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場所的名稱
觀: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道教修行場所大多以「觀」命名,如著名的白雲觀、長春觀、真武道觀等。《釋名》云:「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人觀天象的地方,有點像現在的天文台的意思。
「觀」用來指道教修行場所,大概起源於漢。史料記載漢武帝好方術,在甘泉造「延壽觀」迎接天神,以求長生不老。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民間流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另外,《樓觀先師傳》中記載一個故事:周康王時大夫尹喜,曾於終南山結草為樓,用以觀星望氣,並起名為「樓觀」。老子西行,尹喜延請老子至樓觀,於是《道德經》出。
道家認為此事件為道教之始,後人隨將道教修行場所稱之為「觀」。此說是否屬實,也難以追究。「觀」的由來應是其本意的延伸,道家講究「羽化登仙」,最喜山高之處,方便與仙人溝通,而古人造「觀」也是探索天上秘密,兩者有相通之處。
宮: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宮」應是比「觀」更高一級的修行場所,如青羊宮、重陽宮、太清宮、太和宮等。
明代《正統道藏》正一部《道書援神契-宮觀》云:「古者王侯之居,皆曰宮,城門之兩旁高樓,謂之觀。」這裡記載,「宮」比「觀」的等級高,後人也習慣稱皇家住所為宮,如大明宮、乾清宮等。
道教修行場所稱為「宮」,應該開始於唐玄宗時。玄宗開元二十九年,下令兩京及天下各州修建玄元皇帝廟,天寶元年改兩京玄元皇帝廟為太上玄元皇帝宮,次年,改西京玄元皇帝廟為太清宮,東京為太微宮,天下諸郡則為紫極宮,宮中供奉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到宋徽宗時,聽信道士林靈素言,徽宗自稱太霄神君,詔改天下天寧萬壽觀為神霄玉清萬壽宮,供奉長生大帝君、青華帝君像。 從此以後,「宮」作為道教修行場之稱謂出現。
我們發現,一般稱「宮」的道教修行場所都有皇帝敕封。如成都青羊宮,黃巢起義後,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後下詔改為青羊宮。再如重陽宮,王重陽羽化後,弟子為其修建靈虛觀,之後不久丘處機請朝廷更名為「重陽宮」, 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享有道教「天下祖庭」之尊!
當然,也有些自抬身價的自稱為「宮」, 這個也就沒必要去追究,到今日「宮」和「觀」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等級差別了!
廟: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道教修行場所的另一稱謂「廟」就和佛教相混了,如北京東嶽廟、都江堰二王廟等。道教修行場所稱「廟」可能和前面佛教修行場所稱「廟」相似。「廟」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其中,「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只有皇家有資格設立。其他有官爵的人家,可以按照制度建立自己「家廟」。漢代以後,民間逐漸興起為一些神祗和聖人修廟的習俗,如龍王廟、山神廟、城隍廟、孔廟、關帝廟等。這些進入廟中被供奉的神祗也多半是道家之神。而後「廟」成為佛教寺院、道觀、以及民間供奉神祗場所的統稱,特別是在民間尤為突出。
另外,多說一句,也是自己的猜測,一般「廟」中供奉的神祗多為道教之神,能否說明,佛教修行場所稱「廟」是借用了道教「廟的」概念呢?其實中國民間受道教文化影響更深,特別是祈福、算命、風水那一套,稱「寺」為「廟」也多是由民間而來,很有可能是民間將道教的「廟」嫁接到佛教「寺」上去的。當然,這只是一種個人不成熟的想法。
祠: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道教修行場所還有一類稱謂「祠」的,如泰山碧霞祠。
《說文解字》言:「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可見,「祠」最初的意思是一種祭祀。但不知從何時起,「祠」成了紀念偉人的場所,這點與「廟」有些相似。《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這裡的文翁被後人譽為中國教育史上一顆明珠,他是中國第一個創辦地方官學的人,現在成都著名的石室中學,相傳就是文翁所建。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詩句:「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個佛狸祠就是紀念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再有眉山三蘇祠,用來紀念蘇氏父子。
還有為活人立祠的,俗稱「生祠」,如著名的狄仁傑、海瑞就被立過生祠。
後人也有將供奉祖先的地方稱「祠」的,即使現在,江浙一帶也有很多祠堂,主要是用來祭祀同姓祖先,起到凝聚家族力的作用。
道教修行場所稱「祠」的不多,即使稱「祠」,也多半因為是祭祀某個偉人而演變成道觀一類。比如泰山碧霞祠,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記載一個傳奇故事:漢仁聖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裡,而玉女則淪於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乾淨之後,原來就是曾經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於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聖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洞: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道教還有一類稱「洞」的修行場所,如青城山天師洞、重慶老君洞等。
有說法稱:「洞」就是洞察的意思,看透真、玄、神三步。這種說法實在有些附會,道家的「洞」,應該指的就是山洞。道家修行之人喜歡于山高之處修行,要在山上居住,山洞就成為首選之處。山洞不僅可以遮風避雨,也可免於外界干擾,專心修行。於是,我們看到很多道觀大殿之後都會有一祖師洞,說是當年祖師在此修行過。
道教修行場所稱「洞」的,大概是為了紀念某位先師在此修行過。或者,有某個先師修行過的「洞」太過出名,而以此命名。如青城山天師洞的來歷就是相傳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峭壁間修鍊佈道,從而得名天師洞。
台:
道教修行場所「觀」、「宮」、「廟」、「祠」等稱謂的由來稱「台」的道教修行場所多見於陝西一帶,如著名的終南山樓觀台、咸陽中五台、紫陽縣的擂鼓台等。
《說文解字》對「台」的解釋為:「說也」,段玉裁註:今之怡悅字。看來,台的古意和建築無關。甲骨文「台」字像母親所懷孩子,應通「胎」,後又專造「胎」字,隨之「台」逐漸演變成方形平頂的瞭望高地,這就與「觀」有所類似。「台」或為上古之時,溝通天地、舉行儀式之用。道教沿用於此,本質還是方便與仙人溝通。
庵:
一般認為稱「庵」的是佛教女出家的修行場所,其實不然。道教也有稱「庵」的修行場所,如西安著名的「八仙庵」,後八仙庵改名為八仙宮,當地人還是習慣稱為八仙庵。
「庵」在古代是一種小草屋,所謂「結草為庵」。過去文人的書房也有稱「庵」的,如「老學庵」、「影梅庵」等。至於出家人修行場所何時稱為「庵」,已不得而知。或者因為「庵」是清凈之地,利於修行;或是以別於男修行之人,這似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並沒有什麼明文規定。但實際上,「庵」所用多在過去,現在道教修行場所稱「庵」的為數不多,即使稱「庵」也多改為「宮」、「觀」之類。如上面提到的八仙庵改為八仙宮。
另外,由於道派源流不同,所處地域也不同,其修行場所稱謂也各有不同,如五斗米道的活動場所最初一般不稱作「觀」,而稱為「治」、「靖」、「廬」,作為其流系的南朝天師道,又多取名為「館」。還有如「府」、 「閣」、「殿」、「池」等諸多稱謂,因其形制或借鑒於古代建築稱謂,或取名於古代政府管理機構,這裡就不逐一細說。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臉色體現人體五臟盛衰
道教長壽思想及修身養性
中國道教名山宮觀大全
夏秋交替 養生重養肺
立秋養生,推薦6種紅豆食譜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道人清修祈雨的場所——雷神洞
※合江縣舉行宗教場所安全培訓
※專家聯名呼籲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如何看待公共場所哺乳的行為?
※古代青樓也是一步一步成為令人銷魂場所的代名詞的
※古代把風月場所稱為「青樓」,和「窯子」其實是兩個場所
※家,是一個人修行的最好場所!
※公共場所工作場所開展全面禁煙
※什麼樣的場所才是適合跑步的場所?
※專訪法國道士景秀:希望西方人在自己的國家也有修行場所
※巴基斯坦一處宗教場所發生20名信徒遭殺害事件
※史上最簡陋的性工作場所:女人們在野外「工作」
※公共場所遛狗注意事項
※宗教活動場所的困境——論寺廟宮觀的法律地位及其監管
※香艷的情趣房,德國性工作者們的工作場所
※衛計委:呼籲儘快出台公共場所禁煙條例
※情侶出行需要注意的場所
※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關於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的通知
※醫院應該是營養宣教最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