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導讀: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火炮之利,守方據守天險或固守城池,在糧草充足且軍勢相當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讓攻擊的一方無計可施,於是就有許多說客說服守將獻城成為美談。那麼如果守方武將堅決固守城池,古人都有些什麼辦法攻破敵軍城池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覽古代的一些攻城重武器: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火炮之利,守方據守天險或固守城池,在糧草充足且軍勢相當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讓攻擊的一方無計可施,於是就有許多說客說服守將獻城成為美談。那麼如果守方武將堅決固守城池,古人都有些什麼辦法攻破敵軍城池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覽古代的一些攻城重武器:


一、巢車


巢車又名樓車,主要作為古代攻城的戰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種專供觀察敵情用的瞭望車,車底部裝有輪子,可以推動,車上用堅木豎起兩根長柱,柱子頂端設一轆轤軸 (滑車),用繩索系一小板屋於轆轤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開有12個瞭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敵人矢石破壞。


巢車

屋內可容納兩人,通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戰時,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親自登上巢車察看敵情。23年王莽軍圍攻昆陽時,造高10餘丈的大型巢車,用來觀察城內守軍動態,稱為雲車。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巢車


宋代又出現一種將望樓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樓車」。這種車以堅木為竿,高8丈,頂端置板層,方闊5尺,內容納一入執白旗瞭望敵人動靜,用簡單的旗語同下面的將士通報敵情。將旗捲起表示無敵人,開旗則敵人來;旗竿平伸則敵人近,旗竿垂直則敵到;敵人退卻將旗竿慢慢舉起,敵人已退走又將旗捲起。

望樓車,車底有輪可來回推動;豎桿上有腳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豎桿旁用粗繩索斜拉固定;望樓本身下裝轉軸,可四面旋轉觀察。這種望樓車比巢車高大,觀察視野開闊。後來隨著觀察器材的不斷改進,置有固定的瞭望塔,觀察敵情。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二。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是古人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衝。

它們被稱為「籍幕」、「布幔」、「木幔」、「籬笆」、「皮簾」等。《宋書·武帝紀上》:「 張綱 治攻具成,設諸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通典·兵十三》:「以板為幔,立桔槔於四輪車上,懸幔逼城堞間,使趫捷者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謂之木幔。」


木幔


三。轒轀車


轒轀(fényūn)車,古代攻城武器名。為四輪無底木車,上蒙牛皮抵禦城上箭矢,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掩護士卒抵近城牆進行攻擊,但無法直接破壞城牆。一車可藏十人左右。據《武經總要》記載:轀轒車,下虛上蓋,如斧刃(其車梯盤勿施桄板,中可容人著地推車),載以四車輪,其蓋以獨繩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墳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轒轀車


在南北朝的時候經過侯景的改良成「尖頭木驢」,據《太平御覽》、《梁書》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詳細記載:梁將侯景反,兵逼建業,皆危懼。梁將羊侃為守城督,因偽稱得外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賊為尖頭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鐵鏃,以油灌之,擲驢上,焚之俄盡。


為增加行車的安定性,該器具路輪又增加成為六個,車長為一丈五尺(4.7 公尺),高八尺(2.504公尺)。《武備志。軍資乘攻二》記載:古時攻城戰車。六輪,上橫大木為脊,長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內載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四。撞車


撞車,是中國古代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主要兵器,靠衝撞的力量破壞城池的防禦措施。《三才圖會·器用五·撞車圖說》記載:「撞車:上設撞木,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飛梯臨城,則撞之。」


撞車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五。臨沖


臨沖,又稱臨沖呂公車或呂公車,相傳此車便是由姜太公發明的,因其受封於呂地,所以尊稱為呂公。而實際上,臨沖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較多應用。


臨沖呂公車是古代一種巨型攻城戰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武士,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


臨沖


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通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拼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這種龐然大物似的兵車在戰鬥中並不常見,它形體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難發揮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現,往往對守城兵士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從而亂其陣腳。


1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備成都,平息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的叛亂。當時,叛軍將成都團團圍住,晝夜攻打,用鉤梯爬城,在城外壘土山,設工事,居高臨下,用強弩射城上守兵。守軍用火炮、火箭反擊,雙方相持不下。


這天城外忽然喊聲大起,守軍發現遠處一個龐然大物似的戰車用許多牛拉著,向城邊接近,車頂上一人披髮仗劍,裝神弄鬼,車中數百名武士,張強弩待發,車兩翼有雲樓,可俯瞰城中。戰車驅近時,霎時毒矢俱下,城上守兵驚慌失措。朱燮元見狀沉著若定,告訴官兵這就是呂公車。立即命令架設巨型石炮,以千鈞石彈轟擊車體,又用大炮擊牛,牛回身奔跑,呂公車頓時亂了陣腳,自顧不暇。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六。雲梯


雲梯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這種器具有的種類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雲梯的發明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說明雲梯另外一個用途可以登高望遠偵探敵情。


雲梯


戰國時期的雲梯,從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鑒所示圖案判斷 ,系由3部分構成:底部裝有車輪,可以移動;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於城牆壁上;梯頂端裝有鉤狀物,用以鉤援城緣,並可保護梯首免遭守軍的推拒和破壞。


唐朝的雲梯比戰國時期有很大改進: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在底盤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設一具活動的上城梯(副梯),其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可以沿著城牆壁面上下滑動,謂之飛雲梯;雲梯的底部則「以大木為床,下置六輪」。由於主梯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而活動的上城梯的設計,則大大降低了雲梯在接敵前的高度。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雲梯


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設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同時又保證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與城緣接近,免遭守軍破壞。宋朝的雲梯結構有了更大的改進,採用了中間以轉軸聯接的摺疊式結構,並在梯底部增添了防護設施。


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有飛梯、竹飛梯、躡頭飛梯等。這些改進,使登城接敵運動簡便迅速。明朝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這種笨重的木製雲梯也逐漸被廢棄,推出歷史的戰爭舞台。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七。壕橋


壕橋又稱為「飛江」或「飛橋」,是古人為了通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


我國自戰國時代便有使用壕橋的紀錄,根據《六韜·虎韜·軍用》的紀錄中有:「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4.7公尺),長二丈(6.26公尺)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國在壕橋的發展方面已極為成熟,不但應用了銷軸、轆轤等機械裝置,其橋寬達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寬達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隊通過。


《武經總要》記載,宋時壕橋已普遍裝上輪子,做成車型,以便推徙。所載的宋代壕橋類器材總共有五種,壕橋的寬度是視城壕或護城河的寬度而定,這些壕橋多半是在圍城時攻方觀測後就地取材製作的。


壕橋


為了運輸的方便,壕橋的橋座下有兩個大輪子,以便攻城軍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橋,使部隊迅速通過橋面,進行攻堅作業。為了確保橋面的安定性,壕橋的前端有兩個用來固定的小輪,當小輪陷入對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橋更為穩定,此種特殊設計比起前代用許多繩子固定的方法,顯然較為進步。


而到了唐代,護城河寬達二丈。製造壕橋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橋過長時,使用也不便。 所以當壕溝或護城河過寬時,則利用機構較為複雜的摺疊橋。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八。投石車


投石車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它是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如中國象棋黑方的炮寫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車,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


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古書中的「拋石」、「飛石」指的就是投石車。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非常簡單,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攻楚的時候,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堪稱古代遠攻武器之王。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很多三國遊戲中的「霹靂車」就是戰國時代投石車的改進形。


投石車


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記載,「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車的重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即140多米。

中國古代8大攻城武器 一顆炸彈毀一城



古墓挖出古代攻城炮彈,這種炮彈曾炸開過古代運河,助軍隊毀掉過一座城池


也許《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說是超遠程打擊了。


中國是北宋-南宋時期發明的對重式投石車,金國在滅亡北宋的汴京之戰中,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5000餘座,在汴京長達50里的城牆外同時向心突擊,金軍發射了無數的石彈,以至於汴京郊外當時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塊!


攻城時先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炮齊發,再輔以大量強弩,一舉擊潰守城部隊的部署,進而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80人的巨型攻城車對城池展開登城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壯觀的發射場面,簡直不遜於現代戰爭規模的火力準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關注 的精彩文章:

十大元帥中 鄧小平竟唯獨不與他來往!
揭秘:韓國天安艦爆炸5年之謎!
開國大將一申請得毛澤東讚揚 但被軍委否決!
螞蟻斗大象:日蘇在二戰中軍事差距有多大!
揭秘劉少奇真正得罪毛澤東的一件事

TAG:全球關注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三大攻城神器:一種高過城牆,一種魯班發明助楚國滅三國稱霸
各種彎門盜洞:和古城牆一起消失的中國古代攻城戰法
古代攻城三大法寶:一種高過城牆,一種最寬120米不怕矢石攻擊
攻城拔寨,無堅不摧:中國古代的攻城武器
投石機是一種極好的攻城武器,在古代就是大炮
中國古代所用攻城工具
古代戰爭中攻城的密秘武器
全世界都說好的古代中國攻城武器: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外傳
中國古代如何攻城?
獨眼巨梟霸氣橫掃《攻城三國》新武將夏侯惇登場
冒險島2瘋狂的野豬攻城賽 監視塔城牆
歐洲中世紀的城牆、城門破壞者:攻城槌
天堂2血盟手游攻城戰的獎勵內容一覽攻略
古代神秘的攻城利器(一):城門緊閉怎麼破? 投石問路有絕招
揭秘中國古代攻城器械:翻牆工具全機械化!
太平軍強勢攻城,城中一女子做了件事,保住江西一座城
攻城三國城池可以收復嗎
中國無人機這些年攻城略地的最大功臣曝光 搶走美國導彈市場
古代三大裝甲車:兩種用於攻城,一種車輪帶刀碾壓步兵如巨石擊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