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从地耳草中发现具有抗Epstein–Barr病毒活性的绵马酸杂萜

从地耳草中发现具有抗Epstein–Barr病毒活性的绵马酸杂萜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勇慧教授等人从传统中草药地耳草地上茎部分发现了一系列绵马酸杂萜类化合物(其中有3对为对映异构体,1对为差向异构体),其结构特点表现为:绵马酸与不同类型的倍半萜(humulene,isodaucene和germacrane)通过hetero-Diels-Alder环加成作用,反式骈合为具有6/6/11,6/6/7/5和6/6/10环系的新颖骨架。通过对核磁共振光谱的分析,确定了这类新化合物的相对构型;通过X-单晶衍射学、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圆二色谱(ECD)和Rh2(OCOCF3)4诱导圆二色谱(ECD)效应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在这类新化合物中,有两个化合物(化合物2a和化合物4)表现出非常好的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活性,它们的EC50值分别为0.57和0.49 μM,选择指数分别对应为大于52.63和等于106.78,效果明显优于阳性药物更昔洛韦(EC50值为2.86 μM,选择指数为大于104.50)。此外,通过对这类化合物进行计算机反对接虚拟筛选(RVS),发现它们抗EB病毒的可能作用靶标为疱疹病毒DNA聚合酶2GV9。而且,微量热泳动技术(MST)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与2GV9结合的解离平衡常数KD值和EC50值所表现的趋势是一致的。另外,化合物与蛋白的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化合物2a和化合物4与2GV9的氨基酸残基Phe470、Tyr557、Phe381和Pro561存在有重要的疏水作用,与Lys1069有氢键作用,与Asn466有静电作用。

从地耳草中发现具有抗Epstein–Barr病毒活性的绵马酸杂萜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Org. Lett.》上。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rglett.6b00906


原文:Filicinic Acid Based Meroterpenoids with Anti-Epstein?Barr Virus Activities fromHypericum japonicum


Org. Lett.,2016,18, 2272-2275,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906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一MOL资讯 的精彩文章:

TAG:X一MOL资讯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地耳草中發現具有抗Epstein–Barr病毒活性的綿馬酸雜萜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地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