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老子道德經


「最具包容性的道家文化公號 」


國學經典 | 心靈禪語 | 道家智慧 |文化拾遺| 健康養生

⊙編輯:老子道德經(icocont),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道德經解讀(ddjxue)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老子


忍辱不辯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熊貓盼朗讀音頻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係問題。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鍊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語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


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與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還是一般的社會活動,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


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與別人辯論什麼,不會只用言論去證明自己是正確,即使面對誹謗或人身攻擊,他也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和清白。

南懷瑾解讀《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忍辱不辯的人往往都是在埋頭做事,他必定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儘管他們在與別人辯論時處處表現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讚許,空談而沒有實際行動的行為將一事無成。


修口德就要先遠離高談闊論,不對他人評頭論足;真誠待人,與人為善,遇到磨難時忍辱不辯,才是正人君子之所為。


*主播:熊貓盼,教過英語,做過市場,正在做運動APP的北漂川妹子。一切的相遇都是剛剛好,感恩與你相遇。公眾號:熊貓盼的英語空間;微博@憧憬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解讀《黃帝內經》的夏季養生智慧
三樣蔬菜可退燒,別動不動就去輸液!
驚艷500年的千古奇文,句句皆金句!
手太陰肺經圖高清版人體穴點陣圖
十二經脈時間養生法!

TAG:老子道德經 |

您可能感興趣

八十一,老子《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道家智慧,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忍辱不辯,寡言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