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是徹底的洞察,智慧的擔當
緣起和性空是一個不是兩個,就是真空與妙有。
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什麼是境界當中的空和有。
我們的心念要脫離開現前的染著,先要斷見,即照見、斷開,也就是能夠把觀察的心和觀察的境分開。用主觀的、能觀察的心客觀地分析,這就叫做慧觀。慧觀所緣的境是現相,在現相中剖析。現相也叫緣起之有,而這個緣起之有我們要看清楚,能看得多清楚呢?這決定於你的定力,定力有多深,就能看得多清楚。
生命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獨立的精神世界和連接的物質世界。時間、空間,乃至百法,皆非心的本體,都可以叫做境。能夠觀察的心需要獨立地培養,四禪八定也不足以如實觀見《百法明門論》中的每一個境界。《百法明門論》的六種無為法實際上是名言所立。名言所立如何才能到達呢?還是要靠能觀的心。
這種甚深的、主觀的、本體的心,我們給它安立一個名言,叫作清凈心。清凈心是主體,而外在的一切是連接。禪修的時候只是本體上沉澱,如水有自凈的功能一樣,通過不斷地沉澱,凈化就慢慢地達成。隨著凈化的深入,我們自在的程度,斷開的連接就會越來越徹底。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四種境界,離境、離心、離空而住於本體,這個本體就是真如,如來藏緣起。空有雙運就達這個境界。
能夠觀察的心與所連接的一切境界,能得自在,能夠剝離。剝離的是非法,不剝離的是妙有,乘興發揮是來自過去世的資糧和悲願,也就是我們正在沉澱的東西。
每天禪修中《普賢行願品》的念誦,所沉澱下來的資糧,以及你對這個世界的擔當和生命的期盼,就像《康熙王朝》裡面那句話「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那就是要有五百年的擔當。這些古聖先賢有多大的擔當,不僅僅看他的願力,還要看他的見地和手段。他們和釋迦牟尼佛一起修行,但是沒有證到正道,所以他頂多成為英雄。而釋迦牟尼佛是用智慧去擔當,他的願叫做空,是徹底的洞察,是徹底的擔當。
在斷開一切非法染著的連接後,佛陀超越了一切客觀的緣起,我們叫做性海緣起。本性當中的美德像大海,像宇宙一樣無窮無盡,乘興發揮,住入海印三昧宣說無量的妙法,同時自受法樂。
在每一個當下游化於三身——法身、報身和化身。有因緣就連接,這就是化身;無因緣就住於法樂,在禪定三昧中隨順因緣,有收有放,一放就是報身,一收就是化身。
當這個世界因為業力的緣起,被三災八難充滿,一切眾生沒有善根,沒有因緣可以連接的時候,一切諸佛菩薩在法性中,隨順因緣而住於法身,都融入佛的一念當中,因為已經沒有了因緣。這就是整個宇宙與佛互動、連接的過程。
空是什麼?是徹底的洞察。有是什麼?是究竟的擔當和大願。
佛菩薩是對生命徹底的了悟和作用,並與宇宙為一身,這就是諸佛菩薩所證到的常樂我凈、沒有變遷的法、報、化三身。由此受用發樂,惠賜眾生,創造人間的福利,延續佛陀的事業,這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是他的本願和發現,也是他的空和有。他的空是自在,而我們所說的空是頑空,是沒有。我們的空只是一種錯位的空,緣起顯現的時候,我們叫做有;一切緣起過去了,我們叫作空不可得。事實上這都沒有活在當下,留下的只是記憶,只是概念。在概念的執著中,所謂的空和有都是戲論,而在真實境界中的空和有是圓融,是自在,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離苦得樂,從訂閱開始
師父,我的心如何才能安?
儒家與佛家:文明沒有門派之分
一個人真正的覺醒從慚愧開始
修行得好不好,從夢中就能看得到
人生有煩惱,才有警覺與方向
TAG:如孝法師 |
※你的格局之內,不能少了對人性的洞察
※真正的情商高手,少不了對情緒的洞察
※飼主家的寅次郎,沉著睿智,淡定安詳,眼神已洞察了一切
※一隻沉著睿智眼神可以洞察一切的喵,讓人一見就想叫大師!
※從水星丘穿過深長的感情線叫神秘線,是能洞察人心而富貴的手相
※她的小說以精簡和洞察人性著稱,這是一本有關舊愛的長篇
※二哈眼神永遠睿智犀利洞察一切,讓你不敢相信那些蠢事是它乾的
※他是洞察天機的聖人 卻也是逆反思維的締造者
※直擊:在這裡不講錢不看臉,最要緊是有雙洞察危險的眼
※厲害!洞察別人的一切虛偽和謊言,能一眼看透謊言的星座!
※洞察和領悟,是你人生成功的核心要素
※荀彧之死:算盡天下,洞察人心,卻唯獨看不清自己,算錯了對方
※杜月笙:一生別無選擇的背後是對人性的洞察
※鬼谷子大智慧: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揣摩人心,洞察人性!
※洞察人心,心思最是細膩的生肖君們
※張愛玲的洞察力是對「年輕」的打擊
※鷹的敏銳與洞察,精神科醫生的細節之道
※牛頓與愛因斯坦晚年為何推崇神學,或與洞察了宇宙的終極有關
※思維敏捷,往往具有洞察一切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