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最小的數字,在正整數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數;又是最大的數字,意味著「一切」。始終如一的字形,象徵著中華民族統一、穩定與持久。

時而表示具體的人的頭頂,時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於古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在有著深厚農耕文明的中國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構成了社會的基本關係。


肢體站立,反映了人類祖先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達於天,下可立於地,要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姿勢「挺身站立為人,頂天立地做人。」


本義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與陽相生相剋。


本義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晝、熱、男、生,與陰相生相剋。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是陰陽。

中國歷來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為人們所嚮往。作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於天。作為時間單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義。日在天上運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辭彙中。


自然界的月亮一圓一缺相隔30天,與日相對應,是人們常見的自然現象。關於月有不少美麗的神話傳說,並通過對月變化的觀察,產生了月蝕的知識和記載,以及對月的祭祀及禮儀等。


易為變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異、變化,沒有兩個時刻完全相同,人類的歷史也是如此。這是中國儒家世界觀的第一信念,古往今來無人能將其顛覆。


變是外在的,化是內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內在的,現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種科技的大變革。


地上所突兀者,人間所仰望者,為山。山被中國人讚美成有脊樑的陽剛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徵。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五行之一,構成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要素。水是一種標準,也是一種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出道家「無為而求治」的哲學思想。


是中國化的佛,是神聖巔峰的封號,是超越言語的世俗智慧,是吾國吾民獨有的精神風景。


人在草木之間,茶是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聖物,令人身心柔軟、寧靜和從容。在中國,茶被稱為百病之葯,陸羽《茶經》將茶文化推向極致;在日本,茶被稱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為日本人獨特的民族文化。

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斷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觀點來看待天地、萬物和人體器官,是諸多中國文化的內核,表明了中國人傾向於在一切事情中尋找一種根本的調和與統一,而不是鬥爭與混亂。


耕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是農業文明出現以後的重大進步。而耕地手段的進步,就是社會、經濟進步的表現。


春表示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反映了先民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樸素認識。春是生機的象徵,也是一年的開始。每到春節,極具裝飾性的「春」字遍布城鄉,成為中國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託。


「工」字承載著中國土木建築工程發展的豐富文化信息,使中國成為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度。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業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為君子不忘本、謙虛、感恩的美德。


甲骨文中像人靠著大樹休息,之後引申有休假、停止、喜樂、美好等意思,遠超一般人的想像,清晰地展現出中國文字演變的一個縮影。


經過人工開發,用於農業耕種的土地,在歷史進程中是統治者和人民共同關注的焦點,多少歷史事件由田地而發生和展開。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遠古的氏族部落劃定疆域稱為「豐」。甲骨文中是樹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後引申出草木茂盛,轉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態豐滿。中國正是在對豐美、豐富、豐盛等的不斷追求中得到發展。


甲骨文中有此字,說明我國絲綢在上古既已出現。絲綢是我國古代的一重大發明,在漢代即已遠銷到歐洲古羅馬,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所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百姓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那麼國將不國。


先民由遊獵進入定居階段的標誌,是人們生活的依託。因此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想。對民是「平安」,對國家就是「安定」,從國家層面而言,安與定、平等既表現為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動態。


甲骨文中「樂」字是一把類似二胡的樂器。音樂帶來快樂,這個字後來用於書寫世上一切的快樂。


道是處世的原則、事物的本質、宇宙的本質、是宗教,也是方術,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國人對理想境界最樸素,也是最深刻的體悟。


平之如水,法律必須公道,猶如一碗水端平,體現了執著追求社會公平的傳統中國法律意識。


是古代對「天」的形狀的樸素認識,即所謂「天圓地方」,這種觀念影響了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對建築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國哲學首先追求德行的修為,繼而作用於外部世界,即「內聖外王」。「內聖」境界表現之一即圓融、圓通,形成圓滿的生存邏輯,從而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春秋時,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覺悟」,看見我的心。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長長的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的悟的過程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心了。


佛陀釋迦牟尼是覺者、知者。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東漢時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教在唐代達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古代中國的地方官有種「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銘文的石碑,凡事引以為「戒」,行事說話多加小心,從道德上約束自己,從而成了一種中華美德。


「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藥。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被視為社稷守業的不二法門,否則便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中國人把最初的部分稱為「元」,以元為首,奮勇爭先,從春秋時代開始成為中國人品質中的一部分。


古有大事,聚眾於曠地,先建中,群眾望見而趨附之。「中」不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內涵,還有行為處事恰到好處的意蘊。喜怒不過節,度量把握恰當,是為「中庸」之妙。


在五行中,東為木,為春,為生,意喻日出東方。自古以來,中國人觀察黃河、長江,建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認識,因此,根深蒂固的內陸文明逐步接納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趨勢。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土地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也是構成萬事萬物的「五行」之一,對於土地和土地上生長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現,社為土地之神,稷為五穀之神,社稷也因此成為國家的象徵。


陰陽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國人以北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觀念深入到中國人的建築文化和禮儀之中。


土生萬物,地是先民賴以生存的依託,有土才有國。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為堆進行結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廟進行肅拜。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們對大地的感謝,對國家的崇敬,對疆土的珍視。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在中國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數」,上踞於天,下臨於地。「九」「久」諧音,「九」也因此成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表示永恆、喜慶意味的吉祥數字之一。


鼎在古代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作為一種重要的宗廟禮器,它又是國家政權的象徵。象形所形成的獨特視覺效果,它的莊重感認人不由自主產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人、漢賦、漢朝……在中國人心中,「漢」幾乎成為與「中國」有等同的意思了。


中國為瓷器之國,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絲,作為古代中國向世界輸出的重要商品,由於影響久遠而廣泛,往往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也就見慣不驚了。


「國」字記錄了中國歷史的重要訊息:從最初的定居點,到稍後的初級城市,到更加發達的都城,這些被稱為「國」的所在,是時代風雲的匯聚之地。「國」字在新中國簡化後,


「帝」字在戰國以前專屬天帝,戰國是始以指人間君主,秦以後為「皇帝」簡稱保國古代歷史的傳述體系中,帝系是中國歷史之始,也是古代統治秩序之體現。


「王」字像斧鉞。古代氏族首領率軍打仗,斧鉞象徵其軍事統帥權。進入階級社會,王為最高統治者稱謂,王權、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豐富內涵。也有將「王」字型與「三才者,天地人」聯繫起來,說上橫為天,下橫為地,中橫為人,人能上順天道,下達民意,即為王者,頗具情趣。


兵對中國文化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作戰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這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智慧,如今已運用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據說車起源於黃帝時期。先秦以來,就根據不同的用途、等級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高級的可以嵌金鑲玉,最低級的是不加修飾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豐富多彩的車文化。


甲骨文中,「寶」是會意字,表示屋子裡有一串玉。在古代,玉是珍稀的東西,也是人們十分財富的表現之一。後來,添加了「貝」「缶」,由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重要一步。簡化後的寶回到了甲骨文的寫法。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中國上古時期眾多民族的圖騰。龍又是中國古代王權、皇權的象徵,無論在天上還是在人間,龍都具有很高的權威。龍也是幾千年來億萬蒼生們喜愛和親近的神靈,豐富多彩的龍文化,影響到中國古代的各個方面。龍,溝通了中華大地歷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們的關係,今天仍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鳳是古人把很多鳥的美麗部位彙集、變形、組合而成。在神話傳說中,它是最有權威的神鳥。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量與龍鳳有關的內容被稱為「龍鳳文化」。


玉是天地華育之精華,不僅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以玉比德是中國特有的觀念。以玉作為禮天的主禮器,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石崇拜」觀念的理性升華。


禮樂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教化體系,「禮教」十分受重視。禮樂之道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足跡四散傳播,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待人接物的準則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倫」有次序、輩之意。「序」在中華文化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禮制便是以次序為物征。在社會結構層面,等級制的實質也是一種規定的次序,破壞了尊卑次序,將被視為「儹越」;在社會生活層面,倫理綱常的核心還是約定俗成的次序,破壞了既定的長幼關係,即被視為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


中心為忠。最大的忠誠不是忠於外表,而是內心,正如中國老百姓所說的,做事認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心,將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讀書都應該有這份胸懷。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成為國際間公認的道德黃金律,指導個人及社會間的行為準則。


中國哲學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會的德性所在。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狹義的義是社會和人際關係的規範,廣義的義是一切文化。荀子說「人能群而有義」,從而區別於禽獸,「義」就是文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僅是儒家提倡,現代也表揚。


在儒家的道德規範體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人言為信,人無信則不立。信是理想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作為人與其他人發生聯繫的紐帶。中國傳統社會不是規則社會,而是人情社會,不需要什麼法律的憑證,但只要言從口出,就要一諾千金,為之負責。「誠信」自古以來不僅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一個團隊、政府的考量標準,從而為誠信社會的的構建奠定基礎。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養之,死祭之,永懷之,被視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一個「孝」字,維繫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奠定了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礎。


中國人自古對自然、對人保有的尊崇尊敬的心態。做事時要嚴肅恭敬,把事情做好。


祭祀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先民的思想觀念中是件大事,是不忘本的樸素思想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良好願望的反映。幾千年來,皇帝祭天地,庶民祭祖先,百姓祭神靈,以至今天的祭黃陵、祭孔子,「祭」字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成了一道可觀的風景。


甲骨文的「祀」像未成形的胎兒形,本義為求子之祀。繁衍後代在成活率較低的古代是民族延續的根本任務,顯示中華民族對繁衍後代、教育子女的一貫重視。


古人相信,死去的先人能夠保護自己家人的平安。從商代甲骨文中對商族祖先隆重祭祀的記載,到近代農村祠堂的勢力之大,無不顯示了中國人對祖先神的崇拜。我們今天仍然把自己的國家稱為「祖國」,把自己的老家稱為祖籍,把為家族爭光叫做「光宗耀祖」,把忘本思想和行為斥為「數典忘祖」。


示是祖宗神主牌。神主牌所置之屋宇,即為宗。祖與宗是中國古代社會祭祀文化的核心,對統治階級內部穩定和民間社會的和諧起了重要作用。


甲骨文「福」字似手捧酒樽往祭桌上進奉酒食,是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後引申為神靈所降賜的「福氣」。小篆的「福」,一人有田地,有吃喝(口旁),還有精神生活(示旁),也算是幸福了。


作為對個體生命延續的最樸實的希冀,「壽」一直是中國社會最普遍的生活理想之一。對壽的渴求,也是中國人重視世俗生活,寄希望於現世的精神反映。


在中國人的原始看法中,神、人、物三個概念並提,指代三種生命形態。神字內涵的演化表現觀念的大變革,是中國文化史重大特色。因為社會文化由個人精神歷史的積澱形成,又是個人精神的教養-規範-導引和創新集成者。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仙人多住在山上。中國人對仙有一種特別的嚮往,相信通過修鍊可得道成仙,也可通過行善在死後上天成仙。而如果在世時作惡多端,死後將下地獄。因此,中國人把神仙的生活作為最理想、愜意的追求。


西周初年,周人確立了以「德」為核心,「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禮樂文明,由此開啟了中國步入人本社會的大門。在古代,「德」不僅指人的修養和品行,更是指對天道、對自然規律的把握與體認。


真人就是仙人,字的構成也是上為升天,下為登遐,中間是開天目者。傳統哲學不在乎事物的真假,而注重研究人際關係,因此就用「誠」「信」一類判斷人情的詞來定義真偽。


善即良,是人性的本色,是知行的原點。上善若水,於柔中見剛,於纖中見強,是進取而內斂。人生苦短,上下求索,但求止於至善。在中國人的哲學理念中,有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那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


古人認為一個人除了他的形體之外,還有一種朦朧模糊之感,就是美。中國文學藝術講究意境,「美」字的構形,就是原始意境的萌芽。


本義為命令,又可表「言辭」,即「辭令」。辭令刻意求美求善,自然使辭令被賦予「美善」的內涵,「令」表現了中華語言之美的歷史沉澱。最大的令,是每個月來自自然、四時節氣的命令,即月令、時令。時令之中所包涵的關於人的行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的命題,蘊涵著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


俠客與俠氣都是中國先民心中的理想人格,有英雄志趣兼有刀劍功夫的成為俠客,沒有拳腳功夫,只有心智上表現痛快淋漓、英雄風範的稱為俠氣。「俠肝義膽」歷來是中國人推崇的風骨。


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春秋以後的士是文士,逐漸成為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稱,也指一般知識分子,一直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和生長、提煉的主要力量。


名位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中國是個世俗的國家,有無名位、何等名位,往往成了一個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所以中國人看重名位,追求名位。名分與權、位、利、祿、譽緊緊捆綁在一起,所以有無名分,成了人們極為重視的事。


文是漢字的構建基礎,「文」指有條理的紋路。古人很看重紋路,這是一種有規律的存在,西方叫血管,我們叫血脈,同指紋路。水稱水文,山稱山脈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本指軍事,但真正深深影響中國的卻是「武文化」,它詮釋了中國人看待武力、權勢、力量的擁有者的態度。


甲骨文「書」是人手執毛筆。毛筆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獨特的書寫和繪畫工具,因為它富有彈性,表現力強,因此也是形成後世書法藝術的重要物質因素。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書」字的構形,形象地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久遠起源。


古代稱編好的竹簡為冊,後演變成動詞,如「冊封」「冊立」,都是國家大事。作為動詞,其擁有了莊重的意味,而這些大事又被載入史冊。


水、火中和,冷熱中和,反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處世哲學,心態平和、不溫不火是為「淡定」。「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中國人看待社會生活的深刻體會。


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層面是官文化。官文化的核心是治人,其特徵是人治。在人治的社會裡,貪就如同附著在中國文化上的斑斑銹跡,伴隨著國人幾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尤其是「只在意今天財富」這直觀感受在新的時代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中國人尊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者,而憎恨取財無道的昏君貪官,可以說,「財」與「貪」的對弈,一直穿插在中國人的歷史進程中。


鬼文化在中國經過漫長演變,人們對鬼的態度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畏懼,發展出形形色色的鬼故事……鬼的世界,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面鏡子。


從敬獻於神的珍饈,謹呈於帝王貴族的美味,變成了表現內心羞慚,甚至於兒女情長的「羞人答答」,漢字中恐怕沒有哪個字有「羞」字這樣兜兜轉轉、跌宕起伏的命運了。


對戰鬥中受到的箭傷進行治療,箭取出來了,還被規規矩矩地放在匣子里。「持中守一而醫百病」,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中醫」真實地反映了中國醫學造福百姓、慈惠無窮的智慧與思想。


古老的酒不僅僅是一種飲料,而且在祭祀中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溝通人神關係的巫覡,更要把酒作為祭祀活動時的重要工具。酒不僅是養生所必須,而且是最重要的藥品。酒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飲到盡興時,文人墨客留下千古絕唱;飲到激昂處,將士遊俠顧盼自雄,豪氣干雲。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



民以食為天。中國是個農業國家,糧食收成不僅牽繫千家萬戶生存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安危的頭等大事。


數千年來,中國的「民」紮根泥土,努力攀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儘管是一種理想狀況,但「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其實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


細密的漁網不進入魚塘,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吃,這是中國人最早對於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觀念。「網」字的生命力在於它能由實而虛,由虛而實,今天人們生活在網路時代,網更是虛實結合,無處不在,無遠弗屆。


「堂」是同祖的旁系親屬關係。堂屋同親屬關係發生的牽扯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由,表現了傳統人倫關係與傳統建築格局的奇妙融合。


井 懂得鑿井,中國人得以脫離對大河的依賴,可以把生活的地帶擴大到更遠闊的地方;而均分井田,古制八家為一井,先公後私,「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人最為依戀的家鄉的一個文化符號。


住在自己的院子里,是中國人的居住理想。「院」是本無言的書,院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養育了一茬又一茬在院里長大的人,傳統中國大家庭的形式得以延續數千年。


最初的「年」指五穀成熟。糧食收成事關國計民生,因此,占測糧食收成也就成為古代統治者最為關心的大事,也是當時知識精英的職責。由於禾穀類糧食作物多為一年一熟,因此,「年」成為了最大、最重要的時間節點,而過年也就成為人們慶祝豐收,企盼來年風調雨順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年」是又一個輪迴的開始,是一切美好希望的開始,並以詩意浪漫又厚重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古文字中,「食」是一個像器皿盛著食物之形,有的字還在旁邊加上幾個點,表示所釜底抽薪提穀物之類。我國的膳食結構與歐美以肉食不同,是以穀物為主。遠古時代,北方吃小米「粟」,南方吃大米「稻」。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人們發現羊性情溫順善良,不犯眾物,繁殖能力強,就將其馴養,人與羊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人們出於對羊的重視和喜愛,賦予羊許多美好的象徵意義,如「美」「善」「祥」「羲」等,表明古人心中羊確是美好、善良、吉祥的象徵,並且是知禮義的動物。


在浩繁的漢字中,「和」結構簡單,人人共識,但卻又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它植根於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把和看作是人際關係的最佳狀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筆法四要:力、重、厚、質
王詵跋《煙江疊嶂圖卷》
這《滕王閣序》寫得,清爽可人!
《四書》中最經典句子,中國人要知道!
老樹畫畫:人世從來無趣,天地卻總多情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100個漢字
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果斷收藏!
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知道的中國人卻並不多
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你最喜歡哪個?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值得收藏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值得收藏!
100種傳統文化符號,望見古代中國
文化一篇口訣,通曉中國5000年文化!
考古中國5000年文明史:二里頭文化的「國家」意味
人民日報最新公布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
2016年度中國十大文化事件
茶杯上的10種中國文化
1800字的一部經典,鋪就中國文化人文底色
2000年前的文化,召喚沉睡在滇池畔的古滇文化
100種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300字
把兩堆石頭賣出125000美元天價,此人竟成中國最大文化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