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壇流派及未來趨勢
按:上條主推已經提到我們面對自己文學藝術的時候,要有客觀和獨立的態度,而一度人們把這種雙重標準放在當下詩歌身上,一說詩歌就無知膚淺地說,現在還有詩歌嗎,而對外國詩歌和古詩卻總是一副舔跪的奴性模樣,這篇文章是著名詩人伊沙今天在韓國首爾兩國詩歌交流的發言稿,讓我們正眼看一看我們現在的詩歌到底怎麼樣了,牛不牛逼-----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o(*≧≦)ツ
伊沙
中韓兩國同仁們、朋友們,上午好!
我發言的題目叫做《中國詩壇流派及未來趨勢》——時間有限,想靠一個簡短的發言講出中國現代詩的「流派史」,是很困難的,但我願意試一試,因為在場的諸多中國詩人都是各門各派的代表人物,像「活化石」陳列於此……這種場面殊為難得,在中國國內也並不經常發生。
首先,請允許我有個懶:引用今天在此舉行首發式的《中國現代詩系》(中韓雙語對照版)總序中的兩段文字,來回顧一下中國現代詩的發展史:
眾所周知,中國是傳統的「詩國」,是一個古詩的大國與強國,但經過唐宋的頂峰之後,到達晚清終於衰落,「詩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辛亥革命,建立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成為新的書寫語言和文學語言,是與古詩斷裂之後的重新開始,史稱「新詩」——自此以後,歷經將近100年的時間,歷經長期艱難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現代詩」方才修成正果。正如最初階段的白話文,並不能夠等同於成熟的現代漢語一樣,當初用白話文寫就的「新詩」也並不能夠等同於成熟的現代詩,再加之語言並非孤立存在,它的發展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發展文明的進程——只有當現代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現代詩的成熟才成為可能。
這是一個艱難困苦的歷程,在將近100年的時間裡,這個國家飽嘗分裂、戰亂、內憂、外患、自虐、掙扎之苦,文化的發展、文明的進程甚是緩慢、停滯甚至倒退的,所謂「新詩」的發展自然也無法逃脫同樣的命運,近乎有一半的時間都處於這種狀態,真正的發展期被大大壓縮了,局限在:1953年以後的台灣,以台灣早期三大詩社(《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為起點;1968年以後的大陸,以北京地下詩人群為起點——相對而言的高潮期則出現在台灣的1950-70年代,大陸的1980年代至今——尤以大陸近40年的「新詩」進程最能代表全中國現代詩發展的最高成果。而在此40年中,又以新世紀以來15年的創作更能夠體現它的成熟,堪稱百年新詩的「收穫季」,收穫的是終於抵達的「現代詩」。
由於本人身居大陸對台灣地區現代詩的發展缺乏「田野調查」和第一首資料,我下面的論述將鎖定在大陸近40年的時空之內,誠如上文中已經提及的:1970年代北京地下詩人群是這段「流派史」的起點,它形成於1972年,一批受到大陸現代詩先驅者食指先生影響的詩人開始了他們在地下的寫作和秘密交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食指、北島、芒克、嚴力、多多、林莽等,「白洋淀詩群」是這個群體的一個分支,「《今天》派」是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延續,「朦朧詩派」是官方詩壇及其話語體系對他們的指認,後期代表人物增補了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王小妮等。從詩藝上說,我在以往的文章中稱之為「中國意象派」,從思想上,它具有強烈的啟蒙色彩。它的存在,對中國現代詩後來的發展影響巨大。
1980年代,是流派紛呈的黃金時代,據1986年「兩報大展」統計:當時中國大陸有上千家的社團或流派,城頭變幻大王旗,宣言口號滿天飛——這也很符合文學「發軔期」的規律。影響較大的詩派有:非非、他們、莽漢、海上、整體、傾向等——前四派具有後現代反文化的理論企圖與詩藝上「前口語」的自發實踐,整體主義是對江河、楊煉為代表的尋根史詩的繼承與弘揚,傾向是知識分子寫作的前傳,這些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倫佑、藍馬、楊黎、韓東、于堅、丁當、李亞偉、胡冬、萬夏、王小龍、默默、孟浪、石光華、宋渠、宋煒、老木、西川、歐陽江河等。他們起初自稱後被中國詩壇指認為「第三代詩人」,在場的中國詩人中,當年活躍於福建「星期五詩群」的張小雲先生就屬於「第三代詩人」。
1990年代,運動過去,流派式微,「個人寫作」的提法深入人心,江湖上,從群雄並起漸漸匯入兩大潮流的對抗與博弈,一方是「傾向」一支借海子之死的輿論而做大,舉旗為「知識分子+中年寫作」,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川、歐陽江河、蕭開愚、王家新、臧棣、孫文波等;另一方是以《詩參考》與《葵》為主陣地而崛起的「後口語寫作」,與自髮狀態的「前口語」不同,他們對後現代文化背景下的口語寫作的追求呈現出明顯的自覺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沙、徐江、侯馬、唐欣、賈薇等,《葵》的創辦人及靈魂人物徐江先生今天就在現場,我作為《葵》的另外一位碩果僅存的發刊同仁,有幸見證了這本中國詩歌史上最長壽的民間詩刊的存在:從1991年創刊,兩年一期,從未間斷,迄今已歷25載!此處應有掌聲:請大家為徐江先生的堅守鼓掌!1999年,圍繞著「世紀總結」而爆發的「盤峰論爭」,正是自稱的「知識分子」與「後口語」與「前口語」合流而被他稱的「民間寫作」之間產生的詩學論爭,被公認為中國詩歌史上規模最大也最激烈的一次論爭,在場的中國詩人伊沙、徐江、沈浩波都捲入了這次著名的論爭事件。
有人說20世紀的中國詩歌結束於「盤峰論爭」,那麼21世紀的中國詩歌則發端於互聯網,最早得風氣之先的是2000年創建的「下半身」詩派,它有網站、刊物、宣言、理論、同仁,是一種典型性的詩歌流派(很像是80年代流派的一次迴光返照),包括它的短命與人才流失,都具有流派所具有的青春期特徵。在詩學上,它似乎是對我在1996年提出的「身體寫作」的向前延伸和具體詮釋,它在理論上對「向下」的強調和寫作實踐上的努力對中國現代詩在新世紀伊始的發展有正面推動的作用與貢獻,其代表人物有:沈浩波、朵漁、尹麗川、巫昂、南人、盛興、李紅旗、馬非、朱劍、春樹等。它的創建者及靈魂人物沈浩波先生今天也在現場。在狂飆突進的運動過後,「下半身」詩人與「後口語」詩人合流為南人創辦的詩江湖論壇的主力,造就了詩江湖十年的活力、生機與繁榮,令其成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間中國現代詩最具先鋒性的第一現場。除此之外,比較活躍的還有:「廢話詩派」,它更像是非非主義在21世紀的延伸或者說是楊黎私家版非非;1999年創立的「第三條道路」分裂成三派:哪一派都從未說清楚寫明白什麼是「三」;「垃圾派」、「垃圾運動」、「低詩歌」:拾我與「下半身」之牙慧,起鬨架秧子,更像在表演……「女性詩歌」自成一派,並非所有的女詩人寫的都是「女性詩歌」:它需要「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寫作上的自覺,它在8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翟永明、唐亞平、伊蕾;90年代是海男、曉音和部分的賈薇;新世紀的代表人物是圖雅和北漂初期的安琪:尤其是圖雅最優秀的那部分詩歌,從意識到極端性上超越了前輩,代表著「女性詩歌」的最新成果。或許西娃和君兒的一部分詩也牽涉於此,不過前者更大的成就還是體現在:從「若缺詩社」為代表的泛佛教寫作中脫穎而出超越其上,給這路消費宗教的寫作注入了難能可貴的懷疑主義精神;後者(君兒)更大的成就則體現在對泛抒情詩的現代革新……她們作為中國目前最優秀的女詩人的代表也來到了今天的現場。
在中國詩壇,總是以十年為輪迴,十年意味著一個時代,隨著論壇在互聯網上的終結,隨著微博時代的到來,中國現代詩的第一現場或曰平台,已從詩江湖悄然轉移至《新世紀詩典》,在經歷了一日無空長達五年的挖掘、篩選、推薦、傳播之後,大批實力詩人浮出海面,更多被遮蔽的名字被撣去塵灰,在《新詩典》土生土長的優秀詩人來到今天現場的有:蔣濤、江湖海、邢昊、白立、瑞簫、海清、洪君植、葉蔚然、鍾海潮、螢雪、冰峰、陳亞美等——他們是中國當前最具活力的一線詩人的代表。近五年來,在中國詩壇上,典型性的流派已不再有——誠如我前面所述,「流派」是文學「發軔期」的表徵,說明現在已經漸入「成熟期」、「收穫期」——後者的表徵顯然應當是:巨匠、大師、大詩人、集大成者、百科全書……的湧現!念及於此,如潑涼水,膝下猶虛,任重道遠!
所以,面對未來,我無所展望,徒有一條道走到黑的行動!
感謝大家的聆聽!
2016.7.9首爾
TAG:該Gut死 |
※中國詩壇四公子詩歌朗誦會在佛山舉行
※凱城詩壇又一佼詩詞展示
※他是大唐一代詩壇翹楚,僅憑六首詩詞流傳千古,生平卻鮮為人知
※唐代有一位大詩人,中學課本都收錄他的詩,但他卻是詩壇最大恥辱
※書生科考,把夢中聽來的兩句詩寫上卷子,一舉中第,並成詩壇領袖
※女流之輩?她們可是唐代詩壇「巨星」!
※中國詩壇四公子張況:九華高隱說羅雲
※他少年成名,但政壇卻很悲催,還是詩壇魔鬼,晚年沉迷聲色
※古典詩壇上的三次眾星雲集,不輸「戛納電影節」
※憑這兩首詩,此人就足以在詩壇歷史上傲視群雄
※墨桅新著《詩歌編輯札記》:當代詩壇之傳奇與斷章
※潮汕詩壇一段佳話——香翰屏賞詩薦職
※初唐詩壇:少年才子獨振新風,不廢江河萬古流!
※他品行不端,憑藉一首詩獨步詩壇
※《海詩刊》第671期海外詩壇克文的詩:繼 續
※毛澤東一首詞被詩壇領袖推為「千古絕唱」蔣介石很不爽親自布置發起空前筆戰
※國學課 | 唐代詩壇四大天后:我們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學
※【新詩壇】狼與狗李斌
※僅憑一首詩詞,便足以笑傲詩壇的那些不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