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解密:當代藝術家為何大批使用工作室助手?
傑夫·昆斯向來在僱用助手方面毫不避諱,圖中他的工作室助手正在「打造「他的作品。圖片:by Andrew H。 Walker/Getty Images
在如今這個以市場主導的藝術世界中,藝術家在工作室內獨自一人創作的浪漫景象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的藝術圈中大受追捧的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11英尺高(約3.35米)的氣球狗和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10英尺高(約3.05米)的巨型蜘蛛雕塑,頻頻出現在佳士得或蘇富比某場盛大拍賣開場前的室外。
現在的藝術家工作室就是一個大型的操作間,許多助手受雇於此來協助大型藝術作品的創作。
事實上,藝術家僱用多名助手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大型藝術作品頗為盛行的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在1508-1512年間在梵蒂岡創作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天頂畫時,就是由他的助手幫忙繪製了背景。其他藝術家如彼得· 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倫勃朗也是如此。
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藝術家一直都會有助手的幫助,只是這一現象並非罕見而已。
16世紀時,米開朗基羅在繪製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時得到了助手們的幫助。圖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但正是安迪·沃霍爾在上世紀60-70年代所採用的那套將藝術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工廠制「做法,讓大家逐漸接受了助手從僅參與少量創作,到全面參與藝術品創作的過程,而藝術家本人的實際參與則少之又少,甚至幾乎為零。
當今的藝術家如村上隆、達米恩· 赫斯特(Damien Hirst)和瑪麗蓮·敏特(Marilyn Minter)等人都擁有數個大型工作室,工作室內有許多助手都以和生產線工作方式相差無幾的模式在進行藝術作品的製作。昆斯承認自己雇有150名員工, 他對《華爾街日報》說:「如果這些事我都要親力親為,恐怕我一年都完不成一幅油畫。「
「有些人認為傑夫·昆斯實際上並沒有自己在創作作品,他們想看到的是藝術家的親身參與,「休斯頓美 術館館長蓋里·廷特羅(Gary Tinterow)在2009年的紀錄片《傑夫· 昆斯:天堂之外》(Jeff Koons: Beyond Heaven)中說道。「但實際上,自古以來藝術作品就是觀念性的。」他解釋說。
藝術家Kehinde Wiley甚至將他的作品生產外包到了中國。據《紐約》雜誌的報道,這位畫家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德國藝術家阿爾伯特·厄倫更願意獨自一人的藝術創作。圖片:Courtesy of the New Museum via Facebook。
另一方面,像阿爾伯特·厄倫(Albert Oehlen)這樣的藝術家則堅持一筆一畫都由自己親手完成。「我喜歡獨處,「厄倫在2015年10月的採訪中對artnet新聞說道,「而且要找到一個 我十分信任的人是相當困難的。你看,這並不像找一個人站在我工作室里看著我繪畫那麼簡單,他/她需要能夠洞察我的想法,了解我是如何思考的!我自己是不會 隨便允許別人這麼做的。」
換言之,創作的模式仍取決於藝術家、經紀人和藏家的個人偏好。儘管使用助手創作作品的方式已廣為接受,但是仍有人執念於一人創作的浪漫,只願意接觸或收藏由藝術家一人親自創作的作品。
來源:artnet新聞
牡丹一元硬幣正逐漸進入藏家視野
王鐸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 卻影響了日本書法
紫檀中的拆房料與火焰紋是什麼
TAG:新浪收藏 |
※藝術家的工作室
※塗鴉藝術家:房間藝術創作
※肯亞藝術家手工雕刻出構圖繁複的藝術品
※「原創親工·匠心傳承」當代玉雕藝術家作品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
※不會做飯的藝術家不是好藝術家 吳強:當代藝術的「朋克」
※藝術史影響藝術家,藝術家譜寫藝術史
※拜訪沖繩藝術家的工作室兼美術館|沖繩·旅行
※楊念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的皮影戲藝術家
※簽約代理—藝術家如何與畫廊合作?
※使用集裝箱設計的藝術家工作室
※英國藝術家僅用一把工藝刀完成落葉上的雕刻藝術
※藝術有害於藝術家
※讀《青衣》:被「藝術」殘殺的「藝術家」
※當代藝術家 翟文思
※藝術家將電子垃圾變成藝術品,呼籲環保
※行為藝術之母教你如何成為藝術家
※川普大砍文化藝術補助 藝術家幽默回擊
※藝術愛好者、藝術生、藝術家的母親,真偉大!
※用膠帶創作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