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曾國藩、李嘉誠都拿來當床頭書!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曾國藩、李嘉誠都拿來當床頭書!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曾國藩、李嘉誠都拿來當床頭書!



《止學》,這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於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則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等,所以他對於開創唐代文化思想來說可謂功績卓絕,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於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於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敗;對於賭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贏……「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清人曾國藩少時就深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和成就,處處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於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他們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學」的受益者,這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止學》的影響是深遠的,任何人都不該忽視,欲成大事尤其如此。


小編精選了《止學》各卷中的精華,供您先睹為快。


《止學》——智卷

1.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譯文】過於聰明就是愚蠢了。聖人不擔心自己的智謀少,而擔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2.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譯文】才能出眾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並不顯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實充滿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戀權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智計有窮盡的時候而天道卻沒有盡頭。


3.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譯文】謀劃別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計上,也會失敗在其智計上。謀劃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計,也要舍其智計。智計有它缺欠的地方,謀略存有他的敵手,謹慎使用才能減少禍患。


4.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譯文】智慧不夠卻謀劃大事的人只能失敗,智計不知停止卻謀求長遠的人很難如願。對有智慧的人說智慧,對愚蠢的人說愚蠢,用愚蠢來掩飾智慧,用智慧來停止智計,這是真正的智慧。


《止學》——利卷


1.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譯文】迷惑人的東西沒有超過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獲得,仁德不施捨就不能積累。


2.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譯文】追逐利益的人眾多但富貴的人卻很少,賢明的人出讓功勞但他的名望卻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傷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給自己帶來實惠,選擇它們應該慎重。天道貴在有其規律,人貴在明智有節,行動要遵守戒規。


3.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譯文】許多人都能看見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許多人都視為有害的東西,有的卻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視道義而輕視利益,小人貪戀利益而遠離信用,利益可以驅使小人而不能驅使君子。


4.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譯文】利益沒有窮盡的地方,生命卻有終了的時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獨自佔據,運氣有好有壞,心存畏懼就能警醒了。


《止學》——辯卷


1.物朴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譯文】事物樸實無華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華美才招致損傷。拙於言辭才能隱藏真意,話語說盡鋒芒就顯露了。


2.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譯文】見識不能超過別人的人,不要說判斷的話。勢力弱於別人的人,不要說忌諱的話。力量不如別人的人,不要說勉強的話。


3.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譯文】稱王的人不和人爭辯,爭辯會減少他的威嚴。有智慧的人話語遲鈍,話語遲鈍可以迷惑敵人。勇敢的人並不多言,多言會使行動猶豫。


4.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譯文】忠臣不會表白他的功勞,偷取他人功勞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隱瞞缺點,誹謗賢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止學》——情卷


1.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


【譯文】情感過度就沒有品行,慾望太多就會失去法則。神色保持不變,就無人能猜測出他的心思。


2.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譯文】上司沒有度量容人就會失去威信,下屬不能忍受屈辱就不會成就事業。上司和下屬都懂得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的地位自然會保全。君主和臣子過於親密,做臣子的反而會招來禍殃。小人的榮達,不可以和他們攀附交情。


3.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痴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譯文】情感有疏遠的時候,最親近的人不會超過自己,有智慧的人不會對他人痴迷。情感難以追尋,過去的一去不回,明智的人不會懊悔不已。


4.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譯文】注重情感的人艱辛多,缺乏情義的人磨難少。情感不加收斂,命運就不會有好結果了。


《止學》——釋怨卷


1.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譯文】世道不公平,人們的怨恨就難以停止。窮人與富人互相仇視,遍布的禍患就無法消除。


2.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譯文】君子不計較以往的恩怨,計較以往的恩怨會損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報復,這樣只能讓我毀滅。講和而不爭鬥,這是謀略首先要考慮的。


3.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


【譯文】沒有適當的名義就會惹來非議,讓名義歸正就一定要委屈自己了。疑惑不能解除仇恨就會加重,想消融疑惑的人一定要自我譴責了。自私的念頭不產生,仇怨就不會結下了。


4.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譯文】寬厚並不能討好所有的人,嚴厲可以作為它的補充。恭敬對勸人改過沒有幫助,諍諫就可以教導他了。


《止學》——心卷


1.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譯文】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思想可以制伏他。疑惑是沒有盡頭的,踐行就能解除它。


2.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譯文】不向他人求助,尊嚴就不能受到傷害。沒有特殊愛好的毛病,自身就不會迷失。自我放棄的人,人們無法拯救他。


3.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譯文】苦與樂沒有一定的形態,它的形成取決於人們的思想。榮與辱存有差異,賢明的人卻同等對待它們。事情沒有成功,志向不能達到,思想上沒有抱怨就不會增加人的憂慮和禍患了。


4.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譯文】仁德的人喜好禮儀,是不願欺騙他的思想。有智慧的人顯現愚鈍,是不想暴露他的思想。


《止學》——修身卷


1.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譯文】讓人信服的是一個人的品行。不培養品行,人的才能就會用於偏邪,他的下場便不是善終了。


2.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譯文】採納他人的建議就沒有缺失,不中途停止就不會前功盡棄。小的地方存有缺點,大的節操就可以被葬送掉。尊敬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思想,這是提高品德的關鍵處。


3.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譯文】真誠不能靠虛假得來,所以君子不使用詭詐之術。禍患由自身產生,小人很難戰勝自己。對誹謗的話不懼怕,對勢大的人不放縱,以此可以驗證一個人的品德了。


4.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譯文】看不出人的品行,就算不上會識別人。能識人卻不能任用他,就不能說是德高者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道教的三不言、三不起、三不問!
風水師看風水會傷身嗎,被看者會承受業力嗎?
如何從理論層面學會道教雷法

TAG: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曾國藩、李嘉誠都拿來當床頭書
這失傳已久的鑒玉絕學,現在就傳授與你
段子:老婆我學會一招中國失傳已久的絕學!
內涵段子:這失傳已久的絕學不能在我身上失傳呀!
敲西瓜是一門傳承已久的絕學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唯一媲美岳飛猛將,因學到失傳已久的家傳絕學,幾乎沒有對手
中國功夫電影的獨門絕學,成龍李連杰都擅長,但最強的還是
格林笑了:已掌握詹姆斯的絕學,勇士奪冠穩了
戴伊和教練十七年練就的絕學,現在你也能夠掌控!
陳來:宋明學案 為往聖繼絕學
諾天王一絕學科比詹皇沒學到家 最火武林寶典或失傳
鬼谷子被稱為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一生絕學僅傳授一人!
他家境殷實,卻毅然選擇默默堅守枯燥的宮廷絕學,這是一名守藝人的故事……
留隊穩了?周琦兩絕學可無縫對接火箭!哈登大喜:就要這樣的幫手
太監李蓮英絕學通吃慈禧光緒:原來竟靠這個
裝逼絕學,完爆賭神的撲克絕技!
垃圾話大師傳授畢生絕學:說到做到就是最好的裝逼!
金庸小說中威名赫赫的十大絕招,究竟哪一種才是無敵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