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仗為什麼叫「敗北」,而不叫「敗南」呢?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史記·項羽本紀》
我們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敗北」這個詞,一般人也都明白「敗北」是即是「打敗仗」、「失敗」的意思。那麼,失敗為什麼又稱「敗北」呢?
原來「北」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它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為兩個人一個向左、另一個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動形象地指明該字的意思是「背對背」。
北既為背,「敗北」就可以理解了。當兩軍相接時,是正面相向的,激戰之後,敗方撤退,轉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敵方,這就是「敗北」了。
勝方朝著敗軍背後銜尾窮追,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敗北」就是背敵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東、是南、是西,都叫「敗北」。
在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一書的《軍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佯北勿從。」
在這裡,「北」即是「敗」或「敗逃」,這句話的意思為「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
秦漢以後,「敗北」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雙音節詞。
例如《史記·項羽本紀》: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再後來,「敗北」不僅指軍事失敗,而且引申為辦各種事情的失利。而在現代漢語中,「敗北」還被用來泛指在各種競爭、競賽(如體育比賽、競標、競選等)中失敗。
兩軍打仗,輸了的一方是「敗北」;運動場上作賽,負方也是「敗北」,是否失敗者都向北方逃走呢?
當然不是了。看中國歷史上的大戰役,逃跑的方向都是向南的多。
負方為「敗北」,勝方是否就「勝南」了呢。也不見得。從來未聞有「勝南」的說法。在古代,南為至尊,北則象徵失敗、臣服,所以,也可以從這方面理解。
一張病例處方就能揭露出清朝宮女的生存狀況嗎
巴金原名叫什麼 他為什麼取名巴金
盧溝橋事變真相:誰打響了第一槍?
項羽30萬大軍為何挖不動秦始皇陵?
揭秘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TAG:紅牆秘聞錄 |
※如果不是漢水暴漲,關羽能打敗於禁嗎?
※第一戰神從未打敗仗,卻最終卻敗給了它!
※你知道為什麼宋朝總是打敗仗嗎?
※如何打敗無聊?
※希特勒為何說打敗了蘇聯也決不打中國?只因為離的遠這麼簡單?
※自己說他「善於打敗仗」的陳毅真的不會打仗嗎?
※美軍曾稱打敗越南像捏死螞蟻一般簡單:最終為何卻是全線潰敗?
※不可思議,老鼠逆襲,打敗自己的天敵了!
※徐曉東打敗的不是「太極」,而是打敗了被包裝的「偽大師」
※都說順產最痛,卻沒想到被「手剝胎盤」打敗了!
※打敗了「棋壇巨無霸」的究竟是什麼?
※你是如何被綠茶婊們打敗的?
※以天龍八部為標準,東方不敗能打敗掃地僧嗎?鳩摩智給出了答案
※不表白,誰知道你的喜歡?不勇敢,怎麼打敗情敵們?
※趙麗穎終於打敗容嬤嬤啦!你還在害怕什麼?
※單身的你如何打敗孤獨,遠離寂寞?
※馬龍連吃敗仗 竟然被兩個小將打敗
※杜聿明能打敗林彪卻打不過粟裕,太奇怪,被俘後他卻說了一句話!
※為了打敗爐石傳說,這些遊戲真是什麼花樣都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