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看一下氣功的養生與發展史

看一下氣功的養生與發展史


看一下氣功的養生與發展史



現代「氣功」一詞包括了古代的「吐納」、「導引」、「存神」、「靜功」、

「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坐禪」、「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只要以內功為基礎,都屬氣功的範圍。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後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並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三調」結合,於是陰陽調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里所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由上可知,氣功是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它與現代科學的預防醫學、心身醫學、運動醫學、自然醫學、老年醫學以及體育、武術等等,都有一定的聯繫。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


常用功法介紹和選擇


1. 放鬆功

本功可作為練好其他各種氣功的基礎功夫。健康者練此功,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對體弱多病者來說,更是理想的康復手段。放鬆功屬於靜功,易學易練,不易出偏,它是從意念和身體放鬆為主的新功種。在練習方法上是吸氣時意守要放鬆的部位,呼氣時意念離開意守的部位,同時默念「松」字,體驗松感。在姿勢方面,初練功者,用仰卧或靠坐;練功熟練者,可在站樁和行動時練習放鬆。在呼吸上,一般用自然呼吸。


是劉貴珍先生整理總結而成,目前已成為氣功的主要功種之一。本功注重調息,對呼吸的要求較為嚴格,並配合默念字句以誘導入靜,從而將調整呼吸與入靜意守緊密結合起來,具有大腦靜、臟腑動的特點。內養功鍛煉一般先由卧式開始,坐卧式可互相配合,也可單獨應用。內養功的呼吸法較為複雜,要求呼吸、停頓、舌動、默念字句四種動作相互配合。呼吸要力求自然,盡量保持深、長、細、勻,不要憋氣,以防出偏。在意守時,應自然做到似守非守。意識不可過於集中,但也不可無意去守。2.內養功


3.強壯功


此方是著名氣功師劉貴珍先生吸取了民間功法以及釋、道、儒各家功法的精華,綜合整理而成,其特點基本上與內養功相同,屬於靜功,只在呼吸和姿勢方面有其特色,如盤膝坐及站樁等。其作用可以概括為:養氣壯力、健身防病、延年益壽。


4. 保健功

是一種由外及內的功法,它是以練功者用自己的雙手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按摩為主,輔以呼吸和意念活動的保健按摩療法。本功簡便易行,作用平緩,特別適用於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對顏面五官的保護和美容,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孫思邈說:「可以使身體悅澤,面色光輝,鬢毛潤澤,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氣力強健,百病皆去。」


5.五行掌


是五台山傳下來的養生祛病功法,其特點是三調並用。動靜兼練、剛柔相濟、虛實變換、鬆緊相輔、運動全面。五行掌包括預備活動和推、拓、撲、捏、摸五種功法,可根據病症或根據四季養生,選練相應功法,也可按順序全套練習。具體功法如下:


功前預備活動。寬衣松帶,全身放鬆;輕輕叩齒36次,舌在口內攪動36次;分3次吞津,以意念送至臍下丹田處;以手指梳頭數次,雙掌相對搓熱,然後乾洗面36次。


推法。屬木,與肝相應,默念「噓」字。站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臂下垂,屈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靠近小腹;以鼻緩緩吸氣,意念暗示清氣從兩足大趾沿大腿內側的肝經上升至兩脅;與此同時,兩手如托物狀,緩緩上移,至胸前與肩平行時吸氣盡;隨呼氣默念噓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由兩脅沿肝經降至足大趾;同時反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隨呼氣雙手緩緩向左前方推出,左腳隨之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呈弓步,重心在前屈的左腿上,右腿伸直;至呼氣盡時反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向下收回至小腹前,同樣伸左腿屈右膝,重心後移至右腿上,再開始吸氣,如此反覆5~10次,收回左腿;再換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步,並重複5~10次。做推法時,動作宜緩慢,配合柔和自然的呼吸,目光注視雙手,屈腕稍用力,使指尖有麻酥酥的得氣感,意念暗示氣血沿肝經循行路線升降,吸氣時大趾微微上翹,容易得氣。

拓法。屬火,與心相應,默念「呵」字。預備姿勢及動作基本同推法,但吸氣時暗示清氣從小指內側沿心經路線至胸中;呼氣時默念「呵」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心經散至小指,同時,推出的雙掌如拓碑貼狀,由左向右緩緩移動,至呼氣盡時,直腰雙腿下蹲,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雙手向下收至小腹前;再開始吸氣如初,並重複5~10次;收回左腿,再出右腿,從右向左拓,也重複5~10次。做拓法呼氣時,除默念「呵」字外,要意守掌心「勞宮」穴和小指尖內側的。「少沖」穴,並使手指伸直用力上翹,以產生酥麻的氣感,腰要正直,軀幹隨雙手左右升降做圓運動。


抃法。屬土,與脾相應,默念「呼」字。預備姿勢同推法;隨吸氣左腿屈膝,盡量上抬大腿,足尖向下,暗示清氣從足大趾內側沿腿內側的脾經上升至腹部;同時左手屈時,掌心向上,五指併攏自然微曲,以肘為軸,從小腹右側向上,向左劃弧運動,至與視線平時,吸氣盡,掌心轉向面部;隨呼氣默念「呼」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大腿內側的脾經下降;同時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左掌轉向前方,向左。向下劃圓,降至小腹前,又反掌向上,疊於右手背下;再吸氣時,換右手右腿,動作同開始,如此交替地做5~10次,再後退做5~10次。做抃法時,手、眼、頭、腿、呼吸、意念要配合好。


捏法。屬金,與肺相應,默念「絲」字。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呈弓步,左臂向左前方伸,掌心向上,五指收攏如捏球狀;右臂抬起,向後屈時垂腕,掌心向下,五指亦如捏物狀,屈肘40度左右,手置胸前,使肩、肘、手相平;隨吸氣,伸左腿,屈右腿,重心右移,臀向後坐;同時左臂屈時收回,右臂在左臂上方向向左前方伸出,兩掌相對經過後,雙雙反掌,左掌向下,右掌向上;同時,暗示清氣從拇指經臂內前緣的肺經吸入肺中;隨呼氣,左臂向前伸出,右臂屈肘收回,腿也呈前弓後箭,重心移向左前方,同開始動作;同時默念「絲」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肺經散至拇指;如此反覆5--10次後,再換右臂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也往複5--10次。做捏法時,動作應緩慢輕柔,軀於前後移動,而胸腰則左右扭轉,以擴大肺活量。


摸法。屬水,與腎相應,默念「吹」字。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呈前弓後箭步,兩臂自然下垂,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置於小腹左前方平臍;隨吸氣,雙手由左向右、向後收回,做劃圓的撫摸動作,收至右下腹時吸氣盡;同時左腿伸直,右膝屈曲,重心後移至右腿上,左足尖微微上翹,足跟著地,暗示清氣從足心「湧泉」穴沿大腿內側的腎經上升至腰部兩腎;隨呼氣默念「吹」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腎經降至「湧泉」穴;同時雙手向左,向前摸出,意守掌心,手指微微上翹,以產生氣感;同時屈左膝,伸右腿,重心前移至右腿上;呼氣盡時,再開始做前動作;如此反覆做5~10次,再換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亦做5~10次。做摸法時,雙掌與地面平行劃圓,如磨豆腐一般,高不過臍,腰部隨呼吸及雙掌動作轉圈,軀幹要保持正直,這可加強對「腎俞」等穴的意守。

以上動作雖然簡單,卻能使脊椎和上下肢各關節都得到充分活動。因此五行掌既可用於養生保健,也可用於康復醫療,其應用範圍是很廣的,可做為辨證施功的基本功法。


下面再談談有關功法的選擇問題: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方法


1.調息、調身、調心


練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調息、調身、調心上下功夫。所謂調心,就是自覺


控制意識活動,所謂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於入靜與效果有關,所以往往求靜心切,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所謂「入靜」,就是通過「意守」,改「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進而做到「無思無想」,恬靜愉快,悠然自得。所謂「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於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結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意守呼吸與意守丹田結合,就叫做「氣貫丹田」。氣貫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氣時膈肌下降,腹壓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氣經肺吸入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好像氣從小腹經肺而出。這種氣貫丹田法是氣功產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腎。


所謂調息就是自覺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細、靜、勻、長」,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練時,求其自然,不可勉強,慢慢做到從有聲到無聲,由短促到深長。最好是練「氣貫丹田」法,至於「大周天」、「小周天」等運氣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後再去學習。


運氣是通過深長呼吸和停閉呼吸,以意領氣,打通經脈,意隨氣行,運行周天,這在古代也稱「閉氣」、「引氣」、「行氣」、「運氣」等。若運氣攻患處,給自己治病稱「行氣」;若運氣外出,發氣給他人治病,則稱「布氣」。


調息的意義首先在於提高了呼吸效率,雖然每分鐘通氣量下降,但潮氣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氣與肺泡氣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說明消耗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多的氧氣。更由於緩慢的呼吸運動,有節奏地改變著胸腹腔的壓力,對內臟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從而改善了內髒的血液循環。


所謂調身就是自覺控制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種情況都必須與調心和調息配合進行。調身的總要求是寬衣解帶,舒適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搖,注意道路,氣貫丹田,呼氣提肛,吸氣放鬆。


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軀幹平直,含胸收腹,兩臂向前半舉,屈時屈腕如抱球狀,兩目半閉凝視鼻端,然後調息,意守丹田,此所謂「三圓式站樁」。


坐,有自由式和盤膝式兩種:自由式,選適當高度之椅。凳或床,雙腳踏地而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仰掌疊放一起置於小腹前,目半睜,視鼻端,或雙手合掌如佛,目半睜視指端。盤膝坐,有單盤膝、雙盤膝和自然盤膝。單盤膝是將一側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雙盤膝是先將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兩小腿交叉,兩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盤膝是兩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兩足壓在大腿下。上身姿勢皆同自由式。行功應備軟墊,兩腿發麻時,可行自我按摩後收功。


卧,適於病弱或失眠者,可於睡前行此功。以右側卧位為佳,頭稍向前。下面的一隻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隻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處,手心按腹。腿的姿勢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兩個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勞作時,根據工作的性質,採取合理的不易疲勞姿勢,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實質是時時處處都可意守丹田練丹功;其二是指導引、太極拳等各家各派的動功功法,其姿勢動作五花八門,學者應選其一種,認真實行。


總之,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


2.練習氣功的要領


練習氣功要掌握以下要領。


(1)松靜相輔,順乎自然。松與靜的關係密切,全身放鬆能促進入靜,而入靜後,也必然呈現全身放鬆,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謂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鬆,這個松必須掌握松而不懈的狀態。採用卧式,全身放鬆較易實現,但在擺好姿勢以後,還應全身微微晃動幾下,達到卧之舒適。站、坐兩式的維持,都必須有一定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鬆。放鬆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意識的放鬆,首先要伴隨著全身肌肉放鬆,使整個身體有一個舒適鬆快的感覺,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過於集中,要消除緊張狀態,達到精神意識的放鬆。所謂靜,是指相對安靜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無聲,體會悠閑自得,在意識方面強調通過意守,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總之,松靜自然是練功的關鍵,掌握得好,可以迅速獲得良效,掌握不當,往往會出偏差。


(2)練意練氣,意氣合一。


氣功之「氣」,主要指真氣(元氣)而言。練氣之初,必須由練肺氣(呼吸之氣)入手。肺氣的鍛煉,由於功法的不同,採用的呼吸方式也各異。雖然如此,但不論什麼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勻、細、長、緩。練功有素之人、每分鐘呼吸次數,甚至可達二三次,形成緩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氣的鍛煉,必須由淺入深,由快至慢,逐漸練習,不能要求在短時間內即形成完整的深長呼吸。初練時必須以意念誘導,練到一定程度,便可達到自然而規律的呼吸。所謂練意:一為排除雜念,達到入靜;二為意守丹田,使整個機體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初練氣功者欲想很快排除雜念是很困難的,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使雜念逐漸減少,達到入靜的要求。


練功過程中怎樣把練意和練氣結合起來?開始鍛煉呼吸時,同時也要意守呼吸,以幫助呼吸儘快練好。待深長。均勻的呼吸形成後,再注意腹部隨呼吸起落。當呼吸鍛煉得很純熟時,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達到氣貫丹田,此時,單純意守丹田即可以了。這樣練氣練意,二者就能密切結合,實現意氣合一,使真氣充沛,達到治病健身。


(3)情緒平衡,心情舒暢。


在氣功治療中必須強調情緒平衡,心情愉快,這樣才能促進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後都會有舒適和欣快的感覺。


(4)循序漸進,勿急求成。


初期練功不能急於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隨著練功時間的進程逐漸顯現出來的。練功方法雖然不很複雜,但要掌握得比較熟練,也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達到。以內養功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鍛煉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較熟練時,再加上停閉,在停閉呼吸熟練以後,再加默念字句,然後再加舌抵上齶,在這些動作都比較熟練了,再加上意守丹田,這樣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較順利。


(5)練養相兼,密切結合。


所謂練養相兼,就是練功和合理休養並重。只練功,不注意合理休養,對戰勝疾病將是個障礙,故練、養必須密切結合。合理休養應包括的內容為:注意適當休息、生活規律、情緒樂觀、飲食有節、適度體力活動等。這些內容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乃至一生,都應當注意,這往往是戰勝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證。每次練功均應貫徹練養相兼的要求。如練內養功或強壯功時,練上半個小時以後,就可以放棄停閉呼吸,放棄意守丹田,單純全身放鬆,平卧床上,靜養10~20分鐘。養後還可以繼續再練,如此練練養養,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時適宜。


當前各地流傳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臨床廣泛採用,效果不錯;也有些功法,僅限於個別人練習,尚未完全公開,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難定論。練功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體質和日常習慣等,選擇1~2種合適功法,進行鍛煉,這樣既便於掌握,又易獲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顯,由輕到重,當開始有所表現時,糾正比較容易,需時也短,如果偏差已經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費力。因此練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細緻地體會,總結經驗,找到不足,及時糾正,以免形成偏差。


3.練功注意事項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練功場所。環境安靜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在室外練功,最好能選擇樹林、草坪、花圃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在室內練功,也應保持空氣流通。練功場所的光線宜暗些,有利於較快入靜。但無論室內室外,都不宜讓風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後頸部分。 其次,功前要擺脫煩惱,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鐘即應停止較劇烈的體力和腦力活動,以保證練功時全身肌肉放鬆、心情平靜,有益於調整呼吸和意守入靜。作功前要寬衣松帶,以便於全身肌肉放鬆和呼吸通暢。若採用卧式,應脫掉外衣,安卧床上。練功之前還要排除大小便。


還要注意練功的次數和時間。初學者每天宜練一次,練習10~15分鐘即可;練功熟練者,可增加一次練功時間,每次延長到20~30分鐘。在療養院或在家中休養者,也可以每天練功3~4次。在練功期間,生活要有規律,飲食上可適當增加營養,去掉煙酒嗜好,同時,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擾,保持情緒穩定。練功完畢後,不要匆忙站起,應該先用兩手擦面,輕輕揉揉兩眼,然後再緩緩起立,活動活動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飢餓和飽食之後,都不宜練功;發熱、腹瀉、重感冒或身體過度疲勞時,均應暫停練功。


摺疊編輯本段機理


氣功之所以有養生益壽的作用,首先是因為通過練氣功,可以疏通人體經絡,流通氣


血,特別是使人體的元氣旺盛,所以無病可以強身,有病可以治病;其次,是因為運用氣功各種功法的鍛煉,可以使「精、氣、神」三者融為一體,增強機體的生命活力,生命自然會延長,推遲衰老,健康長壽。


中國著名氣功師劉貴珍,在其所著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較詳細地闡明了氣功養生的道理,現引用幾點如下:


1. 培補元氣,扶正法邪


在氣功學理論中,貫穿著「以氣為本」的論點,在方法鍛煉上,也強調培補元氣以固本的指導觀點。那麼,氣功是通過何種機理而實現培補元氣這一作用的呢?《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氣功培補元氣機理的精闢闡述與概括。祖國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體的內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體的機能狀態,氣功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動靜結合的自我鍛煉養生法。「精」包括先天腎精和後天水谷之精兩部分,二者通過肺心脾諸臟,敷布周身,以保證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活動的實現。氣功對精有著明顯的影響和作用,只要練功得法,並持之以恆,對先天精與後天精都有加強充實作用。男性患者的遺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帶下、崩漏、經少、病理性閉經等現象,都屬於精的病理範圍,這些病理現象,通過練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氣功對陰精發揮作用的佐證。消化功能紊亂、營養障礙的患者,通過氣功心腎相交之法,腎陽因秘,脾陽得腎而健運,胃陰也得腎水上濟而滋潤,從而,胃腑和降善於納腐,脾運有度、精微充脈,臨床表現為食慾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謝加強、營養狀態得到改善等等,這都是氣功對水谷之精發揮作用的佐證。以上是氣功對後天精的作用表現。氣功對先天之精也同樣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於腎,氣功意守丹田命門之法,就是充實精水之術。先天精依賴於後天精的索養,通過吸抵撮閉鍛煉,兼備寡慾持滿陶冶,則陰精自然充實而固澀,腎中之精得陰精濡養,則愈加壯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這就是「練精化氣」的必然趨勢。顯然,氣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氣功培補元氣 的機轉。練功元氣充益後,即可更好地激發與推動臟腑進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動,這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又能進一步發揮練氣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後天識神兩種。元神生化於先天之元氣,識神生化於後天之精氣。元神、識神都來源於物質,又皆反作用於物質。《素問·移精變氣論》談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這是氣功培補元氣的又一重要意義。


2. 調節陰陽


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也證實氣功對陰陽平衡的調節性影響是廣泛存在的。祖國醫學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於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氣功鍛煉入靜後,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強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氣功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氣功的補陽作用也是極其廣泛的根據「腎虛」的理論分型,觀察到腎陽虛者,練功後出現的四肢由厥冷變暖,尿酮類固醇恢復到正常水平,血漿三磷酸腺苷。環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等變化,都是氣功補陽作用的體現。氣功調整陰陽動態平衡的作用,是通過「抑亢扶弱」的雙調製效應而實現的,此作用並在不同層次水平上表現出來,這就是氣功治病、保健的機轉所在。


3. 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氣功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過「通經活絡」來實現,臨床上觀察到,經絡不通、氣血不調的患者,其肢體兩側經絡測定值不等或差數懸殊;練功後,凡氣血弱者,通過練功,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練功過程中,還觀察到經絡感測明顯和內氣循環任、督和其他絡脈運行等現象,這都是氣功通經活絡作用的具體表現。


以上是中國著名氣功師劉貴珍對於氣功益壽保健機理的詳細闡述。說明了氣功是一種極好的強身健體方法,每一個欲想身體健康、「盡終其天年」的人都應該努力學習,刻苦練功,真正繼承和發揚祖國醫藥學的這一寶貴遺產。那麼,又從哪些方面體現出氣功的保健、醫療、益壽、延年的作用呢?我們僅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地論述。


摺疊編輯本段發展史


氣功,作為醫療保健,其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於唐堯時期,奠基於春秋戰國,以後歷代有所發展。遠在兩千多年前先秦時期的醫學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關於氣功的論述。道家的老子、莊子,都在他們的著作中提到了古代的氣功,如中的「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等,均是講練功的。現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鍛煉的,要數戰國初年石刻文中的《行氣玉佩銘》。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簡帛醫書中,就有描述氣功的帛書帛畫。 中亦有不少地方與氣功有關,如《素間·刺法論》的「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後下津令無數」等。氣功一詞,首見於晉時許遜的「氣功闡微」,但這一詞在古代未普遍使用,而是直到現代才盛行起來;在古代,仍稱為導引、吐納。服氣等。葛洪在其中,對氣功養生的經驗和方法作了較詳細的記載。南北朝時代,陶弘景輯錄了六朝以前的氣功養生經驗,編輯成《養性延命錄》,占該書之半的和兩部分,有些內容與目前在應用的動靜功法極為相似。


巢元方中,於絕大部分證候下都載有導引、吐納的方法,約有260餘種,可說是隋代以前氣功療法的一次總結。孫思邈的一書,其中導引、行氣兩節,專論古代氣功。孫氏特彆強調「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的呼吸鍛煉作用。他還介紹了六字訣的具體運用,以及動功「天竺國按摩婆羅門法」計十八勢、「老子按摩法」計四十九個動作。


兩宋金元時代,道教內丹術興起,古代氣功開始融合其中某些部分,這是該時期氣功發展的特點是北宋政和中官修的方書,卷帙浩大。原書未有咽津、導引、服氣三部分,是專論氣功的。進入明清時代,古代氣功發展的特點是更廣泛地為醫家所掌握、所應用,氣功養生的專著各在60餘種以上。如《保生秘要》列述了近四十種病症的導引運動方法。明朝名醫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中,記載了一些練功方法,提出了「內景墜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的練功體會。清朝汪切庵所著中,記載了調息功的詳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政府的中醫政策指引下,氣功療法更得到了蓬蓬勃勃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廣泛作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手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養生 的精彩文章:

用「飢餓養生術」的方法來生態養生
毛主席的飲食養生,曾經喜歡吃什麼?

TAG:華夏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黃芪泡水,十二大養生功效,都看看吧
腎經是強壯一生的經絡,養生養腎不可忽視
一杯蒲公英水,養生功效看的見!
喵說養生|節氣養生真的很重要嗎?
梳頭一百下,真的能養生嗎?
不同水果有哪些神奇的養生功效?一起來看看吧!
「慢」的四大養生功效
傳統刮痧的養生功效
一味馬齒莧,竟有這麼好的養生功效!
史上最全的養生美容粥都在這裡了
白茶的五大養生功效
養生常識:一張養胃表,輕鬆養好自己的胃
泡腳的養生功效 生薑泡腳的好處
自帶抗輻射功能的養生粥!
香蕉養生的神奇功效
練養生功不得不聊的「氣」
一片桑葉改變了世界,但它的養生功效卻被很多人忽略!
養花也是養生的一種!
白蝦的養生功效和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