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1676年人類發現第一塊恐龍骨頭的時候,還以為它屬於某隻大象或者某種巨大的動物。一個多世紀以後,科學家們才意識到這類化石來自斑龍,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敦實且生長過度的蜥蜴。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後來,在1842年,解剖學家Richard Owen將斑龍歸類到恐龍(或者說恐怖的蜥蜴)這個全新的動物分組中。

自那以後,人類陸續命名了700種不同的恐龍,每個月都會有更多新發現。我們對恐龍的看法開始迅速轉變。如今我們了解的恐龍已經不再是你小時候的故事書里描述的恐龍。

迷思1:恐龍都很大

恐龍通常會讓我們聯想到巨人,沒錯確實有許多恐龍的體積很大。雷克斯霸王龍大約長12米,重量超過5噸,體積與大象相當,但它並不是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有著長脖子的食草蜥腳類恐龍大約能長到泰坦尼克號的尺寸。


巨大的阿根廷龍如今僅留下幾根骨頭供人研究,它有30米長,大約重80噸。這比當時的任何陸生生物都大,只有最大的鯨魚堪與之比肩。恐龍也很獨特,再也沒有其它的陸生生物能夠長到它們這種尺寸。


然而並非所有的恐龍都很大。原角龍就只有一隻羊那麼大。迅猛龍差不多有金毛獵犬那麼大,為了製造恐怖效果,侏羅紀公園放大了它的體積。

近幾年來還出現了貓那麼大的西爪龍、兔子那麼大的食草天宇龍和鵪鶉那麼大的小馳龍(它吃昆蟲)。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比起它們的龐大親戚,這些恐龍更加常見。只不過在野外霸王龍的大骨頭更容易被保存下來且被人類發掘而已。

迷思2:恐龍都有鱗

人們最開始發現恐龍的時候,將它們與鱷魚和蜥蜴聯繫在一起,認為它們都有鱗片。也確實有許多恐龍(包括鴨嘴獸、角龍、蜥腳類恐龍和甲龍)確實有鱗片。


但1997年人類發現的中華龍鳥並沒有鱗片,只有一層柔軟的絨毛。自那以後,人們陸續發現食草的鳥腳亞龍、有牙的畸齒龍和許多食肉性恐龍其實披著羽毛而非鱗片,這意味著霸王龍可能有的是羽毛而非鱗片。

迷思3:恐龍要麼綠要麼棕


早期人類對恐龍膚色的描述只有灰、綠和棕三種顏色。如果中生代如此沉悶,難怪它們會走向滅絕。但實際上,恐龍身上的顏色非常花哨。


研究過恐龍鱗片和羽毛的著色(與蜥蜴鱗片、鳥類羽毛和人類頭髮的著色方式類似)之後,科學家們發現恐龍有著多種顏色,包括黑、白和薑黃色。甚至有些恐龍的羽毛呈現出彩虹色。


不僅如此,許多恐龍身上還有波點和線條,它們還有著雪白的肚皮和黑漆漆的背部。某些恐龍身上的圖案甚至變成了偽裝,幫助它們躲避捕食者和獵人。明亮的顏色和顯眼的圖案則可以吸引潛在配偶的注意,就像孔雀的尾巴一樣。

迷思4:恐龍都不是好爸媽

大部分爬行動物產下卵之後會埋掉然後走開了事,讓它們的後代自生自滅。這種甩手掌柜式的父母冒的風險很大。一隻海龜在一生之中可以產下數千個卵,但只有少數幾個能長大成龜。

人類曾一度以為恐龍採用的也是這種策略,現在我們才了解到其實並非如此。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恐龍的親戚——鳥類和鱷魚——會保護它們的卵和年幼的後代,因此很有可能恐龍也一樣。現在人類也已找到相關證據。


探險隊在戈壁沙漠發現一堆蛋上面有一隻恐龍,人們認為它死於在巢穴中偷竊之時。它被命名為竊蛋龍。但人們後來發現了更多這種蹲在蛋上的恐龍,原來竊蛋龍並不會吃掉這些蛋——它正在保護它們。

迷思5:恐龍註定要滅絕

人類一直認為恐龍之所以會滅絕是因為恐龍自己沒辦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事實上,一億年前恐龍多種多樣,人類在如今的北美、南美、亞洲、歐洲、非洲甚至南極洲都發現了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的六大迷思


雖然某些人認為恐龍的多樣性在下降,但恐龍化石顯示直到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墨西哥附近之時)恐龍的分布依舊廣泛。撞擊碎片阻隔了太陽,讓地球處於一片黑暗之中。


恐龍的滅絕並非命中注定——它只是一場宇宙事故。如果當時小行星能夠稍微偏離一點,那麼如今統治地球的將依舊是恐龍而非我們。

迷思6:恐龍都滅絕了

小行星將恐龍一掃而空,幾乎霸王龍和三角龍等恐龍都消失了,但不少有羽毛的小型恐龍活了下來。


它們就是鳥類——霸王龍和迅猛龍的小親戚及直系後裔。它們不僅活了下來,還變得更加繁榮昌盛,進化成了世界上的上千種鳥類。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個最新的關於恐龍的發現
8部適合孩子觀看的關於恐龍的英文片!超酷炫!
關於恐龍消失的原因,科學家又有了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