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

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

道家思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哲學思想流派,其學說表述嚴謹,是邏輯性極強的理論體系,它雖然沒有在中國正統文化體系中佔據主體地位,但卻對人們的思想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雖然已大異於老莊時期,但道家思想的精華對很多問題仍具教益?而僅從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發掘出不少頗具現代感的理念,也可說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


道家的思想可謂博大精深,從中可發掘出的管理思想涉及管理原則?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管理環境?管理者素質等多方面,而其所涉的各方面,雖然各有表述,最終卻可以極其簡約的文字來表達:「無為而治」?「上善若水」?

一: 「無為而治」——管理的至高境界


「無為」是道家學說中最為核心的思想?司馬遷稱:「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可以看出,道家的無為絕非無所為,消極應對只是其表象,以無為而治達成無不為的至高境界,才是其真正的內核?仔細研究無為思想,可從中發現頗具現代管理色彩的理念雛形?


1循規律而不止於規律?《老子》42章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進而又在其著述中指出:「道者萬物之奧?」其陰陽之說旨在說明萬物都有產生髮展的普遍規律?既然有規律存在,那麼我們在處事時就必須遵循規律,「無為」乃是「輔萬物之自然」,實質在於順應規律?而遵循規律並不等於抱著現成規律停步不前,因為規律本身也不是一種常態,要明白「無成勢,無常形」才能「究萬物之情」? 道家的這一思想恰向我們揭示了這樣的管理理念:管理存在普遍規律,組織的管理應該重視運用規律,只有更多掌握和運用規律,才能更好地達成組織目標?但管理又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方法,組織只有結合自身情況,追求管理的突破和創新,才能更接近真正的管理規律?


2「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在老子那裡更多的是「不謀而謀」,他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清楚地表明他欲以看似消極的無為謀積極的「無不為」思想?這一點揭示了組織管理的至高境界:最好的管理不是紀律森嚴,迫使人人敬畏遵從?毫不逾矩;最好的管理者也絕非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處處嚴厲苛責,管理之道在於謀求「萬物自化,天下自正」的局面?因此,高明的管理是不見管理,高明的管理者必不見其人,所謂「無為而無不為」正是此意?

二:「上善若水」——管理的理想模式


道家對水有極高的評價:「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近於道?」在《老子》中的許多論述,可以看出道家將水視為接近萬物之奧——道的緣由,也正是這些論述,包含著管理的理想模式?「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弱勝剛強」——管理雖然憑藉一定的權力,但權力的重點絕對不是「力」,管理的重心在「理」而不在「管」上,管理者及組織靠強制力是很難達臻管理的至高境界的?相反,以柔弱似水的模式進行組織的管理,即以水的柔軟性適應一切環境,以水的平靜謙和對待組織成員,以水的寬廣包容組織成員,以水的穩定性面對一切危機干擾,又象水一般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始終推動組織向上發展,這樣的管理則「幾近於道也」? 二 無為而治的必備條件。


如前所述,無為而治?水式管理屬於管理的理想境界和模式,既為理想,就非輕易可達成,無論對組織還是管理者而言,都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


1素質要求,無為而治首先對管理者提出了極高的素質要求,它不僅需要管理者深諳管理之道,能把握組織發展的大局,還必須有寬廣的氣度,可為他人營造一片廣闊的天空?在人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於事是「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這實在是挑戰人類自身的尺度,地位如管理者,要不自我表現?自我肯定?自我表揚?自認為了不起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要把握好不為物先,不為物後的尺度,實在是難之又難?但也惟有如此,才能保證無為而無不為的至高境界?


無為而治對組織成員同樣有極高的要求?若管理者以「我無為,而民自化」的指導思想推行無為而治,而組織成員卻因此而無所適從,或是因「不見管理」而自我放縱?失之以責,必將導致無為而治的失敗,並使組織遭受巨大損失?

2環境要求?《老子》中有言:「清凈為天下正」,紛亂浮躁的組織環境不可能孕育出無為而治的境界,也不可能讓柔弱似水的管理模式在組織中展開?故而無為而治對於組織的要求很明確:一個安全而足夠大的創造空間,這樣的組織,既不會因為「無為」而使組織癱瘓,也不會因為「柔弱」而使管理者甚至組織陷於險境?基於上述要求,無為而治實際上只能在組織的高層(人員素質相對較高,環境相對適宜)或高層次組織中方能推行?

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



三: 無為而治的推行


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是廣義上的組織管理職能,在組織高層或高層次組織中推行無為而治,其目標追求與廣義的組織管理職能並無二致,但無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重心更趨向於組織內部,以戰勝自己而使自己成為強者?

1教育而至自化?


將硬性的制度以水的柔性浸潤每一位組織成員,使組織的需要?目標內化成為組織成員的共同願景和追求,使組織的管理成為成員的自覺行為,使組織的發展成為成員發展的舞台?這就是教育而至自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建立在對組織成員的人格?人性?人生關懷基礎上,以管理者的知人之智和自知之明為依託,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完成?每一個組織成員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得到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學會順應組織發展規律,以最符合要求的態度對待任務,更受到直指內心的文化熏陶,對組織產生情感上的認同?「自化」層次的組織成員是無為而治的人力資源。


2調節而至和諧?


在道家看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兩方面構成的,大至天地自然,小至生活個體,無不如此?對管理者而言,調整組織中的各種關係,減少負面文化對組織的影響;調節組織成員的心理狀態,引導各成員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組織「在相生相剋中相輔相成」直至組織的和諧統一,是至關重要的?

3激勵而生創造?


激勵其實是無為的反題,要激勵必「有為」,但運用激勵機制促使組織成員確立積極?穩定?持久的追求,恰又符合無為而治對組織成員的素質要求?同時,激勵在推行無為而治的組織中,更多的是一種包容?這種以包容體現的激勵,能營造出寬鬆的環境,使積蓄著力量的組織成員迸發出無窮的創造力?這樣,組織也將因此獲得持久發展的原動力?組織的管理由「見物不見人」的簡單做法,發展到嚴格的制度化?規範化管理方式,應該繼續走向柔化管理,凸顯對人的關懷,以眾人的管理來成就組織的管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為此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無為而治」將真正成為組織管理的至高境界?


道家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 的精彩文章:

文学与道家:把道家与道教分别开证明您还真是「外行」人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啊
道家经典及道家功法大全
道家經典及道家功法大全

TAG:道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之思想篇(二)道家之天道觀
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
中國文化傳承之道祖文化
中國茶道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之傳統家譜常識和體例
中國道教傳統文化與武術
道家道教「文化游首站」:《中國道教史》
道教與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道的歷史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濟學思想
道德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
道教文化 中國符號
傳統文化:中國傳統代表文化——中藥
中國香道文化|沉香文化是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傳統
你該知道的中國傳統文化常識
樓宇烈: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
中國傳統文化之旅——佛學文化和中國傳統書畫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文化
正視中國傳統文化——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