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杜甫:窮苦漂泊淚滿襟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但我們可曾知道,在這萬丈光芒的背後,卻是無盡的淚水和生活的黑暗。那時,杜甫的生存狀況遭到了社會的集體漠視,以致無助的詩人最終在貧病交加中凄涼去世。現在就讓我們回望大唐,去感懷大詩人一生的艱辛與悲愴。
感懷杜甫:窮苦漂泊淚滿襟
歷史大學堂專欄作家 丨 李元輝
一
長安到處潛悲辛
746年,35歲的杜甫帶著追求功名的一腔熱血來到了長安,第二年在長安參加了「制舉」考試,但奸相李林甫卻向唐玄宗宣稱「野無遺賢」,炮製了歷史上「零錄取率」的一場科考。功名無望,讓杜甫心灰意冷,緊接著父親去世,又讓他失去了生活的來源。無奈的杜甫只好在長安一帶流浪,為了維持生活,杜甫一邊充當貴族府邸中的「賓客」,一邊採擷一些草藥,「賣葯都市,寄食友朋」,一邊領著朝廷的救濟糧,過著「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
754年,杜甫生計日益艱難,遂攜家居於奉先。直到755年,杜甫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樣一個卑微的官職,但還是無法解決全家人的溫飽問題,還不時受到人們的譏笑。「飢卧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這些詩句,就是杜甫在長安生活的真實寫照。
(圖)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帶領一家人開始了流亡生活,自奉先到白水,再奔鄜州羌村。一路之上,以野果充饑,在樹下寄宿。後杜甫隻身北上,投奔靈武,不幸又落入叛軍之手。757年,衣袖殘破、腳穿麻鞋的杜甫逃往鳳翔,拜見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但杜甫壯志未酬,便於第二年坐貶華州司功參軍,從此永遠離開了令他傷心的長安。
二
萬方多難傷客心
759年,因為安史之亂、仕途失意、生活無靠,48歲的杜甫走投無路,遂放棄在華州的職務,赴四川謀生。
入蜀之路何其艱難,杜甫先到秦州,無依無靠,十一月,又攜家人一路顛簸,流落同谷(甘肅成縣)。處於窮愁絕境之時的杜甫,不禁仰天長嘆,傾訴血淚,他在《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一中說:「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杜甫在同谷的生活幾乎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淪落到終日拾橡粟為生,有時甚至到山裡挖掘草本植物黃精充饑,家中兒女餓得經常啼哭。
(圖)杜工部相
無奈之下,杜甫只好繼續南下,年終到達成都。初到四川,杜甫一家人的吃穿竟然只能用乞討來解決。杜甫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飢餓仍是擺在全家人面前最大的問題。「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孩子餓得實在受不住了,怒吼著叫杜甫趕快去乞討食物。唐人馮贄在《雲仙雜記》引《浣花旅地誌》也記載說:「杜甫寓蜀,每蠶熟,即與兒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憫,惠我一絲兩絲。』」
天無絕人之路,幸好杜甫與劍南節度使嚴武是世交,後來得到嚴武接濟,在溪邊蓋了草堂,嚴武還授杜甫為工部員外郎。饒是如此,杜甫在四川的生活依舊艱難。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吟唱道:「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生活的艱難與人生的失意,讓四處漂泊的杜甫愁思滿腹,登樓望遠,黯然心傷,發出了「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的長嘆。嚴武去世後,杜甫又無所依靠,只好去夔州居住。詩人本來身體多病,56歲時,左耳始聾,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嘆息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三
孤舟漂泊涕泗流
768年正月,57歲的杜甫離開四川,沿長江至湖北江陵,秋末移居湖南公安,年末又至湖南嶽陽。詩人年老多病,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血淚之情,如實寫在了《登岳陽樓》一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當他得知故人韋之晉任衡州刺史時,便於769年去投奔。正月,自岳州溯湘江至南嶽衡山,三月,經潭州,到達衡州。但韋之晉又調任潭州刺史,杜甫隨即又奔潭州。但到達潭州時,韋之晉卻忽然病卒,杜甫無所依靠,只好孤舟漂泊。
(圖)杜甫的書法《嚴公九日南山詩》拓本
770年,貧病交加的杜甫在孤舟中凄涼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關於杜甫去世的原因,唐人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杜甫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令嘗饋牛炙白酒,甫飲過多,一夕而卒。」新、舊唐書都採用此說,意即杜甫因吃肉喝酒過多而亡。但元稹所撰的杜甫墓志銘卻說杜甫是病逝:「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九。」此說在杜甫的絕筆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可得到印證:「轉蓬憂悄悄,行葯病涔涔」、「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此長詩寫完,杜甫隨即溘然長逝。
四
詩聖千古淚不幹
憂國憂民、慷慨悲歌、光耀千古的詩聖就這樣含恨走了,「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大詩人就這樣離去了,但就像聞一多先生所說的,杜甫留下了「中國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圖)杜甫造像
杜甫的顛沛流離,見證了大唐盛世的衰敗沒落;杜甫的窮困潦倒,成就了永世不朽的宏偉詩篇。不過讓人感到悲涼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當他用他的如椽之筆照亮大唐詩壇的星空時,他正衣衫襤褸,受飢挨餓,甚至沿街乞討。當一個社會缺少對文化的最基本的尊重時,對文化創造者採取漠然輕視的態度時,它離衰敗已經不遠了。
「儒術於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在現實的生存面前,一代詩聖竟然發出這樣的自嘲,讀來令人凄婉。正如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所言:「他把那麼多的美麗饋贈給歷史,而他的實際人生卻基本無助。」那個時代,虧欠了杜甫許多許多,杜甫臨死前的老淚縱橫,一聲長嘆,讓我們永遠沉重而心酸。
學堂專欄作家丨 李元輝
文史學家,甘肅武威人,民盟盟員,甘肅隴文化研究會會員,2014年由線裝書局出版文集《詩文話天馬故里》 ,2015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汗血寶馬》
為什麼明朝對待知識分子是有史以來最差的,與朱元璋有關嗎?
秦始皇真的是一個暴君嗎?
從姜子牙到齊桓公之間的齊國發生了什麼事?
《西遊記》里住著沙和尚的流沙河,至底是條怎樣的河?
她是紅樓夢裡的絕色美女,為何卻在大觀園上被眾人忽略
TAG:歷史大學堂 |
※眼睛乾澀,灼熱,異物感懷疑自己有乾眼症,怎麼辦
※感懷?憂傷?
※古詩詞里的鄉愁,感懷千年!
※素心蕙蘭美聲‖初夏 清淺 感懷
※中秋姍姍來,文人多感懷,李杜有奇才,詩意今猶在
※佳作欣賞:清明節祭母感懷
※詩文感懷:大唐柳色
※感懷楊靖宇精神,就兩字:高貴!
※七夕 感懷
※感懷塔爾寺,記錄下西北這片凈美的靈魂之地
※夏末|感懷|圖碎
※古詩詞里的鄉愁,讓人感懷千年往事的悠長
※苗族難道僅僅只是蚩尤後裔?來這裡給你非同小可的感懷!
※仰望友誼峰-冰川感懷
※王善偉/古村梭庄感懷
※感懷舊物——?豬屋子
※一個能讓人感懷的好去處,西安大雁塔,冬去春歸,何嘗不是人生
※南鄉子·立秋感懷
※此女貌美如花,卻被裸衣凌遲,民眾感懷至今,拜其為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