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资讯︱腾冲高黎贡山再发现两栖动物新种
发现于云南腾冲高黎贡山的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Leptobrachiumtengchongense
近日,由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嘉道理中国保育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再传来好消息:考察队伍再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Leptobrachium tengchongense,并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正式命名发表。这是腾冲分局与嘉道理中国保育自2014年始开展联合考察后发现的第二个脊椎动物科学新种!
刚刊载在《ZOOTAXA》上的文章摘要。
慑人的眼睛
新种腾冲拟髭蟾的其中一个最大特点是其眼睛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半部是浅蓝色,下半部是黑色。上下两色的瞳孔是许多拟髭蟾和髭蟾的特征,与一般的蛙类不一样,拟髭蟾类物种的后肢都比较短而且并不强壮,因此跳跃能力都比较弱;前肢则较为瘦长:所以在野外看到的第一眼,它们多数是静坐在林子底层,前半身撑得高高的,一旦受惊,则会手臂一软,耷拉着脑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加上其与环境比较融合的的保护色,使得它们并不容易被人发现。
腾冲拟髭蟾的特点之一是其眼睛虹膜上半部为浅蓝色。
腾冲拟髭蟾的体色与环境很相近,使其不易被发现。
腾冲拟髭蟾喜欢伏在森林底层的枯叶下面,受到惊吓后一动不动。
大冬天繁殖的青蛙
新种腾冲拟髭蟾在天冷的季节繁殖。根据持续野外调查发现,它们于每年三月底和四月初期间繁殖:这个时候山区夜间气温多在5-6摄氏度左右,考察人员溯溪行走几分钟后双脚就会就感到刺骨和开始发麻了。但在此期间,在山间溪流附近却可以听到很多腾冲拟髭蟾们的叫声:雄蛙在溪流边的林子底层和灌丛下鸣叫求偶;配对成功之后与雌蛙一起到溪流石头下抱对产卵。
一只躲在石头底下鸣叫求偶的雄性腾冲拟髭蟾
腾冲拟髭蟾的繁殖期很短,考察人员四月底到林区里考察时,在夜里已经完全听不到它们的求偶鸣叫。而溪流两边的森林底层,此时也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相信它们繁殖完之后,就扩分散回到森林里去了。
何以叫「拟髭蟾」?
拟髭蟾是两栖纲角蟾科拟髭蟾属蛙类的称呼。既然能叫「拟髭蟾」,那么也会有一类蛙是叫「髭蟾」吧?没错!「髭」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指人嘴上边的胡子,而「髭蟾」名字的由来——指的就是这类蛙的嘴上也会长「胡子」!但其实它们的「胡子」只是一些角质化的锥刺,而且只是繁殖季节的雄蛙才会长这样的胡子。
雄性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ui
成年的雄性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ui在繁殖季节时嘴角会长出1-2枚锥刺。
「拟髭蟾」的得名,则是因为它们在外形及亲缘关系上与「髭蟾」很相近,有很多共有的特征;但雄性的拟髭蟾并不长「胡子」,所以被分类学家称作「拟髭蟾」。加上此次新发现的腾冲拟髭蟾,我国目前已知有五种拟髭蟾,其它四种为:沙巴拟髭蟾Leptobrachium chapaense、海南拟髭蟾Leptobrachium hainanense、广西拟髭蟾Leptobrachium guangxiense和华深拟髭蟾Leptobrachium huashen。
华深拟髭蟾Leptobrachium huashen,在腾冲高黎贡山南段也有记录。
海南拟髭蟾Leptobrachium hainanense,海南岛特有种
保育现状
髭蟾属与拟髭蟾属物种都栖息在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林区,而且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大多数物种的分布区都比较狭窄,栖息地的减少则是它们的主要威胁因素。目前已有不少物种由于受生境破坏影响,其野外种群数量正持续下降。在目前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髭蟾和拟髭蟾物种当中,有不少物种被列为濒危或受胁物种。
得益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新种腾冲拟髭蟾在其分布区是较为常见的,而且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目前它只记录于高黎贡山腾冲片区的北段林区,在其它地方尚未有发现。
新种腾冲拟髭蟾喜欢栖息在保存良好的森林溪流及其附近林下底层。
备注
近年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髭蟾和拟髭蟾应为同一个属;而一些形态分类学研究则主张二者为不同的属。关于这两个属是否为同一个属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达到一致的结果。
kadoorieconservation
嘉道理中国保育
缓减中国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推广永续理念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TAG: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