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首次將模擬與模擬試驗技術引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
新華社蘭州7月23日專電(記者張文靜)敦煌研究院經過5年技術攻關,首次將模擬與模擬試驗技術成功引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研發出了同時模擬溫濕度、光照、風、雨、雪等多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多場耦合試驗室,將有助於整體提升破解石窟圍岩風化和壁畫鹽害機理的研究能力。
記者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研究院承擔的這個名為「多場耦合下石窟圍岩風化與壁畫鹽害機理試驗裝置研發」項目,通過現場調查莫高窟圍岩風化及壁畫鹽害狀況,系統總結和梳理了影響莫高窟圍岩風化及壁畫鹽害的主要因子,提出了多場耦合實驗室的主要設計指標。
多年來,敦煌研究院等國內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莫高窟的合理保護與妥善保存、對古遺址和文物病害機理、保護和修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但由於古遺址材質、建造工藝和賦存環境的特殊性,現階段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保護研究只能通過無損測試和小型實驗模擬的方法進行。
「一些實驗不可能在洞窟里去做,否則會對壁畫造成損害,因此,我們研發這樣一個接近於洞窟的模擬環境進行比較大型且更接近於真實的試驗研究。」該項目負責人、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介紹。
甘肅省科技廳認為,敦煌研究院首次研發出中國石窟圍岩風化和壁畫鹽害機理試驗成套裝置及相關測試方法,並將利用該套設備在年內建成中國首個有關文物保護的野外多場耦合試驗室,有助於提升和鞏固石窟與壁畫的保護水平。
敦煌研究院介紹,該院研製的多場耦合實驗室可對不可移動文物的材料和結構的基本熱學、力學、收縮、徐變、損傷等特性,及其與各種環境的定量關係能夠進行全面系統的模擬研究,達到從表觀至本質、宏觀至微觀的規律解析。
王旭東認為,多場耦合實驗室的建設,將為石窟圍岩和壁畫鹽害機理揭示、保護材料的研發與中試、保護效果的預測與評估等提供更為準確可靠的技術手段,對全面提升石窟圍岩風化和壁畫鹽害防治,更好地服務絲綢之路沿線大量古遺址的科學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tibet)
10個肉眼可見的太空景觀:看你知道幾個?
書畫家走進消防支隊
英博物館展出奇特走私品 旨在保護動物
西紅柿三吃法防癌又護肝
孩子頭疼別不當回事兒
TAG:中國西藏網 |
※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實踐國際研討會暨暑校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開幕
※國務院參事室調研組來洛調研工業遺產保護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特點及策略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活態保護制度研究
※傳承文脈 創造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
※匠心與傳承 檢測儀器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關於非遺文化藝術遺產展演策劃價值的若干思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水原華城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實踐國際研討會暨暑校專題講座之八:無形的有形困擾
※天津市文廣局與南開大學簽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合作協議
※騰訊發布長城保護計劃 各業務聯動激活文化遺產
※旗黃百草蘆根炮製技藝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項目工地
※傳統工藝品亮相法國文化遺產展,彰顯了中國文化魅力
※我校「非遺」普及培訓班學員作品亮相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認同與自省:文化自覺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綜述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橄欖核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