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中醫認為疾病即為陰陽失調,治病講究用藥石之偏來調整人體疾病之偏,偏性越大,毒性便也越大,故老百姓有「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之說,本文白粹昭老師以己臨床經驗,為我們講述毒為何物,中醫毒藥治大病那些事,然筆者自謂一家之言,毒性藥品,沒有諳熟藥性醫師指導,切勿嘗試。慨嘆現實之餘,醫者須銳意進取,莫可埋沒中醫精華。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這是《周禮?天官冢宰》中的一句話。醫師指當時掌管醫療衛生的最高領導;毒藥,是指各類藥物,古人把藥物的偏性也稱之為毒性。


偏性即毒性


藥物、食物都有它的性味,古人總結為「四性五味」。四性又稱四氣,即寒、熱、溫、涼;五味,即辛、甘、苦、酸、咸。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五穀雜糧都有性味,只是相對平和,可以做常用食物;藥物,無論植物的根莖花葉,動物的骨骼、內臟及礦物等等,都是取其偏性,以偏糾偏,以毒攻毒。如辛熱的巴豆、川烏、附子,辛酸熱的砒霜,苦寒的甘遂、辛寒的水銀,辛平的狼毒,等等。


看到這些藥名,熟悉或不熟悉藥物的人一樣心跳,這多是管控的藥物,平常藥房乾脆不備,免得生出事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些著名的醫院的自製劑尚會配製應用,隨著人事更替,制度的管理,而今多是漸疏漸遠。


問身心毒為何物

人,是形氣神的融合,身心不二。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稱之六氣。這六氣如對人過度的侵襲,就被稱之六淫,有淫則亂。水、空氣、不確定的轉基因糧食,或許也是淫亂之源。內心的焦慮、無奈、壓抑、悲憤等等,是形而上,在神識層面的毒素之源。內外夾擊時,滲透了人生命的信息、能量,或無形無相,隱匿於身心之中,或成為「癥瘕積聚」的有形的腫物、腫塊、氣結、痞結。


以現代醫學命名的高血壓、糖尿病、各類腫瘤等等,西醫學只是從組織、器官的功能形態、生化指標來衡量分析;中醫學不但從形,更強調氣和神的層面來診治。朋友講他的師爺行醫時,病人剛進門,到院里的影背牆,師爺有時感到心慌,一般就不看了。為什麼?我揣測,他感受到那個病氣,那個負面的能量。來著不善,就算了吧!


澤田健是日本近代針灸大師,其弟子代田文志在其小傳中記述,


「先生幼時身體病弱,入武德殿鍛煉後體格增強,直至晚年,體力未曾衰減。60歲時體健猶如壯年,診務雖極忙碌,也不覺疲倦。不意在日本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中背部生一小疔。起初並不介意,後竟蔓延成癰,遂至不起,於是是年四月二十日逝世,享年61歲。」


這則文思發人深思。針法、灸法,針法五行屬金,灸法五行屬火,金雖銳利,而火攻破陰冷凝滯則最為壯烈。人的疑難雜病,本質多為陰症、寒症。用針用灸,陰寒之邪,對醫者之侵襲,覺察與否都有存在。

筆者在背部左肩胛骨上的天宗穴(手太陽小腸經),有一個硬硬的疙瘩,約有小粒花生米大小,按之疼痛,知道這不是普通皮膚痤瘡,是體內陰毒外透,凝聚於體表。筆者為左撇子,診脈、針灸多用左手,而手太陽小腸經為體內最熱,太陽經會化解醫者自手端接觸所遇寒邪陰冷,化解不能徹底,泛於體表。2009年,母親為筆者直接灸左肩胛上天宗穴,灸瘡化出許多膿血,身心通泰舒適。此後,常有硬結,每每灸開此穴,有時直接灸兩三個小時,血肉潰爛,再結痂脫落。2012年10月,再灸,半月後結痂有硬殼。某日正安醫館出診後,本來平妥的天宗穴覺得癢痛,回家看到背部內衣被滲出的膿血打濕巴掌大一片。下午診治中的病人有陰寒極重者,這就是中醫里講的「氣化」,身體感應病氣陰邪,直接化為膿血。回家坐車靠背,積壓背部,膿血就潰破而出。


醫者,內功、內氣的習練是作為明醫的基礎,功夫深,醫患相互影響亦深,尤其是做針灸、推拿的醫者。前面我講的是背部天宗穴,可窺一斑。澤田健先生之死,或許是一生醫務工作的爆破點,無法考證是背部具體位置,只能臆測當時的情景。背部是身體的陽面,諸多穴位是經絡的枝節。而肚臍是身體的中心,其四周為小腸盤踞,臟腑中小腸屬太陽經,陰寒毒邪或者說有趨熱性,或者是說一切陰寒毒邪都要到最熱的小腸內化解。在小腸周遭的網膜間、肚臍四周皮下組織等等,如心肌梗死,往往早是在這個丹田處,早有陰寒毒邪凝聚。臟腑中,小腸和心互為表裡,小腸這個關口被突破,就要直接侵襲心了。各類雜病,多能在肚臍四周找到痞結。


曾小範圍為學生講解「醫者之死」篇,分析近代醫家或為親歷,或耳聞或有文字記錄,醫療中為病毒寒邪所困而犧牲者,只是為「尊者違、死者違」,或世人難以理解,不能再多言而已。藥王孫思邈晚年中風,對灸法更為認同,以大小續命湯對治,都是溫通體內的寒毒陰邪。


大毒多辛熱

大毒之葯多是辛熱,如狼毒、砒霜、巴豆、附子、川烏等等,筆者下面且介紹幾味與以饗讀者:辛熱起沉痾


1狼毒


在《本經逢原》中有:「苦辛,寒。大毒。」這個葯是入肺經和腎經氣分的,就是可以在氣的層面對肺和腎以影響。在《藥性論》中有:「治痰飲、症瘕」的描述。對很多雜病如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淋巴結腫大、皮膚疥廯、骨骼附睾結核、痔瘡、肺胃腫瘤等等,用之得當,多有良效。


為什麼這一味葯可以對多種病有效呢?就是這些病的病因都是痰飲、症瘕引起。能把身體的痰濁、水飲和症瘕(就是俗話說積聚的涼疙瘩)祛除化散。病因解除,身體自然好轉,這叫「異病同治」。


對狼毒這味葯的體會源於友人潘慶剛兄,潘氏,1962年生人,近年醉心於中醫藥自我調治。初秋見面,看他的體型變得輕盈,問其如何調理,答曰:近月用陽和湯配狼毒3克內服,開始是腹內脹痛,不停的上廁所。後略加大劑量,一月後,腹內痞塊散開,肚子變小,收回去了,屁股的肥肉也去掉了。他還感悟這個臀部,其實也是藏邪之地。


其實去年,潘兄曾送我狼毒飲片一包,大約一公斤,九月份開始,用烏梅丸加狼毒3片湯劑內服,不曾有異樣感覺,未出現腹痛癥狀,逐漸加大狼毒劑量,後來每次約60克,筆者一月內服完狼毒一公斤,身心覺得輕鬆舒適。


狼毒作為有毒藥飲片,內服湯劑、散劑或成膏外敷,都要嚴格掌握劑量,要有用藥的經驗作為指導。筆者是專業醫生,也是逐漸加量內服。之所以內服辛熱有毒藥物,是從醫中,要不斷解除身體內侵襲入內的陰邪寒凝。體質有差異,肚量不同,用量有異。用藥中,度量藥量大小為關鍵,這也是「傳方不傳量」,具體的藥量因病、因人而異。古人先賢首先是強調安全劑量,今人亦然。


狼毒多用醋來炮製,以減緩毒性,體弱者,孕婦慎用。在《本草匯言》中有:


脾元不足,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2巴豆


是一味聞名的大葯、毒藥。在《藥性賦》中有:


味辛、性熱,有大毒,陽中陽也;削堅積,盪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民間也常常講,老鼠不怕巴豆,吃了可以肥胖。其實這在《本經》里有這樣的描述,人若吞服一枚,可以致死;老鼠吃三年,可使體重到三十斤。一物剋一物,物性相耐,這就是例子!而在《本草拾遺》中講,可以每日空腹服一枚,條件是要去青大者,就是新鮮的巴豆果子,去殼,不要讓果仁上的白膜破損,四邊也不得有破損,吞服,再喝一大杯水把它壓下去。不一會兒,腹內如火熱,這樣,就能把腹內的惡毒之物自大便拉出,但身體不會感到虛弱。但白膜破了的巴豆仁是不能這樣用的。巴豆仁的白膜,可以防止其腐蝕性,一定程度保護了胃腸粘膜,又讓巴豆在體內安全的發揮藥性。只是,未諳熟藥性者指導,不可輕試,免得傷了身體性命。


自古以來,醫家對藥物的應用可謂謹慎小心。如巴豆,多用巴豆霜,就是巴豆去殼,再把巴豆仁壓出油脂,做成粉末,成為巴豆霜,以減輕毒性。內服,小量入丸散:外用,用綿包裹塞耳鼻,或搗膏外塗,或用絹包擦抹患處。


藥性能親身體驗,更能深悟。筆者10月中某晚,夜深時,手中把玩數粒巴豆。取一枚破殼,取約半個綠豆大小,用小茶碗泡水中。稍許,試飲,巴豆隨水進腹內,順其自然吧,又喝水一杯壓下。過一會兒,覺得食管、胃壁有星點的灼熱感。過一兩小時,沒有異樣,便睡去。凌晨3點許,睡夢中自覺脘腹脹痛。此時,頭腦清醒,先是忍著。如廁,沒有腹瀉大便,再睡,好在這脹痛尚能忍受。朦朧中至6點鐘,脹痛下移至恥骨以上,持續約半個小時,嘩的一下,痛感消失。起床,覺得周身清爽,一天精神飽滿。


《日華子本草》云:


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巴豆的確是一味大葯,古人也強調,體虛孕婦忌用,而醫者用之得當,的確是良將猛將。


3砒霜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最古老的毒藥之一,家喻戶曉它的毒性,史料記載每每有用砒霜下毒致人死亡而聲名狼藉。亞砷酸,化學名為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砒霜的藥性,辛、酸、大熱,有大毒。


在西方,19世紀和20世紀30年代也曾嘗試用亞砷酸治療白血病,但未獲普遍承認和推廣。


衛生部部長陳竺也曾因為將中藥的砷劑與西藥結合起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大大提高該病患者的生存率,而獲得第七屆國際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


砒霜的毒性,用量一定要經醫生嚴格掌控,以免誤傷性命。用量為每公斤體重0.16毫克,連續45天到60天,必須停。筆者大學同學曾親自給我講,他的親戚因皮膚病過量外用含砒霜的藥物而致死,因用之不當而致死也多有報道。


江西省名老中醫李衡友先生是筆者近20年的忘年交朋友,2006年春,為其針灸調治身體,期間為筆者講述其創建的「三品一條槍」錐切治療早期宮頸癌新療法,曾獲198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全國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佳績獎,獲1989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三品」指三味葯:明礬、砒石(加工提煉後為砒霜)、雄黃,再用乳香調糊;一條槍是將葯搓成藥條,象槍一樣插入瘡口患處


這個方子出自明代醫家陳實功的《外科正宗》一書。在江西婦幼保健院「三品」桿、餅製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治早期宮頸癌,曾有突出的療效。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的《李衡友論治婦科病》一書,有詳細資料。


隨著老一代醫生的隕落,中藥製劑的繁瑣及廉價,西醫外科的強勢,「三品」錐切治療逐漸退出臨床。李衡友,這個1940年掛牌行醫的老中醫也不由得有無盡的感慨。


張仲景以《傷寒雜病論》被尊為醫聖,傷寒,有風寒外侵,滲透體表入內;更多是臟腑氣血衰退,及神識不良的刺激,而使寒自內生,這個寒更為深層和陰毒。「有諸內必形之於外」,無論對治內科、外科雜病,大毒之葯,大辛大熱,以其大陽破大陰大寒,祛除痼疾沉痾。


大毒治大病,因其傳承的斷層,醫患關係也因制度設計、社會變遷而有所疏遠、隔閡。從醫者,乾脆遠離,即使應用,也是履冰臨淵。這等毒藥,有獨特良效,如何去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在安全有效的基礎上,銳意進取,為民眾健康做出貢獻,是個切身而影響深遠的話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身上的風水!
老道醫聊」宮寒「究竟是什麼?
品讀早晚功課,可增祿命的《凈心神咒》!
迷茫時,當還中醫本來面目
道教」大醫」思想的當代價值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以毒攻毒只是傳說?且看砒霜「以毒治癌」
以「毒」攻毒治感染再也不用抗生素
除外祛濕,薏苡仁還能抗病毒治療癌症!
大三陽抗病毒治療費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澳洲蟒蛇染上毒癮接受戒毒治療 通過皮膚吸毒
梅毒治療要多久 梅毒怎麼治
抗病毒治療前能不能先有個大體的計劃?
蟒蛇也會犯毒癮?澳大利亞蛇界「癮君子」接受戒毒治療
乙肝抗病毒治療堅持是關鍵!
肝硬化的情況是否需要繼續抗病毒治療呢?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為患者帶來曙光
中國暴發性心肌炎專家共識:推薦使用抗病毒治療和大劑量激素
哪些乙肝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療?
你抑鬱嗎,一起來看動漫吧,以毒攻毒治癒系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走入這五大誤區,我也救不了你!
乙肝抗病毒治療千萬別走入這五大誤區!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療後會好轉嗎?
乙肝抗病毒治療,患者常陷入這幾個誤區
重症患者建議抗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