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早期外國銀幣:


據了解銀元起源於15世紀,始鑄於歐洲,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是世界上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16世紀,銀元流入我國。1890年(光緒16年)官方開始正式鑄造銀元,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一。


西班牙銀幣(人像雙柱,俗稱「本洋」,在墨西哥制)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根據余繼明《中國早期外國銀幣圖鑑》統計:早期西班牙銀幣(俗稱「雙柱」,在墨西哥製造),最早發行的年份是「1775年FM」,最遲是「1809年FT」,可是目前博主展示的一枚是「1773年FM」,應屬普外品了!也是1772年開鑄「雙柱人像」後第二年幣。(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雙柱雙球」銀元始於1732年,從1772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把雙柱移到盾牌兩邊並增加了西班牙國王頭像。以後遂成慣例,新國王登基,即開鑄有其頭像和稱號。)


墨西哥鷹洋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了解墨西哥於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據1856年倫敦造幣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幣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幣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幣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幣為主幣。當時上海金融市場專門開設鷹洋行市。1905年後,墨西哥採用金本位制,停鑄鷹洋,鷹洋流入中國漸少,1919年後上海金融市場逐停開鷹洋行市。


英國站洋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了解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幣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洋(是英國在印度境內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內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該幣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流行於兩廣、閩浙、滬寧一帶)


其他銀幣: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美國鷹洋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美國拿花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法國坐洋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日本龍洋


中國銀幣:


據小編了解中國以銀為幣的歷史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銀幣使用。在考古中,經常發現唐、宋的銀鎖、元寶,元、明、清之際的銀錠、元寶傳世和出土就更多了。17世紀後,西方商人每年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農副土特產品,絕大部分是用外國銀元支付的。由於外國銀元製作精巧,大小成色基本一致,便於計算,人們樂於接受。我國傳統的銀錠、元寶則顯得笨重,慢慢地退出了流通領域。因此,大量的外國銀元流入我國,到了清朝末年,外國銀元在中國所佔的貨幣比重高達43%。


廣義上來講:中國歷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設計、製造,或由中國設計委託外國造幣廠鑄造,或由中國政府委託外國造幣廠設計並代為鑄造的銀質錢幣。


這次小編對幾種中國銀幣講講其歷史淵源:


光緒元寶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了解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並且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金是自先秦時代即產生的傳統金屬裝飾工藝,是一種傳統的做法,稱火鍍金或汞鍍金。此件《鍍金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採用的則是汞鍍金工藝[1] 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藝亦可以稱為鎏金。質地渾厚有實感,收藏價值附帶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還需要說的是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宣統元寶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了解清朝貨幣。清代貨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宣統登基後,開始鑄造宣統年號銀圓。


大清銀幣


據了解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版別多式,設計新穎,製作精良,歷為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不同版式,其中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比較稀少。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袁大頭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了解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孫中山像銀幣

探討銀幣文化歷史與淵源



據考證,孫中山像銀幣主要有:1912年,南京造幣廠鑄造了孫中山像開國紀念一元銀幣和二角紀念銀輔幣;1927年,民國政府南京造幣廠鑄造了鐫有孫中山像的陵墓紀念銀幣;1927年6月,南京造幣廠開鑄了"南京版"的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1928年11月,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鑄造了正面圖案是孫中山正面或側面像,背面為三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兩側為"壹圓"兩字的銀幣。爾後又請奧地利、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五國鐫刻七種鐫孫中山像鋼模的銀幣;1929年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試鑄了孫中山正面像壹圓銀幣;1930年4月,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鑄造了銀幣紀念章,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中間為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1933年和1934年,民國政府鑄造了正面鐫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艘帆船乘風破浪前進,俗稱"船洋";1935年,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又生產了一批孫中山像的銀幣;1949年3月,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鑄造了最後一批民國二十三年版正面鐫孫中山像,背面鐫帆船圖案的壹圓銀幣。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隨喜分享,功德無量


來源:古玩收藏交易網編輯:劉主編


如果您有好的文章想和我們分享,歡迎在留言區給我們留言!


您推薦的文章將有機會出現在下一期的頭條中!


商務合作請在公眾號留言


希望藏友們踴躍投稿發言。一起交流 一起進步。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幣的歷史潛移默化,源源流長——大清銀幣
蘊含的歷史文化 「漢」字四川銀幣值得你珍藏
倍受前史熏陶 歷代革新文物——大清銀幣
中國封建王朝錢幣文化發展之路的象徵——大清銀幣!
江南銀幣簡介及版別略談
宋代銀幣與銀質錢幣的區分標準
博物館殿堂級的古錢幣「大清銀幣」
歷史無法埋沒的「國寶」——大清銀幣
集藏金銀幣的收穫與樂趣
美國銀幣之王 精品推薦 銀幣一組
北洋造光緒元寶及大清銀幣賞析
關於銀幣氧化、氯化、硫化問題的釋疑及補充問題探討
清朝銀幣八大珍品及圖片
「袁大頭」銀幣基本版別圖釋
珍稀古錢幣錢幣:陰文「吉」字銀幣
古今臻藏簽字版袁大頭和美品銀幣
鳴彩藝術:機制人物紀念銀幣,中華帝國飛龍幣
大清銀幣的收藏技巧與探討一起來學習吧
鳴彩藝術:清代銀幣精品,光緒銀幣丁未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