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台北「國史館」所藏蔣介石檔案一向為近現代史研究者所重視,尤其是以蔣介石生平為核心的編年體史料彙編《事略稿本》,其中收錄蔣介石日記、函電等,經蔣本人審閱,且有諸多筆記,資料豐富。


近日,13冊抗戰時期(1937年—1945年)《事略稿本》排印本在台出版,定名為《抗日戰爭時期之蔣介石先生》。新書發布會於7月7日上午在台灣政治大學舉行,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出席了發布會並致辭。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為新書題字。


蔣介石自1940年起便授意幕僚人員編纂《事略稿本》。侍從室秘書模仿《春秋》體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以蔣介石日記為經緯,參閱他歷年函電、公牘、講演等編成大事長編,年限為1927年到1949年,共計287冊。


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肖如平曾參與「蔣介石檔案事略稿本研究」項目,他指出《事略稿本》摘錄的《蔣介石日記》有刪改、壓縮和加工,但由於《事略稿本》數量非常龐大,除日記外還有電文、信函、講話及活動等,比日記更加詳細,是研究蔣介石和民國史不可或缺的資料。

劉維開認為,與蔣日記原稿相比,《事略稿本》使用起來更便利,但由於後者在編撰過程中對日記內容有適度修正,對於要求史料存真的研究者而言有一定缺陷,「不過先看《事略稿本》再讀日記,比直接看日記要好。」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1937年至1945年《事略稿本》排印本,以《民國某年的蔣介石先生》為書名出版。


台北「國史館」曾將《事略稿本》原件影印出版,共計82冊,深受研究者重視。但原件系工作人員以毛筆抄寫,加上蔣本人刪改、眉批,不易閱讀。此外影印版數量龐大、印刷有限,不少青年學者無法窺其究竟。

此次由台灣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出版的《事略稿本》排印本共計13本,覆蓋年限為1937年至1945年,增補了影印版所沒有的1937年7月-12月、1939年1月-12月事略底稿。劉維開指出,1937年下半年正好是全面抗戰爆發,相關交涉及作戰指揮是重點,增補內容中有以前未曾注意的資料,主要與外交有關。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影印版《事略稿本》


編校項目參與者、政大人文中心博士後張智瑋告訴澎湃新聞,增補材料是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的協助下發現和挖掘的,其中包括兩封1939年蔣介石手書致斯大林函(甲、乙兩稿),主要內容是闡述歐戰以後的遠東局勢,希望蘇聯能夠與英美等國聯合抗日。

據劉維開介紹,蔣介石日記中對此事記載只有:「寫史達林[編按:即斯大林]信,約千餘言,審慎再四,決以直言告之。有人恐怫其意,可不顧也。」這兩封信最早收錄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中,但沒有說明「甲種函稿」、「乙種函稿」的涵義,而《事略稿本》將兩信內容錄入並有說明,能使讀者明白蔣介石當時有說與不說兩種考慮,也可見蔣氏行事。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蔣介石致斯大林函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排印版《事略稿本》內頁


蔣介石還曾留下哪些史料?


蔣介石注重其形象的維護與塑造,也特別重視保存史料,其橫跨半世紀的日記更是學界內外矚目的焦點。蔣介石日記約始於1915年,止於1972年8月,其真實性基本已被學界認可。但目前這一史料因歸屬權糾紛等原因無法出版,只能到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中查閱。


事實上,2006年胡佛檔案館公開蔣介石日記手稿之前,就已經有學者通過其他材料讀到部分內容,如黃仁宇的《從大歷史的角度解讀蔣介石日記》、楊天石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都是在日記開放之前寫出的著作。


原因在於,「蔣介石日記」除手稿原本外,還有分類抄本、仿抄本、引錄本等。例如1930年代,蔣介石的老師和秘書毛思誠(1873-1940)曾奉蔣命就1919年-1926年、1931年日記作分類摘抄,1933年1、2月及1934年全年日記更有仿抄本,現存於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歷史學者楊天石曾使用毛思誠摘抄本的日記內容做研究。蔣日記手稿原本開放後,他赴美查閱,並在新聞採訪中表示:「我關心的是摘抄本有沒有隱瞞、歪曲日記的內容……看過以後我覺得,摘抄本是恰當、準確的,沒有問題。最重要的中山艦事件的記載也沒有問題。」


另一種日記摘抄本,是1950年代蔣介石命奉化同鄉王宇高、王宇正整理編成的「五記」:《困勉記》、《省克記》、《學記》、《愛記》、《遊記》。五記以第三人稱方式記述,並對日記有所改動,無論是內容還是可信度,都比《蔣介石日記》相差較多。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藏於美國的蔣介石日記手稿


除各種版本的日記外,蔣介石研究最核心的檔案資料是近代史學界著名的「大溪檔案」,也就是現藏於台北「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檔案》。這裡有1923—1971年間蔣介石統軍主政時期的政治、外交、軍事、財經、文教、交通等各方面文件資料,其中「文物圖書」一類中就有《事略稿本》、「五記」等。


這批資料最初由國民政府總統府機要室保管,1949年國民黨遷台後被保存在桃園縣大溪鎮圖書室,故稱「大溪檔案」,在1987年台灣解嚴之前,很少有學者能夠利用。史學家梁敬錞(1893—1984)曾參閱部分「大溪檔」寫出著作《史迪威事件》(1971年),當時學者多投以羨慕眼光。


1979年這批資料移存於陽明山陽明書屋,1990年代轉移到台北「國史館」正式開放。2015年,「國史館」以館藏蔣介石檔案為基礎,參考《蔣介石日記》等資料編成《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完整勾勒其從出生到逝世(1887—1975)的生平大事、行動軌跡。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台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2015年出版的蔣介石年譜


另外,蔣介石一生曾發表大量著作、文章與演講辭。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執委宣傳部編過《總裁言論選集》,台灣方面曾整理出版《蔣介石文集》、《先總統蔣公全集》、《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夏天想游泳減肥?你必須知道這些事
泰特名譽館長:很多私人博物館不過是在購物
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被這個32歲的中國人改寫了
恐龍滅絕是因為運氣太差,火山噴發和隕石撞擊全遇上了
讓農民搬離土地,集中住進樓房,就是理想的城鎮化嗎?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首部高校本科規劃教材《中醫男科學》問世,秦國政教授任主編
破解校本教研的原始問題
美文誦讀來了!中高年級誦讀校本教材第九輯:眸光穿透歷史的凐雲
跟著古詩去旅行——東風路小學打造古詩文誦讀校本課程
哈爾濱市和興小學校校本課講解中藥知識
新學期,校本教研規划了沒?
毛堅瓊:針對性分析「綠評」結果 校本化改進課程與教學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六中學校本課程展示活動
北京市語委辦公室:將利用校本課程保衛北京話
遼史——全五冊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一個在校本科生眼中的華南農業大學
沿校本改革之路 走向未來學校
工、高、鐵、交、師五大名校本部與分校關係大揭秘!最新
高校本科就業最好的專業排行榜
我校「高校本科轉型建設」培訓班開班
高中生變身CEO 樹德校本課程開起4家JA學生公司
西班牙十大名校本科保錄項目
名校不重要,甚至,學校本身都不重要,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