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適合跟誰結婚,數據說了算
我們的選擇真的都是基於內心嗎?赫拉利說,人類從來沒有做過什麼自由的選擇,你聽從內心想法做出的一切選擇,都是經過生物計算輸出的結果。
以前我們選擇結婚對象時,會去問神父或者父母。未來,我們可能會去問亞馬遜。因為它掌握了我出生以來所有的數據,它的判斷比我自己更準確。
(本文根據尤瓦爾·赫拉利在混沌研習社的課程整理而成,有刪節。混沌研習社全新課程表已重磅發布,詳情見文末。)
演講人|尤瓦爾·赫拉利
(《人類簡史》作者,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
21世紀,「數據宗教」開始興起,很多艱難問題的答案不再來自人的感受,而是外部的數據處理系統,它收集我們的數據並且做出分析,給出答案。
在數據宗教興起之前,主導這個世界的意識形態是什麼呢?人本主義,就是人類是世界的中心,人的感受和自由選擇是所有權威和意義的來源。
人本主義曾主導世界
無論是政治、經濟、審美、倫理
都堅信人的感受是決策的根本
人本主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舉幾個例子。
在人本主義的政治學中,選民最了解誰應該成為統治者。
如果你想知道誰最應該統治這個國家,就去問選民,選民最知道誰好誰壞,這是人本主義政治學的核心。
人本主義的經濟學中,顧客永遠是正確的。
我們怎麼判斷自己的產品好不好?去問顧客。怎麼樣知道公司成不成功?去問顧客。這也是顧客的民主選舉,不是用投票,而是用錢來選擇。
人本主義的審美學中,美存在於欣賞者的眼睛裡。
什麼叫美?只要觀眾覺得美的東西就是美。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1917年,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拿了一個馬桶,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個博物館裡,說這就是一個藝術品。
後來不斷有人在討論,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藝術品?如果你是一個人本主義者,你就會說,如果有人覺得這是個藝術品,那就是藝術品。美不是由權威人士界定的,美應該由欣賞者自己來判斷。
人本主義的倫理學認為,如果你感覺很好?那就去做。
什麼是好的事情?就是你感覺很好的。如果讓你感覺很好,也沒有讓別人感覺不好,那就去做。
這可能是同性戀背後的邏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同性戀了。之前在歐洲,大家覺得這是一件特別糟糕的事情,因為聖經說同性戀不好。但是現在歐洲人想法很不一樣了,你只需要聽從你內心的聲音。
技術的進步可能終結人本主義
人類從未做過自由選擇
感受只是生物計算的結果
但是今天,這種把人的感受和選擇放在核心的意識形態,遭受到了新技術的挑戰。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的出現,可能造成人本主義被終結。
因為科學告訴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並不存在,人類從來沒有做過什麼自由的選擇。你聽從內心想法做出的一切選擇,都是生物化學反應。你的感受,都是經過生物計算輸出的。
舉個例子
非常常見的就是生存問題。假設非洲大草原上有隻狒狒,它看到不遠處有棵掛滿香蕉的香蕉樹,它很想吃香蕉,但是它也注意到離樹不遠的地方有隻獅子。
要不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摘香蕉呢?這其實是一個概率計算問題。狒狒需要計算兩個數據:我不吃香蕉餓死的概率,以及去摘香蕉時被獅子吃掉的概率。
為了計算這兩個概率,狒狒需要很多數據,把所有數據放在一起,計算出概率,再決定做什麼:
香蕉離我有多遠,有幾根香蕉;
獅子離我有多遠,獅子大還是小,有沒有睡覺,看起來餓不餓;
還有關於自己的數據,我能跑多快,有多餓。
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然後計算出概率,這個狒狒不會拿計算器算,它整個身體大腦神經系統,就是它的計算器,可能只要一眨眼的時間,就會輸出一個相應的結果。
這個結果不是一個數字,而是狒狒身體里的一種感受,可能是恐懼,也有可能是勇敢。
如果它感到恐懼,就意味著大腦計算的結果告訴它,你去摘香蕉被獅子吃掉的概率會非常大。同樣,如果計算的結果是它應該冒著生命風險去摘香蕉,那麼它就會感受到一股勇氣,讓它勇敢地跑向香蕉。
所以,很多感受,比如喜悅或者恐懼,不是用來寫詩的,而是生物計算的結果,來指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決策。
只要給予足夠數據
外部實體就可以理解我的感受
甚至知道跟誰結婚更適合
所以現在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什麼呢?只要給予了足夠的數據,一個外部實體就能夠理解我的感受,並且替我做出更好的決策。
我們現在看到了兩個科學浪潮的彙集: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當達爾文遇到圖靈,我們看到了什麼?人工智慧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一旦大數據演算法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權威將從人的情感轉移至電腦演算法。
比如在醫療行業。很可能在未來,有關於你身體健康的決策,不是基於你自己的感受和自由選擇來做出的,而是以大數據和電腦演算法給出的。
舉個例子
大概兩三年前,美國著名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一次DNA測試中發現,自己有一種特殊基因,擁有這種基因的人,有87%的概率會得乳腺癌。但是當時,她並沒有乳腺癌。
DNA演算法仍然告訴她說,你雖然現在沒有乳腺癌,但是根據我們的大數據和演算法,你擁有的這種罕見基因,有87%的概率會得乳腺癌。最後朱莉選擇聽從電腦意見,做了乳房手術。
我們現在正在進入一個叫做數據宗教的時代。它告訴我們不要聽從自己的感受,要去聽谷歌的,蘋果的,亞馬遜的,它們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
比如,以前我按照自己的判斷來買書,經常會買錯,但是我現在依賴亞馬遜的推薦來買書,經常會有非常意外的收穫。
再舉個例子
如果你使用Kindle來閱讀電子書,亞馬遜就可以收集關於你的更多信息。你在讀Kindle,Kindle也在讀你。Kindle知道你哪一頁讀得很快,哪一頁讀得很慢。
這都只是第一步,如果Kindle和那些感測器結合起來,它甚至知道你讀到哪個地方笑了,哪個地方哭了,了解你讀到每一個字的時候身體的變化。
如果Kindle獲得了這些數據,亞馬遜可以用這些數據來幫你做決策。它不光可以建議你買哪本書,它甚至可以建議你和誰約會,和誰結婚。
以前我們要在幾個潛在的結婚人選中選擇對象的時候,會去問神父或者父母。未來,我們可能會去問亞馬遜,我應該和誰結婚?
亞馬遜會告訴你,從你出生那天開始,我就跟隨你,我傾聽了你在鍵盤上輸入的每個字元,讀過你的所有E-mail,我有一些生物化學的儀器每天都在追蹤你,你去跟不同的人約會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對你的血壓或者心跳起到了什麼作用。
根據對你這麼多的了解,我建議你跟A結婚,不要跟B結婚。我太了解你了,甚至知道你不喜歡我的建議,你想讓我說跟B結婚,因為B長得更好看。
我沒有忽略外表,B長得好看我也考慮進去了,但是仍然建議你跟A結婚,我知道你的價值觀,了解你的生物化學系統,也知道你更喜歡長得漂亮的人。七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是原始人的時候,長得好看就是一個潛在的優勢。
但是今天,根據我對數以千萬計的戀愛關係的了解,美貌遠不如生物化學系統那麼重要,所以,我建議你跟A結婚。
這是一個實證的問題,今後,谷歌、亞馬遜、facebook擁有的數據越多,做的決策越好,我們越依賴他們。
*本文根據赫拉利在混沌研習社的課程整理而成,有刪節。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微信聯繫warmly11獲得授權。
搜狗王小川:公司如何向生物學習?
王俊:三個終極哲學問題的基因啟示
TAG:顛覆式創新研習社 |
※怎樣才算適合結婚的人
※聽說你不想結婚?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結婚?
※不準賠錢,測測現在的你適不適合結婚!
※聽說你不想結婚?是么?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適合和你結婚?
※如果我們不能結婚,你怎麼瘦得了
※到了適婚年齡,為什麼不想結婚?
※你真正需要和誰結婚?婚不是因為適齡就一定要結!
※你結婚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合適?
※什麼樣的人最適合與你結婚?
※你知道什麼時候最適合結婚嗎?
※什麼時候,你會想結婚了?
※我不會跟你結婚的,你太臟
※最簡單的結婚理由:因為你值得選擇,而我不想錯過
※他適不適合結婚,只看這四點
※如果只能湊合,那就不要結婚
※因為他們那結婚習俗,這婚我不想結了
※結婚,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