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沉浮,我心悠悠
關注目刻時光公眾號:優質文章每日推送,搜索mookmeart即可
「我6歲臨摹,50歲作品出版,到70歲還沒畫出什麼值得一提的作品,73歲時約略掌握草木蟲魚的生長,蟲魚鳥獸的結構,希望到80歲時會有長足的進步,90歲時更能參透萬物的原理,到100歲時藝術達到爐火純青境界,110歲時就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閣下夠長壽,便可證明我此言不虛。」——葛飾北齋
∧ 山下白雨
那裡的海天、山嶽賦予了他輝煌的名聲,他也深愛著這片土地上一切。
農人、漁民、女眷和奴僕也是畫作的主角,他推崇、重視生產勞作和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篤信佛教的他,一生有如畫中的漁夫,坦然面對生命中驚濤駭浪,平靜地順著自然的律動隨波逐流。
他的一生都孜孜不倦的學習,直到油盡燈枯。在他臨終時說道:「要是老天能再讓我多活十年,哪怕是五年,我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他一生的畫作就像一座富礦,成為後世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他還是「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葛飾北齋出生在江戶本所割下水(現東京墨田區)的一戶普通人家,父親是幕府的一位御用鏡師。19歲拜在勝川春章門下,開始正式學習繪畫。 勝川春章很賞識這位青年,次年就准許他以「勝川春朗」為畫號發表作品。在勝川畫室工作的15年間,他的風格多是模仿其師,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作,然而這段經歷卻為他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1793年,他繼承了「淋派」畫師「表屋宗理」的名號,迎來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此後他的作品以狂歌本為主,還畫了一些美人畫。其中的代表作是《風流無くてななくせ》,這是他繪製的眾多大首繪美人圖中最重要的一幅。他筆下的美人大多是修長的臉,微張的小口,再加上精緻的筆法描繪,總能使得畫面看起來妙趣橫生,這便是被時人所稱道的「宗理風」。
∧Becoming a Young Woman, ca. 1820
From the series Shunga Ehon
20.3 × 14 cm
∧Beauty with Lantern Looking at Plum Blossoms in Snow, ca. 1804
From the series Surimono
19.1 × 10.2 cm
∧Young Beauty Carrying New Years Tray, 1799
From the series Surimono for Year of the Sheep
14 × 18.4 cm
.
∧Good Showing, ca. 1820
From the series Shunga Ehon
21 × 15.2 cm
∧White Plum Blossoms, 1799
From the series Surimono
14 × 17.8 cm
∧Tea Break by the Plum Blossoms, 1800
From the series Surimono
10.8 × 12.7 cm
∧Painting on Inro with Lacquer, ca. 1795
From the series Surimono
12.1 × 17.1 cm
46歲時,他正式更名為「葛飾北齋」。此後他的作品日漸豐富,風格也日趨成熟。他早期的作品,主要以風俗畫和美人畫為主,而此時則開始逐漸轉向風景畫。他並不是第一個開始風景畫創作的,但他卻是結合了奧村政信、歌川豐春、司馬江漢等大師經驗和技巧,再融合西方的透視法,成為那個時代風景畫的佼佼者。
∧Sakaimachi, ca. 1802
From the series The Dutch Picture Lens: Eight Views of Edo
8.3 × 10.8 cm
∧Yoshiwara, ca. 1802
From the series The Dutch Picture Lens: Eight Views of Edo
8.3 × 11.4 cm
∧Evening Bell at Mii Temple,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Eight Views of Omi
22.9 × 17.1 cm
∧Returning Boats at Yabase,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Eight Views of Omi
22.9 × 17.1 cm
∧Night Rain at Karasaki,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Eight Views of Omi
22.9 × 17.1 cm
∧Autumn Moon at Ishiyama,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Eight Views of Omi
23.5 × 17.1 cm
∧Clearing Storm at Awazu,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Eight Views of Omi
22.9 × 17.1 cm
∧Miya, ca. 1810
From the series Tokaido
11.4 × 16.5 cm
―― 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三十六景不僅是葛飾北齋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眾多描繪富士山作品中之翹楚,享有浮世繪版畫最高傑作的美譽。《神奈川衝浪里》自古以來即與同一組版畫中的「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繪。
∧Senju In Musashi Province (Bushu Senju), about 1829-1833
∧Fine Wind, Clear Morning (Gaif^u kaisei), ca. 1800-1849
25.7 × 38.1 cm
24.5 × 37 cm
∧Enoshima in Sagami Province, ca. 1829-1833
From the series The 36 Views of Mt. Fuji
24.1 × 36.2 cm
∧Tama River, Bushu, ca. 1829 -1833
From the series The 36 Views of Mt. Fuji
26 × 38.1 cm
∧Ono no Takamura, 1839
From the series 100 Poems as Told by the Nurse
24.8 × 35.6 cm
∧Ohtomo-no Yakamochi, 1839
From the series 100 Poems as Told by the Nurse
26 × 37.5 cm
∧Enoshima in Sagami Province, ca. 1829
From the series The 36 Views of Mt. Fuji
24.1 × 36.2 cm
∧Onden Waterwheel, 1832
From the series 36 Views of Fuji
25.4 × 38.1 cm
∧Inume Pass in Kai Province, ca. 1830
From the series The 36 Views of Mt. Fuji
25.4 × 38.7 cm
∧《富岳三十六景?駿州江尻》1830年-1831年
∧《富岳三十六景?武陽佃島》1830年-1831年
∧Yodo River in Moonlight, ca. 1832
From the series Snow Moon and Flowers
26 × 38.1 cm
∧深川萬年橋下
∧青山圓座松
∧武州千住
∧東都淺草本願寺
∧武陽佃島
∧相州七里濱
∧相州梅澤左
∧甲州石斑澤
∧甲州三島越
∧遠江山中
∧信州諏訪湖
∧常州牛堀
∧東海道品川御殿山不二
∧本所立川
∧從千住花街眺望不二
∧相州仲原
∧駿州大野新田
∧駿州片倉茶園不二
∧身延川里不二
浮世繪興起於17世紀,前後盛行200多年。浮世繪的主題多是感官享樂,曾有一部小說描述了人們如何沉溺於虛幻的享樂。「我們只為當下而活,全心全意地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楓葉帶來的喜悅,飲酒高歌忘卻俗世煩憂,恣意漂浮......」
浮世繪名家幾乎無一不做春畫,北齋當然也畫,而且畫的非常獨特。
他的春畫筆名叫做「鐵棒滑滑」。傳聞,葛飾北齋的春畫將日本男人的丁丁畫得粗大蠻橫、殺氣騰騰、青筋暴突。頗具優越感的西方男人初見北齋這一畫時備受打擊,居然不敢到日本找女人,其後在澡堂見過真實的日本丁丁後,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Tako to ama 蛸と海女 (Dream of the Fisherman s Wife, or, Diver Girl and Octopus) , 1814
∧Young Couple , ca. 1820
From the series Shunga Ehon
21.6 × 26 cm
葛飾北齋一生改名30餘次,歷史上對於葛飾北齋改名的原因並沒有過多的記錄,只是知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改名。對於北齋為什麼會不斷的更改畫號,在日本學界有一種看法:認為他是為生活所迫,不得以才將把自己的畫號轉讓給他人,來換取一筆轉讓費用,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是這一說法沒有得到證實,但從中可看到北齋一生飽經磨難卻是事實。
∧The House of Broken Plates, from the series One Hundred Ghost Tales [? Manoir aux assiettes ? de la série des ? Cent contes aux fant?mes ?], ca. 1831-1832
∧《百物語之小幡小平次》1831年-1832年
∧百物語笑般若
∧百物語提燈お化け
∧《菊花》1833年-1834年
∧Okitsu, 1804
From the series The 53 Stations of the Tokaido
13.3 × 17.8 cm
∧Drinking Wine, date unknown
在葛飾北齋70歲時,嗜賭的孫子輸光了所有的家財,他安享晚年的願望被徹底擊碎。一則回憶里寫道「今年春天,我身無分文,衣食也沒有著落......」。老年初嘗赤貧滋味的葛飾北齋,被迫和女兒離家至寺廟中寄住。
為了擺脫貧困,他重拾畫筆。年邁的他仍然精力充沛,靈感還在不斷的湧現。他又重新開始工作,這對一名70歲的老翁來說極其難得的。這期間,他創作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巨浪。
∧神奈川衝浪里
「巨浪」的影響是世界性的。
西方的評論者這樣描述道:"一波洶湧的巨浪即將吞噬三艘船,遠方的富士山乍看之下,彷彿是另一波巨浪,船夫顯然身陷絕境,你似乎覺得置身於大海之中,和船夫一同掙扎求生,上方是一波猶如噩夢般的巨浪,像是懸浮在半空中的魔爪,隨時都會將你吞噬。" "它揮之不去的威脅,呈現了一種非常現代的情緒,我們對生命脆弱的覺醒及對始料未及的危險的忐忑,當下似乎瀰漫著一種大難將至的情緒,擔心我們隨時會因天災人禍而毀滅,「巨浪」正代表了這種情緒。"
而日本人認為:這幅畫呈現的是勇氣與堅忍,因為船夫有職責在身,他們壓根沒把巨浪放在心上,而是勇敢地破浪前進。
人們的解讀也許不同,但葛飾北齋的「巨浪」是藝術史上最能表現海洋力量的作品卻是不爭的事實。
∧巨浪 局部
在這幅名作里,葛飾北齋與我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如果你仔細的把畫面分割對比,就會發現畫面中其實有兩座富士山,遠景中心一個,另一個就是左下角的第二個波浪,它的外形與富士山的輪廓一模一樣,可見富士山在其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Shi Shin, Nicknamed "Nine Tattooed Dragons" and Chin Tatsu, Nicknamed "Stream Leaping Tiger", 1829 (Bunsei 12)
18.3 × 12.4 cm
∧Dan Keijū, Nicknamed "Golden-Haired Hound" and Shin Mei, Nicknamed "Fiery thunderbolt", 1829 (Bunsei 12)
18.3 × 12.4 cm
∧《渡邊源吾鋼與豬熊入道雷雲》1833年-1835年
∧《三曲合奏圖》1818年-1844年
∧《稚遊拳三番續之內 石》1823年
∧繪有龍與蛇的紙燈籠,1804年-1818年
∧《唐獅子圖》1844年
∧《諸國瀧廻下野黑髮山霧降之瀑》約1832年
∧ Ocean waves
葛飾北齋的一生和「巨浪」是何其的相似,他在畫界也曾掀起高高的巨浪,但盛名轉瞬即逝,滔天的巨浪化作海水消失於汪洋之中。
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如何定位自己的一生,如何在混亂邊緣處變不驚,不要抵抗人與天地的關係,順著自然的律動隨波逐流吧。
今日福利:
葛飾北齋作品集電子畫冊二本,封面如下:
畫冊簡介:兩本精美的葛飾北齋畫冊,共100多頁,圖文結合,英文版。作為日本浮世繪的代表,非常精美,別具一番美感。
獲取方式:熟知索要方式的朋友請按照以前的既定方式,新朋友請發郵箱和書目名稱至公眾號後台,不明白的,我們會逐個解釋清楚,感謝朋友們的大力支持!(PS: 收到文件後請儘快下載,以免過期;最近索要畫冊的朋友很多,如回復慢,請諒解哦,謝謝~~)
聲明:此畫冊原始資料來自網路,僅做交流學慣用,版權屬於原所有者,閱讀後請儘快刪除!
卓別林的世界 Itten+Brechbühl
東信焚花
為什麼,它是「上海最好的美術館」?
他只是個業餘愛好者!
他是,挑釁者嗎?
TAG:目刻時光 |
※遠看似是「落水狗」在海面沉浮不定,遊客上去欲解救,發現自己看錯了
※手持一杯清盞,伴著裊裊茶煙,淡看人生起落,笑讀宦海沉浮
※清代著名左臂畫家,一生顛沛流離,感嘆:不經歷幾番沉浮歷練,不懂得生老病死常態!
※遠看似「落水狗」在海面沉浮不定,遊客上去解救,發現自己看錯了
※楊洋:是太子夜華還是靈魂舞者?十年沉浮不忘初心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灰影」在海面沉浮不定,遊客上前救援卻難以下手
※蕭紅:人生經歷了苦難沉浮,還有溫暖和愛
※飽受滄桑後的睿智,無數沉浮後的淡泊
※明朝才子解縉宦海沉浮幾十年,最後卻是在雪地里凍死,全家籍沒
※劉嘉玲一邊感慨之餘,難免又孤芳自賞,在娛樂圈沉浮這麼多年
※沙特阿美叫苦連連,頁岩油也入不敷出,油市沉浮誰才是贏家?
※有人復活有人倒下,智能穿戴市場誰主沉浮?
※他是「古琴界吳秀波」,歷經商海沉浮,最終在高山流水中覓得知音
※經得起沉浮,穩得住初衷
※書店:沉浮在盈利與情懷之間
※擁有A4腰,誰主沉浮?你想要擁有這樣的馬甲線么?
※「亞視臉」小生沉浮史:跳槽有風險,不是每個人都有命做張家輝!
※在台灣看同性戀遊行,在英國喝下午茶,她用筆見證中國創業大潮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