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勰曾說「秦世不文」:秦文學真的無所作為嗎?

劉勰曾說「秦世不文」:秦文學真的無所作為嗎?

中國歷史上的嬴秦,可以分為兩大段落:其前段為東周列國之一,時間長達五百五十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中國歸於統一,全國性政權的秦王朝由此開始,先前的秦王嬴政成了秦始皇,可惜這一空前壯麗的秦王朝二世而亡,一共只存在了十五年。所以繼秦而起的漢王朝非常注意總結秦王朝匆匆滅亡的教訓,採取了許多措施,也寫了不少文章,賈誼的《過秦論》就是其中聲譽最高的名篇。在漢朝人眼裡,秦朝太殘暴了,太不把老百姓當回事了,所以稱之為「暴秦」。「誅暴秦」曾經是秦漢之際最火熱的政治用語。統一全國以前的秦,也跟著受累,被斥為以蠻橫兇惡著稱的「虎狼之國」。


正因為如此,一般印象里,從秦國到秦朝都沒有多少文化,沒有多少文學。劉勰的一句結論「秦世不文」(《文心雕龍·詮賦》),經過擴大化的解讀以後幾乎把整個的秦都給否定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統一以後的秦王朝,因為時間太短,文學上的確沒有多少建樹,但也絕非毫無作為,魯迅先生《漢文學史綱要》一書講秦代文學的情況道:


二十八年,始皇始東巡郡縣,群臣乃相與誦其功德,刻於金石,以垂後世。其辭亦李斯所為,今尚有流傳,質而能壯,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三十六年東郡民刻隕石以詛始皇,案問不服,盡誅石旁居人。始皇終不樂,乃使博士作《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其詩蓋後世遊仙詩之祖,然不傳。《漢書》《藝文志》著秦時雜賦九篇;《禮樂志》雲周有《房中樂》,至秦名《壽人》,今亦俱佚。

可惜由於《仙真人詩》、雜賦九篇以及歌詩《壽人》等等後俱亡佚,除了幾份歌功頌德的石刻文,幾乎就再也看不到什麼秦代文學的文本了。


所以有些文學史就在秦代文學裡大講李斯的《諫逐客書》(又有講《呂氏春秋》的,此書亦有列入先秦諸子散文者),可是這些文學史原本是以時代為坐標來安排章節的,前面是「上古至戰國文學」,接下來是「秦漢文學」,把統一之前秦國的文學文本拉到後面來作為秦朝的文學業績,實屬自相矛盾,自亂體例。《諫逐客書》自應安排在「上古至戰國文學」之末,而不可闌入秦代文學,不能因為這裡材料不夠就穿越時空跑到前面去抓壯丁。


在東周列國時代,各國情況不同,各有所長。秦國曾經有過豐富多彩的文學。《詩經·秦風》里既有《無衣》這樣雄壯熱情的戰歌,也有《蒹葭》那樣哀婉清麗的情歌。秦人文學素質很高啊。散文方面也大有可觀,單是一部《呂氏春秋》就顯示了融匯古今、收納百川的闊大氣魄,給先前的百家爭鳴作出了某種總結。只是這些成果被安排在儒家經典詩三百以及先秦諸子散文這些顯赫的外包裝之內,一般印象中似乎同「虎狼之國」的秦距離很遠。而如果新設一個「秦國文學」的新框架,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劉勰曾說「秦世不文」:秦文學真的無所作為嗎?


青年學者倪晉波正是這麼做的,他在日前推出的以十年前之博士論文為基礎的專著《出土文獻與秦國文學》(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版)一書中寫道——


在本書的論述體系中,「秦文學」被視為一個寬泛的概念,指一般意義的秦人文學,包括「秦代文學」和「秦國文學」兩個部分。其中前者指秦統一六國後,也即秦王朝時代的文學,而後者即指東周時代的秦文學。這裡的「秦國」既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地域概念。所謂歷史概念是就秦國的歷史存在時間而言的,即從秦襄公八年立國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六國(前770~前221)這五百五十年,不包括秦帝國時代的十五年(前221~前207),它在時間跨度上正好是通常所說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本書具體論述時,並不局限於這一起訖時限,而是前後略有延伸。(第13~14頁)


這樣一來,秦文學可以研討的對象就非常豐富了,這裡不僅有許多傳世的紙上材料,還有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獻,例如雲夢睡虎地秦簡、青川郝家坪木牘、天水放馬灘秦簡、雲夢龍崗秦簡、江陵王家台秦簡、龍山裡耶秦簡、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所藏秦簡、北京大學所藏秦簡等等,又有面世較早的不其簋銘文、秦公簋銘文、《石鼓文》《詛楚文》等等。這些文獻,過去也未嘗沒有研究過,但大抵分頭進行,較少以紙上材料與地下文獻比勘互證,卻又多從歷史、制度、書法等方面入手,甚少關心文學,到倪晉波這部書里則得到了全面的研討和綜合,為讀者呈現出異常豐富多彩的秦文學。


全書凡十四章,其前六章帶有綜論的性質,從第七章開始,分別論述下列具體問題:

文化接觸、華夏認同與春秋時期秦文學的發生


禮樂傾圮、功利意識與戰國中期秦文學的凋零


文化融合、學吏教育與戰國後期秦文學的新變


「秦詩」的思想意涵與藝術風貌


「秦聲」的存在形態與文史價值

《呂氏春秋》的文藝思想與寓言成就


秦國簡牘文獻的文學價值


秦國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史的敘寫


每一章的內容都很充實而且深入。作者遠離空言,也謝絕陳言,而自成一家之言。其中發人深思之處甚多,單是一個《秦國簡牘文獻的文學價值》一章就給我很深的印象,而有關秦文學分期討論的幾章則在他先前的博士論文公布以後,就好像已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如果說本書還有什麼遺憾的話,似可提出兩條。其一,既然作者很明確地區分了「秦國文學」和「秦代文學」這樣前後兩個不同的時段,可是在運用「秦國文學」這一概念時又「前後略有延伸」,照我看往前伸出一點問題還不大,往後再延就是「秦代文學」的領域了,而秦代只有十五年,沒有多少可供延伸的餘地。而且這樣一來書名中的「秦國文學」這四個字也就有點危機了。建議作者在本書再版時將書名改訂為《出土文獻與秦文學》。「秦文學」這一提法多包容性,它以前五百五十年為主,也可以兼顧後十五年。其二,李斯《諫逐客書》已列入本書第五章《秦國文學史年表》,而此後分析不足。該《書》所表述的利用「外腦」的思想非常光輝,秦王政當時還聽得進去,後來他的頭腦就不那麼清醒了。這裡有大教訓。


最後不妨順便說說,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學藏有一大批秦的簡牘,有800枚之多,據說其中且有文學意味甚濃厚者,《出土文獻與秦國文學》一書未能加以研究和論述。這一批珍貴的文獻至今還藏在燕園之深閨中,外人無從一睹其芳容。倪書的重大缺失並非作者不作為,他無法為,但在這個題目下的大著里缺少北大簡這一大塊,終歸是重大的遺憾。出土文獻的研究往往有它特殊的困難,雖然一時大約還不容易解決,但早點讓大家都能看到是多麼好啊。(文/顧農)



劉勰曾說「秦世不文」:秦文學真的無所作為嗎?


《出土文獻與秦國文學》,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轉自「中華讀書報」微信公眾號(zhreading),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讀書報 的精彩文章:

秦文學無所作為嗎?
今人寫賦,看浙師大黃靈庚先生的金華山賦
寫作傳記文學,無米不必強作炊
時年九五,一生譯書,商務惠我良多
楊義回應質疑:籬笆內外,兩個世界

TAG:中華讀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用心為文 以文育心——從《文心雕龍?原道》篇管窺劉勰的人文觀
山東有一個鎮叫東莞鎮 與廣東東莞有關?還是劉勰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