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協作組 ——孫 誼

大醫生兵器譜主筆 | 趙閃閃


題記:外科大夫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當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清醒的頭腦、冷靜的判斷是外科大夫最有魅力的素質,也是一種境界。—— 孫誼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孫誼從醫,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是醫生,自是希望兒子也能延續醫學之路。孫誼坦言,高考的時候很懵懂。即便到了畢業之期,踏出北大醫學部的門,未來依舊混沌一片,如霧裡看花。


2000年,他進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轉折來得順理成章。「我是到了醫院才真正明白要做什麼。」已是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的孫誼這樣說。醫生這個職業讓他學有所用,隨著接收的病人逐漸增多,經驗的累積疊加,能夠解決的問題也隨之擴展提升。現在想來,「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至於辛苦和忙碌 —— 吃不上飯、睡不好覺、被凌晨的電話驚醒、連續的手術,在他看來,是每個外科大夫都會經歷的,沒什麼特殊。


緊張忙碌的常態,尤其體現在門診上。


早晨七八點鐘,門診大廳及通道里往往人滿為患,排隊挂號,等候就診,即將被叫到號的病人會下意識地守在門口,以便第一時間進入。周五上午,孫誼門診,他比正常時間提前了一刻鐘。問病的過程,專註而審慎,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有位患者神色凝重地進來,將病歷資料一一擺在桌子上,孫誼看了片子,確定是肝癌,已經晚期並且有轉移。他沉思片刻,據實告知:「這種情況確定是肝癌晚期,片子上顯示肝臟里有70%以上的腫物,一個大的,邊上散布著許多小的,一般來講生存期是半年左右,情況非常不好,你們要有個思想準備……」


病人及家屬面面相覷,不知怎麼辦才好,遂問道:「那現在,還有什麼辦法能治?」 孫誼表示即便是治,也只能緩解病情,無法根治,他說:「首先這種情況,不適合做外科手術了,目前,治療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做介入,插個管子到肝臟,打藥物把給腫瘤供血的血管堵住,但大多數不能保證全部堵住;二是選擇靶向葯,但是費用比較貴,一個月5萬,效果好的話繼續吃,連續三個月,這樣可能會延續一兩年,但也無法徹底治好。也許你們家裡需要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來就診的患者,癌症晚期的病人不在少數。大多是沒有什麼顯著癥狀,在體檢中發現有異常,才來醫院就診的。孫誼建議,每年還是要例行體檢,儘早的發現隱患,「如果出現疼痛等癥狀再來看病,可能已經晚了」。

通常胃腸胰腺的腫瘤會伴隨著肝轉移,據記者統計,當天的門診里,肝轉移的病人佔到了一半以上。


孫誼說,晚期腸癌的患者肝轉移最為致命,如果不能手術切除,生存期半年以內的患者很常見。因此積極治療爭取手術切除是延長生存的最有效的手段。讓人難忘的是個中年人,兒子替母親來看病,他把母親的病情、目前的狀態、要諮詢的問題悉數寫在紙上,說是擔心自己緊張會忘。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兒子把母親的病情、目前的狀態、要諮詢的問題都寫在紙上)


孫誼了解病情後一一解答:「通過現有的片子可以看到,胰腺上長了東西,胰頭較大,胰尾萎縮,腫瘤標記物升高,懷疑肝轉移,但尚不能夠確定。」 他建議先去做穿刺活檢或者做一個PET-CT全身掃描,先把診斷和分期弄清楚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治療。「鑒於患者年事已高,如果沒有轉移,胰頭手術風險很高,是否手術還需慎重考慮;如果已出現轉移,治療應以化療為主,但有效的方案不良反應也相對比較厲害,所以最終的治療方案取決於病情和病人的狀況。」


孫誼表示,罹患惡性腫瘤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講都是晴天霹靂,但是震驚之餘保持清醒頭腦,積極配合醫生,客觀面對和認識所患的疾病,才能夠讓病人和家屬正確的選擇並接受最為合適的治療,「做一個務實的病人」。


門診里,孫誼偶有接打電話諮詢放射科的相關事宜,都會先跟病人說抱歉,「請坐「、「慢走」貫穿始終。


「守護病人是職責所在,不能懈怠。」


作為外科大夫,做手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對於肝膽胰外科,除了手術複雜、風險高外,孫誼表示,術後恢復同等重要,需要花費的精力可能比其他專業更多。「比如腹部手術的病人,術後不能吃東西,需要通過輸液來供給營養,病情變化會比較迅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觀察病人各方面指標,如生命體征、體溫、出入量、引流、化驗檢查等。不平穩的病人,每隔幾個小時就要看一次,如果有嚴重合并症,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次。但如果病人恢復順利的話,5天左右病人情況就會比較平穩。」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詢問病人術後恢復情況)


有一個胰腺術後出血的病人,至今讓他印象深刻。


某日夜裡,孫誼凌晨接到護士的電話,告知患者引流管出血,到醫院後發現,患者突感肚子疼,引流管有鮮血湧出,「出血非常猛,不到一分鐘,1000ml的引流袋已經鼓滿」。結合六天前手術的情況,考慮血管斷端腐蝕出血的可能最大,病人已經出現心率增快,血壓下降,有生命危險。


為了搶救生命,此刻必須採取措施控制出血。首先是先夾閉引流管,加壓止血,同時迅速聯繫輸血科,準備輸血,維持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其次,急診聯繫介入科進行栓塞止血,但由於患者血管斷端位置太短,栓塞止血無法進行,因此手術止血成了唯一的選擇。經過四個小時的手術,出血成功被控制,患者終於脫離生命危險。孫誼走出手術室的大門,長舒一口氣,看外面,天色已經大亮。


孫誼表示,這樣的極端情況雖很少出現,但「專業性質所決定,我們的神經還是始終處於緊繃狀態」。鑒於緊急的情形難免會發生,「所以,我從來都是24小時不關機,萬一病人有事,聯繫不到我那怎麼辦?」


而外科大夫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當要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清醒的頭腦、冷靜的判斷是外科大夫最有魅力的素質,也是一種境界。」 孫誼說。


當孫誼還是一個醫學生的時候,結直腸癌出現肝轉移,幾乎是被判死刑的。但如今,同樣的情況是有可能被治癒的。一則,有效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使更多的病人有機會手術切除,並有效防止複發;二則,肝臟切除技術的提高,使得近三分之一的手術切除的病人能夠長期生存。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信科技及醫學的進步,會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而在他從醫的經歷中,也有奇蹟發生。「記得做住院大夫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年輕女學生,身患直腸癌,手術中發現局部已有轉移結節,當時的判斷覺得這個病人肯定預後不好,很有可能活不過兩年。」但讓他意外的是,手術及之後的治療效果很好,兩三年前他接到了這位病人寄來的賀卡表示感謝,她畢業後順利找到了工作並已結婚生子。


孫誼開始思考,以目前對於疾病的認知實際上還非常有限,我們不能輕易給病人「判死刑」,若沒有良好的手術切除和術後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就不可能有「奇蹟」的發生。


肝膽胰外科整個科室全年的手術量是480台左右,孫誼每年近100台,一周安排一到四台。而在肝膽胰外科,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比較少見的。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發病率很低,大約十萬分之三十,全身都可能得,胃、腸、胰腺較為常見。」孫誼介紹道,從醫至今,他經手的不過幾十例,目前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疾病認知不夠深入,早期病例手術切除療效好;晚期患者(不能手術切除)沒有根治機會,但由於病情進展往往比較慢,所以生存期較其他晚期腫瘤要長,目前控制腫瘤有很多手段,如生長抑素、靶向藥物、全身化療、介入治療及核素治療等,如何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各種治療手段的作用,多學科協作是關鍵。北大腫瘤醫院正是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的先驅,也在多種腫瘤的多學科協作治療中起著引領和示範作用。


而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講,這個病非常陌生,臨床診治工作中往往考慮不到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這樣可能造成診斷和治療的延誤。


比如胰腺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分兩大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有非常特異的癥狀,診斷並無困難,而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需要與胰腺腫瘤進行鑒別。「


怎麼分辨,恐怕就是要靠經驗了。放射科檢查增強的CT或MRI會作為最主要依據,通過影像學檢查的特點,懷疑神經內分泌腫瘤,就需要進行一些特異性的檢查來確診。不漏診的關鍵,是醫生要對這個病提高認識。」孫誼說道,「當然,和其他腫瘤一樣,規律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還是最為重要的。」


有時候,醫生處在很尷尬的位置,對病症的無奈會讓「成就感」大打折扣。這些年,醫生的職業生涯帶給孫誼的不止有爆棚的成就感,還有無盡的擔心、時刻的謹慎,「因為面對的是生命」。而他的體重也在從醫之後慢慢上升。「去年的體檢報告已然讓我警覺,當醫生的自己健康出了狀況,說出去也怪不好意思的。」他羞赧地笑。而近一年來,他堅持每天鍛煉,已經減掉了20公斤,逐漸恢復了正常體型,體檢指標明顯好轉。


郎景和院士在《一個醫生的故事》中寫道:外科是個莊嚴而神聖的學科和職業。外科手術緊張,富於挑戰,充滿風險。外科醫生生活比較單調,少有浪漫,更少休閑。不知道「充實」二字是評價還是慰藉。


孫誼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項十餘年的愛好 —— 滑雪之外,甚少社交。問他會感到單調嗎,他想了一下,笑笑說:「還好吧,我們至少還有手術。」


攝影 | 高晨、於佳


新媒體編輯 | 雪醬


(本文來源於大醫生兵器譜官方網站:www.bingqipu.com。想第一時間了解大醫生兵器譜相關專家和科普信息及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關注大醫生兵器譜官方微信公眾號:yilinbingqipu,眾多超實力專家齊聚在這裡。)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醫生-「外科醫生失業是件好事」,怎麼回事?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大醫生-朱旭:不懂臨床的介入醫生只能是「導管匠」
妹子們,這些婦科病真的沒有那麼恐怖!丨有請大醫生
大醫生眼中的綠茶——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大醫生-姚雲峰:做外科醫生就是要吊炸天!
大醫生-徐敏:我喜歡挑戰別人治不好的病
大醫生-曹勇:更多科研為了更好臨床,路,還很長!
大醫生-麻醉醫師,乾的就是份良心活兒
「大醫生」於松做客春雨醫生:告訴你生娃要趁早!
《我是大醫生:醫生不說你不懂2》:細節決定健康,習慣決定生命品質
大醫生-張東:生死較量,腦血管上的張弛韻律!
至親在眼前死去,加拿大醫生卻拒絕治療!誰也沒有權力決定別人的人生!
大醫生 | 張岩:他,堅守在腦動脈瘤最前線的「搶險隊員」!
大醫生批評號販子,竟然被刺傷,真是瘋了!
大醫生-高利:中西醫結合,就是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大醫生來了:這種疼痛感不亞於皰疹、牙痛的疾病……你了解多少?
家長的哪些小毛病,容易慣出熊孩子?丨有請大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