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傷寒論》奧秘的一把鑰匙!
解開《傷寒論》奧秘的一把鑰匙
經六氣之標本從化理論,特別是運氣學說的七篇大論,我是特別推崇的。今天就六經六氣之標本從化方面談談我的看法和見解,來講一講六經六氣的標本從化。
任何辯證,不管他怎麼樣去解釋陰陽五行,最終要歸納到臟腑和經絡的氣機運行上,六經的經氣辯證,是道醫的精髓。古人講究臟腑之間是一種標本關係,既然有標本關係,就有陰陽關係。既有臟腑的關係,又有經絡的關係,又有臟腑和經絡之間的關係。風寒暑濕燥火是六個氣,所謂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由五行衍化而來,因為五行只有兩對陰陽,有東南西北,沒有與中相對立的一面,而設有上下陰陽和四季土的陰陽。從五行的辯證思維看,通過五行可以在臨床辯證臟腑氣機盛衰,在臨床的調理和治療上,六經的經氣辯證實際上包括了五行辯證,也包括了它的辯證思維和治療法則 。古人把六氣看成臨床研究五運六氣的基本的基本。六經之氣以風寒暑濕燥火為本,以三陰三陽為標。六是陰數,天為陽在天有六氣,用陰數;五是陽數,地為陰在地有五行,用陽數。此為陰陽揉合的道理。男子二八天癸至,女子二七天癸至,也是陰陽氣機揉合的道理。如果沒有陰陽氣機的揉合,就不會有氣機的交換,就不會有氣機的升降與出入,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實際上,在天的六氣是由地而出,在地的五行是由天而降。天上的五運包括玄天之氣,丹天之氣,素天之氣,蒼天之氣等。
「本標之中見者」,其中就有臟腑的表裡關係,「中見」講的就是中氣。例如,少陽與厥陰相表裡,即膽和肝相表裡,這裡把臟腑的陰陽表裡學說運用到六經六氣的相對陰陽的概念之中。陽明與太陰相表裡,就是脾和胃相表裡,太陽與少陰相表裡,我們可以廣泛地思維,就是足太陽和足少陰。我們還要提醒大家,講的是六個氣,講的是三陰三陽,傷寒論講的是六經,他是以這個為基礎。在這裡,提醒大家,不僅僅是足經,一定要考慮到手經,所以說,他們有表裡關係,表裡是相通的,臟腑之間的氣機是相通的,臟腑和經絡之間的氣機也是相通的,經絡的名稱實際上就概括有臟腑的氣,臟氣或者腑氣,他們之間互為中氣。例如,太陽經,太陽屬於寒水,太陽之所以稱為太陽是因為它含有陽氣,而他的本是水氣,是寒水之氣,所以它在標稱為陽,在本為寒水,中間就是他的臟氣,因為它和少陰相表裡,所以說它中間所見的是少陰君火之氣。在這裡又牽涉到了六經病。他們的屬性,如厥陰屬於風,少陽屬於相火,少陰為君火,陽明為燥金。為什麼要有少陽相火和少陰君火這兩個火,因為講少陰病,從六經辯證來說講的是足經,在人,少陰君火指的是心,這兩個少陰都是要考慮的。所以說少陰腎含的是相火以少陽為用,而它又稱為少陰,那麼它和君主之官一定有著緊密關係。
在歷代的氣功道家的養生功法中之所以提倡心腎相交,坎離相交,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說太陽,標為陽本為寒,中間見的是少陰君火,那麼它到底是從標還是從本呢?古人在黃帝內經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它是見本也可以見標。那麼它中氣見不見?我們說也可以見。為什麼呢?我們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一個道理,比如說太少兩感症,或者說寒邪直入少陰,指的就是腎,指的就是腎的陽氣偏衰而導致的疾病的產生,所以說它可以見中氣。這裡所說的中氣,指的是少陰的經血不足產生的一個火,這是在臨床的病症產生以後的一種表現。在不產生病症的時候,它是以少陰君火為體。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所以太陽標為陽本為寒,中氣見的是少陰。太陽少陰各從標本而不從中氣,實際是以天地間的寒氣犯人而論。
少陰,標為陰本為火,臨床表現有見於它的標氣的時候,也有見於本氣的時候,見於標的為陰症,見於本的為火症,一般來說見於本的都是指虛火而言。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心裏面也有實火,這個角度是五行的生克制化道理里所講的,風從火,燥就濕。有人說厥陰無虛症,我說厥陰也有虛症,例如厥陰經的風火上擾,除了實火以外,就是陰血不足導致的,並且還有寒滯厥陰的頭頂痛或寒熱錯雜的現象。所以一定要看它的太過還是不及。
黃帝內經裡面就講到了,少陽之上火氣治之,因為少陽為相火,少陽的氣在天為火,火氣為本,在地為少陽,少陽為標。少陽是以膽來論,所以中間所見的是厥陰肝。在手經我們知道,手少陽三焦中見手厥陰心包。
這就是臟腑表裡,足三陰三陽與手三陰三陽經的關係。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只要見到是陽明,就要考慮它是燥氣,只要見是陽明,就要知道它是經氣,只要見到陽明,就是以降為順,所以以足陽明胃經來講,它的氣機是降的,但是陽明胃經所含的是子氣不是本氣,它的本氣應該是濕氣,所以說它中見太陰,應該是從濕氣來論,在臨床上也可以看出,陽明胃土屬於燥土,屬於陽土,它就是以柔潤的氣機為好,不能見他的本氣。所謂的臟腑之間的氣,例如木含有風氣,以肝膽來論;土含有濕氣,以脾胃來論。臨床上,只要是見了他們的本氣,都把它看成是生病了,氣機不調了,氣機的升降紊亂了,寒熱溫涼不能達到平衡了,陰陽不能平衡了。所以說,只要見到燥氣,就是經氣,就是胃陰受損,當然在調理治療上要考慮到五行和六氣之間的夫妻母子關係。這就是所謂的「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我們把古人的思維通過臟腑之間的表裡關係和經絡之間的表裡關係緊密結合起來,太陽經傷寒為什麼會發熱惡寒,因為它是中於太陽的標而不是中於太陽的本,這就道破了天機。中於本就一定會見少陰之寒氣,因為太陽標為陽本為寒,與少陰與腎是表裡關係,所以它一定要由腑傳入藏,標誌著病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太少兩感,會出現「但欲寐」,既有風寒繫於太陽經的經症,又有少陰經的經症,由此太少兩感症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見,兩經的氣六氣統之,這是古人的思維方法。姚國美歸納: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而從乎中氣者。張子和《標本運氣歌》曰:「少陽從本為相火,太陰從本濕土坐。厥陰從中火是家,陽明從中濕是我。」將標本中氣都歸納在裡面了,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記憶進而思考了。例如,厥陰經屬於風,風是從火的,風從火是從太過來論的,是從生髮之氣來論的,按照正常的相生之理來論的,木生火,所以說風從火。內經也體現了這一點:肝藏魂,心藏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木從火,符合自然規律,火越大,下面的冷空氣補充越多,風也就越大。正常情況下,熱是要由風氣來相助的。但是如果太過,風火上擾,就會擾亂心神,或者涸肺津,或者傷胃陰,還可以損及母藏。這在臨床辯證都可以看出來。
總之,少陽太陰從本,太陽少陰從標從本,厥陰陽明從中。太陽標陽本寒,少陰標陰本熱,它從標從本,那麼它的中氣怎麼辦?太陽之中,少陰火也,同於本則異於標,同於標而異於本,到底從中不從中呢?這就是我們在臨床上要加以思考的。例如,太陽是標陽本寒,少陰它從不從呢?在大的方向上,一般它是不從的,但是它們互相會有一種牽連關係,因為它們是臟腑關係。朱丹溪說過,臟病治腑,腑病治臟。例如太陽寒水,標陽本寒,在標有發熱,而在本沒有發熱,入了少陰腎後,它不但沒有發熱,顯現的往往是腎的陽氣的衰微,腎的陽氣的不足。這是六氣辯證的思維。
在五行辯證又有所不同,因為火一定還有一個虛火。所以說人的六氣,不病則不見,病則一經之氣見。人的六氣和天地的六氣是一樣的,不產生病變是人體正常的氣機運行必然的結果。天地之間的六氣亦如此,天地之間的六氣可以生養萬物,但是如果它產生了變化,產生了太過和不及,就會對天地之間的萬物產生影響。人體也是如此,人體秉天地氣機而生存,天地的氣機影響到人體的氣機,就是六氣和六氣之間的相召相感相親相叛相乘相侮,也可以從五行的生克制化來考慮,從同氣相求的角度去考慮,它必然就會導致人體氣機的盛或衰。內經講得很清楚,濕氣化於下,一是從氣的本能考慮,二是從它……腎在下為水臟,這也是一種解釋。
所謂主令,運氣學說中有天干地支的不同,有氣機強弱的不同,有主氣客氣的不同。主令,就是當值當旺當朝當政的時候。所謂的主令的範圍就很廣,在一天之中,一年之中,都有一個五行的體現,所以它一定有當令的時候。從六經的十二時辰十二經絡來看,每個時辰都有它的經絡經氣當令的時候,這些都是正常的氣機運行。就像我們看待天時一樣,春夏長夏秋冬,這是正常氣機運行的排布。如果正常氣機的運行排布順序遭到突來運行氣機的干擾,例如除了主氣和主運正常氣機之外,還有客氣和客運這些不正常的氣機,還有五運的排布,六氣的排布等,對人體的影響,對人體某一個臟腑某一個經絡的影響是需要仔細加以思考的。這裡講的主令就是它當值當旺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從化之氣,或從化者而見主令之氣,視其經氣之盛衰焉。就是看經絡的氣機是強還是弱。厥陰,太陽,太陰足經主令,為什麼?因為厥陰是木,太陰是土,太陽是水,所以它們是足經主令。
足太陽經是膀胱,而膀胱是水臟,所以是以其本性來論;厥陰是肝,肝主風,而手厥陰是心包,心包含有相火,所以不是手經主令而是足經主令;太陽經如此,太陰經也是如此。太陰屬土,土的本性就是濕氣,所以就應該以足太陰來論,而手太陰屬於肺,太陰經氣為濕氣,土氣為濕氣,而肺又屬五行之金,所以不能從燥也不能從濕,不能從火也不能從寒。肺為嬌藏,惡熱惡寒惡燥又惡濕,這就是嬌藏的本性。所以足厥陰,太陰,太陽以其本性而論,符合了它的名稱,所以它的經絡主令。而「手經化氣者也」,就是說手經是隨著足經主氣的經絡而變化的,足厥陰風木,手厥陰之火應從風化,我們知道,手厥陰發起於風木,而厥陰經病的陽虛就是沒有火氣了,陽盛則手厥陰不從風化而從少陽之火化,就是說以陰陽的氣機以水火來論,厥陰要從火是正常的五行相生的關係,如果火不及就不會有火的現象表現,不會有生化現象的表現,也不會有陽盛太過火熱和僅產生燥氣的病理現象的產生。從哪裡反映出來呢?首先是陽氣不足,其次由於陰寒氣機偏盛而不見火氣導致人的陰寒病症的產生。
足太陰是濕土,手太陰是肺。例如,足太陰病脾陽虛,則手太陰見於濕氣。如果一個人咳嗽痰多,白濃痰或者黃濃痰,火不及則濕則白粘痰多;偏向於火則濃痰多,此又為膽木之相火不能溫脾而與因為脾虛在先產生的濕痰互結的一種現象,膽與脾合在脾升膽降的氣機正常運行的合是其常,變則脾不升膽不降而成邪氣互結於體內。所以說一定有脾虛不運或膽的氣機運行失調的傾向。陽盛則手太陰不從濕化而從陽明燥化,因為風火所致。
足太陽寒水也,手太陽之火應從寒化,而太陽經病陽虛,則手太陽化氣於寒水,陽盛則手太陽不從寒化,而從少陰之熱化。足太陽是膀胱,手太陽是小腸,按內經所說,所謂的三焦指的是下焦,所以下焦的手三陽經實際上含有少陽相火,在中醫臨床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內經也講到膀胱三焦主腠理皮毛,這裡就體現了少陽氣機,體現了衛陽之氣。陽盛則手太陽不從寒化,就一定會從少陰產生熱象。因為太陽與少陰相表裡,而少陰是含有火的。所以少陰少陽陽明手經主令。所謂手經主令也好,足經主令也好,事實上講的還是人的水火二氣,寒氣與熱氣的太過或者不及而產生的一個病理現象。如果保持在中性氣機,不偏不倚,沒有太過也沒有不及,就會有正常的相生,正常的相約相制,就可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少陰少陽陽明是手經主令,足經是隨著手經的氣機而變化的。足少陰水也,水的氣為寒。腎與膀胱相表裡,它的屬性屬於水,一個陰水一個陽水,在天干中,以壬癸論,壬水指膀胱,癸水指腎。在地支中以子和亥來論。足少陰化氣於君火,陽虛則不從火化而從太陽寒化,從太陽的本性寒水之氣。
足少陽是木,木之氣是風,少陽木含有相火之氣,所以少陽經病陽盛,則足少陽化氣於相火,陽虛則不從火化而從風,從厥陰之風化。厥陰到底是從火還是從水,從其子還是從其母呢?是有太過和不及的原因的。
足陽明土也,土之氣為濕,陽明經病陽盛,則足陽明化氣於燥金而從手陽明,陽虛則不從燥化,而從太陰之濕化。主令者盛,則化氣者從之,化氣者盛,則主令者從之,總之不離乎本氣之虛實耳。主令之氣也好從化之氣也好,都有它的盛衰時期。
「陽虛則不從燥化,而從太陰之濕化。」所謂的燥,從他的觀點來看是屬於陽邪,這是常理,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這個燥是由熱產生的,傷寒論中的陽明經證和陽明腑證就是這樣,所以它歸屬於陽盛的範疇。陽虛就會從濕化。這裡指的是土之間的燥濕關係。但是事實上它一定也有變化,老年人的腎陽的衰微也會導致大便的秘結乾燥,那是命門之火偏衰而導致的。所以我們在用藥時有四神丸,或者是附子和大黃同用治療燥氣,因為陽虛導致的便秘,大黃可以通,附子可以溫補腎陽。所以燥氣不僅是陽盛產生的,陽虛不僅可以產生濕氣,也有可能產生燥氣,燥氣一般是從陽看,但是也有屬陰的寒燥。這就與天時,地理位置,人體體質的偏濕還是偏燥有關,這樣我們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如果一個人體質平時就比較偏濕,多胖,胖者多虛多痰,或者平時舌苔比較偏膩,這個人陽虛就偏重濕化,這是常理;如果一個人平時火氣偏旺,體瘦多火,即使陽氣偏弱,也不一定會導致濕化,或者還會產生一種虛熱的現象。另外,本身體質不是屬於濕盛體質,不是屬於太陰型的體質,即使陽虛他或許也不是從濕化,還是會從寒燥而化。
這就是我們研究前人思路的基礎上自己的思考,思考一定要與六氣的氣機緊密結合。古人講,風為百病之長。在人體,氣是百病之源。所以人的風氣與天地之間的風氣是相呼應的。這裡我們就可以考慮,在調理人體由於氣滯而導致的氣機紊亂時,講究久病要開郁,治病要先調氣,就含有肝氣為主之意。明末清初傅青主也講求強調調理人體的肝氣,因為肝經的分野在四肢,人體的氣機運行都是以肝氣的運行為先導。這也就符合了天地之間的氣機了。天地之間的六氣,風氣可以和任何一個氣搭配,可以產生風寒,風濕,風火,風熱相加產生熱燥,風寒相加產生寒燥,還有風寒濕相加,還有風濕熱相加雜。
唯獨水火不相容。水火雖然不相容,但可以以其他形式在人體體現出來,因為人體本身也是一個天地,而天地之間本來就含有水火。從大的範圍來說,天地之間有天寒地凍,有南熱北寒,有夏熱冬寒;在人體也是這樣,有上熱下寒這樣一種陰陽交錯的病理現象。還有水氣和熱氣互見,冰冷的水加火以後水會熱,在人體也有這樣的表現,有痰熱互見,有濕氣和熱氣互見。古人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的氣血運行正常,他就不會有這種熱象。如果有淤血,有痰濕,也會產生熱,因為郁久而生熱。這就牽涉到人體的氣機運行。所以古人在治療法則中有很多名言。如,久病虛火上炎,津液生痰不生血,補血以治相火,其痰自除。因為津血不能互換而產生的痰濕停積於體內,與火在體內產生鬱結。濕溫在人體內是很難清除的,要根據人的體質而論,如果他平時體內有濕但是火氣更為偏盛,他感受濕溫之氣是以火的形式來表現;如果他體質是痰濕之氣偏盛,那麼他感受濕溫之氣是以濕氣盛火氣偏弱的形式來顯現。
這是一個大概的方向。應該以天時來論,以地域來論,還要以人五臟六腑的氣機來論。所以說,不知十二經絡,開口舉手便錯,不明五運六氣,讀盡方書無用。病有標也有本,我們應將標本分清楚,求得標而取本治千人無一損。緩則治標,急則治本。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是調理人的本,從辨證的角度來說也要分清標本。所謂標本就是我們所講的天地之間的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在人體也有三陰三陽,人體的三陰三陽也有這六氣,人的六氣的表現和天地的六氣的表現屬性是一樣的。比如說,在人體有足太陽膀胱,其標陽本寒,因為寒是天地六氣之一,所以它含的氣是以寒氣為根本。
我們把這些悟透後,再去研究傷寒論,根據六經六氣的辯證學說,把它融會貫通在一起,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傷寒論的根源了。所以我們研究傷寒論,知道它的氣機運行後可以不用它的藥方,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去加以調整。上個世紀70年代初研究劉渡舟寫的《傷寒論通俗講話》,還有清代末期民國初期的張錫純先生寫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對我啟發很大。特別是他把阿斯匹林看作麻黃湯令人記憶猶新。
天地的氣機和人體的氣機是同步的,如果反對五行學說就必然會反對六經的氣化學說,如果反對六經經氣辨證學說反對天地六氣辨證學說,那就不是一個好的中醫,就永遠達不到上乘。如果朋友們將今天所講的內容弄清楚,那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明醫,一個心明眼亮的道醫。
姚國美所講的內容,實際上還沒有講到天時的天乾和地支的十二個方位的變化,為什麼他只講五行,講六經的十二個氣,講了十二經絡。那麼我講,土,有辰戌丑未四個土,而在天干裡面只有戊己兩個土,兩個土解釋脾和胃容易。辰戌丑未也有陰陽兩個性質,那麼,辰戌既然為陽土,就是以燥氣為主,丑未既然為陰土,就是以濕氣為主嗎?不是。為什麼?陽土又有燥濕之說,陰土也有燥濕之說。如太陰脾土,本氣是濕氣,只有陽明胃的土才是燥土,在這裡首先應考慮臟病治腑,腑病治臟,燥氣影響到脾胃,濕氣也會影響到脾胃。有人講到脾陰虛的說法,我一直不認同,我只是站在臟病治腑,腑病治髒的角度加以思考。清代的葉天士也是這樣認為的,他認為沒有脾陰虛只有脾陽虛,沒有胃陽虛只有胃陰的不足。如果說有胃陽虛一定是脾陽虛導致的,如果有脾陰虛一定是胃陰不足造成的。所以燥濕兩個氣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一個是土的本氣,一個是它們的子氣,在論壇上我曾經發表過《脾胃兩土論》講到過這個問題。從八卦來講,離卦之後為坤卦,坎卦之後為艮卦。
《脾胃兩土論》里講到這個問題,因為坤土為濕土佔據火地,艮土為燥土佔據水地,使火熱之氣碰上濕土就不會太熱,濕土碰上火熱之氣就不至於太濕;燥土占水地就不會太燥,水氣見燥土就不至於太寒,這樣天地氣機就能按照正常次序運行。《河洛精蘊》等許多道醫書籍裡面講到八卦時,將艮卦視為脾土,因為它把天地父母卦不論,只論六子卦,只有艮卦是土,坤卦屬於母,天和地之間的關係了,天地之間的六氣,只有艮卦可以代表脾土,符合歸屬於太陰的範疇。所以兩手六部脈的劃分也是左寸屬離關屬巽尺屬坎,右寸屬兌關屬艮尺屬震。離屬少陰巽屬厥陰坎屬太陽。兌屬陽明艮屬太陰震屬少陽。太陽膀胱屬陽水而見於左尺,所以說膀胱寄於左腎,女子胞寄於右腎,左腎屬陰右腎屬陽。
腎為陰水在天干為癸水,膀胱為陽在天干為壬水;癸水溫而壬水寒則治。癸水寒而壬水熱則病。癸水病則必寒,壬水病則多熱。
小腸為丙火屬陽氣宜涼不宜熱,熱則為火邪寒則為水邪,所以宜涼。丁為陰火氣宜溫不宜寒,寒則為水邪熱則為火邪,所以用溫。陽宜涼,陰宜溫。壬水從丙火則熱而病熱,從丁火則溫;丁火從癸水則寒而病寒,從壬水則溫。丁壬合而為木溫潤(燥)可升。丙辛合而為水涼燥(潤)可降。
一招辨別腎陽虛和腎陰虛
「河图」「洛书」与《内经》
道長揭秘,原來睡子午覺有這樣好的效果!
按照《道德經》炒股不吃虧
「河圖」「洛書」與《內經》
TAG:道家文化 |
※解開心鎖的一把鑰匙
※震驚!他解開了河圖洛書的秘密!
※海賊王中五個解開或未解開的小伏筆小細節你知道嗎?
※《海賊王》揭秘羅傑自首的真正目的:缺少條件無法解開最大秘密!
※從《說文解字》開始,你也許才會真正掌握解開中國古老文化的密匙
※解謎遊戲失落的噴泉解開那些古老的秘密
※四方框框|解密河袋「神秘石」~解開其中神秘,裡面隱藏著出乎意料的東西!
※楚喬,木珠的秘密終於解開
※海賊王中的五個解開或未解開伏筆你知道嗎? ( 二)
※難以用科學的解釋來解開這幾個神秘的未解之謎!
※揭秘鬼谷子:走進歷史,幫你解開鬼谷子的身世之謎!
※一篇美文解開你的愛情心鎖
※探秘神奇神龍架,解開悠久「四怪史」
※海賊王五個解開或未解開的小伏筆小細節你知道嗎?第六期
※黑鬍子有何秘密,羅將是解開的的唯一人選!
※羅布泊太陽墓地,解開樓蘭古國謎底的神秘鑰匙
※神秘未解之謎盤點,目前無法解開的神秘
※解開《阿凡達》中的9個製作細節「秘密」,真不愧是神作!
※老太監自述幼時被閹割秘事,解開鮮為人知的血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