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內最為瑰麗奇幻的景觀——方壺勝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數字復原圖)


整整六十年前,清華大學建築系學生郭黛姮在頤和園遇到一位正在畫水彩的老人。此人正是梁思成先生,而她日後則成為其助手和弟子。數十年後,郭黛姮和弟子們開啟了一項世界園林與遺址史上的現代探索——圓明園數字復原工程。


作者: 呼 濤


如果說恩師梁思成教會了她要從頹敗的建築遺存中捕捉歷史變遷的印記和歷史文化價值,郭黛姮則與自己的弟子們一道探索出如何讓文化遺產在當代重現生機的方式。

「數字化技術幫我們逐漸撥開認知歷史的重重迷霧。它帶今天的人們感受到過去文明的輝煌,使收藏在宮禁里的文物陳列在廣袤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書寫在古迹里的文字活起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中國權威古建築專家郭黛姮說。


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上,郭黛姮表示,用數字手段展示文化遺產有著特殊的價值,「數字化的記錄、檢測以及大數據的分析,對於遺產的保護和價值傳播正在做出前瞻性的探索。」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郭黛姮先生帶領研究團隊在考察。

師從中國建築史大師梁思成先生,郭黛姮教授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超過半個世紀,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並被授予中國民族建築事業終身成就獎。


郭黛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於圓明園歷史文化研究,並開啟了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以數字化的方式再現圓明園勝景,把消逝的文化遺產帶回當代。


她仍很清晰地記得2010年這一年,因為對於研究圓明園的人來說這是非常重要並且情緒非常複雜的一年,因為那正是圓明園被毀的150周年。


當時,社會上很多老百姓不僅對於圓明園被毀一直懷著滿腔憤怒的情緒,也希望能夠看到這個曾經的「萬園之園」到底是什麼樣子,甚至社會上有人提出希望重建圓明園。這一切,既因為圓明園被稱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也因為這是中華民族記憶里的一段傷痛。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內最為瑰麗奇幻的景觀——方壺勝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數字復原圖)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建成最早,也是色彩最為豐富的建築。(數字化復原圖)


郭黛姮感受到公眾對於圓明園的好奇和複雜情緒,卻並不支持重建圓明園。因為「重建圓明園牽涉到文物保護問題,還有價值觀的爭論。另外,重建還有資金、技術上的相當難度。」


「公眾的這種期待感很強烈,也很合理。我們就想辦法查閱史料文獻、到現場丈量考察,通過數字化的方法告訴大家這個遺址曾經是什麼樣的,它經歷了多少變遷,它在不同時期的風貌和功能。」郭黛姮說。


歷時十五年,由八十餘位專家參與,由郭黛姮率領的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團隊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圓明園三分之二景區的數字化復原。團隊通過對中外文獻、史料的嚴謹論證,加之先進的虛擬復原技術,承載著中西方文明奇蹟的「萬園之園」得以重現。


為了搞清楚圓明園的營造過程,郭黛姮教授查閱了2200餘張「樣式房」(清代的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圓明園存圖。


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賀艷則把他們的日常工作描述為,「在堆積如山、未經梳理的原始史料中尋找聯繫,如同一盤珍珠,被一根細線串起來,才能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建築,進而再根據史料記錄還原合宜的周邊環境和內部陳設。」


「正是基於有證可查的一磚一瓦的虛擬搭建,今人才可以從遠觀者、俯瞰者或是建造者、體驗者的更多角度去體會『萬園之園』的不朽魅力。」賀艷說。


在她看來,這是對圓明園的另一種還原,數字化的方式既解決了遺產保護和遺產重生之間的矛盾,又滿足了公眾新的需求和認知方式。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坦坦蕩蕩,原名金魚池,是園中飼養金魚供清帝賞玩之處。 (數字復原圖)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坦坦蕩蕩景區中供清代帝後度夏的寢室——半畝園的室內圖景。 (數字復原圖)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文源閣是圓明園中的皇家圖書館。(數字復原圖)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文源閣內有極為豐富的藏書。(數字復原圖)


走進圓明園,人們可以看到殘跡遺址上的一塊塊寫有其過往名稱的標示牌:正大光明、西洋樓、方壺勝境、接秀山房、碧桐書院……手持平板電腦掃描牌子上的二維碼,那些只剩下石碓、廢墟的地方立刻在屏幕上「生出」屋宇庭院、亭台樓閣。


基於數字圓明園工程研發的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不僅提供了遊覽路線和實時定位等遊覽幫助,還有圖文並茂的景區介紹、全景環視、數字影片等供遊客欣賞。參觀者撥動時間滾輪就可以跨越時空,看到多個歷史時期的精美復原圖像,還可以360度環視圓明園盛時景象。


「圓明園重生了,雖然只是在虛擬空間里。我們的數字化團隊把殘垣廢墟按照可查證的史料,在反覆研究和核對的基礎上,還原出美輪美奐的場景。」賀艷說。


在賀艷看來,如同對圓明園的復原工程,「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呈現首先要基於對其價值的判斷和理解,越來越豐富的技術手段則是服務於遺迹和滿足人們的認知需求。」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郭黛姮先生在圓明園掃碼體驗數字導覽系統。


現在,這項圓明園數字化復原工程已經為超過十萬人導覽了圓明園遺址,還被美國華盛頓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作為研究中國建築的課件。


未來,隨著圓明園研究和復原工程的深入,數字化工程的內容將從建築庭院延展到內部陳設、器物衣冠,從園林景緻拓展到古人的園居生活和節令儀典。


如果說恩師教會她要走到古建築近前親自觀察記錄,郭黛姮和年輕一代研究者正用現代手段讓歷史遺存從「前世」來到「今生」。


「可以說,數字再現圓明園不會也不該有終結的一天。」郭黛姮說,基於對圓明園數字化復原得來的創新模式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復原、展示、公眾普及以及產業化都可供借鑒。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圓明園內的「卍」字型建築——萬方安和。 (數字復原圖)


「對於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記錄和復原只是第一步,我們在嘗試更好地闡釋和傳播他們的文化價值就需要有創意的展示和產品出現。這樣才能把文化遺產的價值擴大分享給更多人。」賀艷說。


如果說把數字化用於復原是基於嚴謹的學術研究,那麼把數字化復原的成果產業化就需要考慮怎樣能更貼近用戶和公眾的現實需求,引發他們的關注。


基於圓明園數字化復原工程累積的經驗和產業化經驗,清城睿現團隊已經與河南登封、四川三星堆、江西金溪古村落以及良渚古王國遺址的考古研究及保護部門展開合作,進行文化遺產數字化創意、展示、公眾普及以及產業化探索。


郭黛姮說,數字化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真正起到了「科技引領未來」的作用,它使得中國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輝,提升了公眾對祖國大地上遺產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文中圖片及數字化復原圖由清城睿現提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報道@新華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未來主力火箭,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TAG:我報道@新華 |

您可能感興趣

萬人圍剿妖魔 就在《巫神歸來》新服滄海月明
歸來荼蘼歸來寂
經典散文 我曾踏花歸來
鴻雁歸來,花草繁盛
海島、仙山、黃金,「仙境」歸來,一切圓滿
《蜘蛛俠:英雄歸來》女主在漫畫里原來是這樣的
曹雲金一身花衣似度假歸來 與神秘女子見鏡頭立馬分開走
從《清涼山上》朝聖歸來
《蜘蛛俠:英雄歸來》來國內宣傳,周五見
原來真的是在睡覺 《蜘蛛俠:英雄歸來》早期海報背後的故事
石濤北漂歸來
連蜘蛛俠也開始打嘴炮了,《英雄歸來》滿滿的顛覆主義
賞荷歸來一身香
新戀情?曹雲金一身花衣似度假歸來 與神秘女子見鏡頭立馬分開走
取代《王者榮耀》 登頂後的《魂斗羅:歸來》宣布歸來
你出走半世,歸來仍是一座偉岸高山
彭中天:明清外銷瓷歸來的啟示
神奇歸來吧。賈躍亭
秋來雲舟行《巫神歸來》新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