推酷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戶思維模式(下)
用戶思維&核心用戶思維
富人的思維模式
大學生創業思維模式——落差法
內容即營銷 思維模式改道才能飆車?
最具誤導性八大管理思維,顛覆你的思維方式
「反常識」思維
用領導思維方式思維的草根們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兩種思維模式:靜態和動態思維
終身受用的思維方式
全球頂級的思維模式大全(乾貨收藏!)
大學生創業思維模式——分解法
用反向思維思考公司的好壞問題
打破常規思維,從訓練邏輯思維開始
大數據是一種思維方式革命
巧用積木訓練邏輯思維
全局思維對交易結果的作用
「瘦」是一種思維模式
杭州是怎麼用免費思維推動經濟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