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第21期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第21期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第21期



「為中國而設計」論壇邀請了全國各地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集聚一堂,這個高層次的平台上共同探討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機遇、發展和問題,獲得信息、切磋交流,尋求走中國道路的設計途徑。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慶典,是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到今天的盛事,是中國加快城市化步伐、大規模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衷心祝願能通過這次設計大展和學術論壇活動對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健康發展取得共識。

本次大展和論壇同時有兩本出版物:《為中國而設計 首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論文集》及《為中國而設計 首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獲獎作品集》。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現代生活方式和設計思想及觀念的變化,圖解了現代中國人功能和實用的不同方面,展示了各地的特色和差異,每個項目都是獨特的,沒有對和錯。


一、關於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及內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進的,中國的外部空間環境設計經歷了一段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近代以來,中國大規模的建築活動是在1950年代末以北京十大建築的興建為其主要成果。但那時環境設計的概念多半還僅僅局限於總平面設計與室內裝飾。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不論是從建築教學、學術研究還是從城市規劃建築創作來看,環境意識都只停留在傳統觀念的表面上,往往是脫離了現代生活、脫離了人的心理行為、甚至脫離了基本國情而去就藝術論藝術、就形式論形式。其設計作品終未能超出形式上的「民族樣式」這一層面。

1970年代後期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中國的廣大地區已經遭到生態環境的破壞,然而直至1977年在國際會議上,中國官員由於沒有環境意識仍然不承認中國有環境污染。進入1980年代,現代環境意識全面地滲透到規劃設計中來。表現在學術理論領域裡開始大量地、系統地介紹國外廣泛涉及到環境設計的有關理論,從環境生態學到生態建築學,從城市設計到外部空間設計,從環境心理學到環境中人的行為研究;從環境設計評估到環境設計的發展趨勢等等都從不同視角對環境設計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也有不少理論研究成果開始引起設計界的重視。


在中國建築界,較早從事城市規劃建築創作和建築教育等各方面來宣傳環境意識、注重環境設計的老前輩代表人物應當首推楊廷寶先生,特別是在城市建設、古建築保護和風景區保護方面,楊廷寶先生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言論對建築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吳良鏞院士撰寫的《廣義建築學》一書(1989年出版)對環境、環境藝術設計和城鄉聚落的環境規劃設計,提出了很多富有理論創見和實踐意義的精闢見解。吳良鏞先生著重研究人居環境問題,以後又專著出版了《人居環境學》、《建築城市人居環境學》等書,成為環境設計、建築設計專業的必讀書籍,他的學術思想影響廣泛。


與此同時,不少教授對中國古代建築思想作了許多深入研究與挖掘,其中風水理論、陰陽理論等對現代環境設計、建築創作也有參考借鑒價值。中國規劃、建築、設計界環境意識的廣泛認識應是在1983年以後,中國的不少建築師、園林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的團體和個人表現了對環境設計的關注,以及開始了對環境意識的普及宣傳和研討活動,在專業刊物上相繼發表了專家們對「環境意識是一種現代意識」、「環境意識是環境設計的重要前提」的學術思想的贊同與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支持下,1988年在北京成立了「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籌),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任會長,馬國馨、顧孟潮、布正偉、蕭默、包炮和我等人擔任副會長,他們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不同側面積極宣傳普及環境意識,發表理論研究成果,1989年舉辦了全國環境藝術優秀作品評選活動,評選出當時新建的十個項目為中國當代優秀環境藝術設計項目,如住宅設計項目的北京恩濟里小區規劃及建築設計、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築環境設計、深圳大學校園環境藝術設計、上海外灘廣場景觀設計、敦煌機場建築設計及珠海寶勝園室內設計等,並對這些評選結果出版書籍進行宣傳介紹。1992年該協會又舉辦了「山水城市」研討會,對山水模式的城市建設理論予以論證和深化。這批專家學者還在不同的報刊雜誌上、電視上陸續發表了有關環境藝術設計的文章和理論主張,這些普及宣傳活動作為喚起人們的環境意識、美化城市和改善生活環境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1990年代以後,在中國大地環境意識得到普及,城鎮發展需提供好的環境才可招商引資,這種商業功利的結果卻促使了各地區市鎮環境建設形成高潮。特別是申奧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去重視環境,也將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深化和付諸實施。


例如奧運場館的環境設計及建築設計幾乎發動了世界所有頂級設計師、大公司參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了世界頂級設計師比拼的舞台。中國建築設計師退居到協助他們完成施工圖的位置。這樣的結果使我們的建築師感到尷尬。我們相信這僅僅是中國環境設計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插曲,隨著中國設計師設計水平的提高,他們一定會很快成為舞台上的主角。中國人環境意識的覺醒和大規模改善環境的實踐活動,才是使我們的國家民族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


室內設計作為環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受到建築師的排擠,被置於次要的、可有可無的地位。中國的室內設計實踐是在1950年代末的十大建筑後才有了有限的實踐機會,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奚小彭先生等一些代表人物,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摸索創新的道路,他的室內設計作品對中國現代室內設計影響深遠。1970年代以後,中國的開放政策帶來了各地涉外飯店的興建,為室內設計提供了較為廣泛的實踐機會,室內設計業也相應發展起來,設計隊伍人數逐年增加,設計水平有所提高,出現了一些注重意境創造、注重空間整體效果的設計。然而設計大多隻為高標準的樓、堂、館、所服務,受到國情的制約,設計師未能及時地把眼光和重心轉向那些大量性的、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室內、外環境設計上去。


1980年代各類飯店繼續大量興建,改革開放政策把國外商店經營方式及店面裝修做法傳人中國,外資公司又把現代化的辦公室設計理念帶到中國,這樣由於商業競爭的需要促進了中國繼飯店室內裝飾熱之後的商店設計、裝修熱潮及辦公室設計、裝修熱潮,室內設計師獲得了在公共建築室內設計方面的鍛煉和提高。


1990年代,隨著百姓收入的增加,提出了對自身居住生活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中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家裝熱潮,對室內設計師的需求量猛增。從最近我們初步調查的結果,目前全國設立環境藝術專業(含室內設計及外部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凡有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單位已有800處以上。招生人數及在讀人數更為可觀。各藝術院校、美術院校在搶佔藝術教育市場時大多以發展環藝專業和平面設計專業為重點專業。儘管目前師資缺乏、教學課程仍不完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我們也不必擔心這些學生畢業後沒飯碗,他們可以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專業基礎、鍛煉提高設計能力,滿足中國快速城市化大量興建建築的室內設計人才需求。

在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含室內設計教育)方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及以後擴大專業範圍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系,是中國最早設立室內設計專業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專業系,他們將設計理論教育緊密結合設計實踐,為中國的城市建設不斷輸送設計人才,大多已成為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專業骨幹。中央工藝美院環藝系又較早地集中師資力量編輯出版專業教材及工具書,填補了當時國內專業書的空白,也為專業發展承擔了基礎建設的工作。


1988年建設部經論證後決定在同濟大學及重慶建工學院兩所工科大學建築學專業內開設室內設計方向,之後各建築院校、工業院校、輕工院校中普遍設立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使培養該專業人才的教育機構大量增加。從目前各地院校環藝專業教育特點來看,本人認為,廣州美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分別在商業環境設計和文化環境設計方面不斷積累經驗,形成特色和強勢,取得較多設計成果。他們在一邊教學一邊參與設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了較強的實力。


景觀設計是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計專業。1990年代以後,中國舊城改造、興建市鎮,一方面是提高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幹部業績工程的成果。廣場景觀設計及興建的工作量很大,儘管出現了不少千人一面的廣場景觀,但設計水平的提高是明顯的。目前,景觀設計研究單位在不斷增多,景觀設計概念也逐步得到認同與普及。北京大學率先設置了景觀設計研究所,以俞孔堅教授為首的設計團隊不斷推出城市景觀設計成果,引進景觀設計概念及發表理論研究成果,對提高中國景觀設計水平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建築開發商潘石屹等人也加入到中國城市建築景觀開發的推動工作中來,他投資開發的大型項目大多能將對環境藝術的重視放在首位,不僅使他獲得極高的效益回報,同時他對中國建築、環境的開發產生了不少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房屋時更注重外部環境藝術設計,特別是景觀設計的水平,反映了景觀設計已開始進入百姓生活的內容之中。

二、關於為中國再設計


「為中國而設計」是一句口號,旨在號召中國從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工作的設計師、教育工作者更廣泛深入地思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內涵和意義,結合中國國情,走中國環境及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為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貢獻聰明才智。


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是世界範圍人類改善生存環境設計活動的一個部分,近代以來一直受到世界設計潮流的影響和左右。我個人估計研究西方設計思想潮流動態的人比研究中華民族設計傳統文化的人更多,不少人一知半解地尾隨其後,形式上拙劣地模仿西方的設計作品充斥在我們的城鎮中,「陶冶」著人民大眾和子孫後代的感情,這應是文化的不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這種現象絕不應當再繼續下去。


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藝術設計委員會於2003年9月成立,旨在團結中國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加速中國設計師與國際接軌,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水平。藝委會成立後在11月即組團參加了世界設計聯盟IFI在印度孟買召開的世界設計大會,給大家提供了在國際交流平台上了解世界範圍環境藝術設計動向和主攻方向的機會,現將世界設計聯盟IFI發表的部分立場文件作簡要介紹,供大家參考,以啟發我們思考「為中國而設計」的大問題。


關於環境管理工作(1993年立場文件)


由於認識到室內建築專業的環境角色,尋求鼓勵按照負責任管理的原則承擔義務,通過:——提示設計師並建立聯繫網路幫助專業人員作出最好的選擇——助長設計師對於決策者、政府、機構和個人的環境角色。


IFI因此主張環境管理的下列原則:


1.主張安全的產品和服務——設計師通過他們的客戶和業主提倡建築、產品和空間開發中使對環境的傷害最小化並且在使用過程中是安全的。


2.保護生物圈——尋求減少任何有害於空氣、水和土地的污染排放。


3.支持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致力於可更新的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應用。


4.減少廢棄物,增加回收——尋求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減少產品的廢棄物,增加回收.


5.明智地使用能源——選擇對環境安全的能源並採用產品和操作的節能方式,只要有任何可能。


整體設計包含並且拓展了這一目標。


整體設計為整個人的一生,從兒童到老年,看待設計。


整體設計服務於與環境相聯繫的所有設計原則。


整體設計確信,儘管人們可能有暫時的或永久的殘疾,他們卻不必然受到其環境的阻礙。


IFI提倡:


設計師對所有人的需要敏感並作出反應.


可達性擴展到環境,以至於被設計師和公眾作為一個規範而不是作為為了特殊需要而作出的修改來接受。


設計應該用最安全、量具功能性、舒適的方式服務於最多的人,不排除任何人。


關於室內設計知識產權的保護(1997年立場文件)設計師的設計產品是其創作者的知識產權。那些設計有正當理由得到保護。


IFI提倡:


保護以特定的形式組合、形狀、色彩、空間、圖案、表面或圖形產生出來的視覺外觀及觸覺的品質,從他們之中創造出設計的獨特品質。


這些方面與其他一些要求,例如功能、人體工程學和經濟有相互關係,這符合設計的本質。


IFI基於下屬理由相信對此目標的追求:


1.經濟:把產品或項目的外觀作為一種重要的價值加以保護。


2.兼容性:遵照貿易中的公平原則加以保護。


3.創造性:把設計當作創作者的表達加以保護。


4.原創性:避免消費者對某種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外觀產品的出處產生迷惑。


5.技術上:把設計當作對技術發明的重要貢獻加以保護。


對社會負責任的設計(2001年立場文件)


不論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標準是什麼狀況,在對社會負責任的設計上都有很多問題需要強調。這些問題可能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種文化到另一種文化都有所不同,還可能在一些地區顯得非常重大,而在另一個地方又很微小,但它們普遍存在。


貧窮和殘疾到處存在。有病痛,不只是產生於疾病和食物與潔凈水的匱乏,也是由於缺少基本的棲身之所或者設計很差的物理環境。這對於這些環境使用者的生理和身體的健康有嚴重的影響。


作為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我們正在經歷著與建築和為老化的社會所作的設計相關的問題。在發達國家從來沒有這麼多老年人。在發展中國家情況正相反,那裡貧窮和疾病正在縮短人們的壽命。這是我們的責任,如果時機適當的話,把室內和建築設計作為工具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質量,處理由於缺少合適的棲身之所、空間、傢具和其他設備而引發的問題。


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都是些有不同需要的不同的人。通過理解這些需要,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能為他們的社區作出有意義的貢獻。對社會負責任的設計不再是一種選擇——它是必須的。如果有需要的話,通過好的設計改進每一個人的生恬是我們的責任。改變那種認為設計屬於世界上很小一部分人並且它不能對大多數人的生活有重大影響的看法是我們的責任。對社會負責任的設計支持人類尊嚴的重要性。作為設計的核心原則,在提出我們的設計方案時,我們需要採納和堅持這一點。對社會負責任的設計服務於與環境和人類需要相關聯的所有設計原則。


拓展對室內建築和設計不同價值和真正需要的理解。


通過智力和實際設計工作實現新的人類知識和理解。


通過多元化和更寬廣的視野獲得個性化。


通過環境設計支撐生活和人類尊嚴。


2003年世界設計大會主題」設計經典」


重點討論的議題是:


1.對地域文化傳統的理解和重視。


2.生態設計問題的全球性及生態設計。


2004年5月31日是「世界室內日」,2004年的主題是「生活圈」,生活圈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建築和人,這些是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理解生活圈的本性需要尊重和責任。尊重我們的文化遺產,對我們的環境和後代有責任感.室內、建築師、設計師藉助於創造有益於其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和安康的空間鼓勵這種尊重,2004年把注意力集中反映在關注點上:關注健康、關注社會、關注孩子、關注老人,關注需要幫助的人、關注環境。


關注微信公眾號: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註:本文為小編收集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林景觀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園林景觀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倡導藝術公益的中國品牌環球設計1356期
2017 軟裝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環球設計1310期】
藝術酒店,就得有藝術館的范【環球設計1284期】
台灣照明藝術 & 高端豪宅設計遊學【環球設計1368期】
2017德國當代攝影藝術短期課程【環球設計1315期】
法國名校Lisaa藝術學院軟裝設計精英研修班環球設計1371期
法國名校Lisaa藝術學院軟裝設計精英研修班【環球設計1371期】
2017年7月軟裝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環球設計1358期
回歸本源,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創新設計環球設計1325期
烏克蘭設計師演繹的工業風中國餐廳,前衛中滿滿的藝術格調【環球設計1275期】
超有藝術靈魂的「零」空間環球設計1371期
超有藝術靈魂的「零」空間【環球設計1371期】
巴厘島最新揭幕的時尚藝術精品酒店環球設計1364期
2017朗道英國花卉植物·空間設計短期課程【環球設計1322期】
「設計≠藝術」——設計=藝術
城市文化與工業風的融合:重慶來龍里餐廳設計【環球設計1316期】
巴厘島最新揭幕的時尚藝術精品酒店 【環球設計1364期】
精緻時尚的高級灰,讓生活更藝術【環球設計1313期】
一塊中國瓷磚,沉澱九代創新科技環球設計13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