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背部摸穴診病治病的方法

背部摸穴診病治病的方法


背部摸穴診病治病的方法



摸穴診病是從事手法醫學工作者很常用的一種方法,許多疾病都可以通過摸穴診斷出來,現在主要介紹背部摸穴診病,背部摸穴主要以摸腧穴為主。

1肺俞


1) 皮膚隆起的多為胸中有熱,可有氣短、咳嗽等癥狀。


2) 本穴如有反應,在肺經的:太淵、孔最、中府等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3) 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壓疼者,是痰飲、咳嗽之症。

4) 條索狀、結節周圍皮膚有壓疼者,多為咳嗽、氣急、肺熱胸疼等病變。


5) 在膻中穴也有反應結合觀察。


2厥陰俞


1) 穴位反應,有棱狀結節,有顯著壓痛、穴位皮膚隆起,多伴有嘔逆、煩悶、胸悶、心悸、神經衰弱、風濕性心臟病、肋間神經疼。(本穴反應胃及心臟的病理變化)


2) 膻中穴壓疼也反應心包絡病變。臟腑皆有俞在背,獨心包絡無俞,何也?曰:厥陰俞既心包絡俞也。

3心俞


1) 若有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疼,多為上肢內側疼痛、紅腫、心悸怔仲、心慌煩悶不安、口渴等症。


2) 皮膚凹陷,壓疼敏感者,常有心胸煩亂,恍惚健忘、納獃等症。


4肝俞


1) 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疼敏感者,多為失眠症。

2) 診得條索狀結節,伴明顯壓疼者,常見頭暈、失眠、心煩不寧等症。


3) 出現棱狀結節且壓疼敏感者,患者有脅肋脹痛、脘悶、腹脹、黃疸、納呆、寤寐不寧,或有下肢內側紅腫生物病變。


5膽俞


1) 發現棱狀結節壓疼敏感者,多數有黃疸。

2) 凡有細條狀及壓疼者,多為下肢外側痹疼,若在命門穴同時有氣泡樣反應者,屬下肢麻木。


6脾俞


1) 局部皮膚凹陷,按之軟若棉樣,以虛證為多。


2) 診得條索狀,並有壓疼者,常有頭暈、失眠、乏力、健忘、煩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狀。


3) 出現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疼者,為下肢內側紅腫、行走困難、足大趾運動不利之症。


7胃俞


1) 有條索狀結節明顯壓疼者,常是不欲飲食,胃疼等病變。


2) 有棱狀結節明顯壓疼者,多有嘔吐、不食、胃疼、腹脹、髖關節外側有紅腫現象。


8三焦俞


1) 局部皮膚隆起,按之有條索狀結節、壓疼明顯者,多有腰疼、帶下、月經不調、小便混濁。


2) 有棱狀結節伴有壓疼者,一般是耳鳴、重聽、頭疼、腹脹滿悶、吐逆之症(孕婦三焦俞有棱狀結節)。


9腎俞


2) 有棱狀節結,明顯壓疼者,多為血尿、腰疼、浮腫等症。


3) 局部皮膚隆起,有如卵圓型結節伴有壓疼者,是腎虛有熱、耳鳴、頭脹之症。


10大腸俞


1) 發現堅硬的圓形結節,壓疼敏感者,表示大便乾結。


2) 有棱狀結節伴有壓疼者,大多有頭疼、牙疼、腹痛、瀉泄等症。


11小腸俞


1) 凡結節橢圓質地較硬而壓疼顯著者,多有頭暈、後頭痛、後項拘攣之症。


2) 本穴出現氣泡樣轉動感,多為婦女子宮下垂。


12膀胱俞


1) 有柔軟的橢圓形結節,大多數是遺尿症。


2) 有棱狀結節並有壓疼者,一般有發熱頭疼,小便頻數、尿赤澀疼、腰疼、小腹脹疼、白帶等癥狀。


3) 有細條索狀結節,壓疼者,多有下肢麻木、痹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夏天多吃水果?小心吃壞身體哦!
搓手心生「火」補陽搓腳心補「水」滋陰
長夏養脾祛濕的9個要點,做好這些體內病氣掃光光
修道人,心要明.!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診病只靠摸脈?中醫靠四診來診斷疾病
中醫望診,十種鬍鬚診病法
黃帝內經診病防病的方法論特點
十二俞穴:既可治病亦助診病
世上無絕症,只有不會治的醫生!看道醫如何診病與治病?
視目診病:根據眼睛顏色變化判疾病!
糖尿病病根竟在腎上,這是治錯了嗎?揭秘醫生診病的真相
看面相診病(六)——讓疾病無處藏身
中醫的視目診病
大魚際的妙義——教你如何用手診病治病
腹診是中醫診病的關鍵,切記這八點!
中醫問診「十問歌」,學會了也能給自己診病
老中醫是怎麼通過「唇色」診病的?秘密就在這
中醫舌診看三寸,學會了可以自我診病!
大魚際的妙義:教你如何用手診病治病!
被門診病人逼出來的「醫德」
看懂三寸舌,自我診病很輕鬆
劉力紅:為什麼中醫把脈可以診病?
聽音診病:智能診斷也要引入語音識別 憑聲音判斷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