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作者:俞飛 轉載來源:中國經營報

從訴訟到調解,致力於減少醫患糾結。


湘潭孕婦死亡案,出現戲劇性反轉。再次推上民意風口浪尖的「醫患關係」話題,折射出中國醫療深層矛盾和糾結。主事者能否早日著手擘畫改革策略,解開醫患糾紛死結,大家都在看。


放眼海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醫療事業最為發達的美國,爆發數波「醫療糾紛危機」。美國,面臨如何處理醫患矛盾的大難題!


有鑒於此,美國針對醫療糾紛制度的改革,獨步全球。醫師執業責任保險、醫療糾紛非訴訟解決、醫生道歉法紛紛出台。經驗也好,教訓也罷,值得他國細細觀察,擇善而從。

白色巨塔 醫療兇猛


每年,大約有三千萬美國人走進醫院,將他們的信任和生命一起交到醫生、護士和醫院管理者的手上。迎接他們的會是什麼?


199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推出報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建設安全的衛生系統》,第一次揭開「白色巨塔」背後不能說的秘密。每年9.8萬國民死於醫療事故,占死因的第八位,幾乎是乳腺癌、艾滋病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總和;受傷或致殘者數以萬計,治療費用290億美元。


且看密歇根州66歲女士接受腎結石取石手術,器械未經嚴格消毒,她和20多位病友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在她的餘生中,必須每隔六周就要做一次檢查。一次普通手術,帶來如此大的風險。「他們的義務是讓你獲得健康,而不是疾病。」她憤怒至極。


通用汽車公司曾統計125萬員工、退休人員和家屬,有多少人遭遇過醫療事故。結論是,每年488人。「因為醫療事故,平均每天我們損失1到2名員工。」試想一下,如果通用員工每周工傷死亡這些人,那將是多大的醜聞?

和墜機事故不同,醫療事故悄然發生,一次只針對一個人,難以引人注意。病人丹尼爾自嘲:「如果我是一名白宮官員,在大街上遭遇搶劫受傷,這也許會登上《華盛頓郵報》。但是如果我因為住院治療受傷,卻無人知曉。」


混亂不堪的醫療環境,事故滋生的醫院,讓醫生護士士氣大受影響。一位護士說:「如果能夠逃避責任,醫院就會想盡辦法掩蓋真相。」44%的醫師稱:「院方不鼓勵撰寫醫療事故報告。」


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是視而不見,就是百般掩飾、敷衍了事,這和事故本身一樣令人痛苦。「醫療事故是美國最嚴重的流行病!」受害人怒吼:「還我知情權!公布醫療事故真相,向我們道歉並給予賠償。」


巨額賠償 濫訴驚人


10年間,100萬醫療事故受害者,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感到恐懼,自己會不會就是下一次醫療事故的犧牲品?馬薩諸塞州統計,本州住院死亡的風險係數,要比車禍高出200倍,比在化工廠工作或者坐飛機高出2000倍。

醫療事故的受害者,是否有權提起訴訟?一半以上的醫生給予肯定的回答,而公眾認為醫生應該被告上法庭的比例高達七成。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美國陪審團審判,沒有醫療背景的陪審員同情原告,且大部分州採用懲罰性賠償,醫療事故賠償金額動輒上百萬美元。1986年後,平均醫療糾紛賠償額為200萬美元。腦損傷最高賠償金額高達1200萬美元。

美國醫學會調查顯示,對100名醫生提起的訴訟案件,從1980年的3.2件上升到1985年的10.1件。每位醫生職業生涯中,有4.5次機會當被告。約有12%的案子以賠償病人收場(醫生敗訴5%,庭外和解7%)。


醫療訴訟與日俱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認定「醫療過錯」,約佔訴訟費用60%。官司曠日持久、充滿變數、不可預測,同樣性質的案件判決可能大相徑庭,輕傷多判屢見不鮮。濫訴者更是不乏其人,學者直言,在美國確有事實和法律根據的醫療訴訟,或許只有3%到30%。


醫療訴訟,瘦了醫生,肥了律師。美國醫療訴訟律師一枝獨秀,以打官司不收錢,勝訴後再分成30%到50%,大肆招攬生意。讓醫生疲於奔命,瞠目結舌。


美國坊間傳出笑話:醫生在法院上班(出庭當被告),律師在醫院上班(醫院和病人紛紛求助於律師)。君不見,哈佛大學法學院高材生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律師,曾在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擔任法律顧問,收入比奧巴馬高得多。


減少訴訟 調解優先


賠償壓力大,各州立法強制醫生購買執業責任險。內科、婦產科、外科堪稱重災區。2003年婦產科醫生保險費二十七萬美元,超過年凈收入,不得不改行,或者謝絕接生。賓西法尼亞和新澤西州,出現產科醫生荒。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醫療事故案件激增,保險公司大幅提高保險費率(15%到30%)。創傷外科、產科醫生付不起高額保險費停業改行,史稱第一次醫療事故危機。


上世紀80年代,醫療保險公司入不敷出,但保險監督委員會明令禁止提高保險費,保險企業退出市場,第二次醫療危機爆發。2005年,第三次危機到來。保險費過高,保險服務不足,醫療機構和醫師付不起保險費。12州深陷危機,其他30州也岌岌可危。《紐約時報》指出,醫療保險費迅猛增長,正成為美國醫療費用飆升的罪魁禍首。


如何應對一波波醫療危機?各州議會推行醫療、法律和保險等法律制度改革,修改侵權法律和訴訟規則,改善醫療保險政策,建立無過錯責任醫療賠償制度,探索非訴訟解決機制。


首先推行聯合保險制度,要求本州所有購買醫療責任險的單位共同出資設立備用基金,幫助高風險醫師獲得保險。二是成立患者賠償基金,所有醫師共同出資設立備用基金,分擔賠償。


為了控制洪水般湧來的醫療訴訟,多州取消訴訟時效「發現規則」;為律師代理費設上限,減少其挑詞架訟的誘因。成立訴前審查委員會,進行實體審查,防止患者濫用訴權。各州對醫療訴訟賠償最高數額做出限制性規定,即限額賠償。嚴格遵循實際損失賠償,取消患者獲得多重賠償的規則。2003年,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將一般醫療損害賠償上限定為25萬美元,2006年,一向賠付高昂的德克薩斯州甚至將人身賠付上限也限定在180萬美元。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為了加快解決糾紛,降低費用、避免訴訟、醫療調解和醫療仲裁等非訴訟解決途徑,成為首選。與訴訟相比,調解和仲裁更專業、省時間、費用低、醫患雙方容易接受,廣受歡迎。柯林頓總統發布法令,大力鼓勵推廣。根據調查,如今85%的美國醫療糾紛採用調解。退休法官和律師組成仲裁委員會,指導醫患雙方儘快達成共識。


法律規定:將傳統「過錯責任」變成「無過錯責任」。不以醫療過錯為基礎,保證遭受醫療損害的患者得到合理賠償。依法吊銷違法行醫者或醫院的執業許可證,通報公示受到處分的醫療機構和醫師。要求醫師主動報告遭受的行政處分、民事判決或刑事指控。出現醫療錯誤,醫生必須馬上報告。最後大力推行患者教育,普及醫學知識,縮短醫患知識差距。


鼓勵道歉 修復關係


上世紀80年代,一位美國女患者腹部手術後,遭遇嚴重的感染併發症。醫生一直沒有給個說法,二人對簿公堂。法庭上聽到醫生證詞,她意識到,實際上醫生已經盡了全力。贏了官司的她,告訴醫生:「如果當初我能夠聽到你現在的這些解釋,我肯定不會告你。」


醫生道歉雖不能挽回已經發生的悲劇,但是卻能把病患從黑暗中解放出來,給他們帶來安寧,緩解憤怒和沮喪情緒。研究顯示,醫生越坦誠,越能夠贏得病人的理解和信賴。即使發生醫療錯誤或事故,病人也容易原諒醫生。


1986年馬薩諸塞州率先立法,保護醫生在向病人解釋併發症時所使用的道歉詞句,不能將其用於證明醫生對此負有法律責任的證據。2005年,參議員希拉里和奧巴馬聯合提出議案,將醫生道歉法案推廣到全國。


雖然議案功敗垂成,未獲通過,但全美近40個州通過類似的法案,保護醫生道歉,不得作為呈堂證據。法案鼓勵醫生(醫院)主動向病患公開事件經過,分析事件原因,真誠致歉,以緩解醫患矛盾,減少訴訟。


2002年,密歇根大學醫院推出與道歉法案相匹配的一整套行政措施。3年後,該院醫療糾紛總量降低了一半以上,平均醫療訴訟解決時間由原來的21個月縮減至不到10個月,醫療訴訟案平均賠償金額下降47%,年均訴訟費用由300萬美元降到100萬美元。真是:醫生道歉,一字千金!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如果確有神聖的東西存在,那就是人的軀體。」醫聖希波克拉底誓言:「不可傷害病患!」共同挑戰病魔,醫患團結,不要對立。期待未來的醫患關係,多一點和諧,少一點猜忌,相互信賴,爭取雙贏。


- end -

30年3次危機,美國如何應對醫患糾紛潮? 點擊播放 GIF/50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中藥材價格一路上漲 誰會成為中藥航母?
上半年全球數字健康領域投資盤點:美國不再一枝獨秀 中國公司意外拔得頭籌
中國基因治療曾全球「早產」 再回頭已被跨國葯企超越
生物葯「關口」
岐黃中醫能否佔領歐亞:一場自上而下的東風西進運動

TAG:健康點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去年7萬醫護人員被打 醫患矛盾每天200起
瑞士醫生一年弄死200多病人,不受法律制裁也沒有醫患糾紛
古代醫患關係究竟有多緊張,二呂醫案竟讓3000人成為刀下之鬼
名中醫患高血壓,從一天吃10顆降壓藥到吃1顆,只因做到6點!
西閃:30年前就發現的醫患溝通方法,現在還沒人做到
對於醫患糾紛,你怎麼看
醫患關係誰之過,來場醫患辯論會如何?
醫患矛盾如何解?美國人請來機器人調解員幫忙
糖尿病醫生日記3:破天荒,醫患同住,誰會瘋
兒科醫患溝通中的 10 個「神比喻」
醫患關係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從醫患關係到師徒關係:9齡童拜師老中醫……
深度好文:看凌晨4點中國醫院和美國醫院,這才是醫患關係的真相
8個真實的醫患故事,哪個最暖你的心?
從男人之痛看醫患關係
看凌晨四點中國醫院和美國醫院,這才是醫患關係的真相!
一張老照片,讓人看懂清朝末年時的醫患關係,最美的醫患關係
女醫生被4男毆打 醫患關係如何改善
又有醫生被砍重傷,醫患關係這麼差,萬一生病了誰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