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而已,一生卻盡 著名導演阿巴斯逝世
2000年初,我來到北京,隨後覓到了五道口的小攤,大學零用錢買的都是打口CD跟牛皮紙包的盜版VCD,印象最深的,便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櫻桃的滋味》,文藝且好看,之後片片必收。
2007年,剛到出版社工作,懵懂之間,跟著前輩在三聯書店辦《隨風而行》的照片詩歌展,阿拉伯語跟中文對照,鬧出了不少笑話。記得還在故宮旁邊的美術館看到了阿巴斯真人,那是唯一一面。
2012年,不看阿巴斯的片子許久了,再看《如沐愛河》,色彩、故事,都在變化,說實話,不像過去那麼喜歡了,可能變化更多的是我,而不是阿巴斯。
2016年7月4日,阿巴斯剛76歲,就離開了世界。問了問周圍,很多人並沒有看過他的電影。遺憾嗎?也說不上,阿巴斯對中國導演的影響太深。藝術的力量就在於此,你甚至可以忘記了他,但他還是在影響著你。
以上只是一個普通影迷對阿巴斯的少許回憶。今日微信,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他的電影、詩歌和攝影,以為念。
壹
詩與攝影
秋日午後
無花果樹葉
輕輕落下
停在
自己的影子上
小小一片積雪——
漫長冬日給早春的
留念……
月光
融化了
老河上的薄冰
一群櫻桃樹
就一棵,孤零零
半朵花不開
我辦不到
她這麼告訴我
我寧可她說
情非所願
白首婦人
望一樹櫻花:
莫非已是我暮年的春天?
那一刻
大橋
攔住月亮
灑向銀色河流
明月目中疑惑
今天看她的人
是否
還是千年前那些?
鱒魚
不知河的去向
只伴著它
向海而行
越想
越不明白
為何
那麼懼怕死亡
紅蘋果
在空中
翻轉千次
落入
頑童手心
白色馬駒
浮出霧中
轉瞬不見
回到霧裡
老狗
看守著
一堆
廢輪胎
不取分文
片刻而已
一生卻盡
我自涕零
作為詩人的阿巴斯
文 西川
我假裝不知道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對於世界電影的偉大貢獻。我假裝沒看過他的電影。我只讀他的詩歌。聽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也是位詩人時我感到驚訝,讀到他的詩歌時我的驚訝更加深了一層,因為他的詩歌不同於我讀過的任何人的詩歌。阿巴斯似乎應該是一個口袋裡揣著筆記本的人,他會隨時記下他的所見所想;如果不是這樣,那他就是一個能夠把瞬間發現變成一種持久的發現狀態的人。仔細想一想阿巴斯寫詩這件事,又覺得這本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似乎只寫短詩,比中國古代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要短,短得像日本俳句。但據阿巴斯詩歌英文譯本的兩位譯者阿赫瑪德·卡利米——哈喀克和邁克·畢爾德說,即使俳句也難見阿巴斯詩歌的活躍與加速度。我想在阿巴斯詩歌與日本俳句之間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日本俳句是詩人在悟性的參與下,從時間中的自然與生活里截取詩意,而阿巴斯通過他頓悟般的捕捉,賦予生活以詩意或反詩意。也許「詩意」不是一個準確的詞,應該叫「滋味」。
在伊朗詩歌的歷史上出現過一些大師級的人物。魯達基、菲爾多西、內扎米、歐瑪·海亞姆、薩迪、哈菲茲的著作中國都有翻譯。他們的作品,要麼處理歷史,要麼表達訓誡,要麼是飄逸的抒情,要麼是令人叫絕的哲理。但阿巴斯為他的詩歌罩染上了一層厚厚的關懷,並從這種關懷進入了生存的奧秘。這令人想到他的整個生存背景、文化背景。
放眼世界詩歌,在當代社會,像阿巴斯這樣只寫短小詩歌的人幾乎沒有。這表現出阿巴斯對待詩歌寫作的剋制,甚至是謙遜。我想這主要還不是詩人希望在風格上有所謀劃。因為如果寫短小詩歌成為了這個詩人的常在狀態,那麼這其中必有一種觀念存在。阿巴斯的基本的觀念應該是,經過選擇的世界可以呈現於少許詩行。只有不事張揚的才華才能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以少許詩行拿得住世界。文學、藝術中的極少或者極簡,肯定與極多或者極其巴洛克,處於對峙、對稱與平衡的關係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阿巴斯對詩歌所持的態度也許稱得上「激進」。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種激進態度為什麼又和詩人的剋制、謙遜、不事張揚等品質交織在一起?這是怎樣一種工作呢?在這樣一種工作方式中包含了作者對文學建樹的雄心嗎?如果有的話,它與我們對文學和詩歌的常識性認識是背道而馳的。如果沒有,那麼其文學雄心必是被抓捕世界的雄心所替代。
阿巴斯的詩歌處理的基本上是單一場景,其微小的詩歌形式所面對的世界個別地說來也是微小的。他關心貧窮的孩子、分娩的婦女、稻草人、懷孕的奶牛、狗、蜘蛛和蜘蛛網、白得徹底的雪、腳印和嘶嘶響的開水壺。阿巴斯所關心的,既不是我們常見的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的問題,也不是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我的問題。他的世界,基本上,除了勞作的人們就是自然。在他的世界中他隱去了自己,可能正是因此,這世界才為阿巴斯所佔據。
春風不識字
卻翻作業本
孩子趴在小手上
睡得香……
頭兩行在中文古詩里有類似的表達:「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但後兩行是典型的阿巴斯式的意象。由於孩子「睡得香」,使得前面提到的關於「識字」的問題成了一件大事。但是大事並沒有顯示出大事的樣子。大事又是小事。淡淡的,淡到連戲劇性都沒有。
阿巴斯當然是捕捉或者製造戲劇性的大師。他寫道:「火車嘶鳴著/停住/蝴蝶在鐵軌上酣睡」。這裡,火車的嘶鳴和蝴蝶的酣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兩種本來不對稱的東西驚心動魄地對稱起來。但是阿巴斯的戲劇性同樣也可以微妙到推開黑白對比、明暗對比。他看來是喜歡白色的,至少是喜歡觀察白色。他說,「白色馬駒/浮出霧中/轉瞬不見/回到霧裡」。事情發生了,好像又沒有發生。神秘的滋味於此浮現。他說,「鴿子白身影/抹入白色雲彩中/白茫茫天地」。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畫面上只有白色,但這白色卻不是一層。中國人講「墨分五色」,對阿巴斯來說,白色也是一個複數的概念。這不是「素以為絢兮」了,這是「素以為素兮」,是向海水裡倒鹽,是向雨地里潑水。這構成了阿巴斯的修辭方式之一:雪像雪一樣白。無論是在詩歌還是在電影里,阿巴斯都不想告訴我們世界、人生如何如何複雜,但他卻指示出了人生的深度、世界的深度,另外還有美的深度。說來奇怪,阿巴斯的「深度」不是深淵的深度,而是平面的深度。
在阿巴斯興緻勃勃地近距離觀察這個神秘世界的時候,他保持了他的幽默感。由於阿巴斯詩歌基本上是單一場景、單一線條的,因此他在寫作中所要冒的風險之一便是單調。但他的幽默感挽救了其詩歌可能呈現出來的單調感。他看到候診室里靜靜坐著的五個大肚婆,使用他的詩筆把她們記錄下來;他看到黑壓壓的出殯隊伍路過柿子樹時,一個小孩子無所顧忌地盯著樹上的柿子,心早已飛離了死亡的現場,他就把小孩子記錄下來;他看到蜘蛛在櫻桃樹和桑樹之間拉出富於秩序和威嚴的網,就想到蜘蛛一定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他便寫下了「蜘蛛滿意地打量著它的手藝」這樣的詩句。於是本來一個到處是艱辛勞作的世界,在阿巴斯的幽默感的催化下,變得可以接受了,甚至變得有趣、美妙起來。
由於阿巴斯在觀察時興緻勃勃,觀察有時便成為一種持續行為。他會持續地寫到雪,寫到孕婦,寫到稻草人,寫到孩子,寫到讓他越想越不明白的事。這使人聯想到一些畫家的工作。他們反反覆復摹畫同一個景物,彷彿最終可以用自己的畫筆將景物捕獲,而且不是捕獲事物的單一截面,而是捕獲那充滿豐富性的整體。在這樣的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包含了藝術家對於所摹畫事物的信賴。看得出,阿巴斯也持有這樣的信賴。他持續書寫的結果,就是使不同的幾首小詩構成了「一首」稍長一些的詩,我們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小組詩」。不過,阿巴斯始終使用極短詩的形式,以免觀察的驚喜被稀釋掉。
阿巴斯的觀察首先是視覺的。他會在一瞬間把事物的可感性逼到極限。而且在這種狀態下,他的觀察沒有任何恍惚,而是出奇的準確。有時為了加強準確性,他還把數字引入詩中,例如:「一千三百歲的/古寺廟裡/時鐘/差七分七點」。「一千三百歲」是模糊的歷史,也許有根據,也許沒根據,而「差七分七點」是人們當下的準確的存在。這種準確性推開了語言的一切裝飾。阿巴斯對數字的著迷有時會延伸到計算:「一百個蘋果/十個有蟲/每條蟲/分十個」。我可以肯定地說,在這裡,阿巴斯運用了他對世界的愛。他把我們對事物的感覺顛倒過來再說一遍的時候,作為詩人的阿巴斯就誕生了。
視覺的阿巴斯同時又是哲學的阿巴斯。但我們在這裡所說的「哲學」是東方哲學,也許說「智慧」更恰當一些。一個人越能夠清晰地看到他的世界,他對世界的疑問也許就更深。
阿巴斯越想越不明白的事一直延續到真相的痛苦、對死亡的恐懼,以及銀河為什麼離我們那樣遠。他從觀察開始,疑問是觀察的必然指向。他一直問到了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問題。阿巴斯並不假裝對這些問題懷揣答案。這是人類智慧也不能解釋的問題,但問出這些問題,就是智慧。從這樣一個角度看,阿巴斯寫出的不是小詩。詩雖短小,但它們的指向卻是巨大的。
向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致敬。
2006.9.6
義大利翁不利亞
貳
電影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豆瓣評分最高的5部電影
生生長流 (1991)
主演: Farhad Kheradmand / Buba Bayour / Hocine Rifahi
類型: 劇情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豆瓣評分:8.6 / 1502人評價
劇情簡介:1990年伊朗西北部發生大地震,影片《何處是我朋友家》的拍攝地點柯蓋爾就在這個地區,導演帶著兒子驅車前往那裡尋找影片中的演員。父子倆沿路接觸到的一個個劫後餘生的村民沒有人們想像中的悲哀神態,而是積極投身到震後的重建工作,更加珍視生命。尤其是那對在地震後第二天就舉行婚禮的年輕夫婦,更能讓人感受到經歷過劫難的村民們的強大生命力。最後他們沒有見到扮演兩位小主人公的演員,但有人說剛剛看見他們。 該片與之前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後的《橄欖樹下的情人》組成「村莊三部曲」。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7)
主演: Babek Ahmed Poor / Ahmed Ahmed Poor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豆瓣評分:8.5 / 6043人評價
劇情簡介:伊朗的偏僻山村小學裡,一群孩子在課堂里聆聽老師講課。在檢查作業的時候,老師發現穆罕德屢次沒有完成家庭作業,於是嚴厲地批評了他,說如若再犯立馬開除。老師對學生強調這是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規矩。當天放學後,小男孩阿穆德卻赫然發現自己把同桌穆罕德的作業本帶回了家。聽懂了老師的諄諄善誘,所以阿穆德明白這作業本就是穆罕德繼續聽講的憑證。為了把作業本還給同桌,阿穆德曾希望母親和祖父可以施以援手,但是均告失敗。所以,他只能孤身前行,到對面大山裡的村落去尋找同桌,歸還作業本。然而,由於不認識同桌的家,所以他處處碰壁,遭遇到了無法想像的艱難險阻……
過客 (1974)
主演: 哈桑·達拉比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豆瓣評分:8.5 / 391人評價
劇情簡介:在1993年的金馬國際影展推出了伊朗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的導演專題後,阿巴斯的大師地位就深植台灣影迷心中。近15年來,大師新作一部接著一部在國內影展中放映,但他早年的作品,卻遲遲未有機會被介紹。《過客》是阿巴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是當時為伊朗的兒童機構Kano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Young Adults) 電影部門所拍攝的作品。內容敘述一個十歲的問題男孩Qassem,夢想著到德黑蘭看一場伊朗國家足球隊的重要比賽。為此他可以不計一切鋌而走險,詐騙朋友跟父母的錢,展開一段長達400里的冒險旅程。
特寫 (1990)
主演: 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 Abolfazl Ahankhah / Mehrdad Ahankhah
類型: 劇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豆瓣評分: 8.3 / 1669人評價
劇情簡介:德黑蘭,記者法拉茲曼德前去報道年輕人霍塞·薩布齊恩因詐騙被捕的事件。原來,失業的油漆工薩布齊恩是一個影迷,他自稱是著名導演穆赫辛·馬克馬爾巴夫,取得闊綽的阿漢卡赫一家信任,向他們借錢拍片。事發後,薩布齊恩被抓。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就此案展開了紀錄片似的跟蹤調查,他採訪了警察,阿漢卡赫全家,以及薩布齊恩本人。審訊過程中,薩布齊恩為騙取了阿漢卡赫一家的感情而後悔,但他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如果有錢,他真地會拍攝自己的電影。而且,假扮導演馬克馬爾巴夫賦予了他自信。最後,原告阿漢卡赫家撤銷了起訴,而薩布齊恩也見到了真正的馬克馬爾巴夫,後者騎小摩托帶這個年輕人重訪阿漢卡赫。
橄欖樹下的情人 (1994)
主演: Mohamad Ali Keshavarz / Farhad Kheradmand / Zarifeh Shiva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伊朗
豆瓣評分:8.3 / 3225人評價
劇情簡介:地震過後,一支攝製組來到某個山村準備拍攝影片,導演(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 Mohamad Ali Keshavarz 飾)決定一如既往啟用非職業演員。巧合的是,飾演男主角的海珊(Hossein Rezai 飾)暗戀女主角塔赫莉(Tahereh Ladanian 飾 )良久。海珊出身貧寒,孑然一身;塔赫莉則家境優渥,受過良好的教育。由於彼此間的巨大差別,海珊的愛情始終未能開花結果。不過,地震摧毀了塔赫莉的一切,她的家境和海珊相差無幾。借著拍戲的機會,海珊向愛人展開大膽的追求……本片榮獲1994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95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4年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
本文電影部分資料來自豆瓣,詩歌與攝影作品節選自阿巴斯詩集《隨風而行》,理想國,2007年1月版,現已絕版。
商業合作或投稿
冷眼一瞥,生與死,騎者,且前行!
許知遠·吳琦:我們的黃金時代
你可能沒見過的朝鮮繪畫
TAG:理想國imaginist |
※他曾經演了一輩子的大哥,如今因心臟病逝世
※《沉默的羔羊》導演逝世 當年你被他嚇過沒?
※毛主席逝世後,許世友的一個舉動,讓人感動不已
※故事:逝世幾天,卻突然復活,竟不認識家人,撒腿就跑
※邁克爾·傑克遜逝世八年,他的女兒帕麗斯內心仍然是那個怪孩子
※《家有兒女》演員現狀:張一山楊紫越來越紅,而他已逝世讓人淚崩
※他逝世後,全國人民排隊悼念他,毛主席卻悄悄的說了一句話!
※他是我黨創始人之一,周恩來逝世,他說:爬也要爬過去
※焦裕祿逝世前說過的一段話,毛主席都讚揚他,同志也向他學習
※卡斯特羅逝世,卻給古巴永遠留下一座幸福遺產
※周立波逝世,他的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婉容逝世後,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前去祭拜,溥儀知道後很生氣
※影響毛主席一生的四個數字,直到毛主席逝世,世人也沒能參透其中的道理
※直擊魯迅逝世現場,遺言讓人感慨!
※這個曾經殺人不眨眼的人,獲悉毛主席逝世,竟然嚎啕大哭,傷心至極
※她是用照片征服布列松的女人,不借丈夫的光環成名,逝世後才逐漸被人知曉
※周總理逝世前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份資料,竟要他如此的牽腸掛肚
※他為毛主席飼養了一生的戰馬,逝世後讓毛主席惋惜不已
※愛因斯坦逝世時,他的大腦被一位科學家擅自取走,現在成這幅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