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研究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血管等複雜組織

日本研究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血管等複雜組織

目前,在再生醫療領域,日本多家科研機構在研究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血管等複雜組織。佐賀大學將iPS細胞(人體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的細胞群列印成管狀結構,製成血管。京都大學利用3D列印技術製成包裹著神經的筒狀組織,並將其移植到實驗鼠身上,實現了神經的再生。日本政府預計到2020年前後,iPS細胞將可用於治療心臟病等疾病,正在加緊掌握與人體組織形狀相近的人造立體組織移植技術。

日本研究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血管等複雜組織


使用Bio3D印表機製成的管狀組織(照片由Cyfuse提供)


iPS細胞不僅被用於治療眼部的疑難病症,未來還可能被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和脊髓損傷。在培育用於移植治療的長血管和立體內臟時,管狀和袋狀的組織結構常需要使用很多細胞。研究團隊認為,既然3D列印技術的原理是層層疊加樹脂材料列印成立體作品,如果用細胞代替樹脂,也可以列印出立體的組織。


佐賀大學教授森田茂樹的研究團隊將人類iPS細胞培養出可發育成血管的細胞群,並在多排細針組成陣列的微型基座上層層串起細胞,最後列印出長2厘米,直徑5毫米的管狀結構。


將管狀結構細胞從細針上取下,內部使用培養液貫穿。數天後分化成不同種類的細胞會在內壁形成細胞層,最終形成血管。今後將在豬身上進行血管移植實驗。

該研究使用了發源於九州大學的新創企業Cyfuse與澀谷工業合作研發的「Bio3D印表機」。


目前有一種治療心肌梗塞的方法是摘取患者的其他血管來替代被淤塞血管。但這種方法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負擔,使用人工血管容易造成再次淤塞,因此人們對iPS細胞製成的血管期待很高。


京都大學副教授池口良輔的研究團隊使用可分化成皮膚等組織的細胞,製成長8毫米,直徑3毫米的管狀結構。將其移植到被切除部分神經的實驗鼠的創口處,8周後管內產生了神經連接,老鼠恢復行走能力。可見,筒狀構造可培育長成神經的細胞,促進神經再生。計劃3年後將該技術投入臨床研究階段。(生物谷Bioon.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PLoS Biol:腦袋大的人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嗎?
Mol Cell:新研究建立藥物-基因突變組合拳 為癌症精準治療開路
中美歐葯審報告2016第二季,各有何看點?
科學家Cell子刊介紹GnRH神經元誘導分化方案
Cell Stem Cell:常被人忽視的脈絡叢竟能調控大腦中的神經幹細胞

TAG:生物谷 |

您可能感興趣

研究人員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創建替代根管治療的血管
日本3D列印血管等複雜組織可用於心肌梗死治療
610早報:缺血性疾病的新型治療—「組織特異性生物染料」結合3D列印技術的組織工程血管
用複合材料和3D列印技術製造科技風渦輪結構
日本設計師探索水晶3D列印技術
生物醫用材料的3D列印技術與發展
3D列印生物陶瓷用於骨、軟骨修復研究獲系列進展
生物醫療材料與3D列印技術可完美結合
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研究進展
印度醫生首次將3D列印技術用於舌癌手術
3D列印幹細胞技術用於組織器官重建的現狀與思考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使用3D生物列印研究血管疾病
NASA研究使用氣溶膠噴射技術列印精密電子組件
紐西蘭研究團隊CReATE正在開發生物材料和生物列印技術
LLNL研究新型金屬3D列印技術改革激光系統
3D生物列印技術成功複製出活軟骨
醫生用3D列印模擬骨科手術
中科院研究團隊用液態金屬和3D列印製造微型車輛
案例 l 3D列印技術在醫療植入物研發與製造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