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董文物鑒定到底誰說了算?
收藏圈子裡,一些初學藏友總能碰到這樣在所謂國家權威部門鑒定一圈都都是國寶真品,但大拍公司和古玩行圈認為是贗品的真實的例子。筆者就碰到這樣為一件藏品的鑒定整整折騰一兩年的藏友。當然和北京某位澳際華人為一對象耳瓶元青花鑒定整整折騰20多年相比,還不算什麼。
一個藏友講訴了他的經歷。數年前,他收藏到一件類似館藏的重量級元青花瓷器,高興的幾夜未合眼。與館藏圖片對比,級別起碼屬於一級以上的文物;與拍賣圖冊對比,起碼也能拍賣幾千萬甚至上億元,於是找國家權威部門進行最終確認。經朋友介紹,找到故宮博物院退休的某位很受歡迎的文物專家進行鑒定,結果是國寶級的藏品。在這位專家的介紹下,又經過原國家鑒定委的退休某專家和國家古陶瓷委員會的某專家先後鑒定,其結果都是一樣。鑒定費和證書費雖然花費接近兩萬,但和價值上億的藏品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為了給這件國寶藏品穿上更權威的防彈衣,第二輪進行科技鑒定。首先找到國家博物館某科技檢測機構進行元素測定,結果顯示「符合較好(此結論是真品到代的意思)」,這還沒有算完,任何方式的鑒定必須三家以上才有效率。接著在找到中科院某核能物理檢測機構鑒定,也是到代無疑。再到某大學的文物科技檢測機構檢測也是同樣結果。這下高興壞了,差點有范進中舉的神魂顛倒。於是邀請身邊藏家和親朋好友大擺筵席慶賀。大家一致建議拿去上拍,那才體現收藏和撿漏的最大價值。回家後立刻上網給佳士得、蘇富比寫信發圖片靜候佳音。一個月過去了又發了兩回,終於等到回信卻認是質量不高的仿造品。於是大罵大拍企業狗眼看人低。國外不行就國內,背著國寶分別尋找到嘉德、瀚海、保利等國內知名拍企徵集門市,均被遭遇同樣拒收的命運,讓他懊惱的是每當他拿出這幾位國家權威專家的鑒定證書和科技檢測報告的時候,差點被趕出門市部。
鬱悶了幾天,聽人說貨賣行家,興許能買個大價錢還不用上稅。上網一查,「中國民間十大風雲藏家」肯定是大行家,幾經周折聯繫上拿過去一看說是真品無疑,但才出幾千元,因為同類藏品市場上就這個行情。想想與本錢相差數十倍,一口氣沒有緩過來。整整折騰一年之後,越發心急如焚。再經過幾番周折之後,找到景德鎮的實戰型專家鑒定為贗品,再經介紹到筆者給其鑒定,結果的確是贗品無疑。這位藏友面對諸多權威專家和諸多科技檢測的真品鑒定,總是不願相信殘酷的現實。無奈筆者先讓他看高清晰不同類型的館藏元青花資料,然後結合多年收集的可靠窯址和各個城市遺址出土的元青花標本對比觀察其真品的普遍特徵。然後再結合數年來各個層級的仿品特徵,對他系統的講了一堂大課。比如這件仿品的特徵:胎料太細太緻密屬現代機加工料而非古代人工加工;看不到元代印坯實際接胎工藝痕迹屬於現代拉坯成型或者現代注漿成型;看似酥潤的過硬、過細釉面為汽窯燒後再柴窯短時間回爐所致;器底又臟又光滑是底胎多次刷臟油經過高溫烤磨所致;青花繪畫描摹嚴重缺乏元代洒脫隨意性等。就憑這幾個致命傷,終於讓這位藏友放棄再繼續折騰的打算。看到他無比悲傷離開筆者工作室門口的背影,後來促使筆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不由的發出感嘆:我國的文物藝術品各類鑒定,到底是則么回事呢?
由於文物鑒定學的複雜性,國家體制內傳統鑒定和現代科技鑒定的不完善,加上高仿文物的不斷更新換代和國家文物鑒定人才缺乏真正實戰鑒別能力,民間實力鑒定人才又缺乏認定資格被排斥在外,民間不具備實戰眼力的忽悠專家更是為所欲為。這樣的局面,我國文物鑒定行業已經成為最混亂的「江湖時代」。誰真正具備文物鑒定?到底誰說了算?這是當前文物藝術市場的一個熱點問題。
民眾不禁要問:這樣一個文物大國,國家有如此多的文物研究機構,怎麼就沒有權威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才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混亂的狀況?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迹。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先談談文物鑒定和它的複雜性。國家正式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的複雜性主要是斷代和學術研究方面,真偽問題基本不需要鑒定。只有博物館工作人員向徵集的傳世或者出土社會文物必須經過聯合鑒定,才可進入徵集程序。現代高仿作舊手段層出不窮,甚至超越以往鑒定能力的極限,加之流散社會的文物藝術品背景複雜,品種眾多,原始出土坑口特徵和原始皮殼特徵早已把玩消失而混亂,再加上高科技商業清洗、商業高修品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反科技檢測技術的逐漸成熟,如果缺乏深層次研究和實戰性質的大量接觸各類現實問題,鑒定社會文物藝術品的難度和廣度已經變得非常棘手。也就是說,文博體制內的鑒定專家由於體制的限制和大量接觸社會條件的不具備,已經很難適應現在變化莫測的社會文物鑒定領域。這也是鑒定問題突出的根源所在。
國家或者民眾收藏的主要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比如陶器、玉器、青銅器、陶瓷、漆器、書畫等。文物的類別不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在文物鑒定之前,必須對文物進行分類,以便根據不同類別的文物,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文物鑒定的具體方法很多,現代比較認可的基本鑒定方法主要有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
一、傳統文物鑒定:
傳統文物一艘鑒定也就是俗語所說的經驗眼學。在當今已經分為兩派,一派是偏重理論,缺乏市場實踐的體制派傳統眼學派;一派是對理論缺乏加強,但偏重市場實踐和實戰的民間經驗眼學派。其基本內容是對文物分類的基礎上,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量,然後做出合理的結論。打仗分為正規戰法和游擊戰法,官方和民間的鑒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這兩種戰法相比較。我們先介紹官方通常基本的傳統文物鑒定,基本有四個工作流程,即:定名稱——斷時代——定價值——存檔案。
1.如何定名稱:
所鑒定的文物,根據所掌握的文物知識,給予準確的名稱。1986年文化部頒發的《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規定:「歷史文物定名一般應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年代、款識或作者;特徵、紋飾或顏色;器形或用途。」給文物定名稱首先是考驗鑒定專家的理論知識是否過硬,對研究領域越透徹,其名稱的把握就越準確和全面。定名要求科學、確切、簡明,時代一般不入名稱。但有時也有例外。命名公式:特徵要素+通名=文物名。可細化為:作者產地+工藝技法+紋飾題材+材料質地+器形通名=文物名。
2.如何斷時代:
定完文物的名稱,文物鑒定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項是就是斷代。因為文物斷代搞不清楚,把贗品斷代成真品,或者把真品斷代成贗品,都給對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比如海關的文物鑒定、公安機關定罪的文物鑒定、國家博物館、文管所向民間徵集的文物鑒定、拍賣公司的文物鑒定、民間交易的文物鑒定等,這些都牽扯到準確斷代。因此,這個環節既要斷代,也要辨偽。辨別文物的真偽是驗證一個文物鑒定專家是否合格的標準。其他方面再優秀,辨偽能力不具備,鑒別現成的正式考古發掘文物和博物館舊藏具有來歷的文物可以要求不嚴格。但要鑒別社會徵集文物和市場文物是必須具備的能力。很多體制內重量級文物專家頻頻出問題,問題的癥結就出在文物辨偽這一關。確定無疑是到代、後仿或者新仿製後。根據所鑒定物的造型、工藝、銘文等特徵信息,參照不同年代的文物標準器,給器物確定年代。
3.如何定價值:
文物價值是凝結在歷史遺迹、遺物(包括精神和物質的遺物)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歷史進步的標誌,具有明顯的雙重特性,即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文物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歷史遺存。三者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於物質文化遺存之中,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文物的歷史價值:任何歷史遺迹和遺物都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包含著當時社會的諸多內容。從時代特點中,可以看出它在其產生的時代所處的位置,所佔的地位;文物的藝術價值: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審美、欣賞、愉悅(消遣)、借鑒以及美術史料等價值。文物中具有藝術價值的歷史遺迹和遺物,大體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實用的遺迹和遺物。第二類是作為美術品、工藝品等創作的藝術品,如陶瓷、書畫、雕塑等就屬於此類。第三類主要包括知識、科學、技術等內涵。
從現實來看,我國文物價值一般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文博部門所定的級別,二是文物市場反映的經濟價值。通常情況下,我國文博系統所定的文物價值主要反映到文物級別上,不反映價格。而社會市場上出現的文物,基本都以價格來反映文物的輕重。比如被文博體制內定為一二級別的商周原始青瓷,在市場上的價格很低,也就幾千、幾萬到十餘萬元而已。被文博體制內定為三級或者一般級別的明清瓷器,在市場上卻價值連城,動則數十萬到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文物定級標準:《文化部2001年第19號令規定》:「文物藏品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二、三級;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為一級;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為二級;具有比較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為三級;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為一般文物。比如一級文物定級標準從內容題材上就有14項,從材質舉例上就有22項(見文物定級標準資料)。另外,國家還規定,地市一級鑒定委員只能定三級文物,省級定二級,國家級定一級,要三名文物專家以上簽字。
4.如何存檔案:
文物鑒定之後,要留下四種文字檔案:一是文物鑒定清冊,內容包括名稱、時代、質地、尺寸、重量、完殘情況、鑒定意見、備註等,最後簽上所有鑒定專家的名字;二是建立藏品總賬:內容項目有登記日期、總登記號、分類號、名稱、年代、數量、尺寸、重量、完殘情況、來源、入館憑證號、註銷憑證號、級別、備註等;三是填寫《藏品檔案》,除以上總賬內容之外,還有「形狀內容描述」、照片繪圖兩項內容;四是做文物卡片,基本上把《藏品檔案》內容填寫成卡片式,方便研究。原來這些都要手工來做,現在則利用計算機存檔歸類。日本博物館對文物的存檔和歸類做的相當細緻,比如一件中國文物入檔案,則中國境內外出土和收藏的所有同類藏品和相關資料都系統的整理出來,一目了然。
上述四項工作是文物鑒定的基本流程,但在實際的傳統鑒定工作中,卻是非常複雜。自古以來,文物和古玩的鑒定,一直是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是由文博專家或古玩商里的行家憑眼力說了算。因為有諸多的人為因素,導致人們對傳統鑒定不時的產生懷疑。一件歷史藝術物品上所反映的信息,基本上都會在同時期的其他物品上找到類似的符號,即是觸一類而通其他。文物鑒別是標形學範疇的,需要通過沒有爭議的東西來證明物品的真實性,比對著館藏真品、出土標本、各個時期的仿品特性等多種可靠信息,證明一件東西是否到代,仍然是目前常用的手段。這當中,眼力不僅僅是知識的問題,更是方法的問題。有人把它比作中醫當中的「望、聞、問、切」。什麼叫「望」呢?望,就是觀其形制,看這個東西他長得什麼樣子,從這個角度鑒定;什麼叫「聞」呢?聞,一個門,加一個耳,就是用耳朵聽,聽聽這個東西,聲音對不對;什麼叫「問」呢,看中醫,問一問:你吃了什麼壞肚子的沒有,睡覺的時候是不是受涼了?文物鑒定中的問——就是細部研讀,仔仔細細觀察文物的每一個細節,玉器怎麼雕刻的啊?青銅器是什麼樣的紋飾啊?瓷器的紋飾雕工個款對不對啊?這一類的事情;什麼要「切」呢,中醫中的切就是切脈,摸一摸。而文物鑒定中的切——份量質感。鍛煉眼力,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實物,看實物多了,就會對真品、贗品形成一種區別體系,長此以往也就掌握了其中的鑒別規律。
然而文物鑒定專家對龐雜文物認識掌握的局限性和實踐當中領悟能力的差別性,即便是傳統實戰派鑒定專家,也不能保證鑒定結果萬無一失。花樣翻新的造假手段,讓傳統鑒定專家們防不勝防。那麼藉助科技手段對文物進行鑒別和分析就成為趨勢。但我們一定要知道:科技也不是萬能的,尤其利用科技手段和科學先進儀器對文物進行測定,從而通過成分對比對文物的進行相應的科學斷代。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關鍵這些儀器是人為操作的,對比數據能全面嗎?如果高仿機構根據這些數據和成分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配料和作偽手段,單純的科技檢測有實際意義嗎?
關於文物科技鑒定,需要很長得路需要走,就目前已知的科技檢測手段,我們不妨先系統的了解一下現代科學方法鑒定文物的特性和原理,以及它們各自的缺點。當我們系統的了解了現代科技鑒定文物藝術品的複雜性,就不會盲目的認為「文物藝術品鑒定體系是完全可以用現代科技解決」的誤區。
二、現代科學文物鑒定
文物鑒定的發展前途,必然需要有傳統的鑒定方法和科學體系的支撐。即利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雙重辦法來使得鑒定更有科學性,更有準確性。利用自然科學方法對文物本質進行研究,主要特點是通過科學實驗從事傳統材料、工藝等技術的研究。目前,就國內外而言,運用科技手段鑒定古文物的方法主要有10種:
1、原子發射光譜儀(AES)
2、原子吸收光譜儀(AAS)
3、X熒光光譜儀(XRF)
4、電子探針(EPMA)
5、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ICP-MS)
6、中子活化分析(INAA
7、1X射線衍射譜儀(XRD)
8、紅外吸收光譜儀(IRAS)
9、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
10、激光拉曼光譜儀
通常文物鑒定所用的科技手段主要有:碳14測定、熱釋光測定、X射線熒光能譜分析、微觀物理痕迹分析等科技手段來鑒定古陶瓷。
1、C14測年法:
又稱放射性碳素斷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質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幾乎是保持恆定的,如果含C物質一旦停止與大氣的交換關係,則該物質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補充,而原有的C14按照衰變規律減少,每隔5730年減少一半,因此只要測出含C物質中C14的減少的程度,就可以計算出它停止與大氣進行交換的年代,這就是C14測年的原理。
優缺點:對樣品要求不嚴,埋藏條件不要求,取樣也很簡單。儘管如此,碳14 C 斷代法仍存在一些問題。 測量範圍有限,受半衰期規律的限制,其最大可測年限不超過四萬年,而且樣品年齡愈老,愈接近此極限值,測量誤差愈大。 合適的樣品難以採集,要滿足純粹不受污染而且要求一定的重量。如古代樣品在埋藏中易受到後代動植物腐爛後的可溶碳化合物的污染;一些珍貴樣品不能大量取樣。地球上的交換碳近數萬年來基本恆定,但19 世紀後半葉工業活動的增加, 20 世紀原子彈的爆炸形成的工業效應、原子彈效應已減少了大氣中 14 C的含量。加上1950年全球工業化和現代全球高科技革命對大氣的巨大影響,都對測定的結果有很大影響。還有C14測年必須使用大量的樣品,而且測量時間較長。這項技術相對文物藝術品領域而言,主要應用於生物化石和古代陶器範圍。
2、熱釋光測年法(thermohtminescence datingtechniques):
物質具有受熱發光的性質,是電子在晶格問移動時釋放儲存能量的結果。在一定的時距內,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給晶體的核輻射總劑量是一個定量,釋放的光子數,即熱釋光強度與貯能電子累積的時間成正比。因此,通過測定晶體的熱釋光強度和每年接受的輻射總劑量,可計算樣品的年齡。
這種測年技術稱熱釋光測年法,測年範圍介於數百年到100萬年。主要適用於受過燒灼或加熱後的物質,被廣泛應用於考古研究中。在地質上對於測定因風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積而形成的各種自然岩石,礦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別是其中的石英,長石都能作為試樣。在研究黃土地層的年齡方面,也取得了較理想的結果。在文物領域應用,簡單地說,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燒成之日起,便不斷地吸收和累積外界的幅射能量,這個能量和燒成後的時間長短有關。「熱釋光」方法就是通過測量這件古陶瓷內累積的幅射能,從而確定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由於該器件的時間信息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數據進行比對,所以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方法。但器件的胎、釉成分,埋在地下的深度和環境,會影響檢測結果。一般說來,年代越長誤差就越大,對「高古」器件,的確不能斷代至某一皇朝。一千年加減五十年。這加減五十年就是誤差100年左右,它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還有熱釋光鑒定確實需要在要求鑒定的器物上取樣,這多少破壞了文物的完整性。長期而又微弱的外來幅射與極短時間的強幅射,對陶瓷器胎的物質微結構也有影響。儘管熱釋光文物鑒定技術廣泛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和著名拍賣公司所接受,在歐美更可以作為法院認可的斷代證據。但國內一般的收藏家們對熱釋光技術也有顧慮。因為國際上最權威的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熱釋光鑒定結果不時的也有錯誤發生。
3、X射線熒光分析法(XRF):
也就是所說的元素檢測法。進行XRF分析時,須將樣品放在x射線熒光譜儀上測量和記錄X射線在樣品上產生的熒光能譜,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基本參數法進行計算後可得出樣品中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分析結果。XRF分析方法不破壞樣品,對所分析樣品的形狀、大小和材料沒有特殊要求,整個過程可在大氣中進行,是一種便捷、靈敏和可靠的分析古陶瓷中元素種類和含量的方法,相對分析極限為μg/g,絕對探測極限達1~0.1ng,分析誤差為1%~10%。應用到古陶瓷領域,主要分析是否有現代化學元素存在和元素含量是否超標。
但這種技術已經被高仿技術突破,從國內所檢測的結果來看,大量贗品也都「符合較好」。原因是現代仿造避免在配料、燒制、做舊過程中添加現代物質元素。在景德鎮公開出售的瓷土料和繪畫工業顏料,都可以事先申明要求「過機(科技檢測)」配料。所以這種技術只能輔助於傳統鑒定參照,不可以獨立作為文物藝術品鑒定的依據。對於不經過傳統實戰鑒定過關的藏品而言,單純的依靠X射線熒光分析方法已無實際意義,僅只能作為傳統鑒定或者考古發掘的過關藏品分析驗證。
4、微觀物理痕迹分析:
廣義地說,痕迹是指環境作用於物質,在物質表面留下的標記。在微觀痕迹中,物質指的是指自然當中的物體,而環境則是指外來的力學、化學、熱學、電學、氧化學、腐蝕學等因素。因此,痕迹可定義為力學、化學、熱學、電學等環境因素單獨地或協同地相互作用於物質,並經年累月在其表面或表面層留下的外界腐蝕、慢氧化、損傷性等標記。
微觀痕迹鑒定應用到文物藝術品鑒定領域,則利用環境中的這些特性在文物表面和淺層留下的自然痕迹,與現代人為自然作偽痕迹進行比較,從而鑒定其文物的真偽的一種微觀痕迹學原理。主要藉助設備工具為高倍放大鏡和微觀顯微鏡。此項技術的進展,還在不斷探索中。理論性優點是仿造者無法對文物進行微觀物理痕迹仿造,現實弊端是需要做大量標本微觀資料庫作為對比依據,不能進行絕對的年代判定。比如相差年代比較近的文物,遺留的微觀痕迹有什麼樣的差別呢?還有每個朝代應該有什麼樣的痕迹?世間萬物與野,無論傳世還是出土,可以說有千變萬化的痕迹,這都需要系統的探索性研究。同樣只能作為傳統鑒定的輔助線參考。
通過上述傳統鑒定和現代科技鑒定,我們都明白了各自的利弊。比如,傳統文物鑒定的優勢地位:能夠對古陶瓷的社會屬性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能推定出生產年代、窯口及其他歷史價值、科研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尤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評定是任何科技手段無法替代的。但也有弊端:比如,完全取決於鑒定者的素質,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基礎紮實、道德情操高尚的鑒定專家,準確率就高。相反則難以對古陶瓷的自然屬性做出準確的認知與判斷;由於古陶瓷生產跨越的時間長、地域廣、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儲存環境十分複雜,任何鑒定者的知識都無法周延全部客體;因為鑒定者個體之間的經歷、閱歷、等存在著差異,對被鑒器物難以達成共識;傳統經驗鑒定的主觀性、個體差異性、認知的局限性,導致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
科技鑒定雖然是利用物理、化學、光學等理論,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和高科技儀器對文物進行鑒定是人們的共同願望。但文物藝術品的特殊性是不能忽視的,它不是自然界原始普通材料,它是經過人類賦予文化特性的再創作藝術品。加上文物藝術品價值帶來的社會客觀問題,科技手段完全解決文物藝術品鑒定是根本不現實的。
科技鑒定相對於傳統鑒定來說,存在理論性的優勢和現實中的弊端。優勢是在「絕對」的情況下:能夠對被鑒器物的本質屬性做出較為客觀、準確的判斷。問題是我們不可能有「絕對」的條件;另一種優勢是應用範圍比較全面、廣泛,有利於行業標準化的建立。
缺點是:鑒定設備大多體積龐大,價格昂貴;需要建立準確可靠、完整系統的龐大資料庫作為支撐,但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辦到;無法對文物的社會屬性做出判定;有損測試的模式會破壞古陶瓷的完整性;鑒定費用高,絕大多數收藏者難以承受;不能廣泛運用於社會市場,普及性差。並且要求操作者有很強的專業技能。其功能、準確性、抗人為干擾等方面還不太成熟。況且這些設備目前主要針對博物館自身館藏或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可靠文物,一般很少對外鑒定。
所以相對於市場文物和廣大的收藏民眾,依然還是以傳統文物鑒定為首選。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考古領域裡的專家紛紛跳出來鑒定市場上流通的文物,這本身是兩個領域,頻頻出錯就是必然的結局了。
三、文物鑒定注重實踐
俗話說,不是行家就當不了鑒定專家。一個文物考古專家,可以是文物研究專家,但他不一定是合格的文物鑒定專家。一個文物學院的研究學者,如果不注重市場研究和收藏實踐,更無法勝任鑒定工作。文物鑒定是古玩市場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首先是辨別真偽,真偽都辨別不了,文物價值無從談起。文物真偽的辨別是個大學問,明國時期的仿品多,造就了一批市場型的行家,解放後進入文博系統工作,成為新中國最早一批市場派鑒定專家。1949年至1980年的這30年當中,民眾首先考慮的是吃飯問題,文物收藏幾乎處於停頓狀態。這個時期的仿古工藝品除國家需要由一些國家專門機構仿製而外,市場上的仿古品除老仿而外,新仿幾乎絕跡。所以民間這時期出現的文物,基本真品率佔到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地方文管所和國營文物商店充當文物鑒定的角色。這時候的文物專家只要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紮實,都可以鑒定文物。因為根本就沒有認從事造假文物。
1980年之後,仿製文物可以換外匯,並逐漸盛行起來,日本和港澳台地區首先成為這些仿製文物的受害者。隨後國內收藏之風由境外刮到國內,景德鎮、河南、陝西等地的仿製文物逐漸蔓延,各處的盜挖和盜墓之風也越來越瘋狂。但是,我們的體制內文物專家,並沒有走出書齋而走向市場,即便「北魏陶俑」和「唐三彩」成為當時文物專家打眼的笑柄,體制的僵化和許多文物專家閉門造車的普遍風氣,加上怕冒打眼的風險,使得市場文物、高仿文物與體制內這些文物專家隔絕起來。更可悲的是一些文物研究專家和考古系統的文物專家,利用單位的職務頭銜開始走穴,為民眾鑒定文物。開始很多仿品被他們鑒定成到代文物,後來受到很多質疑,保險起見,與博物館不一樣的文物統統都鑒定為贗品。用一位曾經走穴鑒定文物專家的話:「那個時候,仿品越來越厲害,真假確實難以區分,鑒定文物只有察言觀色的瞎蒙了」。
與體制內理論派文物鑒定專家裁然不同的是民間實踐派草根專家的崛起。一些務實的民間收藏人士從大量標本、長期古玩市場磨練、大量多層級的高仿品對比研究中入手,用自己的血汗錢在長期的實踐和實戰中拼殺,從而用血和淚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從而練就了過硬的「毒眼」。真正的驗證了那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體制內的文物鑒定專家根據目前法律,鑒定失誤可以不負法律責任,頂多只是道義責任。這也導致這一群體業務水平進一步退化。而民間一些務實收藏者首先得為自己負責,一旦打眼就意味著經濟遭受損失和圈子裡名譽損失。在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高仿製時期,面對真真假假、真假難分、很容易「走眼」的實物面前,沒有很強的判斷力——「毒眼」,那就很難完成他的工作職能。
而考古發掘就不同了。考古面對的是野外、原始的古迹,出土的文物(除個別外)基本是真實的東西。只要求面對實物進行斷代、分析和歸納,並儘力完整地取出來將它保存修復,然後去從歷史和文化藝術的角度去研究它的歷史性、藝術性、政治意義、民俗習慣、科技發展水平、技術工藝以及藝術價值等等。一時存在的問題解決不了也沒關係,收存起來查資料找答案。再不行,可以藉助科學的手段迅速斷代。十年八年也不怕,將來再作結論也無妨。不過,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一些考古領域一些務實學者,也廣泛的和民間務實派交流。雙方取長補短,理論與實踐結合。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開始。
四、市場文物鑒定的勝任者
在科技鑒定文物有待完善的今天,民間市場文物鑒定還要以傳統實踐眼學為主、科技鑒定為附的一個時期。無論是體制內文物鑒定者還是民間文物鑒定者,鑒定人員首先要有長期扎紮實實過硬的實踐經驗,自己收藏在收藏活動實踐中鍛鍊出來的鑒定專家更是難能可貴。作為眾多民間文物收藏者,都不可能全部成為一個合格的實踐鑒定專家和行家,這需要「悟性」作為基礎,其次是全面文物的理論知識。文物鑒定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技能,不僅需要市場實戰經驗學和考古學知識,還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學,如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冶金、陶瓷工藝,以及文學、藝術、繪畫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懂得高仿做偽領域裡的江湖圈子、高仿作偽方法和不斷突破的技術手段,更要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學術素養。真可謂: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實踐經驗學、道德學四者融合為一體,方能勝任文物鑒定之職。理論與著作、各種國家頭銜和社會名頭都不是是否具備實戰鑒定能力的證明。鑒定高端文物藝術品和高精仿文物才是檢驗這是否具備鑒定能力的試金石。
這裡單獨說說文物鑒定裡面的道德學。一個眼力過硬、理論知識全面的鑒定師,如果道德素養不過硬,也是極其可怕的。比如面對價值連城的真品文物鑒定,是否藏有私心?是否違心的「鑒定」成為「贗品」,而與同夥「乘火打劫」?還有面對「高仿」操盤手巨大利益誘惑而充當咋騙幫手?這些都是一個文物鑒定者非常重要的道德情操。最近數位國家級文物專家參與的假鑒定和假評估的24億元贗品漢代金縷玉衣騙貸案,嚴重的告訴我們:利益的誘惑,可以使一些兢兢業業在文物戰線上奮鬥一生的文物專家道德潰敗、罪留千古都無所顧忌。
要成為一名真才實學的實戰型文物收藏鑒定者,雖然道路艱辛,面臨諸多考驗和磨練。但只要多實踐,多學習,多求教、不怕挫折、認清真假圈子、尤其虛心向實戰派藏家和行家請教,多動腦子進行思考,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是完全可以成功的。關鍵要看你能否真正的豁出去,在各種環境中鍛造自己。成功需要「天才」因素,但不去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拼搏,「天才」何以體現?
那些有名頭、有資歷、有著作論文、有曝光率、有粉絲、有勢力而無實踐實戰經驗的文物鑒定專家們,鑒定文物並不像當官那麼容易,採用點手段,耍耍官腔和擺擺官勢就可以矇混過關。文物鑒定,尤其是市場文物鑒定就是拼刺刀實戰,你有豐富的經驗和紮實的各項知識,就能拿下,否則你就被高精仿贗品拿下。那些國家級文物鑒定專家證書和某些藝術品鑒定師證書,在你參考之前,最好先諮詢一些民間實戰型文物收藏家,他們一般都知道那些是偽專家搞的賺錢偽證書,那些人屬於真經圈子還是贗品圈子。
社會流通的文物通常情況下由市場來決定,其鑒定均為市場型行家、實戰型藏家和實力拍賣公司御用鑒定專家來把關。儘管他們不具備所謂的國家資質和法律依據,但國家體制內文物鑒定專家把關的社會文物藝術品,一般情況下都不被市場認可,原因上面我們都已經說明。
作為國家法律層面,國家承認的鑒定專家基本只有三類:一是國家文物局主導的文物鑒定委員會,最為普通藏家認可;二是文化部認證的鑒定專家(現已取消);三是各省級或市級文物部門主導的鑒定委員會和文物鑒定站。法院和海關在辦案時首先考慮這三類專家。按照現行法規,這些專家只對文博系統而不對社會和私人開展鑒定活動。因此,社會上各類鑒定活動和電視鑒寶節目,只能算是「群眾文化活動」,出席的專家要麼是來自權威機構私下「走穴」和「退休賺外快」,要麼就是民間明星專家和草根專家。目前情況來看,具備真正實力的草根文物鑒定專家,大多數都害怕出來露面。但你只要找對圈子或者找對人,都會給你準確滿意的鑒定結果。那些飄浮在面上整天嘈嘈嚷嚷的民間一些贗品藏家和偽學之人,讓人感覺民間收藏烏煙瘴氣,只要明白河裡的金子都在河床底部沉積的道理,就會知道誰真誰假。
五、文物偽專家類型
這幾年,大量民眾參與收藏,文物藝術品鑒定需求巨大。尤其一些高校根據社會需求,陸續開辦起古陶瓷鑒定專業課程。說是「專業」,其實面臨著既無專業教師,又無專業教材的窘境。它們只能臨時聘請一些文物單位的專家,來校講授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就專家而言,水平也參差不齊,能稱為真正鑒定家者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五類人都屬誤人子弟者。
第一類:行政官員型「專家」。這種人在博物館和文物部門當過幾天行政領導,憑藉手中權力謀取一個「研究員」資質或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的外衣,離退休後在社會上胡亂鑒定。這類人的行政管理經驗要遠多於他所了解的文物鑒定知識。
第二類:著書論文型專家。這種人通常擅長理論研究,實踐方面非常欠缺。有的利用他人著作和當代網路技術,擅長對相關資料進行匯總編纂,有可能「著作等身」,但都是「爬格子」的成果。若講理論知識,可以夸夸其談,若論鑒定實踐,僅為「紙上談兵」。這些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他不懂的東西,什麼古陶瓷啦、古玉器啦、古字畫啦、青銅器啦統統拿下,簡直就是一個「萬斤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麼都懂就等於什麼都不懂。
第三類:越俎代庖型專家。這種人有的是考古學家,有的是博物館學家,甚至還有文物單位的保管、保衛、電工和勤雜人員。他們多以文物工作者自居,大有「近朱者赤」的感覺,喜歡越俎代庖,四下活動。在他們的專業領域或許是精英,但絕非專業鑒定家。最可笑的是一些人外行,考察幾回外國博物館,上手一些館藏品,回到國內就是專家。
第四類:因循守舊型專家。這種人是典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他們中的元老級人物,在解放前的古玩界也曾叱吒風雲,但幾十年的「大鍋飯」把他們的銳智已經消磨殆盡,跟在其後的晚生,更是徒有虛名,不思進取。他們老化了的知識無法跟上時代步伐,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顯得極不適應,或避而遠之,或屢屢失誤。
第五類:道德缺失型專家。這種人有一定專業知識,但視錢如命,金錢至上。他們為了錢可以滿嘴跑舌頭,總把假的忽悠成真的。他們可稱得上是「證書專業戶」,滿世界都是他們發放的「鑒定證書」。這種人雖然為數不多,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總結
文物鑒定專家要專而精,人們不僅要問,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鑒定家呢?筆者認為真正的鑒定家,應當在該領域既是專家又是行家。就古陶瓷而言,既要對古陶瓷的人文歷史、產地窯口、工藝傳承、審美取向、裝飾藝術、製作工藝以及歷代仿品特徵有深入研究,還要關注市場、了解市場、參與市場,對古陶瓷作偽新動向了如指掌。只專不行或者只行不專,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鑒定家。目前,國家體制內的多數鑒定專家,毫不客氣的來講,屬於研究性質的專家。既是研究專家,又是市場性質行家少之又少。能真正勝任文物藝術品鑒定的專家,多來自於市場型人才。希望國家文物管理部門要拋棄國家體制型人才觀,用人唯才而非唯親,才能有效解決我國文物藝術品混亂鑒定局面!
< 歡迎轉發 >
來源:古董收藏編輯:懷古
如果您有好的文章想和我們分享,歡迎在留言區給我們留言!
您推薦的文章將有機會出現在下一期的頭條中!
南紅選購有門道,就怕你不知道!
原來蜜蠟是這麼來的,看了讓人震撼!
收藏:正是因為孤獨,才讓你出眾!
他本來能當皇帝,卻選擇留住最後的文人畫
一枚小小的錢幣 換了一套房子!
TAG:古董收藏 |
※文物的鑒定。到底誰說了算
※到底什麼算古董?什麼是文物?
※中國出土的9大逆天奇葩國寶文物,最後幾個我實在看不懂,你呢?
※一國找不到文物,美國說:我幫你找,找到後發現跟中國文物太像
※被當成國家文物的酒店,到底是憑什麼?
※中國的精華在英國?這些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讓你想到了什麼
※老梁凈說大實話:所謂的文物古玩鑒定,那純屬就是扯淡!
※古墓中的一件戰國文物:驗證了很多人的想法,你怎麼看?
※哪些絕世文物國家從來不拿出來展覽?原因是什麼?
※到底是誰穿越了:那些不像古人能有的古代文物
※英國再次拍賣我國清代文物,乾隆玉璽竟然也在?
※楚國為何未能統一中國,而是秦滅六國?這件文物透露出真相
※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我想到了這件事……
※象徵中華八千年的文物,給誰誰不要,今為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
※如果在古代挖到了文物,該怎麼辦?一定要上交官府嗎?
※中國古代出土文物中最值錢的是什麼?
※侵華老兵臨死說出秘密:在中國深埋的一天價文物,為何再挖,沒了?
※周恩來聽說這文物被毀後連說三聲「可惜」,到底是何寶物?
※中國那些逆天的文物,絕對刷新現在人的認知,果真世界文明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