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中亞霸權:唐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吐蕃三國混戰
一、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唐朝和吐蕃三國逐鹿中亞
1、公元7世紀三個同時起步的帝國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帶著他的親信從麥加出走至麥地那,隨後開始建立伊斯蘭國家政權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在信仰的力量中崛起並發動了大征服運動,在西亞、北非、中亞和南亞所向披靡,不但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版圖,而且改變了亞非歐三大洲廣闊地區人民的信仰,也永遠改變了古典時代諸文明的地理分布。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帝國,隋帝國滅亡。626-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唐帝國國力迅速上升,史稱「貞觀之治」。
629-650年,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定都拉薩,建立吐蕃王國。建布達拉宮
2、公元8世紀三國在中亞小國之間的爭奪
公元8世紀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7世紀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進入全盛時代,成為東西兩個超級大國。唐帝國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打下了12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唐帝國統治人口超過6000萬,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之位。阿拉伯帝國打下了13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3500萬)。
而屹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國,本世紀也進入鼎盛期(在鼎盛期控制疆土56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800多萬),加入到中國西部和中亞地區的爭霸中,成為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勁敵。
747年3月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著名軍事將領)率領1萬精兵,征討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經過近4個多月難以想像的艱難跋涉(過帕米爾高原、經過許多河流、及二個10公里長的冰川),突襲平定了小勃律國,砍斷婆夷河藤橋,將增援的吐蕃兵馬阻止於東岸,經此一戰,唐軍聲威大震,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服,阿拉伯帝國和吐蕃也大為震驚。(備註說明:英國政府派遣的斯坦因先生在帕米爾高原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行軍路線後,評論說:「數目不少的軍隊,行經帕米爾和興都庫什,在歷史上以此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給養,不知道當時如何維持軍隊的供應?即令現代的參謀本部,亦將束手無策。」又慨嘆道:「中國這一位勇敢的將軍,行軍所經,驚險困難,比起歐洲名將,從漢尼拔,到拿破崙,到蘇沃洛夫,他們之越阿爾卑斯,真不知超過若干倍。」)
749年高仙芝奉命出軍征伐竭師國(今巴基斯坦奇特拉爾),高仙芝再過帕米爾高原擊敗了竭師國的軍隊,俘虜了竭師王勃特沒。
經過這兩次中亞的征戰,使唐朝在中亞取得主導地位,唐朝也發展到了其頂峰。同時高仙芝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阿拉伯帝國譽為山地之王。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領導的唐朝帝國和不斷東擴的阿拉伯帝國,這兩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在爭奪中亞諸多小國,遲早有一天會發生正面碰撞,於是751年發生了怛羅斯之戰。
二、怛羅斯之戰
怛羅斯之戰,這是一場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卻在中國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戰役;這是中世紀前期兩大帝國之間的巔峰對決,此戰之後,整個中亞的歷史進程被徹底改變。
怛羅斯之戰的起原:
749年12月,在唐軍圍攻石國時,石國王子僥倖逃脫,並向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求救。後者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送上門來的借口,聯合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所有屬國,準備派大軍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得到情報後,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阿拉伯帝國。鑒於當時唐帝國在西域的影響,有許多葛邏祿及拔汗那國的軍卒參加大唐軍隊。其實這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唐朝要恢復在中亞的霸權就必須擊敗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要完全控制中亞則必須擊敗唐朝。
戰役過程:
751年高仙芝率3萬精兵從安西出發,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在7月份到達了阿拉伯帝國人控制下的怛羅斯(今哈薩克的江布爾城附近),並且開始圍攻怛羅斯城。事後的許多外國歷史研究者和軍事家對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3萬唐朝軍隊是如何在面臨高原缺氧、且幾乎沒有補給可能的情況下翻越帕米爾高原(時間長達3個多月)而這樣一支理應疲憊不堪的軍團還能在達到目的地後與擁有地利人和、數量數倍於己的阿拉伯帝國軍隊(17萬)作戰,這本身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了。
此役唐軍損失慘重,兩萬多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高仙芝與千餘將士得以身還。但唐軍也重創了阿拉伯帝國部隊,殺敵7萬餘人。懾於唐軍所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阿拉伯帝國人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
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國力大損,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帝國的爭奪,756年高仙芝率軍據守潼關拒安祿山,被唐玄宗誤信讒言所殺。
高仙芝怛羅斯之戰的對手的命運也差不多,怛羅斯之役後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也被處死,其餘各部由此叛變,呼羅珊地區陷入混亂。阿拉伯帝國忙於平亂,中亞的部分主導權於是落入當時國力頂盛的吐蕃王國手中。
文明在戰爭流血中傳播:
阿拉伯人俘獲了一些會造紙術的唐朝士兵,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由此傳入阿拉伯,並進一步流入歐洲。撒馬爾罕成為世界的造紙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三、阿拉伯帝國與吐蕃王國在西域的戰爭
750年阿拉伯帝國都經歷了一場內亂後,建立了阿巴斯王朝,755年唐朝帝國發生了安史之亂,變局過後,兩個超級帝國朝相反的方向發展,阿拉伯帝國則由鬆散的民族宗教共同體轉變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唐朝帝國由中央集權轉變為地方軍閥割據的局面。
755-797年,吐蕃王國赤松德贊在位時期,達到全盛,763年,吐蕃大將札達魯恭率20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進逼長安。唐代宗倉皇逃往陝州,吐蕃入據長安,立金城公主(傳說是赤松德贊的生母)侄李承宏為唐帝。吐蕃軍據城15日後始退出長安,屯軍原(寧夏固原)、會(寧夏中衛)、成(甘肅成縣)、渭(甘肅隴西)等地,隨後主力西移與大舉東擴武力傳教的阿拉伯帝國在西域高原進行了進行決戰。
阿拉伯帝國認為唐朝經安史之亂後,國力很弱,而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從西班牙,到整個北非,西亞,直至印度部分,中亞大部,幾乎所向無敵,因此重新謀劃攻佔中國,但此時唐朝的陝西,甘肅部分以及西域都落入吐蕃之手,阿拉伯帝國要想進攻中國必過吐蕃(西域),於是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在西域進行了三次規模巨大的戰役,吐蕃三戰三勝,使阿拉伯帝國徹底斷絕了東進的念頭,阿拉伯帝國和後來一千多年伊斯蘭世界的東方邊界也就此止步。在第三次戰役中,吐蕃雖然獲勝,但是其17萬精銳損失殆盡;也是為吐蕃王國的衰落的原因之一。
四、讓人敬佩的吐蕃王國
夾在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中間兩百餘年而不倒的吐蕃王國,還滅了無數小國,真的算是個奇蹟了。
如果沒有吐蕃部隊都在西邊死扛阿拉伯帝國,如果沒有吐蕃王國擋強勢阻擊阿拉伯帝國的進攻,中國歷史會有變化嗎?
吐蕃與阿拉伯帝國相互攻打時的時候,曾因為兵力不足,曾從南詔、吐谷渾和突厥等屬國招兵,但就是沒有從已經治下的陝甘河隴地區的唐人中招兵上前線,究其原因,他們可能認為唐人不是打仗的料,但是他們卻很會種莊稼,就給吐蕃軍隊搞後勤服務,供應糧食,唐人也對抗擊武力傳教的阿拉伯帝國人也是有貢獻的。
以青藏高原這種惡劣的氣候條件是怎麼培養出這麼強的軍事實力的,在松贊干布之前,冶鐵技術都沒普及,但是幾十年後全副武裝的吐蕃騎兵就能跟大唐精銳部隊作戰了,並在670年,吐蕃二十多萬軍隊與大唐十幾萬大軍爭奪吐谷渾,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戰中,唐全軍覆沒,從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區,並進一步與大唐爭奪隴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鎮,力圖取得對絲綢之路的控制權,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吐蕃無疑成為公元8世紀最強大帝國之一,從波斯到隴右,從印度到東突,到處劃界立碑,安營紮寨,把一些條約強加到別國身上,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吐蕃從一個雅礱部落的小王國迅速崛起,以一個統一和朝氣蓬勃的民族身份,登上世界歷史舞台,表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吐蕃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東西強國夾擊中崛起,特別是在與同時期佔盡地理氣候及人口優勢的東西兩個強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相抗衡,發展到鼎盛後又傳奇般崩潰,同樣使人們難以理解。時至今日,蜚聲國內外的稱之為「藏學」的學科,成為國際熱門學科。
公元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遇害後吐蕃就「支離破碎」了,在中央朗達瑪的兩個兒子永丹和烏茹分別自立為贊普相互征戰二十三年,各地的吐蕃軍事首領也擁兵自雄,互相混戰,然後又爆發大規模的奴隸起義。
同樣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也為唐王朝敲響了喪鐘。
揭秘:乾隆多年不動和珅的真正內幕,竟是因為這些
中國歷史上,等待時間最長的8位皇太子
她一人潛伏在蔣介石身邊11年,說了四個字很感人
揭秘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的博弈
再也不敢穿越了!這些事情在古代就玩完了!
TAG:陳氏宗族文化 |
※中古傳說:吐蕃同時大戰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
※話說阿拉伯帝國與大唐帝國的世紀之戰
※不為人知!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怛羅斯之戰——徹底改變中亞局勢
※大秦帝國有秦弩,大唐帝國有唐刀,古歐洲帝國靠什麼武器稱霸?
※俄國境內神奇的古老國家:流鬼國,與大唐帝國有著密切聯繫
※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一場超級決戰,十倍之差大唐惜敗
※古代能和中華帝國分庭抗爭的六大超級帝國,有一個曾打敗大唐帝國
※大唐帝國和吐蕃帝國的絞肉機石堡城:數萬漢族士兵埋骨此地
※大唐帝國皇帝李世民
※中國古代巔峰的兩個時期,看大漢帝國和大唐帝國的遼闊疆域
※大唐帝國竟亡於黨爭和宦官
※回眸歷史,大唐帝國的滅國之戰,感受大唐王朝榮光
※大唐帝國(三):騎兵剋星——陌刀軍
※如果大唐帝國沒有敗給阿拉伯帝國,那中國版圖會被改寫嗎
※大唐帝國的「龍脈」竟在敦煌,其先祖在大唐立國百年前於此立國
※永遠的痛:怛羅斯之戰慘敗,唐帝國徹底喪失對西域中亞的控制權
※大唐帝國最後的餘暉:大智若愚唐宣宗
※地圖上的大唐帝國
※全球史上6大最偉大的帝國,有兩個屬於中國,一個唐帝國,一個蒙古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