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關於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來說法眾多,諸如許昌城外說,漳河水底說,銅雀台下說,河北彭城說,最著名的莫過於七十二疑冢之說——曹操臨死前害怕墳墓遭到盜掘,吩咐死後將72座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抬出鄴城,埋葬在漳河旁72個不同的方位,布下迷局。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在許昌,據說有兩處曹操墓:一處在今魏都區大十字街原土特產門市部的後院,這裡傳說在日軍侵佔許昌時,曾遭到日軍一個連隊的盜挖;上個世紀50年代,遺迹尚存,但已經沒有文物可做佐證了;


另一處在許昌清潩河中。說曹操墓在此河中,來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曹操冢》一文:「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遏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在該文的最後,蒲松齡還曾感嘆地說:「後賢詩云:『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寧知竟在七十二疑冢之外乎?奸哉瞞也!」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之後,國家文物局認定河南安陽東漢大墓墓主為曹操。


這一下可是罵聲一片啦!不僅僅是一些不能完全佐證的文物,更有甚竟然鬧出了「曹操小時候的頭蓋骨的事件」!荒誕不經丟人現眼。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墓中一具被鑒定為年齡在60歲左右的男性骨骼,被認為是曹操的遺骸。但消息一發布就遭到了不少質疑,網友們用玩笑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信任:「曹操墓里驚現兩個頭蓋骨,經考古學家鑒定,其中一個是曹操的,另一個是曹操小時候的。

當年各方人士對曹操墓的真偽爭得面紅耳赤之時,打著「真相披露」的幌子、假稱學者的閆沛東為「倒曹派」助長了不少威風。之後隨著他騙子身份被揭穿,人們才不得不感慨:一場原應嚴肅的學術探討竟變成了啼笑皆非的鬧劇。此時,圍觀者、叫囂者、參與者都相繼散去,關於曹操墓的紛爭才得以消停。閆沛東的插科打諢也使不少人開始相信所謂質疑聲原來很多都是考古圈外的人在胡攪蠻纏。


2013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徐光冀在《中華讀書報》發表長篇文章《曹操墓仍不可定論》,再次將曹操墓事件拉回了人們的視野。


但曹操墓事件的戲劇化遠沒有結束。剛剛按下葫蘆又浮起瓢。4年後,曾先後3次趕赴安陽曹操墓發掘現場的考古專家徐光冀以親歷者的身份站出來直戳曹操墓的脊梁骨。徐光冀不僅羅列了多條質疑點,矛頭還指向認定曹操墓的過程其實是人為,他說:「第三次應邀考察是2009年11月19日下午,行前河南省文物局領導就跟我說『能定就定下來』」。而且,在他看來,當年的論證會也涉嫌造假。「這次會議就是河南方面所說的,為了確認其為曹操墓而召開了兩次專家論證會中的一次。但我想在這裡說明:這次會議只是一次座談會,沒有形成任何文字紀要和論證意見。這一點必須予以澄清。」他還提到,論證會上並沒有專家表態確認是曹操墓。「與會者對發掘收穫予以肯定,並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對今後工作的建議,但現場沒有一個人表態確認這座墓是曹操墓,包括後來寫文章認定墓主是曹操的同仁。」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安陽西高穴大墓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一直以來被舉為認定墓主是曹操的「最為確切的證據」。在一輪輪高漲的質疑聲中,關於「魏武王」石牌的言論從未間斷。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漢獻帝策命「為魏公」。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6年),漢獻帝「進公爵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曹丕繼任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曹操去世10個月之後,即延康元年十月,曹丕禪代漢室稱帝。《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記載,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漢獻帝在禪位的冊書中有「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的文句。


曹丕即位,又改延康為黃初。黃初元年十一月,「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從這些當時的公文正式行文用語來看,曹操去世後正式標準用語是謚號「武王」,而不是「魏武王」。

而在安陽所謂「曹操墓」中的石牌文字的書寫銘刻,是一件極嚴肅鄭重的事,書寫用語應該與正式公文的用詞相一致。所以,石牌上不可能書寫銘刻「魏武王」。這裡還有一個佐證,曹植哀悼曹操的誄文題目是《武王誄》而不是《魏武王誄》,這證實曹操下葬時的正式稱謂是「武王」而不是「魏武王」。由此可以判認,「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等石牌銘文是假的,是偽造的。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東漢末年,軍閥們為了籌集軍餉和攫取寶物,瘋狂掘墓,曹操也干過盜墓的事。《文選》載陳琳起草的《為袁紹檄豫州》列舉曹操發掘梁孝王墓時說:「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恭肅。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唐朝李善注說:「《曹瞞傳》曰:『曹操破梁孝王棺,收金寶,天子聞之哀泣。』」


在這種盜墓成風的時代,曹操不能不考慮防止身後陵墓被盜。曹操一生政敵私仇很多,在遺令中他說墓葬要「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固有他當時提倡薄葬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防盜墓。曹操遺令說,他的墓葬中要「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又遺令「金珥珠玉銅鐵之類,一不得送」。這就是向世人昭示,他的墓中沒有值錢的東西,沒有必要盜挖。


曹操為了表明不埋葬金玉之物的決心,連標誌他履歷身份的金璽也沒有帶在身上。曹植在《武王誄》中說:「璽不存身,唯紼是荷。」隨葬的只是系金璽的綬帶。這樣也可不暴露身份,防止政敵仇家掘墓辱屍。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曹操墓: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聞說今古 的精彩文章:

漢族是怎麼形成的?包含哪些古老民族?
龍捲風的威力為什麼這麼大?破壞之後留下的痕迹
天天歌舞昇平?你可知唐帝國如何四面出擊平復萬邦?
說一說「小松奇談」里講述的古代朝鮮「高句麗」
在諸葛亮的空城計之前,中國還有人使用過此計

TAG:奇聞說今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