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合谷
別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位置:
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穴名解析:
(1)合谷。
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
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
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
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
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功能:
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養生要穴之一,長於清瀉陽明之鬱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發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說顏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療,其實,合谷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由於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肺主皮毛,大腸經是肺經的表經,而且合谷與肺經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
對於汗證,此穴有雙向調理作用,無汗可發汗,汗多可止汗。另外合谷的瀉熱作用還可用於瘧疾發熱。
此穴為大腸經原穴,為大腸經原氣所輸注之處,大腸經絡肺過胃屬大腸,故可調節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治療各種胃腸道疾患。
此穴居於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又善熄風鎮痙,醒腦開竅,故常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癲狂、癲痢諸疾。陽明經多氣多血,
此穴是陽明經之原穴,又位關口,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止痛之效,故可用於治療婦產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
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所以熱毒郁滯皮膚之疾患可通過瀉合谷,以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
此穴為大關,通經活絡、舒筋利節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循經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發熱、癱瘓等。
主治疾病:
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
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患有慢性頭疼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時,不妨做此合谷穴的摩擦,就會將頭疼的癥狀治療。
當牙痛、頭疼時,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緩和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則劇烈的疼痛自然就會緩和下來。
合谷穴的摩擦對於治療顏面麻痹、眼疾、鼻炎、扁桃腺炎和所有頭部之疼痛將能發揮莫大的效果,只要一日做二三回,便能使一個人生氣蓬勃。
每天堅持按摩合谷穴緩解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等緩解疼痛、緩解低血壓、緩解暈車癥狀、緩解便秘預防痴呆。
配太陽穴治頭痛;
配太沖穴治目赤腫痛;
配迎香穴治鼻疾;
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
配三陰交穴治經閉,滯產;
配地倉穴頰車穴治眼歪斜。
指壓竅門:
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位的療效。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於淼(微信號:cn13510120837)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推薦2016最HOT微信號
黃帝內經
艾灸一學就會
推薦理由:弘揚中國艾灸文化,普及艾灸知識.專業艾灸學習、養生、保健!訂閱完全是免費的~
易經風水不求人
推薦理由:最大的易經風水愛好者論壇,微中醫旗下精品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之美,你我共賞,易經之道,你我共析,歡迎愛好者,歡迎新朋友!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微中醫旗下精品號,最大的刮痧拔罐艾灸從業者和愛好者社區,每天推送一些專業的中醫保健知識,趕緊加入我們吧!讓我們一起健康成長!
媽媽兒推學堂
推薦理由:兒推即小兒推拿,孩子感冒咳嗽發燒不吃藥,不用抗生素,不打點滴,可以試試小兒推拿的方法,簡單實用!
微信直播課|黃帝內經導讀班第二期
微中醫旗下精品微課,現在報名享全網最優價398元(含12節課,7月11日晚開課)
關元穴;益氣補腎
膈俞穴:治療嘔吐,呃逆,氣喘
膏肓穴:治療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
女性氣血不足該吃什麼?
TAG:針灸 |
※【每日一穴】合谷穴: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膀胱經】金門穴:通經活絡,清腦安神
※水溝穴:通經活絡,可治昏迷
※通里穴:寧心安神 通經活絡
※【膀胱經】浮郄穴:通經活絡,舒筋利節
※【經外奇穴】鶴頂穴: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膽經】居髎穴:舒經活絡,宣痹止痛
※【每日一穴】水溝穴:通經活絡,可治昏迷
※崑崙穴: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每日一穴】通里穴:寧心安神 通經活絡
※太淵穴:止咳化痰,通調血脈,通經活絡,順氣平喘!
※委中穴 舒筋活絡泄熱清暑涼血解毒
※通經活絡,化痰散結找:巨骨穴
※【每日一穴】崑崙穴: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中醫理論認為,針灸、按摩極泉穴都有通經活絡
※艾灸通經活絡,無病一身輕!
※臍通百脈,溫熱葯貼臍後,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
※人體「生命之水」的井口,經常揉揉,通經活絡!
※穴位通經活絡 辦公「職業病」跑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