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具中國遠征軍遺骸真相:曾埋骨緬甸豬圈垃圾場
347具中國遠征軍曾埋骨緬甸豬圈、垃圾場。為國捐軀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近日,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將於11月5日把在緬甸發掘出的347具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經由雲南騰衝猴橋口岸運送回國。然而,這過程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順利,其中的受阻令遠征軍老兵代表尤廣才落淚,在發布會上老人說:「今天是我最痛苦的一天,但也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說完老人失聲痛哭。
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為何無人將他們遺骸帶回國
1942年,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對日作戰,此後三年間,中國投入40萬兵力,約有10萬遠征軍將士犧牲後埋骨異域,當年的戰友們為他們修建了很多墓地,但戰爭結束後,卻沒有人帶他們回到祖國。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曾經的英雄墓地由於缺乏保護,逐漸淹沒在荒草、學校甚至是豬圈下面,無人問津。今年,民間組織啟動了遠征軍遺骸發掘回國項目,埋骨異域幾十載的忠烈遺骸將回到祖國。
1942年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對日作戰,絕大多數犧牲的遠征軍將士埋骨他鄉,70多年之後,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將於11月5日把在緬甸發掘出的347具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經由雲南騰衝猴橋口岸運送回國。
居民家豬圈下發現第一具遺骸
密支那戰役發生於1944年5月17日至8月3日,在戰鬥中,中國駐印軍第30師(隸屬新一軍)陣亡1044人、負傷2256人、失蹤51人。戰役結束後,攻打密支那的三個師,分別在密支那修建了三個墓地,其中新一軍墓地的看護人為士兵周朝貴、劉龍等人。
來自湖南的士兵劉龍被委任為中國遠征軍新一軍密支那陣亡將士公墓管理所主任,劉龍已於20多年前去世,他的兒子劉秋達向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確認,位於密支那達貢區的住戶諾島家以及第六中學所在地,就是當年新一軍墓地原址。 具體位置為,東經97度23分51.33秒,北緯25度25分42.22秒。孫春龍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介紹,經過四年多的籌備與考察,他們於2015年4月10日正式啟動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讓參與者傷感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又缺乏保護,工作人員甚至在菜園、豬圈、廁所、垃圾填埋場下面發掘當年的烈士遺骸。參與發掘的工作人員介紹,4月10日,工作人員在一戶居民家豬圈裡發現了第一具遺骸,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人類骨骼學專家陳靚鑒定說這是一個不到25歲的孩子時,在場的人哭了。
部分葬坑為多人合葬 骨骼專家將做最終的鑒定
孫春龍介紹,一期發掘地點為原中國遠征軍新一軍緬甸密支那陣亡將士公墓,至8月31日,共計收殮遺骸347具。據了解,因有的葬坑是多人合葬,該數字為骨骼鑒定專家依據一個墓葬單位中的最小個體數初步判斷出的數據,實際數據需DNA鑒定報告全部完成後才能確定。
孫春龍介紹,1995年,滯留緬甸密支那中國遠征軍老兵李錫全、楊子臣、楊建達等聯名向緬甸政府提出申請,重建遠征軍烈士墓。如今,這些老兵已全部去世。2011年「兩會」期間,來自成都軍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裘山山等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於搜尋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迎接英靈回國的建議案。2014年「兩會」期間,來自湖南的全國政協委員劉曉等聯合多位政協委員,提出尋找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修建紀念墓地的提案。
檢測DNA將建立資料庫為將來尋找親屬留下依據
此次遺骸尋找活動,邀請了多家專業機構參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人類骨骼學專家陳靚為遺骸發掘小組負責人。陳靚介紹,由於氣溫、降雨等環境因素加之人為破壞,此次發掘的遠征軍遺骸保存狀況欠佳,可以具體鑒定出年齡段的個體有204例。在發掘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帽徽、子彈、手雷以及鋼筆、戒指、相框等。還發現了一個保存較好的三十師士兵的胸章。
此外,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深圳承啟生物有限公司參與了遺骸的DNA鑒定。據了解,這些發掘和鑒定項目,旨在從緬甸戰場尋找及收殮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並運送回中國境內安葬,並為搜尋到的每一具遺骸進行DNA鑒定、建立資料庫,為將來找到親屬留下希望。
雲南將提供千畝土地供衛國忠魂長眠
孫春龍介紹,「我們希望為每一個無名英烈找到親人留下最後一絲希望,在完成DNA鑒定後,將會建設中國無名抗戰英烈DNA樣本庫,向全社會公開尋找英烈的親人。」他表示,根據安排,11月5日中午14時,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將於雲南騰衝猴橋口岸入境,11月6日上午8時,將於雲南省施甸縣由旺鎮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指揮部舊址舉行遺骸的暫厝儀式。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與雲南省施甸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確定遺骸安葬地為位於施甸縣太平鎮的孩婆山。施甸縣人民政府將為此項目提供不少於1000畝的土地,並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
參與項目的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秘書長王小軍介紹,在完成一期尋找到的遺骸歸國活動後,將繼續在更大範圍展開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工作,直至找到最後一具英烈遺骸,讓忠魂回歸故里,在國土得到安息。
此次入緬迎接遺骸歸國的人員中,有多位英烈親屬。工作人員透露,雲南紅河的遠征軍老兵繆j告訴他們,1944年,他和同為新30師士兵的哥哥繆克勛一起參加了密支那戰役,哥哥在戰鬥中犧牲,再也沒能回家。他希望重返當年的戰場,接哥哥回家。廣西的陳慶金說,他父親犧牲在緬甸戰場。他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父親的遺骸前磕一個頭。
遠征軍老兵:「這是我最痛苦又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在3月佔領緬甸首都仰光後,日軍繼續進攻緬甸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滇緬公路承擔著最多的國際援華物資運輸。中國派出了入緬作戰的遠征軍,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甸,旨在打通中印公路和中緬公路,收復緬北。時年24歲的尤廣才,作為中國駐印軍50師特務連連長,參加了這次關鍵戰役。尤廣才家裡的書櫃里有一個相框,鑲嵌著一份影印的抗戰勛績表,上面記錄著:1945年3月16日西保戰役,尤廣才「忠勇果敢,指揮從容,行動堅決,於3月16日攻破敵堅固陣地,追敵至數英里,使敵放棄抵抗」。在戰鬥中,一枚炮彈在他的右後方爆炸,尤廣才因此在右腰上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垂直傷疤。在9月3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時,他就和家人透露自己比較幸運,看到這次大閱兵,看到中國越來越強大。
尤廣才的女兒昨天上午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已經是尤廣才第三次參加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活動了,近年來很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活動都會邀請他去,他也參加了多次,只要是關於遠征軍的活動,尤廣才就特別願意參加。昨天早上尤廣才和平時一樣五點多就起床,被活動主辦方接到了抗戰紀念館,當他剛到現場,看到「中國遠征軍遺骸回國」的字樣和大屏幕上播放著的中國遠征軍作戰畫面時,尤廣才哭了起來。
在活動過程中,他坐在台下第一排最左側,旁邊是他的女兒,扶著推他用的輪椅,老人穿著一件關愛老兵志願者送給他的外套,不時眨著眼,淚水不斷從眼角溢出來。活動有一個環節是他做3分鐘的發言,當前一天接到活動主辦方的通知時,他告訴女兒這個時間太少了,還想多講會兒。
在女兒和志願者的攙扶下,尤廣才顫顫巍巍地走上四個台階,一邊流著淚,一邊用濃厚的方言講話,「就是太激動了,」他女兒說,尤廣才拿出一份表明自己戰功的老舊單據,說自己參加過遠征軍的激烈戰鬥,能在這樣的儀式上登台講話,非常榮耀。稍稍平復一下情緒後,尤廣才回憶,「參與過遠征軍出國作戰,見證了中國最後的勝利,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對於現在還有志願者去異鄉找到犧牲的遠征軍將士遺骸並運回國,尤廣才表示,到現在還有人記著這事兒,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愿,「今天是我最痛苦也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部分遺骸是將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殮
此次發掘地為兩個區域,中間隔一條土路,這兩處地點同屬一個遠征軍的墓園。由於雨季即將來臨,發掘無法採用布探方法,只得改用探溝試掘法。陳靚介紹,每個葬坑內圍繞遺骸範圍均排列數十枚鐵釘,所釘鐵釘目的是標識出遺骸的空間範圍。由於氣候條件以及墓地多次改建等人為破壞,葬坑內的遺骸保存狀況欠佳,約有5%的墓坑遺骨完全酥粉化,無法收殮,最終只能將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殮。
陳靚以MDN150410-01舉例,這個墓是正式發掘的第一座墓,在諾島家院子的西南一隅,下挖深度約1.2米時,首先出土的是一塊下端略殘的脛骨,該個體只保存下肢左右側股骨、脛骨、一小段腓骨以及幾顆游離的上下頜臼齒。在散落的牙齒附近,出土了一枚青天白日的國民黨軍帽帽徽以及兩粒銅扣,帽徽鋸齒內的藍色已經有些褪色,銅扣也有銹跡了,帽徽下曾經的軍帽只剩下一小塊殘布片,紋理仍然清晰可辨。通過人骨的解剖學姿勢可以推斷此墓為原葬。
陳靚透露,此次尋獲的遺骸,僅有極少量的原葬,其他全部為遷葬。據推測,應該是在戰爭結束後修建墓地時,從其他地方收集來的遺骸。陳靚介紹,部分葬坑內有遺物出土,包括帽徽、紐扣、皮帶扣、子彈、手雷、水壺、水杯、鞋掌、口紅、相框、牙刷、鋼筆、餐刀、玻璃瓶、罐頭盒等物品。
遠征軍陣亡將士 25歲以下佔一半
復旦大學李輝教授介紹,他們的實驗室為了此次遺骸鑒定,專門開闢出一個區域,由四個博士和博士後負責。由於氣溫、降雨等環境因素加之人為破壞,此次發掘遠征軍遺骸保存狀況欠佳,頭骨多殘成碎塊,完整的少見。反映性別和年齡特徵最有效的骨盆,特別是髖骨很少保存下來。能夠部分觀察到顱面部特徵的有34例個體,約佔所有出土遺骸的10.0%。
在這批遺骸中,三分之二的個體眉弓發育弱,與烈士陣亡時年紀尚輕,生長發育未停止有關。從頭骨的大小看,可以分為兩組,一組頭骨光滑,尺寸小,顴骨纖細,我國北緯30度以南南方人群通常具有上述顱面部特徵。另一組頭骨較大,眉弓顯著,北緯30度以北的人群常具有以上顱面部特徵。
年齡的鑒定依據吳汝康對華北組成年男性的六級分類標準,結合初級、次級骨化中心的出現和融合,參考顱骨骨縫癒合綜合判斷每例個體的年齡。遠征軍遺骸中可以具體鑒定出年齡段的個體有204例,初步統計年齡在15-20歲的有15例;在20-25歲的有87例,占年齡明確者的42.65%;在25-30歲的有42例,占年齡明確者的20.59%。可以看出,死亡年齡集中在20-25歲的青年段。
「可以說是以漢族為主,包括西南西北少數民族的,但可以確定都是中國人」,他表示遠征軍主要來自四川、湖南等地,也與鑒定結果相符。他表示,希望召集更多遠征軍親屬進行DNA檢測,和樣本進行比對,最終能知道遺骸是誰。
1990年代兩性奇書:男女輕裝上陣示範按摩圖解!
聶榮臻「潛伏」生涯中的愛情:與機要交通員相戀
夏季孕婦睡眠質量差怎麼辦?
噁心!一塊小小的豬肉竟然爬滿這麼多蟲子,要注意了
TAG:養生秘密 |
※直擊野人山的慘烈血路:50000中國遠征軍在此埋骨
※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悲壯史,20萬將士埋骨他鄉
※世界最大的神秘埋屍島超過100萬屍首埋骨此地!
※十萬中國軍人埋骨異國,70年無人守護,今碑倒墓塌,墳包被踏平
※殘酷藏地:你幻想的詩和遠方,是17條人命的埋骨場
※殘酷藏地:你幻想的詩和遠方,是17條人命的埋骨場|真實故事
※直擊二戰中中國遠征軍,為了抗日眾多將士埋骨異邦
※一戰中為中國贏得戰勝國籌碼的14萬中國勞工,大部分仍埋骨他鄉
※鏡頭下:大將粟裕墓和6處埋骨之地
※抗日猛將埋骨他鄉73年終被親人找到,當地老人守墓73年
※一戰被人遺忘的歷史:十四萬中國勞工赴歐參戰,三萬人埋骨他鄉
※大唐帝國和吐蕃帝國的絞肉機石堡城:數萬漢族士兵埋骨此地
※因為此人的指揮,導致十萬中國遠征軍埋骨異地他鄉!
※河南最有名的一座山,海拔僅250米,卻是古代帝王的埋骨處所!
※尋訪戊戌六君子墓地:三人埋骨地猶在,兩人墓地已成謎
※碧血千秋----抗戰軍魂的埋骨地騰衝國殤墓園
※沛縣楊屯「蠻子林」:在抗戰中犧牲的川軍埋骨之處
※舊中國時期華人勞工悲慘的「美國夢」:為了謀生埋骨他鄉
※抗戰中國犧牲最大的省份:袍澤多戰死,埋骨望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