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公仙跡多奇幻 是歷史遺存還是人為製造
西北地區的秦隴之間是三豐仙傳的關鍵地域,明清以來就流傳著諸多三豐仙話,留下眾多的三豐仙跡,與各地的三豐仙跡一起,共同書寫著隱仙張三丰真人的崇拜史。
文/劉康樂
張三丰真人是道教史上的傳奇人物,明以來朝野流傳的諸多三豐傳說,塑造了一個撲朔迷離的隱仙形象。西北地區的秦隴之間是三豐仙傳的關鍵地域,明清以來就流傳著諸多三豐仙話,留下眾多的三豐仙跡,與各地的三豐仙跡一起,共同書寫著隱仙張三丰真人的崇拜史。
太極真人張三丰(資料圖:圖源網路)
張三丰遺迹在秦隴地區依然頗為豐富
三豐仙傳稱真人曾雲遊於陝、川、鄂、滇、黔一帶,「豐公仙跡多奇幻」,三豐仙話,秦隴之間頗多流傳,仙傳中已有諸多的記述,茲不復贅言。今尋諸三豐的遺迹,在秦隴地區依然頗為豐富。在今陝西西安南郊的青華宮內,還保存一通完整的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刻的天順三年(1459)英宗加封三豐真人的誥命及線刻三豐畫像碑,對於研究明代三豐信仰的傳播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碑上半部為敕封誥命,下半部為三豐畫像,全文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仙風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靈文,集陰陽之正氣。顧長生久視之術,成超凡入聖之功。曠世一逢,奇蹤罕見。爾真仙張三丰,芳姿穎異,雅志孤高,存想專精,煉修堅定。得仙籙之秘訣,餌金鼎之靈膏。是以名隸丹台,神遊玄圃。去來倏忽,豈但煙霞之棲,隱顯渺茫,實同造化之妙。茲特贈爾為通微顯化真人,錫之誥命,以示褒崇。於戲!蛻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遙,抱道絕倫,益動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來英。
嘉靖丙子上元日演一道人太玄子繪刊演元道人太始子立石
張三丰畫像(資料圖:圖源網路)
(三豐真人線描畫像,真人站立,身背斗笠,長眉美髯,右手持小鼓。)
此碑是明嘉靖年間西安某個宮觀的兩位道士所刊刻的,其三豐畫像精美傳神,神韻非凡。此碑誥命的內容見於多處碑刻,武當山保存的天順三年的《貽賜仙像》銅碑與此碑的內容完全一致,明代各地宮觀刊刻的三豐誥命碑應該都是按照武當銅碑的樣式製作的,除了西安青華宮保存的誥命碑,西北地區還存有不少三豐的誥命碑,如寶雞金台觀存天順誥命碑,崆峒山有清康熙三年(1664)住持道人談本於所立的《重刊張三丰避詔碑》,也刊有天順三年的誥命,另康熙四十一年(1702)纂修的《岷州志》亦收錄此文,但題誤作「成祖贈張三丰制」。
關中山水留下了很多張三丰仙跡
三豐仙話在關中地區流傳甚廣,明人徐楨卿《異林》載:
「張剌達,相傳宋時為華州掾,嘗從州守入華山謁陳搏,敘坐訖,復設榻於左,似有所伺,已而一道人至,出棗三枚,以青者投守,守持以與掾,掾啖之自後得道,國初時往遊人間,每顯異跡。」
這段近乎離奇的小說體記載,讓人難以相信這個宋時的張剌達在明初依然在世,但焦竑輯錄的《國朝獻征錄》已然將此段傳說集在《張三丰傳》中。關於張三丰與華山的淵源關係,清《華州志》也附會稱「孫碧雲,馮翊人,入華州半截山,受張三丰之教。」
清汪錫齡所述的《三豐先生本傳》也記述了張三丰在關中的活動:
「乃西之秦隴,挹太華之氣,納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陳倉,見寶雞山澤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豐居士。延佑元年,年六十七,始入終南,得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
仙傳稱元末張三丰曾在關中大地的華山、太白等山雲遊,後在寶雞三尖山居住數年,六十七歲時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傳以大道,洪武初又居寶雞金台觀。如此來看,秦嶺山脈當是三豐仙跡的關鍵區域,其中在寶雞居住的時間最長,隨著諸多碑石資料的發現,三豐真人的寶雞仙跡也逐漸明朗,對此姜守誠曾有過非常詳細的考證。
發現諸多與張三丰有關的碑石資料(資料圖:圖源網路)
關於張三丰較早的資料提出三豐真人是陝西寶雞人,後來晚出的資料逐漸傾向於認同籍貫在遼東懿州。寶雞金台觀存有明天順六年(1462)立、萬曆九年(1581)翻刻的《張三丰遺迹記》碑,是關於三豐真人資料較早的一篇重要文獻,碑文的作者張用澣提到其父親張朝用年輕時與張三丰有過一面之緣,而張朝用也因少年時結識三豐真人而被禮部尚書胡濙舉薦任均州知州,等待張三丰重回武當。
此事在明人陸深的《玉堂漫筆》、焦竑所輯《國朝獻征錄》和何喬遠所編《名山藏?方外記》等有對此事的記載。朱越利先生曾指出此類明人筆記關於三豐的記載非信史,不足為憑,《張三丰遺迹記》所言張氏四代人與三豐真人結識之事,或可能是張用澣父子所編造也並非不可能,因為永樂不惜花費重金尋訪張三丰,而張朝用父子也確實因此而受惠,他們提供的故事也成為胡濙尋訪張三丰的重要線索之一。
陝西寶雞是三豐真人活動較頻繁的地方之一
各種文獻資料都顯示陝西寶雞是三豐真人活動較頻繁的地方之一,明天順五年(1461)李賢等纂修的《大明一統志?仙釋》中,就記載陝西鳳翔府有
「張三丰居寶雞縣東三里金台觀。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辭世,留頌而逝。民人楊軌山等置棺驗訖,監葬發視之,三豐復生。」
永樂中張朝用聞真人居寶雞金台觀,然而至寶雞時,真人已往他處,尋訪未果,或言已經辭世後又復生,總之這些都是民間的傳聞,永樂十五年(1417),「文皇再遣寶雞醫官蘇欽等,齎香書遍訪名山求之。」大概這個寶雞醫官也是自稱曾見過張三丰的。據乾隆《重修鳳翔府志》載,明永樂間岐山生員張恪曾於周公廟朝陽洞遇見張三丰:
永樂間,三豐遇生員張恪於周公廟朝陽洞,敝衣垢面,恪不為禮。時大雪,方炊飯,三豐須防,自外持菜至,如新擷於圃,雲自成都取來。恪出,視雪中無跡,知為仙。將別去,乃告恪曰:「吾元元子張三丰也。」問所欲,曰:「苦無記性。」乃吹耳連囑曰:「吾令汝聰明。」自是讀書過目輙不忘,後舉永樂甲午解元。
張三丰曾雲遊關中地區多年(資料圖:圖源網路)
這大概也是生員張恪自己所陳述與三豐的結識經歷。傳說洪武、永樂年間,張三丰曾雲遊關中地區多年,以醫術濟世。據明何喬遠所錄《名山蔵?方外記》稱三豐真人「其後時往來長安土洞」,這個「長安土洞」大概就是嘉慶《長安縣誌?仙釋》所稱的「長安西郭土室」:
邋遢張,永樂時道人,止長安西郭土室中,神情朗異,須張如戟,身垢穢不堪,自曰姓張,西郭人,因號為邋遢張,喜與郭民劉寡盪游,嘗以身垢為丸治人疾病,後他適。而禮部尚書胡濙奉命訪張三丰,覓寡盪,言邋遢之動履,蓋似張三丰雲。
明以來的三豐事迹,多半出於民間的傳聞,至於當事人是否真正遇到過張三丰真人,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最為清楚,那麼三豐事迹何以如此層不不窮?永樂皇帝對這位神秘的道士如此用心,大概也與傳聞建文帝在靖難之後隱匿為僧道有著某種聯繫,大張旗鼓的尋訪張三丰或許有著不可言說的政治意圖。
據《遜國正氣紀?讓皇帝外紀》載,當靖難兵犯闕之時,建文帝與翰林編修程濟、中書舍人梁良用等九人潛至神樂觀,與吳王教授楊應能、監察御史葉希賢領度牒三道,出鬼門,時有神樂觀道士王升引領逃出京城,遂潛藏各處、混跡僧道之中,曾「蓄髮為道士,讀太玄、庄、老,深契老子虛無,因應庄蒙洸洋,自恣以適己之旨。」
禮部尚書胡濙奉命尋訪張三丰,其線索之來源多來自民間的傳聞,胡濙或許聽聞到諸多邋遢張之類的神異道人,未必就是所要尋訪的張三丰,但卻更為增加了三豐真人愈來愈多的神秘行跡,而民間傳聞提供的線索也因此越來越多。
長安民人劉寡盪提供的與三豐交往的線索雖然並沒有實際的效果,但卻留下一段三豐真人混跡長安的仙話。自永樂初訪求張三丰於「天下名山,越十年,足跡滿天下,竟無所遇。」朱棣耗時十餘年雖然尋隱未果,但或許能夠消除靖難之後的政治隱憂,在有意無意之間製造了張三丰眾多的仙跡。(編輯:妙眼)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劉康樂,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龍何時開始掌管下雨之事 搖身一變當「龍王」
珍惜物命,物亦報恩:山中奇遇的故事
希夷先生:用清靜之心觀照世界
《白話悟真篇原序》5:未遇真人解惑之前的求道艱難
被稱為「通徹天地」的站樁功,要訣何在?
TAG:騰訊道學 |
※凡是古幣 就有價值 他是歷史文明的見證 是祖先遺存的寶藏!
※日本人尚首功,莫非是秦人古文化遺存?
※以古人遺存裝點今人生活
※農村山裡的一種野果,被譽為大自然遺存之魂寶,城裡十多塊一斤
※科學或是宗教?探究人類的起源與創造遺存的意義
※歷史遺存融合創意產業
※無錫法藏寺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 佛教遺存影響重大
※「大都無城」並非標新立異之說,而是對中國古代都邑遺存顯現出的階段性現象的總結概括
※收藏見證歷史4-14婦好遺存精品解讀,力量之美,藏龍卧虎
※山西高古傢具遺存原因分析
※天河山廣泛流傳著牛郎織女的故事,並擁有大量的文化遺存
※民間遺存的7種手工匠,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見到過一個
※位於皖南大山深處的這個古村落從東漢遺存至今,堪稱建築奇蹟!
※史前良渚文化為何遺存大量奢華玉器
※收藏見證歷史4-9商晚期遺存遠超想像,揭示了商遺民的去處
※地坑院:人類穴居的現代遺存
※宋遼交戰遺存:千年「迷魂陣」 仍具迷惑性
※歷史上從未衰落的大姓——郭姓的來源和文化遺存
※中國貴族的最後遺存:一座無法被超越的頂級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