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鼎書法漫談
李鼎
1984年生於安徽桐城。
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書法篆刻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6年至2015年就職於安徽美術出版社,為《書畫世界》雜誌編輯。
現專業從事書法創作。書法作品獲第二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中國書協主辦);篆刻作品入選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大展。
《人生四十樂事》
180cm×48cm 2016年
鄭板橋《道情十首其十》
138cm×34cm 2016年
李鼎的字,我雖只看過有限的幾幅,但嘗鼎一臠,足以知味,其技法的精緻,神採的卓異,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私下裡感覺著,這是一位頗有潛力的書法家。
黃庭堅《蛟龍洞觀瀑》
68cm×68cm 2016年
鄭板橋《道情十首其八》
138cm×34cm 2016年
姚鼐《雨登岳陽樓》
138cm×34cm 2016年
姚鼐《鐵瓦祠》
180cm×48cm 2016年
在漢語言里,「書法」實是一合成詞。組成「書法」這個合成詞的兩個詞根「書」與「法」,在意義上既相關聯又各有側重。從詞根的獨立意義上說,「書」指書寫,「法」指法度;從辭彙合成意義上說,「書法」則是指有法度的書寫。曠觀中外文化史,由實用性的書寫上升為一門藝術,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日、韓等國雖有書法,但均為中國所派生,不具有原創的意義。正因為書法是基於實用性的書寫而產生的,就不可避免地在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界限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精擅「書法」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能拿毛筆寫字就可以了。顯而易見,這是一種誤解。這種誤解使書寫者缺乏一種「法」的自覺,其書寫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書寫即使筆成冢、墨成池,也沒有資格稱之為「書法」,充其量只是在寫毛筆字而已。目下相當一部分書法愛好者,實際都還處於寫毛筆字這個階段。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部分人雖已意識到「法」的重要性,但他們不是從書寫中來把握「法」,而是從「法」中來安排書寫,因之對法的處理也只是物理意義上的而非生命意義上的。為了合「法」,不惜做字、擺字、畫字,這就在「法」的預設下,將隨機生髮的流動性書寫給解構掉了,留下的只是對「法」的機械的、平面的摹擬,「書」與「法」被打成兩橛,沒有功力,沒有血肉,沒有生命。如此有「法」無「書」的字與其叫「書法」,倒不如叫「工藝」。且其簡單速成極具有誤導性,使得急功近利者趨之若鶩,給當代書壇的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138cm×34cm 2016年
張英《三都館》
97cm×45cm 2016年
張英《青埠潭》
97cm×45cm 2016年
張英《芙蓉島》
138cm×67cm 2016年
據此二者作參照再來看李鼎的字,應是既有「書」又有「法」,而可以稱之為「書法」的。以他寫得最好且最有成就的楷書為例。其淵源大段出自褚遂良,可以說是以褚書立體的;雖說以褚書立體,但在體勢上似又吸取了智永、李北海、甚至是《靈飛經》的成份,而用筆的清剛,則又具備了北碑的質感。故在「法」上,可說是取精用弘,擬以百法而釀成一己之法的。而這由百法自釀一己之法的過程,憑的是書寫,而不是製作。通過反覆流動的書寫,在一種字的自然生成狀態中,去逐步深入體會「法」的有機性和合理性。以期「書」與「法」合,使「書」因有「法」而具嚴謹性,「法」因「書」而具有靈活性。李鼎用筆的八面出鋒、絲絲入扣,結字的中宮收緊、張弛有度,章法的隨機生髮、渾融天成,均與此相關。正是基於這種「書」與「法」合而使字裡行間充滿著生命意識,我才敢於說他的字已超越於時風之外,是可以稱之為「書法」的。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180cm×97cm 2016年
雖然如此,擅書法者不一定就是書法家,由擅書法者到成為書法家,還是有一間之隔的。這一間之隔是什麼呢?就是看你的書法里有沒有文化。書法是華夏文化的最高結晶。劉熙載《藝概》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誠如所論,好的書法作品,有哲理,有詩情,有畫意。不獨可顯示作者全副的才情,抑且能見出作者完整的文化品格。而文化品格的涵養是離不開讀書的,故歷來卓有成就的書法家都非常注重讀書,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此相反,束書不觀則很難成為書法家。林散之就曾說,當書法家很難。林老是過來人,所言絕非故弄玄虛。其真實的意思是,寫好字並不難,只要經過中規入矩的訓練,一般人都能做到;難就難在不但要將字寫好,還要寫出一種獨具神採的文化品位。只有既精通八法又能寫出文化品位的人才可稱之為書法家,否則只能貶之為書匠,字寫得再好,是不入法家之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幾見胸無點墨者被書史界定為書法家呢?林老所說的「當書法家難」,難就難在這個地方。衡以這樣的標準,我認為李鼎的字不獨可以稱之為「書法」,而作為該「書法」的作者,李鼎同樣亦可以進乎「書法家」的行列。
李白《登瓦官閣》
138cm×67cm 2016年
文品·高渾
69cm×69cm 2015年
蘇軾 《水龍吟四首》
240cm×126cm 2015年
我與李鼎接觸不多,雖對其具體的閱讀情況所知甚少,但從他的字中,還是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已具有相當程度的素養。不妨再以楷書為例。就我所見,他的楷書既有寫得清剛朴茂的,也有寫得清麗淡遠的。欣賞這前一類作品,我想到了荀子的哲學,柳子厚的文,黃山谷的詩,姜白石的詞,馬遠的山水,鄭板橋的墨竹;而欣賞這後一類作品,則又讓我想到了老莊的道,南宗的禪,陶潛的詩,甚至是弘一法師的字。
李白《古風其十六》
68cm×34cm 2016
儘管在體式上李鼎的字與這些哲學文學藝術作品完全不一樣,但遺貌取神,固無礙於兩者之間在氣息、格調、意境上有著通魂授意之處。如果沒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是寫不出這種品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在有意味地書寫,是在有意味地書寫一種文化。這種有意味地書寫使他打通了「書法」與「書家法」之間的一間之隔,稱這樣精通八法的有意味的書寫者為「書法家」,應是實至名歸,再恰當不過的了。這當然不是我發於私室之內的一己之論,李鼎在第二屆「趙孟頫杯」書法大賽中技壓群彥,奪得最高獎,不就證明了稱其為「書法家」,已具備了足夠的公信力嗎?
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180cm×97cm 2016年
李鼎方過而立之年,就能在書法上取得如此成就,應不是偶然的,天分、勤奮而外,這要得力於良好的教育。當志學之年,他就拜桐城著名的書法篆刻家周國亮先生為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有著很高的起點。此後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又受教於校內諸名家,經過了長達四年嚴格規範的學院派訓練,從眼力到識力到功力,均達到一全新的高度。同時,家庭教育亦不可忽視。其父李國春先生是一位對桐城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家中富有藏書,使得李鼎從小就能在傳統文化中耳濡目染,從而為其書法創作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底色。可見,李鼎能成為一名「書法家」,應是綜合因素的結果。
李白《留別金陵諸公》
138cm×34cm 2016年
李白《天馬歌》
138cm×34cm 2016年
盧思道《從軍行》
180cm×97cm 2016年
在急功近利的藝術界,其成功為探究一個書法家的生成,提供了一很好的範例。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書法」和「書法家」是不能作庸俗化、簡單化的理解的。要在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就必須遵循書法藝術自身的規律,「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語),這一進一出,「書」、「法」、文化學養缺一不可。真正「書法家」的「書法」,固然要「驚四筵」,但更要「適獨座」,而要達到這個境界,是永遠不能選擇捷徑來走的。
李鼎未來的書法藝術之路還很長,祝李鼎更上層樓。
李白《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180cm×48cm 2016年
李白詩
138cm×68cm 2016年
特別聲明:本公眾號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編者收集整理,與眾卿分享交流學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方核實後將立即修改或刪除
哲木壁畫-人體彩繪 是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
日本藝術史上,他終日與女優廝混,終成一代藝術大師
TAG:人人攝影 |
※葛慶忠:篆刻書法雙絕藝術家
※藝術家風采——李濟暢書法作品賞析
※陶瓷藝術家、書畫家詹進喜
※汕頭青年藝術家魏懌群書法篆刻藝術
※「藝術家」著名書法家李由 作品欣賞
※「慈善藝術家」彭曦的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文獻》推薦藝術家——顧柯紅
※民間書法藝術家書法大字作品欣賞
※藝術家風采——張克鋒書法作品賞析
※毛體書法藝術家協會主席梅楚安書法欣賞
※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家趙玉林
※詩書畫印皆為大家的天才藝術家趙之謙的篆刻藝術鑒賞
※楹聯、書法、電影!跨界藝術家姚金鑾楹聯欣賞!
※素心朗懷——當代書畫藝術家邀請展 藝術家:賈長城
※書法藝術家徐一發的榜書作品
※北京道家書畫委員會組織書畫藝術家送福字寫春聯
※藝術家姜成楠書畫作品賞析
※【中國畫院藝術家】大寫意畫家王澤
※藝術家·昌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