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剪不斷理還亂的是親情
中菲,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白雲疊疊海水茫茫,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大媽已經不是你大媽了「,而是明知道親依舊在線,千年的友誼,確是法海你不懂我的愛,無法在朋友圈裡曬一曬。
(一) 明朝河南新鄭白姓疑為蘇祿華人先祖
在山東德州一個名叫北營的小村落里,有一座蘇祿國王墓。這位古代菲律賓國王長眠在中國土地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據史料介紹,古蘇祿國位於菲律賓蘇祿群島,明初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大大提高了中國在海外的聲望,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局面。當時蘇祿國與中國的友好交往也達到了高峰,蘇祿國王就是此間到中國進貢朝拜時病亡的。
鄭和和他的龐大船隊到過亞洲及非洲的幾十個國家和部落,但他是否到過菲律賓,海內外卻一直存在著爭議,史學界對此也是眾說紛紜,其真情究竟如何呢?
迥然相異的歷史記錄
鄭和下西洋在歷史上影響極大,但清代成書的《明史》對他的記載只有短短的七百多個字。對於鄭和去過的地方以及對這些地方的影響,《明史·鄭和傳》中是這樣記述的:
「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滿剌加、渤泥、蘇門答剌、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里、瑣里、加異勒、阿撥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兒、沙里灣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兒,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
從這段敘述看,鄭和及其船隊並沒有到過菲律賓。然而當時非常有名的一部遊記見聞錄《星槎勝覽》對此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記載,書中用詩歌描述了一個叫「三島」的國家:「幽然三島國,花木茂常春。氣質尤宜朴,衣裳不解紉。游歸名贊德,賀禮酒頻頻。采吟荒嶠外,得句自逡巡。」據地理專家考證,三島國也稱三嶼,即今天的菲律賓群島。《星槎勝覽》還提到了蘇祿國:「蘇祿分東海,居民幾萬家。凡烹為水布,生啖愛魚蝦。徑寸珠圓結,行舟路去賒。獻金朝玉闕,厚賜被光華。」
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鄭和船隊應該到過菲律賓群島。事實上,鄭和七次出海舟師到過或經過的國家和部落遠遠不止《明史》上記載的三十幾個,其中相當一部分在正史上根本找不到任何記錄。
《星槎勝覽》成書於1436年,作者是鄭和出洋時的翻譯費信。費信信奉伊斯蘭教,明永樂七年至宣德八年間(1409年—1433年)曾四次隨鄭和下西洋,後來費信編撰了《星槎勝覽》一書,記述了他親眼所見的異域風土以及耳聞的異俗人情。《星槎勝覽》與同時期的《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是記錄鄭和下西洋的三部最原始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極高的可信度。但也有人認為,《星槎勝覽》中有不少內容為采輯舊說敷衍而成,其中引用元代《島夷志略》的資料就有多處。嗜好文史考據的民國醫家陳存仁在其《被誤讀的遠行》一書中也說「他這本書(指《星槎勝覽》)文藝性較為濃厚,對瑣屑的事情,記載卻不甚詳細」。由此看來,對《星槎勝覽》中記述的史料需辯證看待,不能也不應將其完全當做信史來讀。
受鄭和航海事迹的影響,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西王和峒王率官員及家眷三百多人到中國訪問,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熱情接待。蘇祿國這個龐大的代表團在中國逗留了二十多天,後來歸國途中,東王在今山東德州一帶不幸染傷寒而亡。當地官員按中國君主的規格將其安葬,永樂皇帝親書悼文並立碑紀念,石碑如今保存完好,上面的悼文仍依稀可見。
蘇祿國東王去世後,長子回國襲位,王妃和兩個小兒子留在德州為其守墓,其後裔至今猶存。清雍正八年,當時的蘇祿王訪問中國時,曾專門赴德州瞻拜祖塋;近年來古蘇祿國東王后人、菲律賓數任駐華大使以及菲前總統馬科斯之子等都曾來拜祭過王墓,並與定居在此的東王后裔座談尋根。
菲律賓的中國墳
陳存仁是民國年間的名中醫,行醫之餘對鄭和出洋的史實進行了仔細的考證和研究,並實地考察了許多鄭和當年經過的地方。對於鄭和是否到過菲律賓,陳存仁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在《被誤讀的遠行》中這樣說:「鄭和在東南亞一帶的情況,我敘述已多,因為他在東南亞只是沒有到過菲律賓。我在香港筆會席上,曾遇到過一位菲律賓歷史文物專家,他說菲律賓有一種奇異的傳說,說是鄭和的逝世,倒是在菲律賓,而且還有鄭和的墓。但事實上只是傳說而已。鄭和逝世地點是在南京,與菲律賓毫不相干。所以傳說儘管傳說,墓是沒有的。」
關於鄭和去世的時間以及他的墓地究竟在何處,目前還存在著一些爭議和謎團。但在菲律賓蘇祿省首府霍洛城郊外的確有一座中國墳和祠廟,不過墓主不是鄭和,而是他手下的一名軍士白本頭(當地人尊稱「本頭公」),這是鄭和船隊曾經到過菲律賓的一個確鑿證據。
1998年12月,鄭和問題研究學者、上海《文匯報》編輯徐作生到菲律賓馬尼拉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此間他聽說了此事。在當地友人的帶領下,會議一結束徐作生便來到霍洛城考察訪古。
本頭公祠廟位於霍洛城西北的巴籠山麓,主體早年毀於兵火,如今只存山門和神像。神像系整塊巨木雕刻而成,高1.6米,徐作生在文章中介紹得非常細緻:「(神像)隆鼻、闊嘴、濃須、綰髮,身披黃色戰袍。唯歲久失修,神像面部色彩斑駁。黃色戰袍上有白色緞帶一幅,上書『新鄭白府某某某』字。神像底座刻英文『PENTAOKONG』,譯為『本頭公』。這『新鄭』兩字,即本頭公的原籍河南新鄭縣。」本頭公雕像的髮型是明代髮式,戰袍系明代武官服飾,而黃色則代表著此袍系朝廷所賜。另據考證鄭和下西洋前曾在河南新鄭作戰,部下有不少新鄭籍的白姓軍士———所有這一切都將此人的來歷指向鄭和。
出廟拾級而上,便是本頭公塋墓。由於年代久遠,墓前所立石碑早已佚失。徐作生等在附近荒草野坡四處搜尋,希有所得,後果搜得英文墓碑一座。碑文內容不長,茲錄於下,希望能給研究者以幫助和啟發:
「本頭公,吾蘇祿華人之先祖也。公本名曰白本亥(音),升天后被奉若仙君或神靈。本頭公生前為中國最偉大之航海家鄭和(也即三寶公)麾下一名軍士,公駕舟南渡至蘇祿。三寶公曾創下七下西洋之記錄,此中尚包括印度洋。三寶公首次下洋為六月十五日也,這一天遂被後人定為中國之航海日,以紀念鄭和之功績。當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本頭公與其寶船主帥三寶公一起,出海向南航行。船隊抵達蘇祿島,本頭公於島上居住數年,當其仙逝後,便被埋葬於此。」(徐作生:《鄭和舟師履菲新證———古蘇祿國本頭公英文墓銘考釋》)
中華民族最文明的對外交往
為紀念鄭和的偉績,1955年,台灣地區將鄭和首次下西洋的7月11日(鄭和出洋的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即公曆1405年7月11日)定為航海節;2005年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際,中國政府也將7月11日確立為航海日,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從本頭公碑文中「這一天遂被後人定為中國之航海日」之語推斷,此碑立碑時間距今不可能太遠,應該不會超過1955年。
15世紀初鄭和下西洋時,中國古代的航海術和地理學正處於黃金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與其相比。直到鄭和船隊經過菲律賓一百多年以後,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才偶然「發現」了菲律賓群島,不過,與中國船隊滿載金銀財寶和土特產與當地土著友好結交不同,麥哲倫帶來的是槍炮、殺戮和殖民,後來麥哲倫被島上反抗的居民殺死。
今天看來,鄭和船隊無疑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友好的外交使團,一位史學家曾這樣評價中國歷史上的這次遠航:「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文明之間就有交流、交匯。在整個文明的交流與交匯史上,唯有以鄭和遠航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對外交往最文明,因為它最和平。」
(二)菲律賓母子兩任總統回福建老家拜祖
9月3日下午,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回到其母親、菲律賓已故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的祖籍地福建漳州鴻漸村,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 (中新) 阿基諾三世祭祖後演講(中新)
阿基諾三世祭祖後演講(中新)
在村子的戲台上對著全村的鄉親發表演講;在他母親當年親手種下的南洋杉不遠處,種下一株象徵友誼和親情的羅漢松。
本報漳州9月3日電3日14時38分,菲律賓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在當地村民的夾道歡迎下,走進其母親、菲律賓已故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的祖籍地福建漳州鴻漸村,展開「追溯祖輩足跡」之旅。
鴻漸村民男女老少聚集在老村口,手舞著中菲兩國國旗,高呼著歡迎的口號。極具閩南傳統的獅子隊、腰鼓隊和大鼓涼傘隊,也舞動起來。
回到鴻漸村後,阿基諾三世在堂舅許其麟和許其章的陪同下,前往許氏家廟祭拜祖先,之後,他到村裡的老人活動中心參觀他母親當年回鄉的照片,並題詞紀念;在村子的戲台上對著全村的鄉親發表演講;在他母親當年親手種下的南洋杉不遠處,種下一株象徵友誼和親情的羅漢松。
鴻漸村是著名的僑鄉。科拉松·阿基諾夫人(真正的名字是「許娜桑·阿基諾」,因為許娜桑的閩南語讀音與普通話的科拉松相似)的曾祖父許尚志(又名許玉寰)於公元1861年離開鴻漸村,南渡菲律賓開基創業,繁衍成「許寰哥」望族。
1988年4月14日,時任菲律賓總統的阿基諾夫人首次訪華,便回到鴻漸村尋根謁祖。當時,阿基諾夫人按照既定的行程,不僅回到曾祖父的故居參觀,而且還到許氏家廟祭拜了祖先,到村辦幼兒園觀看了表演,並親手在村裡種下了一棵南洋杉。她在對鄉親的演講中稱「自己不僅是菲律賓的總統,也是鴻漸村的女兒」。
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8月30日至9月3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臨行前,他在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將安排行程訪問鴻漸村,追溯祖輩足跡。他說,鴻漸村造就和養育了他的祖輩,使他們有能力遠渡重洋,來菲創業並獲得成功。「我要感謝鴻漸村,它賦予我祖輩以勇氣,在菲律賓延續我們的足跡。如果沒有祖輩們的努力,我今天也不會坐在這裡」。菲律賓有句俗話,忘記過去的人不會擁有未來,「我的祖輩們植根在那裡,他們來自那裡」。追溯祖輩的足跡,回顧友好交往,無疑將使人從中受益。
3日16時35分許,菲律賓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一行所乘專機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回菲律賓首都馬尼松,結束在華為期五天的國事訪問。 (鍾欣)
阿基諾三世與菲律賓華人
阿基諾三世在2010年5月競選總統期間,曾經親臨華人博物館和華人區拉選票,許諾上台後會出台有利於華人以及對華關係的政綱。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影響力越來越大,經濟發展緩慢的菲律賓需要中國的支持。
當地華人已經融入主流社會,首都馬尼拉市81歲林姓華裔高票蟬聯市長。菲律賓華教中心副主席黃端銘與阿基諾三世是老鄉。他說,他和身邊的華人5月10日都去給阿基諾三世投票。黃端銘介紹,菲律賓華人不多,約有150萬人,占菲總人口比例不大,但在經濟領域實力卻佔到50%,在航空業、餐飲業、金融業、商業等領域,執牛耳的全部是華人。菲律賓最大的航空公司就屬華人商業大亨陳永栽所有。「華人在菲律賓的重要地位,也會讓當政首腦更加重視華人的利益。」
(三)新中國跨國將軍為菲律賓人雙重國籍
葉飛(1914.05.13~1999.04.18),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生於菲律賓呂宋島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福建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葉飛將軍素以驍勇善戰著稱,被稱為三野「悍將」。曾經血戰孟良崮,全殲美械裝備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擊斃國民黨中將師長張靈甫,還曾經指揮國金門炮戰。葉飛將軍戰功彪炳,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因葉將軍出生在菲律賓,又有「跨國將軍」的名號。
生在菲律賓五歲回祖國葉飛1914年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地亞望鎮。他的父親葉蓀衛是中國人,母親麥爾卡托是菲律賓人。葉蓀衛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金淘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像其他人一樣,成親後就把新娘留在家裡,孤身一人下了南洋,他到達菲律賓的時間應該是1900年。奎松省地亞望鎮的周圍是一大片椰林,華人很少。葉蓀衛在這裡幫人收椰子,認識並深深地愛上了麥爾卡托小姐。麥爾卡托家在地亞望鎮雖不是什麼豪門望族,但也是一個殷實人家。葉蓀衛是貧窮的,沒有護照,頂了「迪翁戈」的名字生活。麥小姐當時只有15歲,長得相當漂亮。兩人相愛後就面臨著結婚的問題。但是這個婚姻有一些明顯的障礙:比如當時華人如果和菲土著人結婚是被同胞看不起的;而且麥爾卡托家是天主教徒,不能與異教徒通婚。於是葉蓀衛下了決心,他接受了洗禮,入了天主教,併入贅麥家。唯一的一個條件是:為了對得起祖先和家鄉的髮妻,他必須將頭兩個兒子送回老家,其他的孩子可以入菲律賓籍。婚後,兩個兒子先後落地,老大葉啟存,老二葉啟亨,就是葉飛。葉飛5歲時,葉蓀衛遵守以前的承諾,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家鄉,這是在1919年,他離家已經近20年了。
走上革命路難見母親面1928年,14歲的葉飛先參加了中共地下黨,一年後發展了哥哥,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哥哥葉啟存的命運很曲折,由於性格單純,疾惡如仇,在組織里看到一些不良現象就一氣之下脫離了革命,後經葉飛說服重新為黨工作。葉啟存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被國民黨殺害。
1932年,葉飛在廈門被俘,由於沒有暴露真實身份,僅以「年幼無知,誤入歧途」的罪名判刑一年。當時按菲法律,葉飛應屬菲籍,家中父母不知費了多少周折,終使菲律賓政府同意出面引渡葉飛。但是麥爾卡托仍然不放心,親自坐船到中國來接兒子。當母親到達香港時,葉飛已經刑滿出獄。葉飛很快與黨組織接上關係,作為職業革命家,一切都得聽從黨的安排,個人的一切早已置之度外了。葉飛克制住對母親的思念和愧疚之心,給母親發了一封電報,說自己到日本去留學了,請母親放心回國。1933年,葉飛被派到閩東,領導那裡的游擊隊,建立蘇區,從此開始了革命的戎馬生涯。
TAG:智慧新城業主之家 |
※欠錢不還的,你們都是大爺,都是我親大爺啊
※那些不服老的大爺,你肯定是比不過他們,網友說:你敢這樣嗎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我這叫時尚,大爺,說了你也不懂
※不得不服!你大爺就是你大爺!
※趙信重做之後已經廢了?你錯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大爺,你也太淡定了!
※大爺,你又不老實了哈!
※騎士四連敗!不存在的,將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大爺:你還是離開吧,要不等你血流幹了頭髮也沒理完
※狐仙大爺和誰都談得來,唯獨不賣縣太爺的面子,還說他是頭驢?
※搞笑漫畫:大爺你對我不仁?那就別怪我了,大爺究竟做了什麼?
※大爺,這是你孫女嗎,怎麼看都不像
※搞笑段子:大爺人老刀不老,勸你還是悠著點
※吳亦凡都服了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你大爺的!她是我老婆
※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你大爺依然是你大爺
※大爺,這謝你不想擦的話,換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